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一個妙方,口舌生瘡,牙龈腫痛,咽喉腫痛,目赤眩暈等,都可治

一些病症,如口舌生瘡,牙龈腫痛,咽喉腫痛,目赤眩暈,大便秘結看似毫不相關,各惹各的事。但若将其放到肺胃熱盛,虛火上炎這一大背景下,便能發現,這些病症可能有共同的主子。


比如咽喉腫痛,咽喉是交通要道,咽接食管,通于胃。喉接氣管,通于肺。若風熱之邪入于肺,導緻肺氣機不利,或肺、胃有熱,熱氣上行,熏灼咽喉而腫痛。甚至腎水不能上潤咽喉,虛火上炎,也可緻咽喉腫痛。
而牙龈腫痛呢,由于上牙由胃所主,下牙由大腸所主,所以治療上主要以清降胃火或通腹瀉熱為主。另外,由于腎主骨,齒為骨之餘,所以腎陰不足,陰虛火旺,虛火上擾也會侵犯到牙龈,出現牙龈腫痛的症狀。
目赤眩暈,則常和痰濁中阻有關。脾胃熱盛,影響肺主氣,胃消化,以至痰濁阻于中焦,而中焦是化生氣血的場地,氣血生化無源,清竅失養,引起眩暈。痰濁中阻,影響肝之疏洩,郁而化火,上行也可緻目赤。
以上症狀,既有實證,亦有虛證,可用桅子金花丸而治。
中成藥桅子金花丸,有清熱瀉火,涼血滋陰之功。用于肺胃熱盛,虛火上炎引起的口舌生瘡,牙龈腫痛,目赤眩暈,咽喉腫痛,大便秘結的治療。
組成:
栀子、黃連、黃芩、黃柏、大黃、金銀花、知母、天花粉。
排第一位的桅子療效獨特,性味苦寒,表裡雙解,既能清氣中的熱,又能清血中的熱,同時清心火肺火,三焦火。将五髒六腑之邪火一道去除。并以利濕,可将熱從小便導引出去。正是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首選。
黃連、黃芩、黃柏、大黃,組成黃家軍。四味均苦寒燥濕,瀉火力佳。且黃芩主瀉上焦火,黃連主瀉中焦火,黃柏主瀉下焦火,不僅令髒腑邪火平熄,還可因黃柏固攝下焦,大黃瀉熱有以通為補之妙,而使瀉火不傷正。


黃連能 洩降一切有餘之濕火, 尤能直降 心火與黃柏 所滋腎水相交。 令 火去 神安 ,精得以 藏,使機體 陰陽 平衡。

黃芩瀉肺火心火瀉胃火,瀉膀胱火。其所 燥的濕,可将濕熱從皮膚散發出去,從二便導出去。 令濕熱火邪無處藏身。
黃柏入腎入膀胱,性利下,除下焦濕熱,補腎水之不足,固攝下焦。如果沒有黃柏,下焦出疵漏,便與上中焦形不成一個大循環。
大黃所管的地盤就太寬了,肝脾胃心、大腸經,任它巡視。其瀉熱從中焦脾胃而始,往下通利水谷,蕩滌腸胃,上下通行而散邪。邪去則元氣自複,安和五髒,故有以通為補之妙。
四位黃家軍配合桅子瀉熱通腑,引熱下行之後,金銀花再以透發郁熱,除熱毒,将肺胃之熱專清一遍。
金銀花,如蟬翼般輕揚,氣芳香,甘寒入肺胃,能透發,将表熱和上焦諸熱拂去。又因其解毒效佳,血中之毒也可去,是治一切熱毒所緻化膿性感染的要藥,能清熱利咽,除口舌瘡腫等。
最後兩味,知母配天花粉,清熱瀉火,潤燥生津之功特别顯著,最善清肺胃之實熱。且知母配黃柏,又是滋陰清熱名配。将實熱虛熱一并捉拿。
知母苦甘寒,入肺入胃又入腎,苦寒而不燥,上清肺,中涼胃,下瀉腎火。配黃芩,瀉肺火。配黃柏,瀉腎火。可謂既能清實熱瀉肺胃火,又能清虛熱而滋腎。無論牙痛,口舌生瘡等均可治。

天花粉,為葫蘆科植物栝樓或雙邊栝樓的幹燥根。味甘不傷胃,苦寒能退五髒郁結,降痰火。有清肺潤燥,除胃中濕熱,生津解渴之功。且能瀉肝郁,緩肝急,治目赤眩暈等。
多味合用,味苦甘,性寒,實熱虛熱均可清,共治口舌生瘡,牙龈腫痛,目赤眩暈,咽喉腫痛,大便秘結等。
本方為成藥,就沒有制作方式啦。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