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雲南中心城市,為什麼從大理遷到昆明?

雲南中心變遷

作者|在舟

責編|Thomas


雲南省從南到北,既有西雙版納的熱帶風情,也有玉龍雪山的高山積雪,氣候類型和自然景觀極為豐富。雲南還有擁有25個少數民族,其中15個更是為雲南獨有。這些都使得雲南成為非常熱門的旅遊省份。

▲昆明滇池

外地遊客在前往雲南旅遊時,往往選擇先到省會昆明,再中轉前往其他城市。大理幾乎成了雲南必去的旅遊目的地。

▲大理洱海

在很多遊客眼裡,有“風花雪月城”之名的大理,似乎要比“春城”昆明更能代表雲南。實際上,在雲南兩千多年文明史中,兩座城市有更加微妙的關系。

昆明(滇池地區)從漢朝開始作為雲南的中心四百餘年,但從唐朝中期一直到元朝,大理(洱海地區)在這五百多年的時間裡則成為了雲南地區的中心城市。而從元朝開始,昆明卻又一次成為雲南的中心乃至省會城市,直到今天。

▲雲南地區的中心曾反複遷移

那麼,在兩千多年的曆史當中,雲南的中心為何從昆明轉向大理,又轉回昆明呢?


一、彩雲之南

在古代史中,中央王朝對雲南地區的管理,總是随着中央王朝實力的變化而時斷時續。

中原對于雲南的了解始于公元前3世紀早期,楚國人莊蹻曾率兵占領滇池地區,但由于秦國的阻撓,莊蹻沒能回師成功,于是在滇地順勢稱王,建立滇國。為解決軍隊的供應,莊蹻初步開發了滇池地區。

▲昆明市莊蹻雕像

公元前109年,漢武帝派兵征服滇國,将雲南地區正式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為加強管理,漢武帝仿照内陸的郡縣制,在雲南地區設益州郡管理。

而滇池地區由于已被莊蹻進行過初步開發,且地理上更靠近中原,便于中央王朝的管理,成為郡治的不二選擇,漢武帝在古滇國都城的基礎上設立滇池縣(今雲南昆明)作為郡治所在,并消耗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修建了内陸聯通滇池的道路,大大加強了内陸與雲南地區的聯系。

▲西漢益州郡滇池縣

然而,雲南地區還是以滇人等諸多少數民族為主,中原人口偏少。且地勢險要,管理難度很大。

一旦中央王朝實力削弱,雲南地區往往就會試圖脫離中央王朝。其中最為知名的,就是三國時期的雲南地區的首領孟獲率兵反叛蜀漢,被諸葛亮所平定。

▲平定南中(雲南)

但到了南北朝時期,随着南朝實力逐漸孱弱,對雲南地區的管控能力也逐漸削弱,雲南地區的少數民族相繼建立起多個半獨立政權,中央王朝的管理開始形同虛設,滇池地區也逐漸失去中心地位。

以至于7世紀後,即使是重新完成大一統的唐朝,也隻能承認雲南地區半獨立的事實,通過設置異于内陸的羁縻州縣,任命當地民族首領來進行間接統治。

▲唐朝所置羁縻州

在設置羁縻州縣的少數民族政權中,分布在洱海附近的六個實力最為強大,被稱為“六诏”。洱海為這些“六诏”的發展農業提供了充分的水源,“六诏”在唐朝的影響下,紛紛轉向農耕生産,實力迅速增長。

其中的蒙舍诏位置最南,被稱為“南诏”。在唐朝的支持下,其于8世紀中期滅了其他五國,統一了洱海地區。

随後,南诏遣使觐見唐玄宗,玄宗詢問:君在何方?使者指南回答:“南邊雲下”。其後,玄宗封南诏首領為“雲南王”,雲南一詞自此成為中央王朝對這一地區的代稱。

▲唐朝、南诏與吐蕃

南诏立國時,雲南地區已經遊離于中央政府200多年的時間,并且北部有吐蕃和唐兩個強大的政權,如何确保安全是最大的問題。此時的滇池地區雖然開發程度很高,但發達的交通系統使得其難以阻止唐和吐蕃的軍隊。

于是南诏将目光看向洱海。洱海是南诏的發源地,南诏人在此地生活了幾百年,該地區群山環繞,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而且和滇池一樣也有充足的水源供其發展農業。

因此,南诏将都城定于洱海邊的羊苴(xiá)咩(miē)城(今雲南大理)。自此,洱海地區正式成為雲南的中心。

▲洱海盆地地形圖

南诏立國不久後,中原王朝的形式發生了重大變化。唐朝衰落,吐蕃崛起。為了避免被消滅,南诏曾反複歸順于唐朝與吐蕃之間,這引起了唐和吐蕃雙方的不滿。

8世紀中期到9世紀中期的百年間,南诏與唐朝和吐蕃有過多次戰争,期間三方互有勝負,但南诏國力終究與唐和吐蕃相差懸殊,長期的戰争使得南诏國逐漸招架不住。

9世紀末,南诏陷入内亂,經過五十多年的動亂,937年,白族段氏建立大理國。此時的洱海地區已經作為雲南地區中心近兩百年,開發非常充分。大理國繼續以羊苴咩城(今雲南大理)為都。

▲大理國

大理國成立後不久,宋朝建立。大理和宋朝之間始終保持着一種若即若離的微妙的關系。

大理國大量需要來自于中原的物資,但大理的實力又不足以支持其入侵中原。而宋朝有鑒于南诏曾趁唐朝衰落時大舉入侵,造成西南的大亂,一直對這個割據的民族政權保持着警惕。但宋朝又始終承受着北方遊牧民族的壓力,無法用武力征服大理。

因此,宋朝雖然一直和大理長期保持着友好關系,雙方的商貿往來極多。但宋朝還是大量拉攏大理國和宋朝交界處的獨立發展的“諸蠻”,讓他們充當宋和大理之間的緩沖帶。

▲宋和大理之間的緩沖帶

大理和宋朝間的微妙關系一直持續到13世紀。蒙古人崛起,開始向中原進軍,在吞并了金和西夏之後,蒙古人開始轉向西南,于1254年吞并大理國,形成了一個對南宋的包圍圈。

1279年,蒙古人徹底完成統一。在分離了五百多年後,雲南地區再次重回中央王朝的掌控之中。

▲蒙古統一形勢


二、土司設立

元朝完成統一後,恢複了唐朝時期中央王朝對一地區的舊稱:雲南,并設立“雲南等處行中書省”,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員進行管理。自此,“雲南”一名便正式作為行省一級的機構出現。

▲雲南行省

但雲南地區作為民族割據政權脫離中央王朝已超過500年的時間,洱海地區在這期間一直是雲南地區的中心,但作為昔日大理國的首都,少數民族人口多,漢人數量少,直接管理難度頗大。

為此,元朝放棄了以洱海地區作為省會的打算,而是轉回了雲南傳統的中心——滇池地區。

從地理位置上看,滇池地區從漢朝開始就修建了與内陸相聯系的道路,處于内陸通往雲南的必經之路。

在古代交通落後的情況下,相較于更偏西的大理,滇池更接近中原腹地,與中央王朝的行政往來也更加順暢方便。如果隻立足于雲南,洱海地區更适合做中心。可如果立足整個大一統國家,滇池地區則更為适合。

▲滇池與洱海位置示意圖

因此,元朝在滇池地區設中慶路,并以生活在滇池地區的民族——昆明族為名,設昆明縣,作為雲南行省的治所所在。

至此,從南北朝到元朝,經過七百多年的轉移,滇池地區重新成為雲南的中心。

此後,元朝又修建了多條内陸聯通滇池與洱海間的道路,并大力治理滇池,促進農業和絲織業的發展。使滇池地區的政治經濟在元朝有了新的發展,極大的鞏固了滇池地區作為雲南中心的地位。

▲元朝驿站系統

但是,由于元朝的疆域太過廣大,蒙古人對國家管理的模式也相對粗放,雲南地區複雜的民族情況始終是元朝解決不了的一個重大問題。

為此,元朝吸收了唐朝的羁縻制度,在漢族人相對較多的地區,元朝派遣行省官員進行管理。在少數民族聚集的地區,元朝創設了土司制度,通過冊封當地的民族領袖,利用他們對土著居民進行管理。終元一朝,雲南地區設有各類土司機構90多處,成為土司最多的地區之一。

▲雲南行省土司機構示意圖

土司隸屬于行省,各級土司長官均由本地少數民族首領擔任,這些土官一旦任命即可享有世襲權力。元朝政府從土司的任命、承襲、升遷到對土司的懲罰等都有明确的規定。使得土司成為了元朝在雲南少數民族聚集區的最基本治理單位。

土司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雲南地區的穩定,終元一朝雲南都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叛亂。

但是由于土司的存在,使得中原對于雲南的管理始終難以深入基層,特别是之前大理國的後裔依舊出任土司高官,甚至在元朝後期壟斷了雲南行省的諸多職務,使得雲南行省又呈現出半獨立的局面。

▲大理土司金腰帶


三、改土歸流

元朝這種粗放的管理模式一直持續到明朝。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派沐英等将領進軍雲南,消滅了盤踞雲南四百多年的大理國後裔。

明軍平定雲南前後僅用了五個月時間。然而,僅僅在當明朝大軍撤離半年後,各地土司又迅速反叛,糾集了二十餘萬叛軍猛攻昆明,沐英迅速回師,方才平定叛亂。

▲沐英

為穩定局勢,明朝于雲南地區設承宣布政使司,習慣上仍稱為雲南省,改元朝所設中慶路為雲南府,仍以昆明縣為治,大理路改稱大理府。同時,明朝派沐英鎮守昆明。

此時,昆明對于雲南的核心作用就得以充分體現。昆明在雲南省的位置中相對居中,加之前面曆代在雲南修建的以昆明為中心的交通系統,使得昆明能夠對周邊地區進行快速反應。

這為改革土司制度奠定了基礎,土司制度在雲南實行一百餘年,各土司勢力非常牢固,并依靠在當地多年的經營,土司經常爆發叛亂。沐英則依靠昆明的中心地位,每次都能夠及時出兵鎮壓叛亂。

叛亂鎮壓後,有條件直接管理的即委任官吏管理。偏遠地區則采取“摻沙子”的辦法,在分割舊有土司的基礎上設立大量新土司。

治理雲南的十年間,沐英基本完成了對昆明周邊地區改土歸流,大大穩定了昆明周邊的局勢。而偏遠地區,沐英則在朝廷的允許下新設了33個新土司,這些忠于明朝的土司有力的削弱了原有土司的勢力,為後來的大規模改土歸流創造了條件。

▲明代雲南土司

接着,沐英在雲南廣泛進行屯田,以滇池地區為核心,對周邊的山區進行了大規模的開發。

治滇十年間,雲南新增屯田超過一百萬畝,這些屯田不但解決了雲南駐軍的糧食問題,而且吸引了大量内陸移民進入了雲南,據不完全統計,僅新移民的軍屯士兵及其家屬數量就超過了25萬,這使得昆明等主要城市的漢族人口都超過了當地少數民族人口。

随後,沐英在大理這種少數民族聚集的城市開始于各地大量興建學校,并且大量吸納土司子弟進入,使他們了解中原文化,并推舉他們參加科舉,為中央政府效力。

▲大理文廟(複原)

沐英治理雲南的這些措施不但鞏固了明朝對雲南的統治,也使得以昆明為核心的滇池地區在雲南的地位和優勢越來突出,成為無可争議的雲南中心。同時,這些措施也極大的削弱了地方土司的勢力,為後面的改土歸流奠定了基礎。

從明朝中期,随着社會穩定,朝廷有了一定的實力,于是開始對部分地區開始改土歸流工作。但大面積的改土歸流,還是在清朝時期。

17世紀中期,清朝從東北入關,成為統治全國的政權。入關後的清朝沿用了明朝各方面的制度,其中也包括行省制度。對于内陸各省的劃分基本還是沿襲自明朝,因此雲南省和各地土司制度依舊被保留。

清軍在進入西南地區後,改土歸流就開始展開。如順治十六年,雲南元江土知府那嵩反抗清軍,被吳三桂平息,該府就被改為流官。

▲清平西南之戰

大規模的改土歸流開始于雍正年間,1726年,清朝任命鄂爾泰為雲貴總督,坐鎮昆明負責雲南等地的改土歸流工作。鄂爾泰很大程度上吸收了沐英對雲南的管理經驗,僅僅五年時間,1730年前後,鄂爾泰就完成了西南地區改土歸流工作。

至此,雲南土司基本被廢除,逐漸形成和内陸一樣行省直管地方的管理模式,滇池地區的昆明也無可争議的成為雲南的中心。

▲清代雲南


四、共和時代

近代時期,雲南第一所機器局、電報局和郵政局等近代化企業皆最先落戶于昆明。

昆明更是開創了多個全國之先。1911年10月30日,僅僅在武昌起義的20天後,昆明爆發“重九起義”,推翻了清朝在雲南省的統治,使得雲南省率先進入“共和時代”。在随後的歲月中更是發展成了著名的“民主堡壘”。

1915年,袁世凱稱帝,蔡锷和唐繼堯在昆明領導發動了護國運動,點燃了全國讨袁護國的革命之火。

▲護國首義

抗日戰争期間,昆明成為全國抗戰的大後方,是安置内遷企業和發展戰時工業的基地以及各大高校遷居的中心地帶。

▲昆明的西南聯合大學

解放戰争時期,國民黨雲南省政府主席盧漢在昆明宣布起義,敲動了雲南舊反動政權的第一聲喪鐘。

昆明起義後,包括大理在内的滇西、滇西北的國民黨軍隊和各縣政府也紛紛響應起義。雲南省大部分地區順利解放。

▲1949年12月大理和平解放

1950年10月,雲南省人民政府成立,駐地依舊在昆明市。大理則于1956年成立白族自治州。

時至今日,昆明和大理兩座擁有深厚曆史底蘊的城市都迎來了自己的新發展。

昆明市作為雲南的省會和中心,是雲南省的核心城市,2021年人口846萬人,占全省的18%,但GDP總量7222億元,占全省的26%。

大理州的發展程度已難以和昆明相提并論,2021年人口364萬,約占全省的8% ,GDP總量1633億元,占全省的6%。

▲2021年雲南各市GDP排名
但大理州則是雲南省重要的旅遊城市,曆史上五百年的中心城市的經曆,令其産生了獨特的物質旅遊資源,例如大理古城和大理三塔等。
而洱海成了大理的一張名片,“蒼山洱海”也成了吸引遊客來大理的重要原因。

▲蒼山洱海風光
長期作者|在舟 從事高中曆史教學 文章審核|甯波項彧 甯波諾丁漢大學國際事務與國際關系專業在讀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本文系「環球情報員」原創内容

未經授權,禁止随意轉載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