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作者:Supriya Bhonsle
本文共有 4200 字
如果覺得頁面很長
那是因為留言很多
新一年的開始,我想跟大家聊一聊,關于壓力、疲勞和健康的話題。
許多朋友可能會感到:随着年紀增長,身體開始逐漸不如以往。
一熬夜,第二天就頭痛;
一加班,就要花好幾天去恢複和調整;
稍微動一動,心跳就劇烈得喘不過氣來;
甚至,體檢報告上,開始出現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小問題……
因此,還是要重申一個最基本的觀點:
沒有什麼比健康更重要。你所有的加班、熬夜、超負荷工作,對身體的損害都是幾乎無法彌補的。它也許不會立刻在當下反映出來,但一定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一起回饋給你。而到那時,也許就已經積重難返了。
如果你還年輕,那麼,請趁你的體力和精力還充沛,想辦法去建立一個長期可持續的生活模式,注意飲食、運動和作息,一定要盡快提上日程。
如果你已經進入「亞健康狀态」,那麼,也希望這個「壓力與健康」系列,能夠給你一些動力和指引,盡快消除疲勞。
這個系列之前也寫過一些文章,主要是從原理和機制等方面,去建立一個系統的生活指南。(附在文末)
今天的文章,我會從更加落地的實踐層面,給你一些可以執行的小技巧。
希望能幫助你立刻行動起來。
1)為什麼每天都是坐着,卻總是感到疲憊不堪?
最大的可能性是:你也許是「過度緊張」了。
什麼是過度緊張呢?大腦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因此,當我們專注在某項工作上時,大腦會把資源集中在當前的工作上,從而選擇性地關閉其他的感官。因此,我們的身體很可能已經過度疲勞、需要放松了 —— 但這個信号無法被我們接收到。
一些常見的征兆是什麼呢?頭痛,困倦,肌肉酸痛,眼睛幹澀,沒有力氣……這些征兆,很可能就是身體因為疲勞而發出的信号。
所以,你需要适時放松一下,不要讓自己繃得太緊。
分享一套我自己在用的放松方法:
眼睛:不要用力去瞪大它。多眨眼,站起來,眺望遠處,感受眼部的肌肉,讓它放松下來,保持自然狀态。
脖子:不要往前伸。試着放松脖頸,讓它靠在靠背、頭枕上,有意識地收下巴。向上、下、左、右緩慢轉動再複位。
肩膀:不要不自覺繃緊。試着放松肩膀,沉肩,前後活動。
呼吸:不要急促、用口呼吸。試着放慢速度,每分鐘6-8次,用鼻呼吸,腹式呼吸。呼氣時把深處的空氣排光,再緩慢吸氣。
走動:不要長時間久坐,多起來活動身體,到有陽光的地方走一走、站一會,曬曬太陽,刺激大腦分泌血清素。
這套放松的方法可以有意識地去使用,每半小時到一小時至少一次,給身體足夠的時間去恢複和休息。
2)腦海中有許多擔憂和雜念,怎麼辦?
我們的大腦有一個特性,它會根據周圍的環境,适應性地調整資源的耗費和支出,以便讓我們更好地适應環境。
因此,當我們遭遇到一個挑戰時,大腦會進入緊急狀态,釋放腎上腺素和皮質醇,讓身體進入高負荷狀态,以應對可能到來的挑戰。這就叫做
「急性壓力」
。
大多數時候,急性壓力如果持續時間較短的話,是一件好事,因為它能夠刺激機體,提高我們的适應能力和複原能力。
但如果長時間處于急性壓力的情形下,後果就會比較嚴重:大腦會以為「我們一直處于威脅之中」,從而把「高負荷狀态」變成一種常态,讓我們的身體一直運轉在超過100%的負載之下。從而,使得我們的記憶力、認知能力、情緒調控能力受損,更容易引發大腦的炎症反應。
這就形成了
慢性壓力
,也是我們需要盡量去避免的。
那麼,導緻慢性壓力的因素是什麼呢?一般來說有兩點:一是過度的工作負荷,二是過度的認知負荷和精神内耗 —— 也就是過多的擔憂、思慮和雜念。
如果你存在這個問題,并且它已經影響到了你的休息和工作,讓你長時間處于壓力之中,可以試試這些方法:
把這些擔憂寫下來,列出它們可能的後果,以及它們發生的可能性;
逐項去問問自己:這件事情發生的可能性高嗎?如果不高,就不用管它;如果高,再針對這件事情,列出所有你能夠去做的行動;
把行動安排到日程表或任務清單裡面,安排時間去做,每做一件,就回到這張「擔憂表」上面,把你的行動補充上去,讓自己心裡有底;
換位思考:如果現在是你最好的朋友來向你傾訴這些擔憂,你會對他們說什麼?把你想說的話補充上去;
告訴自己:這些威脅實際上是一種挑戰,是我增長經驗、發揮能力的機會,也是讓生活變得波瀾壯闊的契機。
一旦你能夠用積極的方式重新去審視這些擔憂和雜念,就可以有效地降低皮質醇的分泌,從而避免急性壓力轉變成慢性壓力,阻斷它們對身體的影響。
3)如何知道自己能夠承擔的工作負荷量?
前面講到,導緻慢性壓力的一個因素,是過度的工作負荷。那麼,怎麼樣才能知道自己的工作負荷是不是過度了呢?
很多人有一個誤區:容易把很多問題都往自己身上攬,覺得是自己的問題。比如:
我在工作中容易情緒波動,是我需要加強情緒控制能力;
我下了班總是覺得疲倦,是我需要調整作息習慣;
我總是對别的事情打不起精神、提不起興趣,可能是我自己的人生觀出了問題吧……
但實際上,有一個更重要的可能性總是被我們忽略:出現這些迹象,有可能不是你的問題,而是你長期以來的工作負荷太重了。
不妨試着用下面這6個标準,來簡單地甄别一下:
我是否曾經對生活和工作很有激情,但現在更多的是感到疲倦和麻木?
我是否在工作中常常分心、走神,出一些非常不應該的差錯?
我是否經常感到頭痛、困倦、疲憊,做什麼事情都無精打采、沒有動力?
我是否經常感到疲憊卻睡不着,肚子餓卻吃不下,想休息卻找不到想做的事?
我是否開始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容易發脾氣、失控、沮喪,情緒大起大落?
我是否發自内心地排斥上班和工作,每天都在想着辭職?
如果以上标準出現4條或以上,那麼有很大的可能,你正處于壓力過大的「過度負荷」狀态之中。我會嚴肅地建議你:一定要好好正視這個問題。
如何應對呢?你可以把這種狀态,理解為「你的工作負荷是120%」。然後,想辦法去減輕工作負荷 —— 比如降低自己每天的工作時間、分攤到一些自己身上的任務,去把它降低到70%-80%,盡量不要超過80%。
你可以試着:
給自己要做的事情按照優先級排序,先安排重要的事情,把不那麼重要的事情盡量拖延;
跟上級溝通,分攤掉一些身上的擔子,優化團隊協作模式以降低負擔,或是轉崗;
如果以上均無法實現,而且這種慢性壓力已經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那麼也許要考慮辭職。
沒有什麼比健康更重要,
一定不要讓自己陷入對身體和精神的透支之中
,那是後面用再多的時間和金錢都無法彌補的。
4)什麼才算良好的睡眠?
這可能是很多人的困擾:我們知道良好的睡眠很重要,但怎麼樣才算良好的睡眠呢?
一個最簡單的标準,是我之前提出的睡眠三原則:
(1)睡得好:晚上醒來的次數不超過一次,沒有光或聲音的幹擾。
(2)睡得長:從入睡到醒來能保證7.5小時的睡眠。
(3)睡得穩:每天基本都能在同樣的時間入睡和醒來。
能夠符合這三條原則,基本就是良好、充足的睡眠。
這裡,要注意避免這幾個誤區:
(1)偶爾失眠之後,會一直擔心「要是我今晚失眠怎麼辦?」
實際上,
你越擔心自己失眠,就越容易真的失眠。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在睡眠過程中,其實是有好幾個接近清醒的臨界點的。一旦你睡前擔心失眠,就相當于給大腦發送了一個監測的任務,那麼當抵達這幾個臨界點時,大腦就會被驚醒,然後忠實地發送反饋:「壞了,失眠了」 —— 從而反過來加重你的失眠。
因此,更好的做法,是在睡眠保持放松、愉快的心情。可以聽一些舒緩的音樂,讀一些舒緩的文字,減少對大腦的刺激,讓大腦從工作崗位上撤下來,去休息。
(2)偶爾熬了夜,就容易擔心「我沒睡好,會不會對身體和工作造成影響?」
實際上沒有這麼嚴重。我們的身體會有自我調控的能力,一兩次的波動不會造成太嚴重的後果,它自己能夠彌補過來。所以如果是偶爾熬一兩次夜,也能夠慢慢調整、修複(但盡量避免)。隻要不是長期高負荷、睡不好,不用過于擔心。
(3)「我不困,是不是說明我的睡眠狀态良好?」
其實不是的。我們周圍的環境中有太多對大腦的刺激,這些刺激會搶占資源,迫使大腦一直處于「過度緊張」之中,所以未必能良好地處理「需要睡眠」的信号。盡管你感覺不到困,但很可能你已經缺乏睡眠了。
一個簡單的測試方式是:白天的時候,挑一個有空的時間(非午睡時間),找一個沒有幹擾的場所,安靜地、放松地躺15分鐘。如果你睡着了,或者感到昏昏欲睡,那麼很有可能你已經缺乏睡眠了。是時候需要注意調整自己的睡眠時間和習慣了。
5)什麼樣的運動才是适度的?
我們可以把運動大體分為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一般來說,對提高精力上限來說,比較有用的是有氧運動。
這其中,根據運動的激烈程度,又可以把有氧運動劃分成輕度、中等和劇烈運動。
輕度運動如散步、拉伸、瑜伽、家務;
中等運動如遊泳、快走、慢跑、舞蹈;
劇烈運動如配速跑步、球類和各種體育運動,等等。
一般情況下,建議
每天進行半小時的中等或劇烈運動
,比如慢跑、平闆、俯卧撐等;如果是
輕度運動,最好要1個半小時。
這裡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的體質較差,或者已經有亞健康狀态,那麼在進行劇烈運動時一定要小心。
一定要避免在疲勞狀态進行劇烈運動
,這樣可能會受傷,或是導緻其他不良後果。
一旦在運動時感到不舒服,一定要及時停下來,等狀态好時再去做。要注意:運動是對身體的一種刺激和強化,而不是恢複。
它必須在身體狀态足夠好時才會起作用,否則會起到适得其反的反效果,進一步損害身體。
如果想降低風險,也可以用輕度運動和中度運動去替代劇烈運動。尤其是對于平時運動量較少的朋友,不推薦從劇烈運動開始,建議先适應輕度和中度一段時間再說。
下面這套方案,比較适用零基礎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
最簡單的做法,是留出一段步行上下班的距離,以及每工作一段時間站起來,走出去散散步,最好保證每天能走7500-10000步。
在這個基礎上,能多站起來就站起來,多走動就多走動,同時每天适當做一點家務,保證最基礎的運動量。
然後,再适當加入一些中度運動,比如慢跑、平闆支撐、深蹲、俯卧撐、引體向上,以及一些器械運動,如橢圓機、劃船機、啞鈴,等等。
最後,當你能夠适應這樣的強度了,可以試着培養一些體育活動的興趣,定期參與。
6)有什麼小技巧,能夠調整自己的情緒和心态?
最後,提一個非常重要的技巧,能夠讓你在面對壓力和負荷時,依然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心理健康。
這個技巧是什麼呢?其實很簡單,就是給你自己的心靈找一個
「後花園」
。
簡單來說,就是培養一個你願意投入時間去做、跟主業區分開來、同時你做得也不錯的興趣愛好,把它作為一種休息和放松的方式。
随便舉幾個例子:
如果你喜歡讀小說、看故事,不妨試着學習一下文學創作,試着動手寫一點故事;
如果你喜歡鑽研工具和工作流,不妨動手學一下編程,給自己寫一些插件或腳本;
如果你喜歡與人交流,不妨試着運營一個賬号,分享一些感興趣的内容,或是做一做社群;
如果你有旺盛的好奇心,不妨試着多涉獵幾個不同的領域,學習一些平時可能用不上的知識;
如果你喜歡做手工,不妨學一學咖啡、烹饪、烘焙、刺繡……
一旦你在工作上遭遇挫折,或是人際交往中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又或者面臨壓力、焦慮,這些都可以成為你暫時忘記煩惱的地方,讓你重新找回快樂。
為什麼強調要動腦或動手呢?因為
隻有具備一定門檻,需要付出腦力去思考、認真對待,你才能夠進入「心流」狀态
,從而,從做這些事情裡面獲得創造的幸福感和樂趣。
以我為例。當我狀态低落、什麼都不想幹的時候,做點什麼來恢複狀态呢?我通常就會寫一點簡單的代碼,解決一些簡單的需求。一方面換換腦子,另一方面也能獲得切實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一個簡單的原則是:當你從某些活動中獲取幸福感時,你的腹側紋狀體會激活,從而抑制杏仁核,降低皮質醇分泌,降低應激反應。簡單來說就是:
你獲取到的幸福感,可以有效抵消和消除你面臨的壓力。
因此,如果你目前還沒有一個能夠依賴的「後花園」,不妨花一點時間去探索世界,接觸一些平時接觸不到的事情,從中找到可以去嘗試的方向。
這會是對抗壓力最好的方式。
—— 閑聊時刻 ——
這是這個系列之前的文章,希望能幫你系統建立相關的知識體系:
也希望能夠幫你開啟全新的、健康的一年。
好好加油,但加油的同時,也不要忘記要照顧好自己喔。
那麼,你的心靈「後花園」是什麼呢?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最近比較受歡迎的文章: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