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推文,央草寫了一篇下水文,有人表示看不懂。我解釋一下,把我的理解和構思的心法跟你說明一下,希望對你的寫作有啟發。
看了作文材料,我的心情是複雜的。為了表達這個複雜,我寫下了《唐君唐君我問你》。
我想表達的認識與評價是:
1、唐尚珺是缺乏責任感的。
他就是“巨嬰”一樣的存在。一直在考試,誰養活他?作為農村孩子,他不但沒有幫父母減輕負擔,反而成了他們的負擔。你甚至可以想象得到,他甚至成了父母的羞愧,無法面對親朋好友鄰裡鄉親的異樣目光。他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的“哺育”,一直不能像個真正的成年人那樣生活。他在心理上一直未斷乳。他對媽媽的處境沒有感同身受的能力。我不知道他的媽媽是否支持他——從我有限的見識來看,很少有媽媽願意有一個33歲還不能承擔責任的兒子吧。假如他媽媽真的支持他,這就更令人同情了——代代相傳的觀念沒有讓這家人的過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2、唐尚珺是“被塑造”成這樣的。
他不是天生就有一定要上中國科技大學的願望,他的願望是“被植入”的結果。誰給他植入了這樣的願望呢?為何是中國科技大學而不是其他?為何他的願望不是環遊世界?為何他的願望不是移民火星?他是被外部環境塑造成這樣的。正如天才的成長需要土壤一樣,我們眼裡的“奇葩”的成長也是需要土壤的。家庭,學校,社會,小環境,大環境,他遇見的人,他閱讀的書,都會塑造他。他不是天外來客,他是社會性的存在。
3、同情唐尚珺的處境。
我們眼中的“他者”往往是我們自己。有責任感的,在他身上看到責任的缺失;追求理想的,在他身上看到執着。我們都是從自我認知出發,用“我”這面鏡子來照唐尚珺的人生——你也可以說,用唐尚珺這面鏡子,來照“我”的人生。
我自己對人的處境有着相對悲觀的認識:人是擺脫不了自己的局限的,人人如此。我不能寫出超出我認知的文章。世界很大,參差多态,甲地嘲笑乙地,高者看不起低者,先進鄙視後進——何苦呢?同是被局限,五十步笑百步,有意思麼?曾經,有人用一句話來表達中國在高速發展中的不平衡:“中國,請等一等你的靈魂。”物質文明發展了,精神文明沒有跟上。我在江蘇,唐尚珺在廣西;我70後,他80後;我在認知上比他多走了一步路,是不是我就有了指點他的人生的資格?我的傲慢從哪裡來?推而廣之,西方文明拿着“先進”的思想,來指點東方“落後”的愚昧,那種傲慢從哪裡來?先行一步的人就擺脫了局限了麼?
所以,我主張多一點寬容,多一點同情,生活裡的苦已經足夠多,為自己和他人多一份善意,不香麼?
4、特殊句式表達特殊語氣。
第二人稱,不加标點,一氣呵成,你讀上去啥感受?有人對你連珠炮般發問,你啥感受?這是一種排山倒海盛氣淩人的話術,讓你毫無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當“我”對唐君如此發問的時候,是帶着優越感的,帶着居高臨下的氣勢的。
——這是我想傳達出來的氣勢。
因為,普通人如你我,成為話題中心人物,就等于處在漩渦中,是不由自主的,是不由你分辯的。唐尚珺被千萬人評說,就是被那個高速旋轉的漩渦包圍;千萬人的評說,一起構成了這個巨大的漩渦,普通人如你我是很難抽身出水的。
為什麼要這樣寫?
——因為我的認識是複雜的,我想傳達複雜的情感和認知。
我知道,同學們的作文,會寫簡單認知,我們也不要求同學們寫複雜認知。盡管有人希望提供那種寫簡單認知的簡單作文——你缺這種範文嗎?據我所知,我們最不缺的就是程式化的模闆作文。模闆作文寫多了,你甚至會忘記,寫作的其他可能性。
這篇作文沒有限制文體,連詩歌都沒有限制。我們完全可以探索寫作的其他可能性。同學們不缺才華,隻缺那麼一點點鼓勵。假如你在高考優秀作文中看到别出心裁的構思,你會受到鼓勵——原來可以這麼寫;假如你在模考優秀作文中看到耳目一新的創意,你會受到鼓勵——原來還能這麼寫。但是,現在你很少看到這樣的作文。那些有才華的作文,那些有才華的同學,小心翼翼地不敢上網,擔心被抄襲,知識産權得不到保護。假如不是這個原因,輪不到我來寫下水作文,奇思妙想多得很,同學們的寫法多得很。
我用自己的下水文,來探索寫作的其他可能性,隻是希望對你有“啟發”。
【鄭重提醒】
謹慎模仿,這不是寫作的捷徑,也不是提分大法。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