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星光(ID:hrxg2020)原創内容
作者:華人星光
轉載請聯系後台授權
他,
蜚聲世界,一代傳奇,
為上海留下一份地标性的巨額遺産;
他,
愛國情深,無私慷慨,
為全中國留下一份獨一無二的熱愛;
他說,
希望把我擁有的永遠留在中國,
可是剛剛,沉痛消息傳來........
他,就是餘德耀。
1957年,祖籍廣東梅州的餘德耀,
出生于印度尼西亞雅加達,
父母開了好幾家公司,家道殷實。
出生在這樣一個富足的家庭,
他自小接受的教育是:
你永遠是個中國人。
在他九歲那年,
印尼和東南亞其他國家掀起排華浪潮。
數百所中文學校被關閉,
課堂上不得教中文。
餘德耀很着急,
我不會中文,怎能叫中國人?
為學中文,
他不斷輾轉各個地區艱難求學,
新加坡不讓學,就去香港,
香港不行,就往内陸。
那個時候,十年運動正如火如荼,
可哪怕在雲南的華僑農場求學,
這個本該在國外錦衣玉食的富二代,
他都堅持留下來。
讀書期間,他接觸到中國民歌,
還看了電影《劉三姐》,
這些屬于中華文化的“符号”,
在他心裡烙下鮮紅熾熱的印記。
27歲那年,
赴美深造農業經濟學順利畢業的餘德耀,
接過父母參股的一家,
經營不善快要倒閉的農業公司,
他從其他股東手中買下全部股權,
自己獨自經營。
不得不說,
他骨子裡的商業天賦确實強大,
農業公司越做越大,
十年裡先後兩次上市,
盡管亞洲金融風暴和印尼暴動,
造成他欠債達3.8億美元之多,
可憑借頑強毅力和超強能力,
他力挽狂瀾,
将原本瀕臨破産隻有25個人的小公司,
做到了擁有2萬員工的,
印尼第三大農業巨頭。
腰纏萬貫,聲望裕隆,
餘德耀成為屹立世界華僑隊伍中,
一位能力非凡的傳奇企業家,
而這個時候,
他有了一個更大的“野心”。
深藏于心底多年的家國情懷,
在餘德耀事業有成之際愈加熱烈,
作為一名華僑,
一直熱愛中國文化的他,
希望看到中華文化,
在印尼的傳承和體現,
希望通過藝術,
把中國元素帶入印尼社會,
于是他開始了“瘋狂的收藏”。
那幾年裡,餘德耀到處購買藝術品,
尤其是上世紀80~90年代的作品,
這是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黃金時期,
包括嶽敏君、方力鈞、王廣義、
張曉剛等“天王級”藝術家的作品,
在他看來,
這是中國第一代當代藝術最寶貴的創作。
餘德耀說:“整個中國當代藝術史,
特别是八九十年代的一段,
我有比較完整的收藏,
這一批東西,
可以說是中國當代藝術史的寶藏。
這個曆史階段現在,
隻有兩個人有比較完整的系統性收藏,
第一個是希克先生,
第二個就是我。”
藏品達到一定數量後,
餘德耀斥巨資在印尼雅加達,
建成了第一個私人博物館:
餘德耀美術館,
數十位中國當代藝術家都來參加開館展,
展覽還請到印尼重量級人物:
前總統梅加瓦蒂女士。
這座充滿中國文化力量的美術館,
成為藝術碰撞的标志性建築。
2010年,餘德耀在收藏界異軍突起:
他以669萬美元,
競得當代藝術家張曉剛1992年創作的,
《創世篇:一個共和國的誕生二号》。
不惜耗費天價拿下這個作品,
他說:“我是中國人,
我希望這件作品留在中國。”
在藝術界不斷“燒錢”的背後,
藏着他的勃勃“野心”:
“我要梳理的是,
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曆史脈絡。”
為了這樣的目标,
他決定把美術館帶回自己魂牽夢萦的故鄉:
中國。
回國辦美術館,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走了很多彎路,
碰過不少釘子,
好在上海伸出了熱情的雙臂,
為他提供了一個廢棄的飛機庫,
作為開設美術館的場所。 餘德耀沒有辜負上海這個知音, 2014年1月7日, 上海徐彙濱江的“西岸文化走廊”, 餘德耀美術館正式落成。 從這一天起,而國内有句話這麼說,
要想讓一個企業家完蛋,
就讓他去建館燒錢。
餘德耀收藏藝術品、
建美術館的種種行為,
被有些人笑是“人傻錢多”,
一場展覽下來,根本入不敷出,
再加上龐大的修繕費用,
純粹就是費錢費時費力,
卻還讨不了什麼好。
餘德耀對此從來不以為然,
他心中的文化追求至高無上,
金錢根本不能衡量。
他搞最燒錢的收藏:“裝置藝術”,
裝置藝術, 可謂是這個時代, 極具影響但又最艱難的潮流藝術。 大型裝置作品, 視覺極具震撼美感,制作投入大, 但一向缺乏藏家,缺乏市場, 有藏家戲言是“買得起,藏不起”, 因為其體量巨大,運輸不便, 有時展覽結束,作為擁有數千件藏品的亞洲頂級藏家,
餘德耀“收而不藏”,
他所有的藏品都慷慨面向大衆,
落戶上海二十年,
也以此為核心,
将世界的目光引向上海。
他說:
“在上海,美術館是我唯一的事業,
而且餘德耀美術館永遠不會走商業路線。”
他更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
一顆中國心,
促使他和多位印尼華人企業家,
成立反歧視組織基金會。
在他們推動下,
印尼學校開始教授中文,
春節和孔子的生辰被定為國定假日,
孔教與佛教、回教、
基督教成為四大被認可的宗教。
而他在藝術界的卓越貢獻,
讓他成為享譽世界的大藏家。
2011年,
在國際藝術雜志《藝術+拍賣》評選的,
“當今藝術界最具影響力十大人物”中,
餘德耀名列第八位。
2012年,
餘德耀登上世界最權威藝術榜單,
且是前十名中唯一的華人。
2017年,
鑒于其在中法合作以及推動社會進步,
和人類福祉方面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法國政府特别授予餘德耀,
“法蘭西共和國榮譽軍團軍官勳章”,
這是法國的最高榮譽。
榮耀加身,
這是他為中華藝術邁出的一小步,
他永遠隻談希望,
從不說一句自己的“苦楚”。
他這輩子最大的希望,
是把自己的藏品永遠留在中國。
他像布道般逢人便說,
世界上許多偉大的博物館,
都是從私人博物館轉化為公共博物館的。
他的願望也是将自己的美術館化私為公。
可這也成了他最大的遺憾,
中國民營美術館,
隻有短短十幾年曆史,
相應的法規、政策遠未完備。
患上癌症後,
他知道自己可能等不到那一天,
于是6年來,
他努力打造美術館本土運營團隊,
并尋求新的合作,
找到足夠大的空間保存他捐贈的,
大部分中國當代藝術藏品。
這6年多艱難苦痛的日子,
他咬着牙到處奔波,
他不是為延長自己的生命在努力,
而是為了争取多一點時間,
來安排餘德耀美術館,
以及他所熱愛的,
中國現當代藝術藏品的未來!
2022年3月初,
“奈良美智”大型個展如期開幕,
躺在病床的餘德耀看到新聞,
頓時熱淚滾滾:
“他們說很成功,說我們辦的很成功......”
人間有情至此深,
奈何蒼天無情!
他活在痛裡太久太久,
2022年3月18日,
病魔還是奪走了他的生命......
“這個美術館是上海的,是大家的。”
“餘德耀基金會的收藏作品,
永遠不能離開大中華區。”
這是他曾經的希冀,
也是他最後的請求。
斯人已逝,
餘德耀卻為上海為全中國,
留下一筆最珍貴的文化遺産:
他把自己私藏的90%的,
中國當代藝術史作品,
捐給餘德耀美術館成立的基金會;
他留下的上海餘德耀美術館,
是中國最具前瞻性的私人美術館,
自開辦之日起,
就成為中國文化藝術地标。
“建設美術館本不是個人應做的事,
我偏偏不自量力地要做。
但我想,
我還是會用'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毅力,
再奮鬥!”
“我是藝術贊助者,也是守護者,
但不是擁有者。”
收而不藏,慨盡天下,
愛國情深,熱血難涼,
使命在肩,九死不悔。
他是心懷大愛的慈善家,
是背負着中國藝術文化,
匍匐行進的愛國者,
更是一個永遠璀璨的中國人!
餘德耀,
中華民族藝術文化偉大複興路途上,
一座永恒的豐碑!
他值得全中國人記住!
一路走好!
END上一篇
哈拉雷:津巴布韋首都
下一篇
原來不止愛情才有第三者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