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中考化學應試技巧
中考是同學們在初中階段的最後一次考試,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考試。通過近年參與中考化學閱卷及搜集考後的反饋信息,發現有許多平時學習成績相當好的學生,由于在考場上的應試方法不當,解題技巧不靈活,而導緻中考成績不理想。在中考中要想取得好成績,除了需要紮實地掌握基礎知識外,還需要有較好的心理狀态,講究應試策略,注意答題的方法和技巧。下面談談應試方面的一些技巧,希望助同學們一臂之力。
一、消除恐懼,穩定情緒
進入考場後,一定要穩定情緒,防止情緒過度緊張。考生臨場情緒有點緊張是難免的,但一定要盡快地調整好自己的狀态,将情緒穩定下來。第一,要明确中考的目的是檢驗自己的知識和能力,不要把成績看得過重。第二,要冷靜,充滿自信心,一定要樹立“我能行,我有把握考出好成績”的信心,保持穩定、愉快的心情。第三,要做好應考前的有關準備,如帶好準考證、必需的文具以及防暑用品等,以免在精神上造成緊張情緒,保證考試時情緒穩定。
二、統觀全卷,先易後難
試卷發下後,不要急于做題,應先按考試要求在指定位置上填寫準考證号。姓名、學校等,然後仔細閱讀考試說明及注意事項,接着大體浏覽一下試卷的頁碼、題數和題型等,做到心中有“卷”,當答題鈴聲響後,再胸有成竹地集中精力投入到答題中去。曆年中考化學試卷中,有些試題屬于基礎題,相對較簡單;有些試題則綜合性較強,相對難度較大。一般先作答較容易的試題,以便集中精力攻克難題,這樣才能合理地利用時間,避免因一兩道難題耗去大部分的時間,緻使一些較容易的試題在倉促中粗心解答,甚至來不及作答。
三、細心審題,全面分析
做題時考生由于審題粗心,不仔細分析而導緻失分的現象較多。若是一道比較複雜的題目,應仔細看幾遍,弄清題意再做題。第一,弄清楚已知條件是什麼?要求是什麼?将條件和結論區分清楚,這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開端,也是極其重要的一步。對題目中一些關鍵性的字、詞、句,應仔細分析,要多方面琢磨推敲,切不可不弄清楚題意就匆忙答題。第二,當一時弄不明白,無法作答的時候,要回頭想想題目中所給的已知條件是不是有忽略的?隐含條件是不是沒有挖掘出來?條件和結論有哪些本質聯系?第三,找出題目中條件之間的聯系并确定解題途徑。
四、冷靜沉着,答題規範
從曆年答卷情況來看,一些考生由于思想過度緊張,粗心大意,導緻得分較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 不按要求答題;如把答案寫在密封線外,因閱卷老師無法看到而失分。
2. 寫錯别字:不少考生因寫錯别字、書寫潦草使閱卷老師辨别不清而被扣分。如“石蕊”寫成“石芯”:“碳”和“炭”不分:“飽和”寫成“飽合”:“長頸漏鬥”寫成“長勁漏鬥”等。
3. 元素符号、化學方程式、計算單位寫錯:在化學學科中,每種元素、每種物質都有專用的化學符号,一些考生常将化學符号寫錯。如元素符号忘記了大小寫的原則,化學方程式忘記配平,狀态符号漏标注,反應條件未寫清等;在化學計算中,有時單位不統一就代入計算,導緻答案錯誤而失分,這都說明考生平時訓練不夠嚴格,出錯率較高,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紮實,考場情緒不穩定,粗心大意,答題不規範。為了避免這種失誤,首先要加強基
本功訓練,做到認真細心,一絲不苟,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以提高答題的正确率。另外,要熟記化學基本概念、公式,正确使用,稍有差錯,就可能造成前功盡棄。
五、答題嚴密,語言簡練
通過評卷,發現一些考生在簡答題方面失分較多,主要原因是答題不夠嚴密,邏輯性較差,抓不住要領。解答此類題目,主要根據已學過的基礎知識,在正确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圍繞題目的核心簡明而恰當地運用自己的語言,加以闡明。
六、認真檢查,改正錯誤
做完試卷後,要抓緊時間檢查。着重從以下幾個方面檢查:一要檢查試題是否全部答完,有無漏答或沒有答全的;二要檢查解題步驟是否完整、是否規範,檢查時要認真細緻,要有耐心,避免出現由于粗枝大葉而造成的一些錯誤;三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答案是否合理。
在考試過程中,隻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把握好每個環節,相信你一定會取得優異的成績,金榜題名!
第二部分 中考化學解題的基本思路與技巧
學生的知識水平最終是以其答題的水平來衡量的。有的學生平時講起知識内容來頭頭是道,可一碰到難一點的、綜合性強一點的題目就不知所措,不知從何處下手,究其原因,就是缺少做題的基本功訓練。在中考中,要想獲得好成績,必須在能做對的題目都做對的基礎上,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特長,因此複習時做好答題這方面的訓練應是非常重要的。
一、做題要分層次
做題時不能盲目,看到什麼題就做什麼,而應有目的地去做。
第一層:學習某知識點後,需熟悉它,記憶它,理解它,應用它。這時可做一些簡單的、專一的題目,數量不必過多。
第二層:做難一點的題目。這是做題的重點,因為這類題是中考的重點。它往往包含幾個知識點,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和靈活性,題型也比較複雜。做這類題要注意思考和總結,有意識地把題目歸類,并從中尋找規律。不要就解題而解題,要善于通過發散思維尋求同一問題的不同解題思路與方法,力争做到舉一反三。
第三層:做難題。所謂難題即類似于中考時的壓軸題。這類題綜合性強,各種解題思維方式混雜在一起。首先不要急于做這類題,而應循序漸進。其次,一下子做不出來也沒關系,看看答案,查找一下原因。要将分析與綜合兩種思維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即把握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系,注意發揮知識的整體機能,以形成自己對付這類題的方法。
總之,第一層次的題是基礎,第二層次的題是重點,第三層次的題是獲得高分的關鍵。
二、要重視課本上的習題
課本上的習題雖難度不大,但對掌握知識、運用知識作用很大,因為它往往給出了運用知識的一些典型方法。有條件、有能力的學生可以把一些有關聯的習題綜合起來分析、研究,将會受益匪淺。
三、在複習的前面階段,配合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應用,可适當選用一兩本習題集有系統地去做
做題要注意總結一些好的方法和技巧,注意分析自己的不足,有針對地加以改進,更要注意努力使知識連貫,尋找解題規律,培養自己的“題感”。
四、專攻難點
根據自己的薄弱環節,加強專項訓練。
有些學生遇到容易題粗心大意,遇到難題又容易心慌意亂。針對這種情況,在平時采取兩個步驟加強訓練。第一:在一段時間裡,有意識地把所有題都看成難題,這樣對容易題也會認真去做,同時又能樹立信心;第二:在下一段時間裡,有意識地把所有題都當成容易題,這樣對難題也不會有畏懼心理。
五、重視模拟題
模拟題如正式中考題,一方面它能全面檢驗你的水平與中考要求有多大距離,同時還能使你熟悉中考。因此在做模拟題時要像參加正式中考一樣嚴格要求自己,同時考後不要隻關心分數,更重要的是進行分析和總結。
六、擺脫題海,努力提高做題效率
擺脫題海的最好辦法是努力把着眼點放在多接觸題型、多掌握方法、多總結經驗上,把一種解題方法推廣到一類題上。
七、注意努力發揮自己的特長
平時要經常與同學交流,在交流中發揮自己的特長。同時要注意總結自己曆次考試的情況,發現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對劣勢要努力去彌補,對優勢要盡可能地發揮。即使是比較難的題你也要争取能輕松地拿下來,因為這是你超越對手的地方。
兵法講“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參加中考亦是如此,了解自己,了解競争對手,了解考試,隻有這樣才能制定相應的複習計劃,在中考中取得優異成績。
第三部分 中考化學命題趨勢
關注和把握中考命題新趨勢,對于促進教師教學方法的轉變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近年部分省市中考典型試題為例,對中考化學命題的新趨勢作一分析和總結。
一、命題趨向趣味性
從醫藥、食品、保健品、飲品等生活真實問題或趣聞史實中取材,設計出貼近生活、富有趣味的考題是中考命題的方向。
二、命題趨向時代性
以新科技、新材料等時代性的最新科技成果為素材設計考題成為中考的新熱點,同學們在學習中,要關注科學發展的前沿信息,增強時代感和責任感。
三、命題趨向實踐性
檢測學生實驗、實踐能力并考查基本的化學素養如控制變量的方法、實驗及誤差分析等,促進學生全面提高科學素養是中考的基本功能。因而,今後對實驗等實踐性内容的考查定會加強。
四、命題趨向探究性
科學探究試題讓同學們在讀題和解題的過程中學會探究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常通過列舉資料、思維辨析等方式考查同學們對比較、分類、概括、抽象等科學方法的應用能力,這是當前的熱門試題。
五、命題趨向創新性
以信息給予題、設計題等方式考查學生運用基本化學知識和技能設計新裝置、發現新規律、解決新問題的創新能力是近年中考題的亮點之一。
六、命題趨向開放性
開放性試題是指答案不唯一或方法多樣性的試題。主要包括試題開放、解題過程開放、答案開放、表達方式開放等類型。此類試題主要涉及環保問題、實驗設計、知識方法總結等。
七、命題趨向綜合性
有的是不同學科知識的綜合、滲透,以考查學生不同學科知識遷移能力、綜合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有的是涵蓋化學設計、計算等綜合性内容,題型則有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和計算題等。
第四部分 中考化學複習方法 聽思問練記
化學是從初三開始學的,對于剛接觸化學的初三學生來說,化學是一門陌生的課程,如何學好化學也就成了他們的首要任務。我認為學好化學要從以下入手,隻有把握好下面的步驟,才能夠學好化學。
認真抓好“聽、思、問、練、記”的學習五個環節,力求達到懂、會、透,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聽是關鍵,思是核心,練是學習載體,課堂上能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聚精會神聽講、自主練習,排除一切幹擾和雜念去專心聽講和練習是決定學習效率高低的關鍵。有些同學課上精神不集中,打盹兒,做小動作,不注意聽講,而在課餘時間補課,就如同揀了芝麻丢了西瓜一樣,久而久之知識缺陷越來越多,造成學習吃力,形成惡性循環。更重要的是還要會聽課,不僅聽會知識的來龍去脈,對概念、例題要能理解同時更要學習和感受老師講的每一知識點的方法與思路。要學會巧妙地完整記筆記的方法,課上一定要養成“先聽後記、以聽為主、記為輔”的習慣,将聽到的、看到的内容加以思考整理,提綱挈領地記錄本節的重點、難點、疑點,須掌握的内容和課本上沒有的内容、易錯、易混或對自己有啟發的地方。當時沒聽懂的,沒明白的地方,課下要及時請教老師和同學。還要記清課本内容和發散性問題及要求當堂完成的鞏固性、檢驗性、提高性的訓練試題。課後應全面系統地整理筆記,将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感受作筆錄。這個過程可以提高每個同學的悟性也就是消化、理解變為自己知識的過程。
“思”是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之中,隻有主動、積極思考,才能使自己獲得知識,實現由感性到理性的飛躍,因此課上要勤于思考,學會思考,積極參加讨論,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是争論,以此來鍛煉和培養自己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從而達到使當堂所學知識能消化、理解。
“練”包括做練習題、思考題、化學實驗操作等。要自己動手做一定量的實驗、操作練習,才能積累大量的感性認識,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有其深刻道理。要“練”一定量的習題來鞏固和消化所學知識并可培養一定的技能技巧,是達到會、透的一個重要環節。要通過作一定量的題自己能悟出什麼道理,總結出一些規律來,要把作題的過程看成為培養自己的思維和思維能力再提高的過程,做題後不要僅滿足對答案,對解法而已,當每做稍有些難度的題後要回味一下,理順解題思路邏輯關系和題目的類型是很有益的。可以想這道題用了哪些概念和原理,解題的基本方法是什麼,不這樣解行不行,哪種方法最簡捷這便是一題多解的過程。能否通過改變物質、數據、操作順序或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的互換來重解,這便是一題多變。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也能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抓住“聽、思、問、練、記”五個學習環節,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率,使所學知識不斷地消化理解變為自己的知識,不僅能達到懂、會,更重要的是達到透,這樣你就能運用自如,靈活多變培養了應變能力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第五部分中考化學沖刺階段複習技巧
專家建議:考前複習不宜再做大量的題目,不宜壓寶猜題。而應全面複習,立足于基礎,注重能力上的提高,突出重點,并針對自己薄弱環節予以突破。具體做法如下:
讀一讀
首先,應回歸教材。因為教材是中考命題的依據。考生要對照教材進行知識點的回憶,找出教材中每一節裡可能的考點。讀書要細,不遺漏任何知識點,因為教材上的一句話可能就是一個選項或一個填空,一幅圖可能就是一道感悟題或實驗評價題,一個實驗可能就是一道科學探究題或理化綜合題。
其次,要研讀《考試說明》,同學們可以對照《考試說明》,從頭到尾自查一遍,特别要注意每個知識點的層次要求,這樣就可以把中考的基本内容系統而又綜合地在頭腦中再現。
理一理
讀完教材與考綱,考生應當靜下心來,再把基礎知識整理一遍。整理時,一定要結合教材、考試說明和筆記,将主要的知識歸納、總結。
如在物質的結構、性質與用途的關系方面,大家要建立這種思維,即有什麼樣的結構,就有什麼性質;有什麼樣的性質,就有什麼樣的用途,反推回去也是成立的。如對物質的分類知識進行系統整理,掌握物質分類的依據,并對各類物質的組成和性質的異同點進行比較,總結出規律。有些知識必須死記,如:元素符号、化合價、物質的顔色、溶解性、物質的性質等。
基本概念和原理不能死記,必須理解透徹,隻有理解才會融會貫通,才能在考試中明晰題幹與問題之間的内在聯系,進行合理推理。簡單的知識點要做到書寫準确、迅速、規範;對重、難點部分,要反複琢磨,對概念、規律、性質等相關知識深入理解。
考生在整理知識時,一定要注意知識網絡的建立,并要多想想為什麼。學習化學的最大障礙是難以進行“分析、對比、綜合、推理”,難以形成知識體系。通過複習使知識“網絡化”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可以按章編網絡,按基本概念、元素及化合物知識、化學實驗、化學計算分别編網絡,包括化學式計算網、化學方程式計算網和溶液計算網等,可根據他們來設計解題思路。
争取将知識脈絡結構圖熟記于心,該記住的知識一定要記準,并注意對知識的理解和比較,尤其是基礎相對薄弱的考生,更應該引起重視,因為考試無論怎樣變革,考前整理一下這些基礎内容,都能使你比較容易掌握這些化學基礎内容,提高在考試中的自信心。
查一查
知識整理完畢,考生一定要把市、區、校的模拟試卷拿出來,将錯題認認真真地檢查幾遍,檢查自己當時為什麼會出錯,是錯在知識不會,還是錯在審題不夠仔細,考慮問題不嚴謹;是錯在答題馬虎,還是錯在答題的技巧性,語言的準确度上。總之,一定要把以前的錯題弄清楚、搞明白,力争在中考中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練一練
弄清楚了錯題,考生可以對錯題進行有針對性地訓練,加以強化。若是知識點沒有掌握,一定要把它搞懂,可以問老師,查教材,與同學探讨,要舉一反三;若是審題能力有問題或粗心大意,更要引起足夠重視,在訓練中,每一道題做出答案時,都要問個“為什麼”,尋找這一答案的理由和相關的知識點,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粗心出錯;若是答題不準确、欠規範,就要針對相關試題,重新做好答案,讓教師檢查,反複練習。同時,也要在最後幾天做1~2套模拟試題。如在6月21、23日的13:30~15:30各做一套理化綜合試卷,這樣既能防止手生,又是一種習慣性的适應。
第六部分 中考化學複習需要避免的幾個誤區
誤區一:隻重題型不重源頭
新課程标準要求考生注重利用化學知識聯系實際生活,培養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在複習過程中,解決問題要追根溯源,不僅注重本學科的前後聯系,同時要注重學科之間的聯系。
在複習中除形成知識網絡進行歸納外,還應多運用化學視角去觀察生活、生産和社會中的化學問題,如家中的食鹽、食醋、蘇打等經常在試題中遇到。尤其是蘇打即純堿的用途、變質、發生反應等問題幾乎年年都會考到。
誤區二:隻重聽講不重參與
“很多同學在複習過程中出現隻重聽講不重參與的錯誤傾向,認為隻要上課聽講就夠了,沒必要花費時間去尋找并提出問題,其實這是不對的。”王雲巧說,考生在構建知識網絡、尋找問題方面做得很差,這樣就會造成知識零碎,不能形成有效的體系。
王雲巧總結了考生在構建知識網絡時應該遵循的順序:閱讀回顧→建立網絡→提出問題→交流與共享→反思評價→鞏固練習→矯正提高。
誤區三:隻重結果不重過程
王雲巧告訴記者,在解答問題時,部分考生将答案直接寫出來,忽略了解題過程的詳細描述。實際上,考查一個知識點,就是要考查考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僅僅是要結果,必要的語言叙述和重要的解題步驟,在中考閱卷中占有很大分值。
誤區四:隻重做題不重基礎
“有的同學認為,複習就應該大量做題,恨不得把曆年中考題一網打盡,這樣中考就可以立于不敗之地,其實這樣的想法根本不現實。”王雲巧說,複習時的大容量,不等于完全掌握了知識,考生還是要從基礎抓起,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陷入題海戰術中,浪費很多不必要的時間
專題一 選擇題
選擇題解答技巧
選擇題考查範圍廣,要求層次多,不但能很好地檢查考生對知識的記憶程度、理解程度,還能檢查考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因此選擇題是中考必考的題型之一。但是有些同學在解答化學選擇題時,常常感到為難:對有些選擇題不知應該如何解答,感到無從下手,常常開天窗;有些同學在解答時靠瞎猜亂碰,以緻錯選;由于選擇題所占的分值較高,這樣的結果必定影響中考成績。如何既快又準确地解答化學選擇題呢?下面通過對典型選擇題的解析,提供一些方法,幫助同學們理清解題思路,以使同學們增強解答中考化學選擇題的能力。
·注意細心甄别選擇最佳答案
每題選擇題一般都有幾個備選答案,其中隻有一個是正确的答案,解答選擇題時要注意細心甄别,防止受幹擾答案或迷惑答案的影響,要準确地從備選答案中選擇最佳答案。
例:下列實驗室制取CO2的物質,最适宜的是( )。
A.大理石和硫酸 B.石灰石 C.木炭 D.大理石和鹽酸
解析上述4組物質都可以制得CO2。但實驗室制取CO2的要求是操作簡單、反應速度快、生成物純度高、容易收集等。這裡的石灰石需要在高溫下才能分解生成CO2,木炭要燃燒後才能得到CO2,這兩種方法制取CO2
在反應和收集上都比較困難,故上述兩種方法作為實驗室制法都不合适。大理石和硫酸反應,由于生成微溶的CaSO4沉積在大理石表面,阻止了内部大理石和硫酸繼續接觸,故反應不能繼續進行。因此,實驗室制取CO2最适宜的物質是大理石和鹽酸。答案應選擇D。
·依據質量守恒快解多步反應
質量守恒定律告訴我們,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參加反應的物質發生化學變化、重新組合形成新物質,在化學反應前後原子種類、原子數目、原子質量、元素種類、元素質量、物質質量總和均沒有改變。我們解題時依據質量守恒,就能簡化解題過程。
例:已知在CO和CO2的混合氣體中,其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是64%,現将該混合氣體10g先通過足量灼熱的氧化銅全部轉化為CO2後,再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假設各步均完全反應),最終能得到白色沉澱的質量是( )。
A.10g B.20g C.30g D.40g
解析本題涉及的反應關系複雜,若按部就班計算,循順序求解,勢必“小題大做”。相反,仔細分析整個反應過程,抓住反應前後碳元素的質量守恒,依據質量守恒進行計算,則解題過程十分簡捷。
設最終得到白色沉澱CaCO3的質量為Xg,則10×(1-64%)=X×(C/CaCO3),解得X=30g。故答案選C。
·用極端假設突破非常規問題
極端假設就是将複雜問題理想化、極端化,我們如果在解題中應用極端假設,就可簡捷地得到結果,突破非常規問題。
例:把含有某一種氯化物雜質的氯化亞鐵12.7g溶于水後,與足量的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沉澱27g,則該氯化亞鐵中含有的雜質可能是()。
A.氯化鈉 B.氯化鎂 C.氯化鈣 D.氯化鋅
解析解答此題,若同時考慮氯化亞鐵和雜質,則既繁又難。如果從特殊情況角度思考,應用極端假設,将其視作純淨物,即把12.7g氯化物全部看作是FeCl2,即不難求出生成AgCl沉澱為28.7g(計算過程略)。因題中27<28.7,則該混合物中必定含有一種氯元素的質量分數比FeCl2的小的物質。無須計算,通過比較即可知應選D。
·巧用替換變形解化學式難題
根據化學式計算某元素在混合物中的質量分數時,在保持物質相對分子質量不變的前提下,以相對原子質量數值相等為标準,巧用一種或幾種元素的原子去代替另一種元素的原子,通過替換變形“化學式”,就找到了解題的突破口,能達到巧妙解題之效。
例:已知在NaHS、NaHSO4、MgSO4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32%,則混合物中氧元素質量分數為( )。
A.23% B.24% C.32% D.44%
解析分析NaHS、NaHSO4、Mg-SO4三種物質的化學式,“NaH”的相對原子質量和為24,若計算時用R替換“NaH”和Mg(設R相對原子質量為24),可将混合物重整為RS、RSO4,
再應用拆分的方法将混合物拆分成RS與O兩部分,即可使問題得以簡解。則該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32%-24%=44%。答案應選D。
·掌握溶解規律速解一類問題
要想迅速準确地解答有關溶質質量分數的問題,必須掌握兩點:一是要準确判斷溶質;二是要弄清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我們常見的物質溶于水,一般分為三種情況。如NaCl、KNO3等鹽類,當其溶于水後,其溶質的種類和溶質的質量都不變;第二種,如Na2O、SO3、P2O5等堿性或酸性氧化物,當其溶于水的同時就會與水發生化合反應,分别生成了NaOH、H2SO4、H3PO4等物質,此時溶質種類改變,溶質質量增加;第三種,如Na2CO3·10H2O、Cu-SO4·5H2O等含有結晶水的化合物,當其溶于水後其溶質質量是Na2CO3、CuSO4的質量,結晶水的質量要加在溶劑的質量中,而不能算在溶質的質量中,所以溶質的質量減少。
把握了以上三種規律,就能準确快捷地解答有關溶質質量分數的問題。
·抓住關鍵觀察快速選擇結果
例:下列物質分别和36.5克20%的鹽酸恰好完全反應,其中所得質量分數最小的是( )。
A.Mg B.MgO C.MgCO3 D.Mg(OH)2
解析氯化鎂溶液的質量分數與反應生成的氯化鎂質量及生成水的質量有關。由于是恰好完全反應,鹽酸中的氯元素必定全部轉移到生成物氯化鎂中,這樣相同質量的鹽酸必然生成相等質量的氯化鎂,本題的關鍵點是“生成水的多少”,觀察化學反應方程式:
A.2HCl+Mg=MgCl2+H2↑ B.2HCl+MgO=MgCl2+H2O
C.2HCl+MgCO3=MgCl2+H2O+CO2↑ D.2HCl+Mg(OH)2=MgCl2+2H2O
不難看出,等量的HCl生成H2O的量為:D(2份水)>B=C(1份水)>A(無水)。因此答案為D。
綜上所述,解答化學選擇題不僅要概念清楚,而且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注意把一個複雜、繁瑣或陌生的化學問題,借助某種變換,使其轉變為已經解決過或易于解決問題的一種新方法。
以上解答化學選擇題的方法,需要同學們在學習過程通過多體驗、多反思、多領悟才能掌握,也希望你在學習化學過程中積極進行思考,不斷進行創新,以“不變”應“萬變”,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專題二:填空題
非選擇題的複習技巧
非選擇題有10道題,雖然題數比選擇題少,但是占的分值比選擇題多,題的難度也逐漸加大,非選擇題有一定的思維難度,形式開放,與生活實際聯系密切,主要考查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解決此部分問題時,注意專題強化,針對易錯的題型進行專題強化。建議考生結合考試說明及老師的複習計劃,自己有目的地進行專題強化。可以對自己手中“綜合試題材料”進行分割整理,挑選出自己解決起來有困難的試題,進行集中強化訓練。
要結合學校的安排、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試題練筆。要抽出時間自己考核自己,進行實戰演練,尤其是考前的一周之内在家自由複習、學習時,更要進行綜合練筆,一般兩天一套綜合試題。這樣的練筆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應試狀态,保證自己思想不松懈。
解題講策略
通過對今年市模拟試題的評分标準研讀和評卷中同學們出現的問題,考生在答題時要認真審題,理解題意,不要答非所問,如哈市模拟第29題⑸要求寫化學方程式,有一部分考生用文字描述;落筆要準确、完善,如市模31題⑶問中的質量比不畫括号的問題,還有28題⑷、32題第2空、34題⑴、36題的方案與驗證,都是2個空給1分,如果回答不準确或有漏項不能給分;對重要的實驗現象的描述要全面和準确,如發光、放熱、變色、生成物的狀态的描述都要到位,否則因為遺漏而造成丢分,得不償失。
把握好解題思路,恰當運用解題技巧和方法。清晰的解題思路是答題的關鍵,恰當運用解題技巧和方法更是錦上添花。如市模30題⑴中,要回答“觀察”後丙烷的物理性質,和以往的“像”是有區别的;再如36題的猜想與假設,應該建立在合理和容易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猜想,以及設計實驗方案的可行性上,考生都要理清思路,仔細思考後才能落筆。
專題三:實驗題
實驗題解題技巧
解實驗題:看清題目要求是什麼,要做的是什麼,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一)、實驗用到的氣體要求是比較純淨,除去常見雜質具體方法:
① 除水蒸氣可用:濃流酸、CaCl2固體、堿石灰、無水CuSO4(并且可以檢驗雜
質中有無水蒸氣,有則顔色由白色→藍色)、生石灰等
② 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檢驗出雜質中有無CO2)、NaOH溶液、
KOH溶液、堿石灰等
③ 除HCl氣體可用:AgNO3溶液(可檢驗出雜質中有無HCl)、石灰水、
NaOH溶液、KOH溶液
除氣體雜質的原則:用某物質吸收雜質或跟雜質反應,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應,或者生成新的雜質。
(二)、實驗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點燃可燃性氣體(如H2、CO、CH4)或用CO、H2還原CuO、Fe2O3之前,要檢驗氣體純度。
②防暴沸:稀釋濃硫酸時,将濃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濃硫酸中。
③防中毒:進行有關有毒氣體(如:CO、SO2、NO2)的性質實驗時,在
通風廚中進行;并要注意尾氣的處理:CO點燃燒掉;
SO2、NO2用堿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熱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氣體,要注意熄燈順序。
(三)、常見意外事故的處理:
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沖洗;堿流到桌上,用稀醋酸沖洗。
② 沾到皮膚或衣物上:
Ⅰ、酸先用水沖洗,再用3 - 5% NaHCO3沖洗;
Ⅱ、堿用水沖洗,再塗上硼酸;
Ⅲ、濃硫酸應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四)、實驗室制取三大氣體中常見的要除的雜質:
1、制O2要除的雜質:水蒸氣(H2O)
2、用鹽酸和鋅粒制H2要除的雜質:水蒸氣(H2O)、氯化氫氣體(HCl,鹽酸酸霧)(用稀硫酸沒此雜質)
3、制CO2要除的雜質:水蒸氣(H2O)、氯化氫氣體(HCl)
除水蒸氣的試劑:濃流酸、CaCl2固體、堿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和CaO)、生石灰、無水CuSO4(并且可以檢驗雜質中有無水蒸氣,有則顔色由白色→藍色)等
除HCl氣體的試劑:AgNO3溶液(并可檢驗出雜質中有無HCl)、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或固體)、KOH溶液(或固體)
[生石灰、堿石灰也可以跟HCl氣體反應]
(五)、常用實驗方法來驗證混合氣體裡含有某種氣體
1、有CO的驗證方法:(先驗證混合氣體中是否有CO2,有則先除掉)
将混合氣體通入灼熱的CuO,再将經過灼熱的CuO的混合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現象:黑色CuO變成紅色,且澄清石灰水要變渾濁。
2、有H2的驗證方法:(先驗證混合氣體中是否有水份,有則先除掉)
将混合氣體通入灼熱的CuO,再将經過灼熱的CuO的混合氣體通入盛有無水CuSO4中。現象:黑色CuO變成紅色,且無水CuSO4變藍色。
3、有CO2的驗證方法:将混合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現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六)、自設計實驗
1、 試設計一個實驗證明蠟燭中含有碳氫兩種元素。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結論
①将蠟燭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幹燥潔淨的燒杯 燒杯内壁有小水珠生成 證明蠟燭有氫元素
②在蠟燭火焰上方罩一個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證明蠟燭有碳元素
2、試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燒和密度比空氣大的性質。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結論 圖
把兩支蠟燭放到具有階梯的架上,把此架放在燒杯裡(如圖),點燃蠟燭,再沿燒杯壁傾倒CO2 階梯下層的蠟燭先滅,上層的後滅。證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燒和密度比空氣大的性質
怎樣掌握化學實驗現象的規律
觀察實驗現象主要是指用眼看、鼻聞、耳聽、手感等方式得到實驗的現象。記憶實驗現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如果能找到實驗現象存在的規律,則可化難為易。我們可以根據反應條件的不同将化學實驗大緻分成三種類型:第一種是物質燃燒實驗;第二種是加熱固體物質實驗;第三種是在溶液中進行的化學實驗。這三類實驗的現象存在的規律:
1.物質燃燒實驗都有三個明顯的現象
①放出大量的熱;②生成了一種或幾種不同于反應物(指物質的色、态、味)的産物;③固體直接燃燒則發出一定顔色和強度的光;氣體或固、液體轉變成氣體再燃燒則發出一定顔色和強度的火焰。(描述物質的燃燒現象,一般:一光、二熱、三生成。)例如,鎂條燃燒的現象是:①發出耀眼的白光;②放出大量的熱;③生成一種白色固體。再如,硫磺燃燒(在氧氣中)的現象是:①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的火焰(硫磺受熱先熔化再汽化最後才燃燒);②放出大量的熱;③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2.加熱固體物質的實驗現象主要包括物質的狀态顔色、質量變化及産物中是否有水和氣體産生
例如,加熱碳酸氫铵的現象:①有一股刺激性的氣味産生;②試管壁上有水珠生成;③有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生成;④試管内的白色固體逐漸消失。
3.在溶液中進行的化學反應,實驗現象主要包括反應物(固态)的質量和顔色變化及溶液中是否有沉澱(包括沉澱顔色)和氣泡産生
例如,在硫酸銅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實驗現象是有藍色沉澱産生。
4.觀察和描述實驗現象的注意事項
(1)要注重對本質現象的觀察。本質現象就是以提示事物本質特征的現象。如鋁帶在空氣中燃燒時“生成白色團體”是本質現象,因為由此現象可正确理解化學變化這個概念,而發出“耀眼的白光”則是非本質現象。因此,觀察實驗現象要有明确的觀察目的和主要的觀察對象。
(2)要正确描述實驗現象。①不能以結論代替現象。如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是“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黑色固體”,而不能用結論“生成四氧化三鐵”代替“生成黑色固體”。②要明确“光”和“火焰”、“煙”和“霧”等的區别,不能相互替代。
專題四:推斷題
推斷題解題技巧:
看其顔色,觀其狀态,察其變化,初代驗之,驗而得之。
1、 常見物質的顔色:多數氣體為無色,多數固體化合物為白色,多數溶液為無色。
2、 一些特殊物質的顔色: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亞鐵)
藍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2+ 溶液、
液态固态O2(淡藍色)
紅色:Cu(亮紅色)、Fe2O3(紅棕色)、紅磷(暗紅色)
黃色:硫磺(單質S)、含Fe3+ 的溶液(棕黃色)
綠色:FeSO4•7H2O、含Fe2+ 的溶液(淺綠色)、堿式碳酸銅[Cu2(OH)2CO3]
無色氣體:N2、CO2、CO、O2、H2、CH4
有色氣體:Cl2(黃綠色)、NO2(紅棕色)
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NH3(此氣體可使濕潤pH試紙變藍色)、SO2
有臭雞蛋氣味:H2S
3、 常見一些變化的判斷:
① 白色沉澱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質有:BaSO4、AgCl(就這兩種物質)
② 藍色沉澱:Cu(OH)2、CuCO3
③ 紅褐色沉澱:Fe(OH)3
Fe(OH)2為白色絮狀沉澱,在空氣中很快變成灰綠色沉澱,再變成Fe(OH)3紅褐色沉澱
④沉澱能溶于酸并且有氣體(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鹽
⑤沉澱能溶于酸但沒氣體放出的:不溶的堿
初中化學常見推斷題“題眼”
常見物質的俗稱:
名稱 俗名 化學式
汞 水銀 Hg
氧化鈣 生石灰 CaO
氧化鐵 鐵鏽 Fe2O3
二氧化碳(固體) 幹冰 CO2
一氧化碳 煤氣 CO
甲烷 天然氣、沼氣、瓦斯氣 CH4
乙醇 酒精 C2H5OH
氫氯酸 鹽酸 HCl
氫氧化鈉 火堿、燒堿、苛性鈉 NaOH
氫氧化鈣 熟石灰、消石灰 Ca(OH)2
氯化鈉 食鹽 NaCl
碳酸鈉 純堿、蘇打 Na2CO3
碳酸氫鈉 小蘇打 NaHCO3
碳酸鈣 大理石、石灰石、 CaCO3
硫酸銅晶體 膽礬 、藍礬 CuSO4 •5H2O
物質的用途
O2:煉鋼、醫療 CO:煉鐵、燃料
CO2:滅火 人工降雨 CaO:建築材料
Ca(OH)2:制波爾多液、改良酸性土壤
CaCO3:建築材料、工業制CO2
NaOH:化工原料、制肥皂、精煉石油、造紙、紡織;固體可作某些氣體幹燥劑
HCl :除鏽、少量助消化、制化肥
H2SO4:除鏽、制化肥,濃硫酸可作某些氣體幹燥劑
碳酸鈉:用于玻璃、造紙、紡織和洗滌劑生産
碳酸氫鈉:發酵粉的主要成分,可治療胃酸
氯化鈉:醫療生理食鹽水,農業選種,融雪劑,工業制碳酸鈉、氫氧化鈉、氯氣、鹽酸等。
蒸餾可降低水的硬度,肥皂水可以區分軟水和硬水
治療胃酸過多用Al(OH)3
尾氣吸收用NaOH
化學與社會發展:
1. 當今世界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和天然氣。
2. 石油主要含有C、H元素,煤主要含有C元素,煤和石油都是混合物。
3. 大理石、石灰石、水垢、珍珠岩、貝殼、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化學式是CaCO3.
4. 氫氣、甲烷、一氧化碳和空氣混合後點燃,可能發生爆炸。
5. 保護空氣的方法是:加強大氣質量監測,改善環境狀況,使用清潔能源,植樹造林種草
6. 物質燃燒三個條件:可燃物 氧氣 着火點
7. 滅火方法有多種,清除隔離可燃物 隔絕氧氣或空氣 降溫到着火點以下
8. 燃料充分燃燒的方法:有足夠多的氧氣或空氣 足夠大的接觸面積
9. 減少汽車尾氣的污染是:改進發動機的燃燒方式 使用催化淨化裝置 使用無鉛汽油
10. 再生能源是乙醇 最清潔燃料是氫氣 未來新能源是可燃冰
11. 化石燃料中:天然氣是比較清潔的燃料
12. 黃銅是銅鋅合金,生鐵和鋼是鐵合金
13. 钛和钛合金是21世紀的重要金屬材料
14. 金屬材料包括純金屬和合金兩大類
15. 鐵與空氣中的氧氣、水蒸氣發生反應而生鏽
16. 防止鐵生鏽的方法是:隔絕空氣、水,保持表面幹燥,刷漆、塗油、鍍金屬等
17. 金屬資源的保護途徑是:防止金屬生鏽、回收和利用廢舊金屬、合理開采礦物、 尋找金屬代用品等
18. 鐵制品在潮濕空氣、食鹽水中易生鏽
19. 洗滌劑具有乳化功能,能使植物油分散成無數細小的液滴。
20. 洗滌劑、汽油、氫氧化鈉溶液均可以除油污
21. 解決白色污染的方法是:減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重複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使用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回收各種廢棄塑料
專題五:計算題
專題六 信息給予題
信息給予題的方法和技巧
1. 紮實掌握基礎知識(常見物質的性質、變化規律、用途等)。
2.思維全部融進探究實驗的情境之中,讀題時不跳過每一步驟。
3.不放過每一個給予的新信息,盡可能用到新信息上的原話。
4.回答問題語言簡潔、準确、完整,多步叙述時,每步分開,有條理性。
5.心理不慌亂,穩中求勝。做完後再回頭檢查是否漏掉信息或誤解題意。
信息給予題介紹
所謂信息給予題又稱化學新信息題、化學新情境題,其形式是根據題中提供的新信息、新知識,使考生利用已掌握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經過短時間(有限)的臨場閱讀(自學)和一系列的思維活動創造性地解決新問題。
初中信息題的來源主要是初中知識的延伸或擴展、高中知識及生産和生活中的問題,平時學習中不易碰到或從未遇到,對考生來說都是陌生的因而考出的成績是公平的,能反映出考生的真實水平;又由于這類習題不僅能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運用能力,而且能檢查學生接受新知識,對新知識的提取、加工和知識遷移能力,因而有利于選拔優秀人才。
初中三年級既是化學起始年級又是畢業升學年級,也就是說初中學生對化學剛剛入門,一方面對化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不很靈活,遇此類陌生題型時容易造成失分;另一方面學生在這一年的時間和精力都很有限,因此作為教師應注意教會學生抓住信息特點。
初中信息給予題的信息歸納起來大緻有兩個特點:一是信息内容主要包括化學用語、化學實驗及裝置和物質性質等三方面的知識範圍,但超越課本内容,一般是知識的縱向深入或橫向拓寬,如将高中化學中氯氣、氨氣、甲烷等氣體的實驗室制法等部分内容作為問題在信息中出現。二是每道題的信息涉及知識面較窄,往往是某個知識點的延伸或是提供一個信息解決一個問題,且大部分屬于直接信息,比較容易發現。
信息給予題的基本結構是由“題幹”和“問題”兩部分構成。解答好信息給予題應注意以下三個環節:一是認真審題,獲取信息;二是結合問題處理信息;三是根據信息,應變創新(創設新情境)。解題中不單是機械模仿,也不是随意發揮。即要求學生能把現場自學所得概念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去,抓住信息特征,将“新”、“舊”知識銜接,問題便迎刃而解,下面舉例說明。
例1.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總是同時發生的。已知鋁和氧化鐵在高溫時反應生成鐵和氧化鋁,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該反應中,氧化劑是______,被氧化的物質是______。
這是一道書寫化學方程式的題目,是高二化學中鐵的性質教學内容。顯然這是一道直接信息題,其信息是:①反應物為氧化鐵和鋁,生成物為鐵和氧化鋁;②反應條件為高溫。得到這兩條信息後再按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就可得到化學方程式:
2Al+Fe2O3==2Fe+Al2O3
解好此題的關鍵:①是配平;②是利用已有知識,金屬在化學應中多為還原劑的信息及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總是同時發生,則很易答出氧化劑是氧化鐵,被氧化物質是鋁。
例2.從含Cu2S的銅礦石中煉銅有多種方法。其中一種是:①先給礦石通空氣高溫焙燒,生成兩種氧化物;将焙燒過的礦石加上比它質量少一半的未經焙燒過的礦石,混合均勻後,隔絕空氣再進行高溫煅燒,結果得到金屬銅和一種刺激性氣體。寫出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分析:這同樣是一道寫化學方程式的題,很顯然與例1相比信息并不十分清晰。仔細審題後,我們可以發現這樣兩條隐含信息:①第一個過程中生成的氧化物是氧化銅和二氧化硫,理由是銅礦石主要成分是Cu2S,通空氣高溫焙燒生成的兩種氧化物,根據質量守恒定律,這兩種氧化物應為銅元素和硫元素形成的氧化物;②第二個過程中産生的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是二氧化硫,這同樣是依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後元素的種類不變。掌握了這兩條信息,就能比較順利完成化學方程式。答案為:
Cu2S+2O2==2CuO+SO2
2CuO+Cu2S==4Cu+SO2↑
例3.已知氨氣(NH3)的密度比空氣小,易溶于水。氨氣是工業上生産硝酸的重要原料,在一定條件下可與氧氣反應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與氧反應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試回答:實驗室制取氨氣采用的收集方法是______。工業生産硝酸的各步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分析:有關氨氣的知識是現行高一課本内容。雖然學生從未學過氨氣的收集方法,但利用初中學過的幾種氣體收集方法可歸納出信息中密度比空氣小易溶于水的氣體可用向下排氣法收集。第二問同例1,略。
例4.閱讀下列短文:我國化工專家侯德榜先生發明的“侯氏制堿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濃氨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生成一種鹽,然後在此鹽溶液中加入細的食鹽粉末,由于碳酸氫鈉在該狀态下溶解度很小,呈晶體析出。同時由于大部分酸式碳酸鹽不穩定,加熱後容易轉變為正鹽、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将析出的碳酸氫鈉加熱分解即可制得純堿。
根據以上叙述,簡要地回答下列問題。
(1)用上述方法進行時,所用的起始原料是哪些物質?寫出它們的化學式。
(2)最終産品是哪些物質?寫出它們的化學式。
(3)該生産過程中沒有涉及的基本反應類型是______。
(4)有人認為侯氏制堿法的優點有四:①生産過程中部分産品可作為起始原料使用;②副産品是一種可利用的氮肥;③反應不需要加熱,可以節約能源;④副産品不會造成環境污染,你認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分析:此題中主要給出三個信息:(1)第二個反應産物是碳酸氫鈉;(2)在此狀态下碳酸氫鈉溶解度很小,可以以晶體形式析出;(3)碳酸氫鈉對熱不穩定,易分解。該題的解題難點:一是二氧化碳既是原料又是産品;二是根據第二個反應産物是碳酸氫鈉,推斷第一個反應的産物是碳酸氫铵;三是碳酸氫鈉與食鹽可以發生複分解反應。如何利用信息處理問題?難點①答題時隻要前後聯想則不易造成失誤;難點②利用已有知識複分解反應的概念,其實質是互換成分,依信息則可推出反應物之一是碳酸氫铵;難點③學生一般認為鈉鹽易溶于水,難将碳酸氫鈉可以晶體析出聯系在一起。因此需要學生對已有知識“溶解度的大小”有深刻的理解,然後用模仿即可完成此題,有點“照葫蘆畫瓢”的意思。
由以上分析不難看出,隻要學生抓準信息,利用已有知識進行遷移并加工處理,發揮聯想,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