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母嬰育兒 > 正文

萌娃在核酸現場跳舞緻謝,惹怒15萬網友,抗疫人員一句話火了:中國式攀比,毀了多少孩子?

    
     
      
       
        
         
        
       
     
    
             
              
               
                
                 
                  
                   
                    
                     
                      
                       
                        
                         
                          
                                         

最近,各地疫情卷土重來,一段視頻也随之爆紅。


▲事件視頻,建議WiFi條件下觀看

視頻初期,萌娃們在音樂下翩翩起舞,為防疫人員表示感恩之心。

初衷是好的,但不知何時起,這種“感恩式跳舞”卻逐漸淪為了父母的炫耀攀比。

根據工作人員爆料稱——

他那天親眼見到一個母親領着孩子去做核酸,核酸剛做完,這位母親就拿出小音箱,播放一段感人肺腑的背景音,讓孩子給表演節目。

說罷,還拿出手機拍攝這煽情一刻。


萌娃在核酸現場跳舞緻謝,惹怒15萬網友,抗疫人員一句話火了:中國式攀比,毀了多少孩子?  第1張

殊不知,這一幕被傳到網上後,卻迎來了網友的猛烈抨擊:

“孩子是好孩子,家長,趁早看病。”

“就為了發個朋友圈吧。”

“消費孩子和工作人員,就是拍視頻趁熱度吧。”


萌娃在核酸現場跳舞緻謝,惹怒15萬網友,抗疫人員一句話火了:中國式攀比,毀了多少孩子?  第2張

就連一線抗疫人員@江甯婆婆,都忍不住發條微博呼籲:

“小朋友唱個歌跳個舞,感動是感動,但麻煩也是真的麻煩,倒不如坐下,張嘴,戳完,麻溜走人。”

萌娃在核酸現場跳舞緻謝,惹怒15萬網友,抗疫人員一句話火了:中國式攀比,毀了多少孩子?  第3張

深以為然。

疫情當前,工作人員們穿着厚重的防護服,每天要進行上千次的核酸檢驗,最大的心願就是早弄完早休息。

可這時,有些父母闖進來了,一邊作秀,一邊炫娃。

這類愛攀比的父母,遭殃的往往是孩子。

    
     
      
       
        
         
          
           
            
             
              
               
                
                 
                  
                   
                    
                     
                      
                       
                        
                         
                          
                           
                            
                             
                              
                                
                                 
                                  
                                   
                                    
                                     
                                      
                                       
                                        
                                         
                                          
                                           
                                            
                                             
                                              
                                               
                                                
                                                 
                                                  
                                                   
                                                    
                                                     
                                                      
                                                       
                                                        
                                                         
                                                          
                                                           
                                                            
                                                             
                                                              
                                                               
                                                                
                                                                 
                                                                  
                                                                   
                                                                    
                                                                     
                                                                      
                                                                       
                                                                        
                                                                         
                                                                          1.
                                                                         
                                                                        
                                                                       
                                                                      
                                                                      
                                                                       虛榮的父母
                                                                      
                                                                      
                                                                       都在炫耀孩子
                                                                      
                                                                     
                                                                    
                                                                   
                                                                  
                                                                 
                                                                
                                                               
                                                              
                                                             
                                                            
                                                           
                                                          
                                                         
                                                        
                                                       
                                                      
                                                     
                                                    
                                                   
                                                  
                                                 

如今,擺拍孩子的新聞屢見不鮮。

馬路上,8歲的兒子手握方向盤,一邊顫抖一邊開車。

旁邊的爸爸不僅置若罔聞,反而掏出手機拍視頻誇獎兒子:

“天才就是天才,我家孩子就是開車的料。”


萌娃在核酸現場跳舞緻謝,惹怒15萬網友,抗疫人員一句話火了:中國式攀比,毀了多少孩子?  第4張

家長群,父母們每天都會發布孩子的學習照片。

他們有的早上5點鐘就開始學習,有的直到深夜12點還在背書。

可調查後才發現,裡面的照片全是擺拍。


萌娃在核酸現場跳舞緻謝,惹怒15萬網友,抗疫人員一句話火了:中國式攀比,毀了多少孩子?  第5張

父母們擺拍時越是良苦用心,虛榮心就越是一覽無遺。

孩子于他們,仿佛成了脖子上的項鍊,越是光彩奪目,越是臉上有光。

電視劇《小舍得》中,有一幕讓人印象深刻。

飯桌上,一家人其樂融融,共度晚餐。

突然,蔣欣扮演的子悠媽媽說:

“我這孩子沒什麼别的優點,就是讓人省心。

上個期末拿了第一名,這新學期開學,随堂測驗又是次次第一。”


萌娃在核酸現場跳舞緻謝,惹怒15萬網友,抗疫人員一句話火了:中國式攀比,毀了多少孩子?  第6張

緊接着,她扭頭轉向外甥女歡歡:

“歡歡,新學期收心了沒有呀?這次考試多少分呀?”

歡歡被問得啞口無言,隻好給大家獻歌一曲,緩和氣氛。

優美的歌聲,熱烈的掌聲,子悠媽媽也不甘示弱,硬是讓子悠給外公背個圓周率。

萌娃在核酸現場跳舞緻謝,惹怒15萬網友,抗疫人員一句話火了:中國式攀比,毀了多少孩子?  第7張

那一刻,隔着屏幕都感到窒息。

好好的一場宴會,卻成了孩子間的才藝比拼大會,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這就是中國式攀比教育。

他們都有一個共性,就是一邊望子成龍,一邊把孩子當成自己最大的臉面。

那些成績單上的分數,早已成了父母賴以炫耀的籌碼。

可是這種家庭下成長的孩子,往往會在内心種下沉重的負擔,拉低未來的幸福質量。

    
     
      
       
        
         
          
           
            
             
              
               
                
                 
                  
                   
                    
                     
                      
                       
                        
                         
                          
                           
                            
                             
                              
                                
                                 
                                  
                                   
                                    
                                     
                                      
                                       
                                        
                                         
                                          
                                           
                                            
                                             
                                              
                                               
                                                
                                                 
                                                  
                                                   
                                                    
                                                     
                                                      
                                                       
                                                        
                                                         
                                                          
                                                           
                                                            
                                                             
                                                              
                                                               
                                                                
                                                                 
                                                                  
                                                                   
                                                                    
                                                                     
                                                                      
                                                                       
                                                                        
                                                                         
                                                                          2.
                                                                         
                                                                        
                                                                       
                                                                      
                                                                      
                                                                       父母的心态
                                                                      
                                                                      
                                                                       決定孩子的未來
                                                                      
                                                                     
                                                                    
                                                                   
                                                                  
                                                                 
                                                                
                                                               
                                                              
                                                             
                                                            
                                                           
                                                          
                                                         
                                                        
                                                       
                                                      
                                                     
                                                    
                                                   
                                                  
                                                 

作家劉墉曾說過:


萌娃在核酸現場跳舞緻謝,惹怒15萬網友,抗疫人員一句話火了:中國式攀比,毀了多少孩子?  第8張

那些生活在被父母比來比去陰影裡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體會不到父母的肯定和欣賞。

他們的内心就像一片貧瘠荒涼的土地,缺乏原本屬于一個孩子的生機和活力。


謝家華,傳說中别人家的孩子。

從小成績優異,高中畢業就考上了哈佛大學的計算機系。

19歲,提前哈佛畢業,被稱作“天才少年”。

21歲,放棄讀博機會,做了一名普通程序員。

25歲,創辦網站linkExchange,并被微軟看上,最後以2.65億美元的高價收購,成為億萬富翁。


萌娃在核酸現場跳舞緻謝,惹怒15萬網友,抗疫人員一句話火了:中國式攀比,毀了多少孩子?  第9張


26歲,創辦鞋類電商Zappos,成為首席執行官,被稱為“華人鞋王”。

誰能想到,不到40歲的謝家華,就已經擁有了接近7億美元的身價!

然而,謝家華的一帆風順并未持續很久。

47歲那年,他性情大變,堕落不起,親手結束了自己的人生。

世人紛紛猜測巨星隕落的原因,而我,卻在他早年的自傳中窺得一二。

他曾在《三雙鞋》裡,談及自己的父母——


“我的父母是典型的亞裔父母。大人們在另一個房間裡聊天,互相吹噓炫耀自己孩子的成績,這不過是亞洲文化的一部分:

孩子們取得的成就是許多家長們标榜自己成功和地位的獎杯。我們是他們最終的計分卡。

在每次聚會的晚餐結束後,孩子們必須在所有的家長面前當衆表演,這表面上是為了娛樂大家,實際上卻是家長門互相評比孩子的一種方式。”


原來,在父母喧嚣的攀比聲中,謝家華從小就背負巨大壓力,他很難找到父母發自内心的認可與肯定,久而久之就養成了孤獨内向的性格。

這樣的孩子,即便他擁有衆多财富地位,也依舊驅趕不了自己貧瘠的内心。

因為他的一生,都是在為了滿足父母的虛榮心而努力,壓根沒有自我。

一個愛炫耀的父母,實際上就是一個焦慮的父母。

這樣的家庭氛圍,很難養育出心态健康的孩子。

到最後,父母的每一次攀比,都會成為孩子日後的坑。

    
     
      
       
        
         
          
           
            
             
              
               
                
                 
                  
                   
                    
                     
                      
                       
                        
                         
                          
                           
                            
                             
                              
                                
                                 
                                  
                                   
                                    
                                     
                                      
                                       
                                        
                                         
                                          
                                           
                                            
                                             
                                              
                                               
                                                
                                                 
                                                  
                                                   
                                                    
                                                     
                                                      
                                                       
                                                        
                                                         
                                                          
                                                           
                                                            
                                                             
                                                              
                                                               
                                                                
                                                                 
                                                                  
                                                                   
                                                                    
                                                                     
                                                                      
                                                                       
                                                                        
                                                                         
                                                                          3.
                                                                         
                                                                        
                                                                       
                                                                      
                                                                      
                                                                       接納孩子
                                                                      
                                                                      
                                                                       才是最好的“炫娃”
                                                                      
                                                                      
                                                                       
                                                                      
                                                                     
                                                                    
                                                                   
                                                                  
                                                                 
                                                                
                                                               
                                                              
                                                             
                                                            
                                                           
                                                          
                                                         
                                                        
                                                       
                                                      
                                                     
                                                    
                                                   
                                                  
                                                 

作為父母,我們需要拎清楚——

養孩子不是養寵物,不要一有進步就逢人誇贊,到處炫耀。

養育孩子,就是要讓他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既為人者,父母首要做的就是接納。

接納他的普通,接納他的缺點,接納他的多樣。

隻有發自内心的接納,孩子才能覺察到父母對他的尊重與認可。

  • 豎向觀察,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我們這屆父母犯的最大錯誤就是——
永遠在把孩子和其他人橫向比較,卻忽略了豎向觀察孩子的閃光點。
李玫瑾教授也說過: 萌娃在核酸現場跳舞緻謝,惹怒15萬網友,抗疫人員一句話火了:中國式攀比,毀了多少孩子?  第8張

攀比式教育,是一種病态現象。

作家劉繼榮,講過一個她女兒的故事。
一次中秋節,親友相聚,趁着酒興,大家都讓在座的孩子們說未來想當什麼。
有的說要當明星,鋼琴家,主持人,可到了女兒這裡,女兒卻說:“我想當媽媽,在廚房裡做晚餐,給我的孩子做晚餐,領她在陽台上看星星。”
話語剛落,親友愕然,面面相觑。
其實,劉繼榮不是沒給女兒報輔導班,但都效果不大。
最後隻得轉變策略,用平常心态養娃,允許她幹自己喜歡幹的事。
就這樣,很快就到了期中考試,班主任打來電話說:
語文試卷上有一道附加題:你最欣賞班裡的哪位同學,請說出理由。除了她的女兒之外,全班同學竟然都寫上了她女兒的名字。
理由很多:熱心助人,守信用,不愛生氣,好相處等等。
最後,班主任感歎道:你這個女兒,雖說成績一般,可為人實在很優秀啊! 萌娃在核酸現場跳舞緻謝,惹怒15萬網友,抗疫人員一句話火了:中國式攀比,毀了多少孩子?  第11張 是啊,隻有父母豎向觀察,才能發現孩子的優點。
每個孩子的生命發展軌道都不盡相同,真正的成功,是孩子自己内心會覺得幸福快樂,有成就感。
  • 莫問收獲,但問耕耘,是教育路上最紮實的養料

梁啟超,是近代最了不起的育兒專家之一。
他的9個孩子,個個都是國之棟梁,創下了“一家三院士,滿門皆才俊”的傳說。
教育孩子的秘訣,他借用借曾國藩名言 “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萌娃在核酸現場跳舞緻謝,惹怒15萬網友,抗疫人員一句話火了:中國式攀比,毀了多少孩子?  第12張 他的二女兒梁思莊有一段時間,英語成績不及格,十分苦惱,擔心考不進大學。
梁啟超見聞後,對女兒說:“至于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麼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牆基越築得厚越好。”
在父親的教導下,梁思莊後來順利考進了大學,修了冷門的圖書館學,成為我國著名的圖書館學家。
對于孩子的教育,梁啟超從來不擔心自己的孩子成為普通人,更擔心孩子急于求成,沒有真學問,沉浸在虛僞的成功中。
教育最終目的,不是單純的灌輸知識,而是要教孩子學會做人。
父母這種穩重的心态,才是孩子教育路上最紮實的養料。
它不會太過猛烈,也不會太過淺薄,剛好化作孩子的尚方寶劍,日後無論遇到什麼磨難,都能松弛有度,找準自己的位置。 萌娃在核酸現場跳舞緻謝,惹怒15萬網友,抗疫人員一句話火了:中國式攀比,毀了多少孩子?  第13張
智慧的父母,從不會炫耀孩子。
因為他們明白,孩子的世界裡隻有自己才是主角。
他考多少分,排多少名,都是他自己的劇本。
他隻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必同别人一比高下。
育兒先育己,與其把孩子當成面子,不如就讓自己活成孩子最大的面子。
接納孩子,尊重孩子,才是最好的炫娃。
萌娃在核酸現場跳舞緻謝,惹怒15萬網友,抗疫人員一句話火了:中國式攀比,毀了多少孩子?  第14張 “您的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作者:桑梓,自由撰稿人,用心寫字,用愛成文。

青榄家長地帶(ID:educool): 100萬中小學生家長聚集地,傳播科學的教育理念、實用的教育方法,讓育兒變得更輕松;研發并提供各學科趣味小課,讓孩子愛上學習。
萌娃在核酸現場跳舞緻謝,惹怒15萬網友,抗疫人員一句話火了:中國式攀比,毀了多少孩子?  第15張
萌娃在核酸現場跳舞緻謝,惹怒15萬網友,抗疫人員一句話火了:中國式攀比,毀了多少孩子?  第16張

▼▼▼


文章不錯,點在看吧 萌娃在核酸現場跳舞緻謝,惹怒15萬網友,抗疫人員一句話火了:中國式攀比,毀了多少孩子?  第17張 萌娃在核酸現場跳舞緻謝,惹怒15萬網友,抗疫人員一句話火了:中國式攀比,毀了多少孩子?  第18張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