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2009年4月董氏奇穴最新讨論題(第十一回)



2009年4月最新讨論題(第十一回) ( 本次讨論題,部分為董氏奇穴高級講座内容 )
坊間有一些有關董氏奇穴的錯誤傳言,包括董氏奇穴每次隻能治療一病為主,董氏奇穴無一與十四經相同者,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有些人或許未随董老師學過董氏奇穴,也或許未掌握董氏奇穴真随,甚或十四經穴之基礎不足,以緻才會有如此之迷惑。七零年代,老師曾多次至山邊寒舍與家父品茗談心 ( 年齡相仿,家鄉鄰近, ) ,老師雖未曾授傳特别之學,言談中亦多有點醒,乃有維傑日後之發揮,此正是心傳之妙, 這裡根據學理為大家一解迷惑。
一(總七十二)、 有人說 : 使用董氏奇穴每次隻能治療一病為主,是否如此 ?
答 : 非也,果真如此這就小看了董氏奇穴的治療範圍,當年随侍老師之側,來看診者多為疑難雜症,常常是好幾個病一起看。我個人治療疾病亦以疑難雜症為主,也是多病一起看,應該沒有這個問題。或許因為董氏奇穴原書所列主治原極簡單,按書中主治可能一穴僅治一病,用穴者不知發揮,隻知照單套用,談不上發揮,才會有此一說,若此說成立,則十四經之穴位是否每穴亦隻能治一病呢 ? 一個人若同時有好幾種病痛 ? 一次一病,分開治療要治到何時呢 ?
一穴治多病原則上要注意幾個問題,首先當然是要掌握董老師的動氣針法,可能有些人并不用或不知動氣針法,原本每個穴皆能治多種病痛,例如心門既能治尾骶骨痛又能治膝痛,若病患當時隻有尾骶骨痛,既使不用動氣針法,隻有一個病與針相吸,仍然有其作用,隻是若用動氣針法,療效更快。但若有多病,則一穴因能治多病,其力量四處流散,反而不能專注于某一病痛。若能使用動氣針法,活動患部動引其氣,則療效集中,多病亦可治之。仍以心門為例,如同時有尾骶骨痛又有膝痛,可以在撚針時先動動下腰,再動動膝部,或先動動膝部,再動動下腰,則兩種病痛都可獲治。
一穴治多病另一個原則是,病專則專治,疾病明顯于一髒一處,則集中治之。病雜則雜治,以主症為先,兼症次症則兼治之。這就要從掌握病機入手,若病機相同雖症狀多端,仍可以一穴或一組穴位治許多病,這個在前面的讨論題的異病同治中已經提過,這裡就不再多多贅。
二(總七十三)、有人說 : 奇穴無一與十四經穴相同者,是否如此 ?
答 : 非也,有說董氏奇穴無一與十四經相同者,那是因為對十四經及奇穴皆認識不清,沒有抓住董氏奇穴之真髓之故。即以曲陵穴與尺澤而言,兩穴雖同在一處,但因取穴重點不同;刺法不同;而作用便不同。曲陵穴穴在曲肘之高起處,故謂之曲陵,雖與肺經之尺澤同一位置,取穴方法與針刺方法完全不同,療效亦不同。尺澤據《大成》及《金鑒》之取穴法 : 『肘中約紋上,屈肘橫紋筋骨墟中,』重點在虛陷中,尺澤為合穴,合穴多在肌肉豐厚處或凹陷多氣處,直刺從掌側面向背側面刺入,能治肺經逆氣之病,如氣喘、咳嗽等;因系肺 ( 金 ) 經之子 ( 水 ) 穴,又能治療肺經實證及肺經火症如扁桃腺炎等。至于曲陵穴則『在肘窩橫紋上,試摸有一大筋,在筋之外側。』針刺時貼筋刺入,能治療多種筋病,如五十肩、肘腕痛等,所謂以筋治筋也。
又如火串穴位置在老師之《董氏針灸正經奇穴學》原書中說 : 「在手背腕橫紋後三寸,兩筋骨陷中,」再看支溝之位置,針灸大成 : 腕後臂外三寸,兩骨間陷中,金鑒說 : 外關上行一寸,兩骨間陷中。試問支溝與火串兩穴位置有何不同。「串」有串通串連之意 ( 董師生前之英文本譯為 Stringing together) ,取名支溝取其地形形勢,取名火串則在取其作用定名。
三(總七十四)、奇穴火腑海穴與手三裡穴位置相符嗎 ? 其穴名及取穴對治療作用有何意義 ?
答 :火腑海穴直觀上并不在手三裡,因取穴方法之故,而與手三裡相符。從董氏書中所列之主治及運用來看亦多與手三裡相符。『火腑』即三焦腑也,穴在三焦經定位,轉手取穴反而在大腸經上,而與手三裡位置相合,觀董老師所列主治,悉為補針或灸功同足三裡。該處肌肉豐厚故稱之為『海』,董師原書指名其位置 : 「按之肉起,銳肉之端,」「肉起」表示該處肉多,肉多之處便能調治脾胃,有補氣作用;「銳肉之端,」表示本穴與筋有關,所謂之筋與肉有何區别,在奇穴高級講座中有詳細說明,這關系到體應針法 ( 五體針法 ) 的應用與發揮,這裡簡單提示一下 : 一、筋是能産生力氣的肉 : 《說文解字》對 " 肌 " 的解釋是 " 肉也 "; 對 " 筋 " 則說是 " 肉之力也。二、筋是條狀的肉,如正筋正宗等穴;三、筋是指特别隆起的肉。棞 ( 音 " 窘 ") 肉,就是指特别隆起的大肉。如三角肌、三頭肌、腓腸肌等塊狀肉都可屬之。火府海在銳肉之端在特别隆起的肉上 : 因此能以筋治筋,根據前述,所以本穴能筋肉并治,配合後曲池治骨,治療網球肘特效。此外火腑海穴在三焦經定位,取穴反而在大腸經上,所以能少陽 ( 三焦 ) 陽明 ( 大腸 ) 并治。陽明經多氣多血,本穴調理氣血效果極佳。
四(總七十五)、有人說董氏奇穴與道家有關,并舉出其門其正其角之命名與星宿有關,是這樣嗎?
答: 何止是董氏奇穴與道家有關,中醫及針灸醫師奉為圭臯的《黃帝内經》,産生于黃老之學流行的漢代,整本黃帝内經充滿了道家思想及道家養生之學,怎能說中醫及針灸與道家無關。《淮南子》說: 「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賤今,故為道者必托之于神農黃帝而後能入說」,據此而論托名黃帝或神農之書多可歸入道家之說,連《針灸甲乙經》都冠名黃帝于前,原名為《黃帝針灸甲乙經》,簡稱《甲乙經》。可以說整個針灸皆與道家有關。
至于有人以其門其正其角為例,舉星宿來說明董氏奇穴與道家之關系,說法新穎開闊思路也未嘗不可。但研究董老師及董氏奇穴的思路未必要繞彎路,也不是把簡單變複雜, 高深的學問反而是讓複雜變簡單,所謂醫者易也,是變易是不易也要使其簡易,董氏奇穴整體取名非常直觀平易近人,一看就知道其屬性及治療什麼病。
一個重要的線索是 : 董師于 1973 年中文版出書後,随即出版英文版,英文版的譯文是經過老師認證的,其書中對「其門」「其正」「其角」穴名的解說是 : 其 (Chi):Thi s ,門(Men):Door ;角(Chiao):Corner ;正(Cheng):Uprightness ,其中的其 (Chi):Thi s 指的就是「這個」,「門」 (Door)與「角」 (Corner)都是直譯,「正」 (Uprightness)在此有正直的及直立的意思,一語雙關标出了此穴的刺法,可以看出在老師的看法中毫無星宿的意義。
董師對此三穴之原刺法是 : 臂側放 ( 此處之臂側放則是指拳頭直放正拳之意,亦即三間及合谷穴在上 ) , 針斜刺約與皮下平行 ( 即是用皮下針,是針對大腸經及肺經最常用的針法,所謂以皮治肺及大腸也 ) 針入二至五分 。在我的奇穴學中曾指出此三穴有幾種刺法如下 : 「針刺時采皮下刺,自其門透向其角,或其角透向其正,這就是皮下針法。另一刺法則系自大腸經向小腸經方向皮下橫刺 ( 也是皮下刺 ) ,皮下剌與肺應,能治大腸病」。
我個人對此三穴取名的申述是:「其」,這也,所謂也。「門」,此處指為此三個穴的第一個穴,即為其正、其角的門戶,此處的「門」也可指是陰門及肛門,從主治項來看,恰合其意。「角」,肝木之音也,本穴在大腸經上,大腸經與肝經相通,此穴能治婦科經脈不調,赤白帶下,這些病多與肝經不調有關。「正」,一則與正拳直刺有關,一則與附近之支正穴有關,即如同中白穴借用中渚穴而取名中白類似。中白與上白相去甚遠,其「中」字實為借中渚之中而來。

五(總七十六)、手足同名經相通之刺法原理及用法如何 ?
答 :「 同名經取穴法 」。也稱六經相通取穴法, 是接經取穴法的衍伸,也是經絡療法的一種,所謂的六經相通,即手太陰通足太陰,手陽明通足陽明,手少陰通足少陰,手太陽通足太陽,手厥陰通足厥陰,手少陽通足少陽的手足三陰三陽相通。
手足同名經之運用也可以說與開合樞有關 。手足太陽經皆主開,有着統一的運動規律及同類的性質,手足少陽經皆主樞,彼此有着統一的運動規律及同類的性質,其它手足陽明同名經,手足太陰同名經,手足少陰同名經,手足厥陰同名經之間,亦都有着同類的運動規律及性質,因此其作用彼此相通,可以稱作同名經相通。
「同名經相通」确實也有相通的路徑,例如手足太陰經在中府穴附近相連;手足陽明經在迎香穴相連;手足少陰經在心中相連;手足太陽經在睛明穴相連;手足厥陰經在天池穴相連;手足少陽經在瞳子髎穴相連等。
同名經相通之應用, 在個人之《針灸寶典》及《董氏奇穴講座治療學》皆有較詳細之叙述,這裡再簡單提要。其應用有幾種方法 :( 一 ) 、 手足同名經互相對治 : 一般以對側相應點為标準,亦即四肢疾病較為适用,即以左上治右下,右上治左下、左下治右上、右下治左上,例如手太陰之井穴少商有病針足太陰之井穴隐白;手少陰之荥穴少府有病痛可針足少陰之荥穴照海,其他個經皆可依此類推。這種方法有時亦可不必拘泥穴道,例如承山部位痛,取對側前臂太陽經相應之中點施針,該處并無穴位,但也能治愈疾病。通經取穴法雖然以四肢疾病應用較多,亦可用于軀幹部位,療效亦佳,例如腎經的俞府穴處疼痛,可灸心經的少海神門而立解。
( 二 ) 、手足同名經能互相配治 : 同名經配合應用在古歌訣中時常見及,這裡以《百症賦》舉述的幾個例子來看,如:「氣閉,全憑聽會翳風」,聽會為膽經穴,翳風為三焦經穴,這是手足少陽同名經配合用;又如「倦言嗜卧,往通裡大鐘而明」,通裡為心經穴,大鐘為腎經穴,這是手足少陰同名經配用的例子;再如「攀睛攻肝俞少澤之所」,肝俞為膀胱經穴,少澤為小腸經穴,這是手足太陽同名經配用的例子。此外《席弘賦》也說:「熱病汗不出,大都更接于經渠」,「手足上下針三裡,食癖氣塊憑此取」,前者為手足太陰同名經相通配用,後者為手足陽明經相通配用。其它古例及今例真是多不勝舉,如手太陽後溪與足太陽束骨同用治療頸項及腰痛甚效,足證同名經相通配用确實是一種常用實用的針法。
(三)、 手足同名經能互相取代治療 :即是相對應的部位因為在全息學說上處于相對應的位置,因此有同質的作用,而常常互相取代應用。例如公孫可治脾胃虛寒,消化不良,相對應的魚際亦可治療脾胃虛寒,消化不良。臨泣可治環腰一周之酸痛,相對應的中渚也專治環腰一帶酸痛。懸鐘能治落枕,相對應的外關也可治落枕。足太陽束骨能治療頸項及腰痛,相應的手太陽後溪也可治療頸項及腰痛, 足小趾端的至陰穴可治婦科胎位不正,手小指端的少澤也能治婦科病産後少乳。
六(總七十七)、有人說靈骨穴為董氏第一大穴,你有何看法 ?
答 : 認為靈骨穴為董氏第一大穴,是賴金雄師兄個人的說法。董老師曾赴高棉治療龍若半身不遂,其治療紀錄曾發給同門師兄弟。其間運用靈骨穴十一次最多 ( 其中有九次是靈骨配合大白倒馬并用 ) 。其次用中九裡穴倒馬十次。腎關及下三皇應用九次,從這裡看 : 靈骨穴應用最多,中九裡穴應用其次,再其次為腎關。似乎靈骨穴為董氏第一大穴。
當然事實不能隻以一個病種論斷,個人根據手頭之董老師臨床病例五百多案統計 : 腎關穴單用三十八例 ( 治三十二種病 ) ,與其他穴 ( 一般為下三皇 ) 倒馬并用十六例 ( 治十四種病 ) , 腎關穴共計使用五十四例。靈骨單用十四例 ( 治十種病 ) ,靈骨大白倒馬共用二十一例 ( 治十七種病 ) , 靈骨穴共計使用三十五例 。再其次為中九裡單用十二例 ( 治九種病 ) ,九裡七裡倒馬二十三例 ( 治二十種病 ) , 中九裡共使用三十五例 。如此看來,靈骨、中九裡、腎關可以說是董氏奇穴三大穴。但從統計數字看來 : 腎關才是第一大穴 , 九裡七裡倒馬則是董氏第一大穴組 ,從統計來看,不論是第一大穴或第一穴組,都不是靈骨。這個可從董氏奇穴穴位學及治療學中的穴位應用中及有關說明内得到了解。不過至少靈骨是三大穴之一,還是非常重要的。
七(總七十八)、木火穴及靈骨大白倒馬皆能治中風後遺症,有何相同理由?
答:中風與風 ( 木 ) 痰 ( 火 ) 關系最密切,陰經隻有木 ( 肝 ) 火 ( 心 ) 兩經上行至頭,肝風 ( 木 ) 與痰火 ( 火 ) 為引起中風主因。治療中風及中風後遺症亦最好從木火經或木火穴着手。
木火 穴之命名,一系在火經 ( 心包經 ) 上,接近井木穴,故名之木火。一系本穴介于本經之井 ( 屬木 ) 穴與荥 ( 屬火 ) 穴之間,故屬木火,而名之木火穴。木火穴接近中沖穴有強心活血作用,治療中風後遺症對其它各針有加強作用。. 補木火即溫陽 ( 同理補金水即養陰 ) ,如同補陽還五湯、真武湯之治中風。
大白、靈骨穴亦介于木火屬穴之間,大白穴貼近三間穴,穴性同三間屬木。靈骨在合谷(屬木) 、陽溪(屬火)之間,介于木火之間,有同于木火穴之性,或說靈骨貼近陽溪(屬火)穴性同火,則大白穴屬木,靈骨穴屬火,二穴木火同用有溫陽作用,治半身不遂亦功同補陽還五湯、真武湯。
木火穴及大白、靈骨皆有木火之性,能治木火之病,皆能治中風後遺症。木火穴因接近井穴而能開腦竅,靈骨大白則貼骨應腎通腦而能疏活腦部血氣。唯木火穴在井荥之間,較适于治新病,且不宜久留針;大白為「俞」穴、靈骨為「原」穴合谷及「經」穴陽溪所夾,又均貼骨,适于治新久之病,并宜久留針。
八(總七十九)、問:為什麼至陰穴能順胎助産?
答:一九九八年我在緬北山地村莊義診,有一孕婦陣痛已兩天,胎位尚未轉正,當時接生之黃醫師囑我幫忙,我以針灸針至陰三陰交内庭等穴,不多久即胎位轉正,而得以順利接生。為何至陰能糾正胎位呢?
至陰為足太陽膀胱經井穴,能正胎位下胎衣,早在《太平聖惠方》就記有唐代張文仲艾灸本穴糾正胎位的經驗: 「救婦人橫産先手出……灸婦人右腳小趾尖三壯,柱如小麥大,下火立産。」《類經圖翼》載有: 「産難橫生……子鞠不能下,至陰三棱針出血,橫者即轉直,」一般目前多以艾灸至陰治療胎位不正,針刺亦有效,急症也可三棱針出血。
從臨床驗證膀胱經與子宮相通,如《傷寒論》之桃核承氣湯能治膀胱經蓄血症,個人常以此方治療閉經而精神恍惚者 : 另常以《金匮》之桂枝茯苓丸治療婦科子宮瘀血及肌瘤等症甚效,桃核承氣湯及桂枝茯苓丸皆有桂枝,此為膀胱經主藥。而能治療子宮病。董氏奇穴透過髒腑别通之肺與膀胱通,在肺經針刺能治膀胱經病變,如重子重仙在手掌能治療背痛特效,也能治療子宮肌瘤,而治療婦科最重要的婦科穴亦在大指肺經附近,也是透過髒腑别通之肺與膀胱通,膀胱經與子宮相通,達到治療目的。至陰為膀胱經井穴能開竅,能開膀胱及子宮之竅,現代研究也證明艾灸或針刺至陰能促進子宮和膀胱活動增強。同時使胎兒活動亦增強,有利于胎位的糾正。(2009年4月23日刊出)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