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堅信:投資人自身認知不足是投資中最大的風險。
最近我對這個問題有了更精微的理解,分享給大家:
投資的過程可以分為感知,認知,判斷,決策四個步驟,投資研究主要解決前三步的問題。投資研究對于投資決策而言既是智慧之源,也是風險之源。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先從投資研究本身說起......
—1—
什麼是投資研究
很多人認為投資研究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種理解沒錯,但不夠精準。投資研究有兩種動作:第一種叫探索,第二種才叫研究,把探索從研究中分離出來才能看的更清。
什麼是探索呢?
你進入一個新的領域,比如新的細分行業,新的公司,這時候你對研究标的所知甚少,很多東西都在你的視野之外,這時候需要解決的最大問題是:看見。
在能夠看見之前,我們面前是一片迷霧遮蓋的叢林,哪裡有陷阱,哪裡有獵物,你根本不知道,何談設計策略來捕獵呢?從看不見到看見的過程,就是從未知到感知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探索。
你得帶着随意,帶着好奇,心态開放的到處去走走,沒目的,但有邊界。
探索了一圈之後,你大概的知道,A區域有個陷阱,B區域有獵物......,但是陷阱有多深,獵物有多少,什麼習性,什麼種類,這不是探索要解決的問題。
探索隻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看見一個模糊的全局;二是為研究找到重點方向。
那麼,什麼是研究呢?
研究就是我感知到了,意識到了,但是事實,細節,邏輯還不清楚,我得把它弄明白。
在看見階段,你發現了陷阱,發現了獵物,是發散的;在研究階段,你得收斂,把注意力集中到獵物周邊和陷阱周邊的中觀與微觀環境。
對應到行業研究上,你得研究産業鍊上的重要節點的公司了,得研究産業發展曆史上的重要節點了,通過這些重點的研究去探究背後的驅動因素與驅動邏輯。
對應到公司研究上,你得重點研究某幾個點,比如有的企業得重點研究組織,有的企業得重點研究技術壁壘,有的企業得重點研究渠道,不同企業的重點不同,用一個企業在不同階段的重點也不同。
研究要解決的問題是:從看見到認知,如果說研究是解決問題,探索是定義問題。
古人雲: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其實投資研究也是這樣,隻探索不研究則迷茫,隻研究不探索則極端。
—2—
第一種風險
說了這麼多,你可能會問,這和投資風險有什麼關系呢?
如果我們探索不足,則見不足;如果我們研究不足,則識不足。
你知道的并不重要,你不知道的才會成為投資的風險。
所以,投資中第一種風險就是:見識不足的風險,其實就是探索不足,研究不足。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從外向内是層層深化的,感知區越大,認知區越大,我們越容易形成判斷。這個過程用信息論的說法就是: 信息的價值在于降低不确定性。 所以我們直觀的認為,在認知區域内,是沒有風險的,風險來自未知區域。 但是,這就是老天爺給我們開的另一個玩笑: 你越覺得沒有風險,你面臨的風險就越大。認知區域内,也存在風險。
—3—
第二種風險
為了更好的理解第二種風險,我們先請出大名鼎鼎的認知四象限:第二難,不願承認,承認自己無知這件事本身就很反人性,因為這樣會打擊自己的自信心,會讓原本以為封閉的、确定的東西變的再次不确定。而人是最讨厭不确定的。要知道,人類因為承認自己的無知才開啟了科學革命,可見承認自己無知有多難,不信你到《人類簡史》中驗證一下。
總結一下:
第一種風險,見識不足,既有看不見的風險,也有認知不足的風險,這是認知世界的能力問題;
第二種風險,自我認知不足,意識不到自己的無知,這是認知自己的能力問題。
所以我才堅信,認知不足是投資中最大的風險。
但反過來講,投資能力提升的過程就是認知世界,認知自己的過程,這也正是投資有意思的地方,因為,這是個無限的遊戲。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