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降濁化瘀湯(李建新方)
【組成】 瓜蒌30g,半夏15g,黃連9g,茵陳15g,雞内金12g,蒲黃12g,五靈脂15g,三棱12g,敗醬草30g,仙鶴草30g,三七粉4g(沖服)。
【功效主治】 降濁化瘀。用于胃癌。
【方解】 李教授指出,胃癌主要是由于髒腑陰陽、氣血失調,正氣不足,外邪盤踞,導緻痰濁、瘀血搏結日久,積滞不去而成。針對痰濁、瘀血緻胃癌的主要病機,立降濁化瘀法,即化濕散結、通降胃腑、活血化瘀、祛邪護胃治療。降濁化瘀法治療胃癌,從胃的生理、病理特點入手,針對痰濁、瘀血相搏,實邪停滞的病機,取得良好療效。方中瓜蒌、半夏、黃連、茵陳、雞内金均入胃經,降胃化濁。瓜蒌、半夏、黃連有降逆洩濁、消瘀散結之功,重用瓜蒌治療痰濁郁結之痞滿、嘔吐效果顯著。茵陳、雞内金“善清肝膽之熱、兼理肝膽之郁”,又能開胃消導、散結消積、改善食欲,治療氣結、濕熱中阻之脹滿厭食。蒲黃、五靈脂、三棱、敗醬草、仙鶴草、三七粉入血絡,均有化瘀止痛作用,《本草綱目》謂敗醬草“善排膿破血”,為散瘀定痛、解毒消癰之要藥。仙鶴草強壯益陽、收斂止血,又能療瘡解毒。三七能化瘀生肌、消腫止痛,張錫純曰,“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化瘀血而不傷新血,為理血妙品”,使瘀血暗消于無形,無破血傷正之弊,重在通絡散瘀,常服有強壯扶正之功。上藥對于癌腫之疼痛、出血、潰瘍、感染療效頗佳,可使脹痛迅速緩解。
【加減】 脘腹脹悶,加栀子9g,厚樸12g;背痛加沙參30g;脅痛加天花粉12g,延胡索20g;燒心加蒲公英30g;咽下哽噎加大貝母12g,蘆根15g,威靈仙20g;嗳氣加石菖蒲30g;乏力加石斛15g,西洋參10g。
【驗案】 賈某,男,50歲,1年前曾因贲門癌行胃次全切術,1個月前胃痛發作日漸加重,進食及入夜痛劇,伴背痛、納呆、便秘、不寐,于2003年11月7日初診。胃鏡檢查示:食管、胃吻合口處(距門齒36~37cm)前壁黏膜充血、水腫、結節狀突起,表面糜爛,質脆易出血,吻合口擴張度差,胃底部、胃窦黏膜紅白相間、血管顯露。病理診斷:贲門癌術後,食管、胃吻合口癌複發。給予降濁化瘀湯加減治療。藥用:瓜蒌30g,半夏15g,黃連9g,茵陳15g,雞内金12g,蒲黃12g,五靈脂15g,三棱12g,敗醬草30g,仙鶴草30g,焦三仙各30g,女貞子20g,墨旱蓮20g,炒酸棗仁15g,合歡花15g,首烏藤20g,沙參30g,三七粉4g(沖服)。10天後胃痛明顯減輕,背痛亦減,能進軟食,每日150g左右;30天後胃痛消失,納增,每日200~250g,大便秘結基本消失,夜寐安。繼續治療8個月後恢複日常工作,于2004年7月複查胃鏡:食管、胃吻合口通暢,四壁軟,彈性良,擴張可,表面充血水腫,觸之軟。病理診斷為:慢性炎性變化。證實其癌變消失,随訪健在。
【方源】 郭喜軍.李建新治療胃癌經驗.中醫雜志,2006,47(6):440
下一篇
風水筆記(二十二)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