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回不去的是故鄉。兒時學習“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除了畫面感強烈之外,并無多少感觸,等到年齡越大,回家次數來越少,在家呆的時間最長不過五六天,那種失落油然而生的時候,才真正體會到了賀知章寫這首詩時的心情。慢慢地體會到,原來,自己已經成了故鄉的過客。難怪賀知章能留下這首脍炙人口的詩歌。
自青年時代離家外出求學工作以來,較少回家。即使回家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在老家短暫停留幾天又會回到這北方工作和生活的地方,遙遠的故鄉終于還是留在回憶之中。
每次回家,曾經的老人不少已離開人世,能見到的已經極少,且見了也大多想不起來你是誰。曾經的中年人已成耄耋老人,深居家中,能見到的也已不多。曾經的同齡青年人已成中年,大多忙于生計,亦沒多少時間相見。曾經的孩子也已成年,大多不認識自己。也總會有一群群孩子怯生生地遠遠看着你,真以為你是來自遠方的客人。真正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人的确不多了,總有一種物是人非的落漠。
每次回家,都喜歡一個人轉轉,走走那些曾經熟悉的地方,感歎世事的變遷,似乎耍帶走所有的留戀。最開心的事莫過于偶遇故人,見面甚是親熱,寒喧一陣,閑聊一陣,共同語言似乎越來越少,畢竟各自生活不同,經曆也不同,可以交流的本來就不多。漸漸地故人之交也傷仿佛成了一種禮節性的拜訪。
每次回家,父母兄弟也會給我講講家鄉的世事變遷,人情冷暖,但因為那些事和人與自己已沒多少關聯,也自然不會放在心上,隻是禮貌性的聽聽罷了,情感上并不會有多大波瀾。時間越長久,這種感覺越深,仿佛自己真的成了故鄉的客人。
的确,故鄉漸漸陌生了。熟悉的故鄉隻存留在腦海裡,存留在思鄉的夢裡。現實中,自己已悄然成為了故鄉的過客。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