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孫子兵法(白話版)

孫子兵法白話版

一、計篇

計,計算,戰前的計算。古代叫做廟算。此篇概言通過對決定戰争勝負的各項基本條件的計算,做出戰略決策。

孫子說:戰争是國家的大事。它關系到軍民的生死,國家的存亡,是不可以不認真考察研究的。

因此,要通過對敵我五個方面的分析,通過對雙方七種情況的比較,來探索戰争勝負的情勢。這五個方面一是政治,二是天時,三是地利,四是将領,五是法制。政治,就是要讓民衆和君主的意願一緻,可以為君主死,為君主生,而不存二心。天時,就是指晝夜、晴雨、寒冷、炎熱、四時節候的變化。地利,就是指高陵窪地、遠途近路、險要平坦、廣闊狹窄、死地生地等地形條件。将領,就是指将帥應具備智謀、誠信、仁慈、勇敢、嚴明等品質。法制,就是指軍隊的組織編制、将吏的管理、軍需的掌管。凡屬這五個方面的情況,将帥一般都是知道的,能深刻認識這些的就能打勝仗,不能深刻認識這些的就不能打勝仗。所以要通過對雙方七種情況的比較,來探索戰争勝負的情勢。這七種情況是:哪一方君主政治清明?哪一方将帥更有才能?哪一方擁有更好的天時地利?那一方法令能夠貫徹執行?哪一方武器裝備精良?哪一方士卒訓練有素?哪一方賞罰公正嚴明?我們依據這些,就能夠判斷誰勝誰負了。

如果能聽從我的計謀,用兵作戰一定勝利,我就留下;如果不能聽從我的計謀,用兵作戰一定失敗,我就離去。

籌謀有利的方略已被采納,于是就造成一種态勢,作為外在的輔助條件。所謂态勢,即是憑借有利于己的條件,靈活應變,掌握作戰的主動權。

用兵打仗應以詭詐為原則。故:能打,裝作不能打;要打,裝作不要打;要向近處,裝作要向遠處;要向遠處,裝作要向近處;敵人貪利,就用小利引誘他;敵人混亂,就趁機攻取他;敵人力量充實,就注意防備他;敵人兵強卒銳,就暫時避開他;敵人氣勢洶洶,就設法阻撓他;敵人辭卑慎行,就要使之驕橫;敵人休整良好,就要使之疲勞;敵人内部和睦,就要離間他。要在敵人沒有防備處發動攻擊,在敵人意料不到時采取行動。這是軍事家指揮的奧妙,是不可預先講明的。

開戰之前就預計能夠取勝的,是因為籌劃周密,勝利條件充分;開展之前就預計不能取勝的,是因為籌劃不周,勝利條件不足。籌劃周密、條件充分就能取勝;籌劃疏漏、條件不足就會失敗,更何況不做籌劃、毫無條件呢?我們根據這些來觀察,誰勝誰負也就顯而易見了。

二、作戰篇

  本篇主要是論述戰争準備要立足于速戰速決的軍事思想,以及其客觀依據。作戰,即始戰、戰争準備,非指一般戰陣之事。

孫子說:凡用兵作戰的一般規律是,要運用輕型戰車千輛,重型戰車千輛,軍隊十萬,還要越境千裡運送軍糧,那麼前方後方的經費,款待使節、遊士的用度,作戰器材的費用,車輛兵甲的維修開支,每天都要耗資巨萬,然後十萬大軍才能出去。

用這樣的軍隊去作戰,就要求速勝,曠日持久會使軍隊疲憊、銳氣挫傷,攻城就會使兵力損耗,軍隊長期在外作戰,會使國家财政發生困難。如果軍隊疲憊、銳氣挫傷、軍力耗盡、國家經濟枯竭,那麼諸侯國就會乘此危機前來進攻,那時即使有足智多謀的人,也無法挽回危局了。所以,在軍事上,隻聽說過指揮雖拙但求速勝,沒見過隻為講究指揮工巧而追求曠日持久的現象。戰争久拖不決而對國家有利的情形,從來不曾有過。所以,不完全了解用兵有害方面的人,也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有利方面。

善于打仗的人,兵員不再次征集,糧秣不三次運送,武器裝備從國内取用,糧食飼料在敵國補充,這樣,軍隊的糧草供給就充足了。

國家之所以因用兵而貧困的,就是由于軍隊遠征,遠道運輸,軍隊遠征,遠道運輸,就會使百姓貧困。臨近駐軍的地方物價必然飛漲,物價飛漲就會使國家财政枯竭。國家因财政枯竭就急于加重賦稅。戰場上軍力耗盡,國内便家家空虛。百姓世族的财産将會耗去十分之一,政府的财力,也會由于車輛的損壞,戰馬的疲憊,盔甲、箭弩、戟盾、矛橹的制作以及丘牛大車的征用,而損失掉十分之六。

所以,明智的将領務求在敵國解決糧草供應問題。消耗敵國的一鐘(鐘,古代容量單位。六斛四鬥為一鐘)糧食,相當于從本國運輸二十鐘;動用敵國的一石草料,等同于從本國運送二十石。

要使軍隊英勇殺敵,就應激勵部隊的士氣;要使軍隊奪取敵人的軍需物資,就必須依靠财貨獎賞。所以,在車戰中,凡是繳獲戰車十輛以上的,就獎賞最先奪得戰車的人,并且換上我軍的旗幟,混合編入自己的戰車行列。對于戰俘,要優待和使用他們,這也就是所謂愈是戰勝敵人,也愈是增強自己。

因此,用兵貴在速戰速決,而不宜曠日持久。

懂得如何用兵的将帥,是民衆生死的掌握者,國家安危的主宰。

三、謀攻篇

本篇論述謀劃攻戰的策略,尤重智謀取勝。

孫子說:戰争指導的法則是,使敵人舉國屈服是上策,擊破敵國就次一等;使敵人全軍“降”服是上策,擊破敵人的“軍”就次一等;使敵人全“旅”降服是上策,擊破敵人的“旅”就次一等;使敵人全“卒”降服是上策,擊破敵人的“卒”就次一等。因此,百戰百勝,還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不經交戰而能使敵人屈服,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

所以,上策是挫敗敵人的戰略方針,其次是挫敗敵人的外交,再次是打敗敵人的軍隊,下策就是攻打敵人的城池。攻城的辦法是不得已的。制造攻城的大盾,準備工程的器械,幾個月才能完成;構築攻城的土山又要幾個月才能竣工。将帥控制不住憤怒的情緒,驅使士卒像螞蟻一樣去爬梯攻城,結果士卒傷亡了三分之一,而城池依然未能攻克。這就是攻城帶來的困難。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使敵軍屈服而不是靠硬打,攻占敵人的城堡而不是靠強攻,毀滅敵人的國家而不是靠久戰。必然用全勝的戰略争勝于天下,這樣軍隊不至于疲憊受挫,而勝利卻能圓滿獲得,這就是以謀攻敵的法則。

因此,用兵的原則是,有十倍于敵人的兵力就包圍敵人,有五倍于敵人的兵力就進攻敵人,有兩倍于敵人的兵力就努力戰勝敵人,有與敵人相等的兵力就要設法分散敵人,兵力少于敵人就要堅壁自守,實力弱于敵人就要避免決戰。所以,弱小的軍隊假如固執堅守,就會成為強大敵人的俘虜。

将帥好比是國家的輔車,将帥對國家如能像輔車相依,盡職盡責,國家一定強盛;如果相依有隙,未能盡職,國家一定衰弱。

國君危害軍事行動的情況有三種:不了解軍隊不可以前進而硬讓軍隊前進,不了解軍隊不可以後退而硬讓軍隊後退,這叫做束縛軍隊;不了解軍隊的内部事務,而去幹預軍隊的行政,就會使得将士迷惑;不懂得軍事上的權宜機變,而去幹涉軍隊的指揮,就會使将士疑慮。軍隊既迷惑又疑慮,那麼諸侯列國乘機進犯的禍難也就到來了。這就是所謂自亂其軍,自取敗亡。

預知勝利的情況有五種:知道可以打或不可以打的,能夠勝利;懂得多兵與少兵不同用法的,能夠勝利;全軍上下意願一緻的,能夠勝利;以己有備對敵無備的,能夠勝利;将帥有指揮才能而君主不加牽制的,能夠勝利。這五條,是預知勝利的方法。

所以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了解敵人但了解自己,或者勝利,或者失敗;既不了解敵人,也不了解自己,那麼每次用兵都會有危險。

四、形篇

本篇主要論述敵我之間的力量對比是勝負的關鍵。通過對攻守辯證關系的論述,說明對己方軍事實力的加強和完善、運用和發揮的重要性。

孫子說:從前善于打仗的人,先要創造條件,使敵人不可戰勝自己,然後等待敵人暴露弱點,我發動進攻,就可以戰勝敵人,不會被敵人戰勝的主動權操在自己手中,能否戰勝敵人則在于敵人是否有隙可乘。所以,善于打仗的人,能夠創造不被敵人戰勝的條件,而不可能做到使敵人必定被我戰勝。所以說,勝利可以預見,但不可強求。

若要不被敵人戰勝,就要采取防禦;想戰勝敵人,就要采取進攻。采取防禦,是因為敵人兵力有餘;采取進攻,是因為敵人兵力不足。善于防禦的人,隐蔽自己的兵力如同深藏地下;善于進攻的人,自己的兵力就像自重霄而降。所以,既保全自己,而又能取得完全的勝利。

預見勝利不超過一般人的見識,算不得高明中最高明的。激戰後而取勝,即使是普天下人都說好,也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這就像能舉起秋毫稱不上力大,能看見日月算不得眼明,能聽到雷霆談不上耳聰一樣。古時候所說的善于打仗的人,總是戰勝容易戰勝的敵人。因此,善于打仗的人打了勝仗,沒有智慧的名聲,沒有勇武的戰功。所以他們取得勝利,不會有差錯;其所以不會有差錯,是由于他們的作戰措施建立在必勝的基礎之上,是戰勝那已處于失敗地位的敵人。善于打仗的人,總是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而不放過擊敗敵人的機會。所以,勝利的軍隊先有勝利的把握,而後才尋求同敵交戰;失敗的軍隊,往往是先冒險同敵人交戰,而後企求僥幸取勝;善于領導戰争的人,必須修明政治,确保法制,所以能夠掌握勝敗的決定權。

基本原則有五條:一是土地面積的“度”,二是物産資源的“量”,三是兵員衆寡的“數”,四是軍力強弱的“稱”,五是勝負優劣的“勝”。敵我所處的地域的不同,産生雙方土地面積大小不同的“度”;敵我土地地面積大小的“度”的不同,産生雙方物産資源多少不同的“量”;敵我物産資源多少的“量”不同,産生雙方兵員多寡的不同的“數”;敵我兵員多寡的“數”的不同,産生雙方實力強弱不同的“稱”;敵我軍事實力強弱的“稱”的不同,最終決定戰争的勝負成敗。勝利的軍隊較之于失敗的軍隊,猶如以“镒”稱“铢”那樣占有絕對的優勢;而失敗的軍隊較之于強大的軍隊,就像用“铢”稱“镒”那樣處于絕對的劣勢。軍隊實力強大的勝利者指揮部隊作戰,就像在萬丈懸崖掘開山澗的積水一樣,這就是軍事實力的“形”。

五、勢篇

本篇主要論述軍隊的運動。所謂善戰的指揮員要在戰争中高度發揮其靈活性,使作戰的方式變化無窮,造成以強擊弱的态勢。“勢”,态勢、氣勢、形勢。“勢”是物質的運動,軍事實力形成的态勢。

孫子說:管理大部隊如同管理小部隊一樣,這是屬于軍隊組織編制的問題;指揮大部隊如同指揮小部隊一樣,這是屬于号令的問題;統帥全軍能夠使它一旦遭到敵人的進攻時而不至于失敗,這是“奇正”的戰術變化問題;軍隊打擊敵人如同以石擊卵一樣,這是“避實就虛”的正确運用問題。

一般作戰都是運用“正”兵當敵,用“奇”兵取勝。所以善于出奇制勝的将帥,其戰術變化就像天地那樣不可窮盡,像江河那樣不會枯竭。終而複始,如同日月的運行;去而又來,就像四季的更叠。樂音不過五個音階,可是五音的變化,就聽不勝聽;顔色不過五種色素,可是五色的變化,就看不勝看;滋味不過五種味道,可是五味的變化,就嘗不勝嘗;戰術不過“奇”“正”,可是“奇”“正”的變化,就無窮無盡。“奇”“正”相互轉化,就像圓環旋繞不絕,無始無終,誰能窮盡它呢?

湍急的流水飛快的奔瀉,以至能夠漂移石頭,這就是流速飛快的“勢”,雄鷹迅飛搏擊,以緻于能捕殺雀鳥,這是短促急迫的“節”,所以善于指揮作戰的人,它所造成的态勢是險峻的,發出的節奏是短促的。險峻的态勢就像張滿的彎弓,短促的節奏就像擊發弩機。

旌旗紛紛,人馬芸芸,要在混亂中作戰而使軍隊不亂;混混沌沌,迷迷蒙蒙,要周到部署、保持态勢而不會被打敗。示敵混亂,是由于有嚴密的組織;示敵怯懦,是由于有勇敢的素質;示敵弱小,是由于有強大的兵力。嚴整與混亂,是由于組織編制好壞決定的;勇敢與怯懦,是由态勢優劣造成的;強大與弱小,是由實力大小對比顯現的;善于調動敵人的将帥,僞裝假相迷惑敵人,敵人就會聽從調動;用小利引誘敵人,敵人就會來奪取。用這樣的辦法去調動敵人,用重兵去伺機掩擊它。

善于作戰的人,總是設法造成有利的态勢,而不苛求部署,所以它能不強求人力去利用和創造有利的态勢。善于創造有利态勢的将帥指揮部隊作戰,就像滾動木頭、石頭一般。木頭、石頭的特性,放在安穩平坦的地方就靜止,放在險陡傾斜的地方就滾動;方的容易靜止,圓的滾動靈活。所以,善于指揮作戰的人所造成的有利态勢,就像轉動圓石從萬丈高山上滾下來那樣。這就是所謂“勢”!

六、虛實篇

  虛實:“虛”,空虛,兵力分散而薄弱;“實”,充實,兵力集中而強大。“虛”與“實”相互對立,相互轉化。本篇主要論述通過對“虛實”關系的認識和把握,在戰争中争取主動地位,即“緻人而不緻于人”。正确的選擇作戰方向,其原則為“避實就虛”。

  孫子說:凡先占據戰場等待敵人的就主動安逸,後到達戰場倉促應戰的就被動疲勞。所以善于指揮作戰的人,能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調動。

  能使敵人自動進到我預定地域的,是用小利引誘的結果;能使敵人不能到達其預定地域的,是制造困難阻止的結果。因此,之所以敵人休息得好能使它疲勞,敵人糧食充足能使它饑餓,敵人駐紮安穩能使它移動,因為出擊的是敵人必然往救的地方;行軍千裡而不勞累,因為走的是沒有敵人阻礙的地區;進攻而必然會得手的,因為進攻的是敵人不防守的地點;防禦而必然能穩固的,因為防守的是敵人必來進攻的地方。所以善于進攻的,使敵人不知道怎麼防守;善于防守的,使敵人不知道怎麼進攻。微妙呀!微妙到看不出形迹;神奇呀!神奇到聽不到聲息,所以能成為敵人命運的主宰。

  前進而使敵人不能抵禦的,是因為襲擊它空虛的地方;撤退而使敵人無法追擊的,因為行動迅速使敵人追趕不上。所以我軍要打,敵人即使高壘深溝也不得不脫離陣地作戰,是因為進攻敵人必救的地方;我軍不想打,雖然畫地防守,敵人也無法來同我作戰,是因為使敵人改變了進攻方向。

  示僞形于敵,隐藏我軍真形,不露痕迹,這樣我軍的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敵人兵力就不得不分散。我軍兵力集中在一處,敵人兵力分散在十處,這就能用十倍于敵的兵力去攻擊敵人,造成了我衆敵寡的有利态勢。能做到以衆擊寡,那麼同我軍當面作戰的敵人就少了。我軍所要進攻的地方敵人不得而知,不得而知,他所要防備的地方就多了;敵人防備的地方越多,我軍所要進攻的敵人就少了。所以防務了前面,後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備了後面,前面的兵力就薄弱;處處都防備,就處處兵力薄弱。兵力薄弱是因為處處去防備;兵力充足是因為迫使敵人處處防備。

  所以,能預知交戰的地點,預知交戰的時間,那麼即使相距千裡也可以同敵人交戰。不能預知在什麼地方打,不能預知在什麼時間打,那就左翼也不能救右翼,前面也不能救後面,後面也不能救前面,何況遠在數十裡,近在數裡呢?

  依我分析,越國的軍隊雖多,對戰争的勝利又有什麼補益呢?所以說,勝利是可以造成的。敵軍雖多,可以使它無法同我較量。

  所以籌算一下敵人的計謀,可以知道敵人作戰計劃的優劣;挑動一下敵軍,來了解敵人的活動規律;偵察一下情況,來了解哪裡有利哪裡不利;進行一下小戰,來了解敵人兵力虛實強弱。所以僞裝佯動做到最好的地步,就看不出形迹;看不出形迹,即使有深藏的間諜也窺察不到我軍底細,聰明的敵人也想不出對付我軍的辦法。根據敵情變化而靈活運用戰術,即使把勝利擺在衆人面前,衆人還是看不出其中奧妙。人們隻知道我用來戰勝敵人的方法,但是不知道我是怎樣運用這些方法出奇制勝的。所以每次戰勝,都不是重複老一套的方式,而是适應不同的情況,變化無窮。

  用兵的規律好像水的流動,水的流動,是由于避開高處而流向地處;戰争的勝利,是由于避開敵人堅實的地方而攻擊敵人的弱點。水因地形的高低而制約其流向,作戰則根據不同的敵情而決定不同的打法。所以,用兵作戰沒有固定刻闆的戰場态勢,沒有一成不變的作戰方式。能夠根據敵情變化而取勝的,就叫做用兵如神。五行相生相克沒有哪一個固定常勝,四季相接相待也沒有哪一個固定不移,白天有短有長,月亮有缺有圓。

七、軍争篇

  軍争,近似于現代軍語的機動。軍隊機動的目的就是為了創造有利的作戰地位和制勝條件。本篇主要論述敵我雙方争相造成取勝的有利條件——有利的态勢與戰機,以掌握戰争的主動權,獲取勝利。

  孫子說:大凡用兵的法則,将帥接受國君的命令,從征集民衆、組織軍隊到同敵人對陣,在這過程中沒有比争取先機之利更困難的。争取先機之利最困難的地方,是要把迂回的彎路變為直路,要把不利變成有利。所以用迂回繞道的佯動,并用小利引誘敵人,這樣就能比敵人後出動而先到達所要争取的要地,這就是懂得以迂為直的方法了。

  所以軍争有有利的一面,同時軍争也有危險的一面。如果全軍帶着所有裝備辎重去争利,就不能按時到達預定地域;如果放下裝備辎重去争利,裝備辎重就會損失。因此,卷甲急進,晝夜不停,加倍行程強行軍,走上百裡去争利,三軍将領都可能被俘,強壯的士卒先到,疲弱的士卒掉隊,其結果隻會有十分之一的兵力趕到;走五十裡地去争利,上軍的将領會受挫折,隻有半數兵力趕到;走三十裡去争利,隻有三分之二的兵力趕到。因此,軍隊沒有辎重就不能生存,沒有物資就不能生存。

不了解列國諸侯戰略企圖的,不能與之結交;不熟悉山林、險阻、水網、沼澤等地形的,不能行軍;不重用向導的,不能得到地利。所以用兵打仗要依靠詭詐多變才能成功,根據是否有利決定自己的行動,按照分散和集中兵力來變換戰術。所以,軍隊行動迅速時像疾風,行動舒緩時像森林,攻擊時像烈火,防禦時像山嶽,蔭蔽時像陰天,沖鋒時像雷霆。擄掠鄉邑,要分兵掠取;擴張領土,要分兵扼守;衡量利害得失,然後相機行動。事先懂得以迂為直的方法就勝利,這就是軍争的原則。

《軍政》說:“作戰中用語言指揮聽不到,所以設置金鼓;用動作指揮看不見,所以設置旌旗。”所以夜戰多用金鼓,晝戰多用旌旗。金鼓、旌旗,是統一全軍行動的。全軍行動既然一緻,那麼,勇敢的士兵就不能單獨前進,怯懦的士兵也不能單獨後退了,這就是指揮大部隊作戰的方法。

對于敵人的軍隊,可以使其士氣衰竭;對于敵人的将領,可以使其決心動搖。軍隊初戰時士氣飽滿,過一段時間,就逐漸懈怠,最後士氣就衰竭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開敵人初來時的銳氣,等待敵人士氣懈怠衰竭時再去打它,這是掌握軍隊士氣的方法。用自己的嚴整對付敵人的混亂,用自己的鎮靜對付敵人的輕躁,這是掌握軍隊心理的方法。用自己部隊的接近戰場對付遠道而來的敵人,用自己部隊的安逸休整對付奔走疲勞的敵人,用自己部隊的飽食對付饑餓的敵人,這是掌握軍隊戰鬥力的方法。不要去攔擊旗幟整齊部署周密的敵人,不要去攻擊陣容堂皇實力強大的敵人,這是掌握機動變化的方法。

用兵的法則是:敵軍占領山地不要仰攻,敵軍背靠高山不要正面迎擊,敵軍假裝敗退不要跟蹤追擊,敵軍的精銳不要去攻擊,敵人的誘兵不要去理睬,敵軍退回本國不要去阻擊攔截,包圍敵人要虛留缺口,敵軍已經到絕境不要過分逼迫。這些,就是用兵的法則。

八、九變篇

九變,多變的意思。近似于現代軍語的靈活性。本篇主要論述在特殊條件下,機變靈活的作戰指揮思想。

孫子說:大凡用兵的法則,主将接受國君的命令,組織軍隊,聚集軍需,出征時在“圮地”不可宿營,在“衢地”應接交鄰國,在“絕地”不可停留,在“圍地”要巧設計謀,陷入“死地”就要堅決奮戰。有的道路不要走,有的敵軍不要打,有的城邑不要攻,有的地方不要争,有的國君命令不要執行。所以,将帥能夠精通以上各種機變的運用,就是懂得用兵了。将帥不精通以上各種機變的運用,雖然了解地形,也不能得到地利。指揮軍隊不知道各種機變的方法,雖然知道“五利”,也不能充分發揮軍隊的作用。

聰明的将帥思考問題,必須兼顧到利害兩個方面。在不利情況下要看到有利條件,大事才可順利進行;在順利情況下要看到不利的因素,禍患才可預先排除。

要使各國諸侯屈服,就用它最厭惡的事去傷害它;要使各國諸侯忙于應付,就用它不得不作的事去驅使它;要使各國諸侯被動奔走,就用小利去引誘它。

用兵的法則是:不要寄希望于敵人不會來,而要依靠自己做好了充分準備;不要寄希望于敵人不進攻,而要依靠自己擁有使敵人無法進攻的力量。

将帥有五種緻命的弱點:隻知死拼可能被誘殺;貪生怕死可能被俘虜;急躁易怒可能中敵人輕侮的奸計;廉潔好名可能入敵人污辱的圈套;一味“愛民”可能導緻煩擾而不得安甯。以上五點,是将帥的過錯,也是用兵的災害。軍隊覆滅,将帥被殺,必定是由于這五種危險引起,是不可不充分認識的。

九、行軍篇

  行軍,就是用兵作戰的意思。與現代軍語“行軍”的意義不同。本篇主要論述軍隊在不同的地理環境行軍作戰、駐紮安營合觀察敵情等方面的原則。

  孫子說:在各種不同的地形上處置軍隊和觀察判斷敵情時,應該注意:通過山地,必須靠近有水草的山谷,駐紮居高向陽的地方,敵人占領高地,不要仰攻。這是在山上對軍隊的處置。橫渡江河,應遠離流水駐紮,敵人渡水來戰,不要在江河中迎擊,等它渡過一半時再攻擊,這樣較為有利;如果要同敵人決戰,不要緊靠水邊列陣;在江河地帶紮營,也要居高向陽,不要面迎水流。這是在江河地帶上對軍隊的處置。通過鹽堿沼澤地帶,要迅速離開,不要逗留;如果同敵軍相遇與鹽堿沼澤地帶,那就必須靠近水草而背靠樹林。這是在鹽堿沼澤地帶上對軍隊的處置。在平原地帶上應占領開闊地域,而主要翼側要依托高地,前低後高。這是在平原地帶上對軍隊的處置。以上四種“處軍”原則的好處,就是黃帝之所以能戰勝其它四帝(按漢簡,指赤帝、青帝、白帝、黑帝。當指四方“諸侯”)的原因。

  大凡駐軍總是喜歡幹燥的高地,避開潮濕的窪地;重視向陽之處,避開陰暗之地;靠近水草地區,軍需供應充足,将士百病不生,這樣就有了勝利的保證。在丘陵堤防行軍,必須占領它向陽的一面,并把主要翼側靠近它。這些對于用兵有利的措施,是利用地形作為輔助條件的。上遊下雨,水沫到,洪水将至,徒涉則不應該,應等待水流平穩之後。通過“天河”、“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必須迅速離開,不要接近。我們應遠離這種地形,讓敵人去靠近它;我們應面向這種地形,而讓敵人去背靠它。軍隊兩旁遇到有險峻的隘路、湖沼、水網、蘆葦、山林和草木茂盛的地方,必須謹慎地反複搜索,這些都是敵人可能隐伏奸細的地方。敵人逼近而安靜的,是依仗它占領險要地形;敵人離我很遠而來挑戰的,是想誘我前進;敵人之所以駐紮在平坦地方,是因為對它有某種好處。許多樹木搖動,是敵人隐蔽前來;草叢中有許多施工遮障物,是敵人布下的疑陣;群鳥驚飛,是下面有伏兵;野獸駭奔,是敵在大舉突襲;塵土高而尖,是敵人的戰車馳來;塵土低而寬廣,是敵人的步兵開來;塵土疏散飛揚,是敵人正在曳柴而走;塵土少而時起時落,是敵人在紮營。敵人使者措辭謙卑卻又在加緊戰備的,是準備進攻;措辭強硬而軍隊又作出前進姿勢的,是準備撤退;輕車先出動,部署在兩翼的,是在布列陣勢;敵人尚未受挫而來講和的,是另有陰謀;敵人急速奔跑并排兵列陣的,是企圖約期同我決戰;敵人半進半退的,是企圖引誘我軍;敵兵倚着兵器而立的,是饑餓的表現;打水士兵自己先飲的,是全軍幹渴的表現;敵人見利而不進兵争奪的,是疲勞的表現;敵人營寨上集聚鳥雀的,下面是空營;敵人夜間驚叫的,是恐慌的表現;敵人驚擾紛亂的,是敵将沒有威嚴的表現;旗幟搖動不整齊的,是敵人隊伍已經混亂;敵人軍官易怒的,是全軍疲倦的表現;用糧食喂馬,殺牲口吃肉,收拾起汲水器具,部隊不返營舍的,是準備拼命突圍的窮寇;低聲下氣同部下講話的,是敵将失去人心;不斷犒賞士卒的,是敵軍沒有辦法;不斷懲罰部屬的,是敵人處境困難;先強暴然後又害怕部下的,是最不精明的将領;派來使者送禮言好的,是敵人想休兵息戰;敵人逞怒同我對陣,但久不交鋒又不撤退的,必須謹慎的觀察它的企圖。

  打仗不在于兵力多就好,隻要不輕敵冒進,并集中兵力、判明敵情,取得部下的信任和支持,也就足夠了。那種既無深謀遠慮而又輕敵的人,必定會被敵人所俘虜。

  士卒還沒有親附就執行懲罰,那麼他們會不服,不服就很難使用。士卒已經親近依附,如果仍不執行軍紀軍法,也不能用來作戰。所以要用懷柔寬仁的手段使他們思想統一,用軍紀軍法的手段使他們整齊一緻,這樣就必能取得部下的敬畏和擁戴。平素嚴格貫徹命令,管教士卒,士卒就能養成服從的習慣;平素從來不嚴格貫徹命令、管教士卒,士卒就會養成不服從的習慣。平時命令能貫徹執行的,這表明将帥同士卒之間相處融洽。

十、地形篇

  本篇主要講述作戰與軍事地理的關系,以及觀察、利用地形的重要性。孫子曰:“地形者,兵之助也。”曹操注:“欲戰,審地形以立勝也。”皆此意。同時,強調将帥要根據不同條件,采用各種适當的措施,以奪取勝利。正如孫子曰:“料敵制勝,計險易、遠近,上将之道也。”這實質上就是孫子“知己知彼”思想在軍事地形學上的體現。

  孫子說:地形有通形、挂形、支形、隘形、險形、遠形六中。我們可以去,敵人可以來的地域叫通形。在通形地域上,應先占領視界開闊的高地,保持糧道暢通,這樣作戰就有利。可以前出,難以返回的地域叫做挂形。在挂形地域上,如果敵人沒有防備,就可以突然出擊而戰勝它;如果敵人有防備,出擊又不能取勝,難以返回,就不利了。我軍前出不利,敵軍前出也不利的地形叫做支形。在支形地域上,敵人雖然以利誘我,也不要出擊,而應率軍假裝敗走,誘使敵人出來一半時再回兵攻擊,這樣就有利。在隘形地域上,我們應先敵占領,并用重兵封鎖隘口,以等待敵人的到來。如果敵人先占領隘口,并用重兵據守隘口,就不要去打;如果敵人沒有用重兵封鎖隘口,則可以去打。在險形地域上,如果我軍先占領,必須控制視界開闊的高地,以等待敵人來犯;如果敵人先占領,就應引兵撤退,不要去打它。在遠形地域上,雙方地勢均同,不宜挑戰,勉強求戰,就不利。以上六條,是利用地形的原則。這是将帥的重大責任所在,不可以不認真考察研究。

軍事上有“走”、“馳”、“陷”、“崩”、“亂”、“北”等六中必敗的情況。這六種情況,不是天時地理的災害,而是将帥的過錯造成的。凡是地勢均同而以一擊十的,必然敗逃,叫做“走”。士卒強悍,軍官懦弱的,指揮必然松弛,叫做“馳”。軍官強悍,士卒懦弱的,必然戰鬥力差,叫做“陷”。偏将怨怒而不服從指揮,遇到敵人擅自率軍出戰,主将又不了解他們能力,必然如山崩潰,叫做“崩”。将帥懦弱又無威嚴,治軍沒有章法,官兵關系混亂,布陣雜亂無章,必然自己搞亂自己,叫做“亂”。将帥不能正确判斷敵情,以少擊衆,以弱擊強,作戰又沒有尖刀分隊,必然失敗,叫做“北”。以上六種情況,都是造成失敗的原因,将帥的重大責任所在,是不可不認真考察研究的。

地形是用兵的輔助條件。判斷敵情,為奪取勝利,考察地形險易,計算道路遠近;這是高明的将領必須掌握的方法。懂得這些道理去指揮作戰的,必然會勝利;不懂得這些道理去指揮作戰的,必然會失敗。遵照戰争規律分析,有必勝的把握的,即使國君說不打,堅持打就是了;遵照戰争規律分析,沒有必勝的把握的,即使國君說一定要打,堅持不打就是了。進不企求戰勝的名聲,退不回避違命的罪責,隻求保全民衆符合國君的利益,這樣的将帥,才是國家的寶貴财富。

對待士卒像對待嬰兒,士卒就可以跟他共赴患難;對待士卒像對愛子,士卒就可以跟他同生共死。對士卒厚待而不使用,溺愛而不教育,違法而不懲治,那就好像嬌慣的子女一樣,是不能用來作戰的。

隻了解自己的部隊能打,而不了解敵人不可以打,勝利的可能隻有一半;了解敵人可以打,而不了解自己的部隊不能打,勝利的可能也隻有一半;了解敵人可打,也了解自己的部隊能打,而不了解地形不利于作戰,勝利的可能也隻有一半。所以懂得用兵的人,他行動起來決不會迷惑,他的戰術變化不緻困窘。所以說,了解對方,了解自己,争取勝利就不會有危險;懂得天時,懂得地利,勝利就可保萬全。

十一、九地篇

本篇主要論述戰略地形。九地為九種不同的作戰區域,是以戰場位置和戰略影響劃分的,并針對其不同特點,提出相應的作戰與處置方法。

孫子說:按照用兵的原則,兵要地理可分為散地、輕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圍地、死地。諸侯在本國境内作戰的地區,叫做散地。在敵國淺近縱深作戰的地區,叫做輕地。我軍得有利,敵軍得也有利的地區,叫做争地。我軍可以往,敵軍也可以來的地區,叫做交地。多國交界的地區,先到就可以得到諸侯列國援助的地區,叫做衢地。深入敵境,背靠敵人衆多城邑的地區,叫做重地。山嶺、森林、險阻、沼澤等難于通行的地區,叫做圮地。進軍的道路狹隘,退歸的道路迂遠,敵軍能夠以少擊多的地區,叫做圍地。迅速奮勇作戰就能生存,不迅速奮勇作戰就會全軍覆滅的地區,叫做死地。因此,在散地,不宜作戰;在輕地,不宜停留;遇争地,不要貿然進攻;逢交地,行軍序列不要斷絕;在衢地,則應結交諸侯;深入重地,就要掠取糧秣;遇到圮地,就要迅速通過;陷入圍地,就要運謀設計;到了死地,就要奮勇作戰,死裡求生。

古時善于指揮作戰的人,能使敵人前後部隊不相策應,主力和小部隊不相依靠,官兵不相救援,上下建制失去聯絡,士卒潰散難以集中,對陣交戰陣形也不整齊。對我有利就打,對我無利就停止行動。請問:“假如敵軍人數衆多且又陣勢嚴整地向我前進,用什麼辦法對付他呢?”回答是:“先取敵人最關鍵的有利條件,就能使他不得不聽從我的擺布了。”用兵之理,貴在神速,乘敵人措手不及的時機,走敵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擊敵人沒有戒備的地方。

大凡對敵國采取進攻作戰,其規律是,越深入敵境,軍心士氣越牢固,敵人越不能戰勝我軍。在豐饒的田野上掠取糧草,全軍就有足夠的給養;注意休整部隊,不使過于疲勞,增強士氣,養精蓄銳;部署兵力,巧設計謀,使敵人無法判斷我軍企圖。把部隊置于無路可走的絕境,士卒雖死也不會敗退。既然士卒甯死不退,怎麼能得不到上下盡力而戰呢?士卒深陷危險的境地,就不恐懼,無路可走,軍心就會穩定;深入敵國,軍隊就不會渙散。處于這種迫不得已的情況下,軍隊就會奮起戰鬥。因此,不須整饬,就能注意戒備;不需強求,就能完成任務;不需約束,就能親附協力;不待申令,就會遵守紀律。禁止迷信,消除部屬的疑慮,他們至死也不會退避。我軍士兵沒有多餘的錢财,并不是不愛錢财;不貪生怕死,也不是不想長命。當作戰命令頒布的時候,士兵們坐着的淚濕衣襟,躺着的淚流滿面。把他們投到無路可走的絕地,就會像專諸和曹刿一樣的勇敢了。

善于統率部隊的人,能使部隊像率然蛇。“率然”是恒山地方的一種蛇。打它的頭,尾就來救應;打它的尾,頭就來救應;打它的腰,頭尾都來救應。請問:“那麼可以使軍隊像'率然’一樣嗎?”回答是:“可以。”你看那吳國人和越國人是互相仇恨的,但當他們同舟渡河時,他們互相救援就像一個人的左右手。因此想用縛住馬缰,深埋車輪,顯示死戰的決心來穩住部隊,那是靠不住的。要使部隊上下齊力同心勇如一人,在于管理教育有方。要使強弱不同的士卒都能發揮作用,在于地形利用的适宜。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能使全軍攜起手來像一個人一樣,這是因為客觀形勢迫使部隊不得不這樣。

将軍的處事,要沉着鎮靜而幽深,嚴正而有條理。要能蒙蔽士卒的視聽,使他們對于軍事行動毫無所知。變更作戰部署,改變原定計劃,使人們無法識破機關。經常改換駐地,故意迂回行進,使人們推測不出意圖。主帥賦予部屬任務,斷其歸路,就想登高而抽取梯子一樣,将率令士卒深入諸侯國内,就像擊發弩機射出的箭矢一般勇往直前。對士卒如同驅趕羊群,趕過去,趕過來,他們不知要到哪裡去。聚集全軍,置于險境,這就是統帥軍隊的要務。九種地形的不同處置,攻防進退的利害得失,官兵上下的不同心理狀态,這些都是将帥不能不認真研究和周密考察的。

進攻作戰規律是:進入敵國縱深越深,軍心就愈是穩定鞏固;進入敵國縱深越淺,軍心就容易懈怠渙散。離開本國進入敵境作戰的地區就是絕地,四通八達的地區就是衢地,深入敵國縱深的地區就是重地,進入敵國淺近縱深的地區就是輕地,背有險固前阻隘路的地區就是圍地,無處可走的地區就是死地。因此,在散地上,要統一軍隊意志;在輕地上,要使營陣緊密相聯;在争地上,就要使後續部隊迅速跟進;在交地上,就要謹慎防守;在衢地上,就要鞏固與鄰國的結盟;入重地,就要補充軍糧;經圮地,就要迅速通過;陷入圍地,就要堵賽缺口;到了死地,就要顯示死戰的決心,殊死戰鬥。所以,士卒的心理狀态是:被包圍就會竭力抵抗,形勢險惡,迫不得已就要拼死戰鬥,深陷危境就會聽從指揮。

不了解諸侯各國的戰略動向,就不要與之結交;不熟悉山林、險阻、湖沼等地形就不能行軍;不使用向導,就不能得到地利。這幾方面,有一方面不了解,都不能成為霸王軍。凡是霸王軍,進攻大國就能使敵方的軍民來不及動員集中;兵威加在敵人頭上,就能使它的盟國不能配合策應。因此,不必争着同天下諸侯結交,也不必在各諸侯國培植自己的勢力,隻要伸展自己的戰略意圖,把威力加在敵人頭上,就可以拔取敵人的城邑,毀滅敵人的國都。實行超越慣例的獎賞,頒布打破常規的号令,指揮全軍就如同指揮一個人一樣。賦予作戰任務,但不說明謀略意圖。賦予危險任務,但不指明有利條件。把士卒投入危地,才能轉危為安;陷士卒于死地,才能轉死為生。軍隊陷入危境,然後才能奪取勝利。所以,指導戰争這種事,在于謹慎的考察敵人的戰略意圖,“并敵一向,千裡殺将”(集中兵力于主攻方向,千裡奔襲,斬殺其将),這就是所謂巧妙用兵實現克敵制勝的目的。

因此,決定戰争行動的時候,就要封鎖關口,廢除通行符證,不許敵國使者往來;在廟堂再三謀劃,做出戰略決策。敵方一旦出現間隙,就要迅速乘機而入。首先奪取戰略要地,但不要輕易約期決戰。破除成規,因敵變化,靈活決定自己的作戰行動。因此,戰争開始之前要像處女那樣沉靜,誘使敵人松懈戒備,暴露弱點;戰争展開之後,要像脫兔一樣迅速行動,使敵人措手不及,無暇抵抗。

十二、火攻篇

火攻:用火攻敵。本篇實質上是論述以火助攻,奪取勝利的作戰方式。叙述了火攻的種類、條件、實施方法、以及發火後的應變等問題。

孫子說,火攻的形勢有五種:一是火燒敵軍人馬,二是火燒敵軍軍需,三是火燒敵軍辎重,四是火燒敵軍倉庫,五是火燒敵軍糧道。實施火攻必須有一定的條件,這些條件必須平常即有準備。放火時要看準天時,起火要看準日子。天時是指氣候幹燥,日子是指月亮行經箕、壁、翼、轸四個星宿的時候。月亮經過這四個星宿的時候,就是起風的日子。

凡是火攻,必須根據這五種火攻所引起的不同變化,靈活的派兵接應。從敵營内部放火,就要及時派兵從外部策應。火已燒起而敵營内部仍然保持鎮靜的,應持重等待,不可馬上發起進攻。待火勢旺盛,根據情況做出決定,可以進攻就進攻,不可進攻就停止。火可以從外面放,這時就不必等待内應,隻要适時放火就行。從上風放火時,不可以從下風進攻。白天風刮久了,夜晚就容易停止。軍隊必須懂得靈活運用五種火攻形式,并等待放火的時日條件具備時進行火攻。

用火輔助軍隊進攻,效果明顯;用水輔助軍隊進攻,可以使攻勢加強。水可以把敵軍分割隔絕,但不能奪取敵軍軍需物資。

凡打了勝仗,奪取了土地城邑,而不能鞏固戰果的,則很危險,這就叫做财耗師老的“費留”。所以說,明智的國君要慎重的考慮這個問題,賢良的将帥要認真的處理這個問題。不是有利不行動,不是能勝不用兵,不是危迫不開戰。

國君不可因一時憤怒而發動戰争,将帥不可因一時氣忿而出陣求戰。符合國家利益才用兵,不符合國家利益就停止。憤怒還可以重新變為歡喜,氣忿還可以重新變為高興;國亡了就不能複存,人死了就不能再生。所以,對于戰争,明智的國君要慎重,賢良的将帥要警惕,這是安定國家和保全軍隊的重要原則!

十三、用間篇

間,間諜。本篇主要論述在戰争中使用間諜的重要性,以及間諜的種類、使用方式。強調“先知”是戰勝敵人的重要條件。欲先知敵情,必用間諜,以獲取真實、可靠的情報。

孫子說:凡是興兵十萬,出征千裡,百姓的耗費,公室的開支,每天要花費千金;前方後方都在行動,民夫戍卒奔波疲憊,不能從事正常耕作的有七十萬家。雙方相持數年,是為了決勝于一旦,如果吝惜爵祿和金錢,不肯用來重用間諜,以緻因為不能了解敵情而導緻失敗,那就是不仁到了極點。這種人不配用來做軍隊的統帥,算不上國家的輔佐,也不是勝利的主宰。明君、賢将,其所以一出兵就能戰勝敵人,功業超出衆人,就在于事先了解敵情。要事先了解敵情,不可祈求鬼神,不可用類似的事情去類比推測,不可用日月星辰運行的度數去驗證,必取之于人,從那些熟悉敵情的人的口中去獲取。

間諜的運用方式有五種:有鄉間、内間、反間、死間、生間。五種間諜同時都使用起來,使敵人莫知我用間的規律,這乃是使用間諜神妙莫測的方法,是國君勝敵的法寶。所謂鄉間,是利用敵國鄉人做間諜。所謂内間,是利用地方官吏做間諜。所謂反間,是利用敵方間諜為我所用。所謂死間,就是制造假情報,并通過潛入敵營的我方間諜傳給敵方,使敵軍受騙,一旦真情敗露,我方間諜不免被處死。所謂生間,是偵察後能活着回來報告敵情的人。

所以在軍隊親密關系中,沒有比間諜更親近的,獎賞沒有比間諜更優厚的,事情沒有比間諜更秘密的。不是睿智的人,不能使用間諜;不是仁慈慷慨的人,不能指使間諜;不是精細深算的人,不能分辨間諜所提供的真實情報。微妙啊,微妙!無時無處不可以使用間諜。間諜的工作尚未進行,先已洩露出去,那麼間諜和聽到秘密的人都要處死。

凡是要攻打敵方的軍隊,要攻占敵方的城堡,要刺殺敵方的官員,必須預先了解其主管将領、左右親信、掌管傳達的官員、守門官吏門客幕僚的姓名,指令我方間諜一定要偵察清楚。必須搜查前來偵察我軍的敵方間諜,從而收買他,優禮款待他,引誘開導他,然後放他回去,這樣“反間”就可以為我所用了。通過反間了解敵情,這樣“鄉間”、“内間”就可以為我所用了;通過反間了解敵情,這樣能使“死間”傳假情報給敵人;通過反間了解敵情,這樣就可以使“生間”按預定時間回報敵情。五種間諜的使用,君主都必須了解掌握。了解情況關鍵在于使用反間,所以對“反間”不可以不給予優惠待遇。

從前商朝的興起,在于伊摯曾經在夏為間,了解夏朝内情;周朝的興起,在與姜尚曾經在商為間,了解商朝内情。所以明智的國君,賢能的将帥,能用高超智慧的人做間諜,一定能建樹大功。這是用兵重要的一着,整個軍隊都要依靠間諜提供的敵情來決定軍事行動。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