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董氏奇穴(全集)

緒論
董氏奇穴為董師景昌紹衍祖學,研究發展,自成一派之。一家之學,其效果與境界較之“十四經穴”尤有過之而無不及,若能與“十四經穴”相輔為用,當更能發揮針灸療效,使針灸醫術發揚光大。“董氏針灸正經奇穴學”計設740穴,分布于手、臂、足、腿、耳及頭面等處,區分為十個部位,即:
一、手指部稱“一一部位”。
二、手掌部稱“二二部位”。
三,小臂部稱“三三部位”。
四、大臂部稱“四四部位”。
五、足趾部稱“五五部位”。
六、足掌部稱“六六部位”。
七、小腿部稱“七七部位”。
八、大腿部稱“八八部位”。
九、耳朵部稱“九九部位”。
十、頭面部稱“十十部位”。
除以上十個部位外,尚有“前胸部位”及“後背部位”,此胸背兩部多以三棱針刺之,無需毫針深紮。董氏奇穴雖有部分與“十四經穴”位置相同,然用法與治效完全不同,董師有獨特創見者,概從董氏命名,并加以對比說明,以資區辨。
至于其它“解剖、主治、取穴、手術、應用、注意”等亦就原文照錄,再分項說明,“解剖”部分與實際之神經解剖頗有出入,原書之意義系指該穴作用之部位及髒腑而言。本文不做删補,讀者可就該穴所在位置之解剖自行參考。其它“手術、主治、取穴、應用”等有必要特别補充者,均詳加叙述,無特殊作用或應用機會較少者,則暫且從簡。
董氏針法與一般所傳之針法相較,計有下列多項優點:
一、在四肢、耳朵及頭面部位取穴用針,足可治療全身諸病,如必需刺胸腹及腰背部時,亦僅以三棱針淺刺即可,危險性少。
二、施針手術簡便,儀用“正刺”、“斜刺”、“淺刺”.“深刺”、“皮下刺”與“上轉”、“下轉”、“留針”各種手法即可達到所斯望之治效。不采“彈”、“搖”、“撚”、“擺”等手法,可減輕患者之痛苦,減少“暈針”的情況,亦不必拘泥于“補”、“瀉”等理論。
三、董氏針術乃循“正經”之“奇穴”刺之,如診斷正确,認穴準确,手法精确,則奏效神速,立除沉疴,其治效之宏,非一般所傳之針術可比拟。
董氏奇穴雖不拘泥于補瀉,然若能輔以董師所創之動氣用倒馬針法,則功效益宏。(參閱拙著《針灸經緯》)※1991年按:本書之全修版,每一穴位均按穴位所在補入實際之神經、肌肉、血管、解剖。原文之解剖,原系指作用而言,以括号區

董氏奇穴針灸淵源與學術特色簡介
董氏奇穴,乃董門祖傳數十代之針灸絕學,曆來口授心傳,不著文字,不傳外姓,其獨門之秘穴心法,對外隐而不發,秘而不宣,幾成千古疑案,素有“江湖秘術”之稱。
董氏先祖以其靈性智慧,妙造獨悟,創立了獨具特色的針灸體系。正如《醫貫》有雲:“夫有醫術,有醫道,術可暫行一時,道則流芳千古。”董氏奇穴非一方一法,一穴一術,乃自成體系的針灸流派,堪稱針道。其醫理學術深如淵壑,浩若瀚海。擇其要者舉述如下:
一、穴法特色
董氏奇穴号稱七百四十穴,真正公開的尚不足二百。分布在手指(一一部位)、手掌(二二部位)、前臂(三三部位)、上臂(四四部位)、足趾(五五部位)、足背(六六部位)、小腿(七七部位)、大腿(八八部位)、雙耳(九九部位)、頭面(十十部位)以及前胸、後背等十二個部位,脈絡清晰,有章可循。
1、骨緣分布
董氏奇穴多近骨緣分布,講究貼骨進針。如婦科、還巢、靈骨、足三重等,均貼骨緣。現代研究表明,針刺效應與骨膜傳導有關,董氏奇穴多貼骨緣分布,故療效顯著。
2、穴位組合
董氏奇穴多以組合穴應用。如胸腹及後背穴位,均以組合穴出現,多用刺血針法,取穴靈活,安全有效。他如驷馬穴、上三黃、下三皇、外三關等,均為三穴并列,跨越身體某一區段。此乃董氏奇穴一大特色,其臨床效應之快捷,非傳統經穴可比。
3、命名樸素
董氏奇穴之命名,樸素直觀,容易掌握。如正筋、正會、肩中(以部位命名);木火、水金、土昌(以五行命名);明黃、天黃、肺心(以五髒命名);婦科、眼黃、肝門(以主治命名)。
4、正經奇穴
董公曆來提倡董氏奇穴乃“正經奇穴”,正因為對十四經穴有深入的研究,才會獨創數百奇穴,董氏奇穴與十四經穴有很深的淵源。楊師在十四經穴方面也有極高的造詣,尤其是對五輸穴的應用發揮,更是出神入化,妙趣橫生。恩師常常告誡:“要想精于董氏奇穴,必須讀通《靈樞經》,董氏門生不可不知。”
尤值一提的是,董氏奇穴之最精華處,乃董氏七十二絕針(對某種疾病有特殊療效之穴位)、董氏三十二解針(解毒、解暈、解痛有奇效)。楊師常說:“真正悟透了董氏奇穴之精神,常用奇穴二、三十個足矣。”
二、針法特色
董氏針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與十四正經傳統針法迥然不同。董氏指揮針法内容有四:倒馬針法、動氣針法、牽引針法、不定穴針法。倒馬、動氣、牽引針法,其術簡單,其理深奧,看似至簡至易,實乃形神合一之上乘針法,能最大限度、最快速地激發人體内在潛能,集中定向沖擊病竈,使諸多疑難雜症、頑症痼疾奇迹般速愈。不定穴針法又體現了董氏針法的靈活性,乃董公高深絕學之一。不論病有多重,隻要有病,就必有其治法。董公常雲:“病非人身素有之物,能得亦能除,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此針法講究治病無定穴,取穴無定處,注重疾病的外在感應(知象則理在其中),正所謂“睹其應,而知五髒之害。”董公遇到疑難雜症,必凝神入定片刻,待心境澄明而迅即查明其顯示穴位下針,往往針到病除,立見奇效。
最為精妙處,乃董氏刺血針法。古法針灸,最重刺絡放血。董公秉承數十代之祖傳絕技,又廣泛涉獵各家活血化瘀之文獻,厚積薄發,獨出機杼,将董氏刺血針法運用得出神入化,時人盛譽“董氏刺血針法獨步世界專治大病”。楊師當年随侍董公身側,盡得董氏刺血真傳,又遍訪中國刺血名醫,使刺血針法從理論到實踐有了進一步發揮。
董氏奇穴針灸有獨具特色的“絡病理論“,認為“久病必瘀”、“怪病必瘀”、“重病必瘀”、“痛症必瘀”、“難病必瘀”。凡病經數次針治,未見病情改善,這時董公認為必有瘀血阻滞氣機,當在相關區域尋找瘀絡,刺絡放血,使惡血邪氣盡出,立起沉疴痼疾。
董氏刺血針法之作用:決凝開滞、滌痰祛瘀、瀉熱活血、排毒利濕。楊師有雲:“祛一分瘀血,存一分生機”。
董氏刺血針法之特點:
1、刺血以遠處施針為主,甚合“瀉絡遠針”之古義。
2、刺血部位遍及全身,劃分許多特效刺血區,如心肺區、肝膽區、腎區等等。
3、治療範圍廣泛,特效速效,簡單安全。
三、診法特色
正确的診斷及對穴性的了解,是應用董氏奇穴的關鍵所在。董公診病,首看掌診,次看面診。董氏掌診秘訣乃董門弟子習用的獨門診法,此中真訣需經口授心傳,方可了然于胸。
董氏掌診之診斷結果(如肝虛、心弱、肺機能不夠之坐骨神經痛、腎病引起之腰痛等等),并非僅指所患何病,用于定位診斷,在更大的程度上,是一種病機辨證,按照人體肝、心、脾、肺、腎五大系統,依據掌診分區的形色異常,将其辨證結果歸類(即髒腑辨證),然後據此選穴施治,此乃最為關鍵處。如治療坐骨神經痛的特效穴有數個,若患者掌上肺區出現氣色反應,即可診為肺虛,而靈骨、大白又有肺神經通過,故針此二穴必有顯效;若掌診腎區形色反應異常,則當取中白、下白(屬腎之神經)二穴。依法取穴,療效穩定。
四、心法特色
師公所著董氏奇穴之祖本,僅僅講述了數百奇穴的分布及主治,諸多内容尚未公開。楊師根據董公所傳,結合自己多年的臨證參悟,構築了董氏奇穴完整而獨特的理論體系。本文限于篇幅,僅取其理論精華之一二,為學者由此切入,觸類旁通,便可準确把握董氏心法之脈絡,誠如古雲:天地玄機,藏之葉動風搖間耳。
1、全息通應
董氏奇穴針灸,屬于多層次的全息針灸學,認為整體中任何一個獨立部分,都影縮着整體的信息。諸多特效奇穴的創立,均與此原理有關。董氏奇穴為我們展現了一幅豐富多彩、全息通應的全景圖,其最常用的九種全息對應關系,可以囊括當前出現的許多全息針灸療法,臨證應用,變化無窮。例如位于口唇邊的水金、水通二穴,正當面部全息倒像之肺及氣管所在處,其全息正像則為下焦之腎髒所在,故以“金”、“水”命名,補氣益腎作用極強,治療久病腎不納氣之哮喘尤有特效。
2、同氣相求
楊師又稱之為“體應”,是董氏奇穴在治療方面最有針對性的發揮與創造。體應之要點為: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肉治肉,以脈治脈,以皮治皮。如治療各種骨刺,常用削骨針(四花副穴及其下2.5寸之倒馬針),必須貼骨紮針方有特效;又如某股骨頭壞死患者,行置換術後,自覺大腿外側體表有異常冷感2年,局部針刺2個月未愈,因其病位在皮部,證屬血瘀,故在其同側小腿心肺區,取其皮部之瘀絡刺血,一次而愈。
3、髒腑别通
該理論《内經》未見,首見于《醫學入門》,但其源流則不甚了了。楊師發前人所未發,認為由六經開阖樞理論推衍而來,并在肺與膀胱通、脾與小腸通、心與膽通、腎與三焦通、肝與大腸通之後,又補充了心包與胃通。髒腑别通,實乃髒腑氣化相通。此一原理在董氏奇穴中,有極其廣泛的應用。如重子、重仙在肺經上,主治膀胱經之背痛;中白、下白在三焦經上,補腎作用極佳;木穴在大腸經上,治肝火旺極具特效;火包穴在胃經上,透過胃與心包通,治心絞痛特效。
4、絡病理論
該理論源于《内經》,昌明于葉天士,董公又有更深入而精彩的發揮,其拿手絕活--刺血針法,即以絡病理論為依據。初病氣結在經,經主氣;久病血傷入絡,絡主血。任何頑症痼疾由氣滞、血瘀到痰凝、毒聚的病理過程,均以瘀血為機轉。董公以毫針通經調氣,以三棱針刺絡活血,氣通血活,何患疾之不除?可以這樣說,董氏獨門刺血針法,使一些看似複雜的疑難重症迎刃而解,渙然冰釋。
另外,董氏針灸心法中,對藏象理論、脾胃學說均有獨到的發揮,他如一經治多經、一穴多穴用、互引互治、夾穴多治等,也為董氏奇穴的臨床應用,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五、治療特色
董氏奇穴針灸取穴少,見效快,治療範圍廣,對各種痛症、面癱、鼻炎、哮喘、膽囊炎、慢性胰腺炎、結腸炎、耳鳴、耳聾、帶狀疱疹、丹毒、不孕症、婦科病等等,均有意想不到的療效。如重子穴治久年背痛立竿見影,十四經穴無出其右者;又如腎關穴治尿頻;木穴治鵝掌風;婦科穴治不孕症;驷馬穴治過敏性鼻炎及多種皮膚病;正脊穴及上三黃治各種骨刺;通關、通山、通天配合刺血針法治療病毒性心肌炎;下三皇治糖尿病;制污穴治久年惡瘡不收口;叉三穴配足三重治暴聾;側三裡、側下三裡治三叉神經痛均有特效,屢驗不爽,不一而足。在患側四花中穴、四花外穴附近若有瘀絡,刺血對緩解肩關節疼痛極有效驗。
運用董氏奇穴有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掌握一些特效的招式,形成一系列疑難專科病的标準化治療方案。董氏先祖為我們留下了非常豐富的卓有成效的治療經驗,必須首先掌握。第二層次,由董氏奇穴完整的實踐及理論體系切入,參透針道原理,把握一身陰陽規律,形成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的整體思維模式,這樣,才能在面對複雜的臨床問題時,遊刃有餘,從容不迫,找到最佳治療對策。可以說,董氏奇穴将中國傳統針灸之精粹發揮得淋漓盡緻。為學者須沉潛入微,真積力久,方可慧然獨悟。
自序
自拙著《董氏奇穴針灸發揮》1980年出版以來,匆匆已逾10年,該書原據董師景昌原著《董氏正經奇穴學》編著而成,為闡述董氏奇穴之第一本有關若作。10餘年來雖已發行10版之多,唯變動增減不多。
由于近幾年間市面以“董氏奇穴”冠名之書籍甚多,或穴位膨脹數倍,或位置與董師原書出入甚大,或功用過于離奇,各方來函或電問甚衆,值此董師逝世十六周年之際,感念之餘在《董氏奇穴針灸發揮》之基礎下大幅度删補調整,擴充内容,完成此書。
本書之穴位數目及部位、主治仍以“董氏正經奇穴學”内容為主,不做增減。原書每一穴位之解剖原系指作用而言,依舊照列,特加括号區别,在此之前則按肌肉、血管、神經補入實際之解剖。手術、應用方面根據實際僅作部份變動。說明及發揮原為《董氏奇穴針灸發揮》一書之中心所在,系董師口授心傳及個人臨床心得之精華,此次特将初編遺漏之部份資料,并根據近十年間之領悟補入更完整之内容。為便于更迅速、準确尋找穴位,穴位圖片亦較發揮一書更為詳明清晰。
《董氏正經奇穴學》原僅隻有穴位而無治療學,“發揮”及本書所列之治療學純系個人追随董師學習之筆記整理而成,此次複再增入多年臨床心得,使此一部份更為完備。此書之内容,更動增加幅度甚大,已然不同于《董氏奇穴針灸發揮》,由于董師之學自成一家,故特定名為《董氏奇穴針灸學》,以彰顯董師之偉大成就。
此書完成之際,适餘受邀赴大陸交流。在多處演講針灸,每次與會皆有不少醫師攜帶托此間親友購得之《董氏奇穴發揮》一書前來聽講,足見董氏奇穴在大陸甚受重視。為配合大陸各處“董氏奇穴研究中心”之成立,及個人赴大陸講學之便并利于發揚,此次全修新版特由直式改為橫式電腦排版。但願此書之新版,能對董氏奇穴之推廣及針灸救人事業有更大之貢獻。
本書之完成承蒙蔡明餘、廖尚真、莊慕瑜、林鴻恩、鐘政哲、陳久美、胡光等醫師幫助整理編輯及校稿,得以順利出書,特此一并緻謝。
楊維傑
如何檢驗是否為一個好的針灸醫師
——代12版(全修2版)序
要檢驗一個好的針灸醫師,醫德醫理當然是不可缺少的一環。但必欲在短期間内迅速看出一個針灸醫師的醫術是否高明,下面幾點不失為快速檢驗的标準:
一、取穴少:越高明的中醫師處方用藥越少,同理,越高明的針灸醫師取穴也越少。隻有在取穴少的狀況下,才能比較出穴位的特殊療效,也才能突顯出醫師的醫理精湛及高度自信。對病人面言,減輕病人的進針疼痛于最低,也是一種醫德的表現,依古人經驗,平均每位病患兩穴配伍,雙邊用針,宜八針為限。平均超過八針者,則宜檢讨自我之醫術是否有可議之處,是否仍需倍加努力。
二、用穴精:人體之穴位逾千,常用者不過數十穴,甚或十數穴。如欲每穴皆用,必緻無法真正掌握穴性及應用。古有”馬丹陽天星十二穴”,僅以十二穴交替靈活配伍,廣泛治療多種疾病,個人臨床三十餘萬人次,平均常用穴位亦僅二十餘穴,有時一日門診數十人,平均每人用針僅約三四針,總用穴不足二十,依舊療效可觀,足見古人取穴少,用穴精之說确有可取之處。古人言:“異病同治”。穴位亦有雙向調節作用。臨床用穴務必要求一針多病,切不可一病多針,唯有如此,方能對穴位之使用更精确,穴性之了解更深入,古歌訣處方中,特定穴之使用比例均占一半以上,實足為我人引鑒深思。
三、盡量或絕對不針患處:中國醫學是一門醫學,也是一種藝術,不同于西醫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通過多路調節,多種治法均能達到相同的治療目的。針灸亦要講究藝術,這也是一種實效的迫求,亦即所謂之“治療求本”。針灸名賦《标幽賦》說:“交經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瀉絡遠針,頭有病而腳上針。”若不論何病皆在痛處下針,與護士之注射有何不同,隻不過将注射針換成針灸針之差别而已,與其稱之針灸醫師,還不如稱之針灸護士。雖然古人亦有“阿是穴”之壓痛點取穴法,但是根據統計古人在阿是穴之應用有幾個特點:一是所治之病以實證為多,二是所治病證大部份比較單純、局限,三是所治之病多以痛症為主,即所謂之“以痛為腧”。因此絕大部份之疾病仍以遠處取穴為宜,但遠處取穴還不可漫無原則,必須以經絡為依據,在辨證論治的前提下遠處取穴,這樣才能有的故矢,取得最大療效。
四、急症、痛症要求立見效果:針灸治療急症、痛症曆史悠久,方法簡便,不受時間及條件的限制,經濟安全,見效快,是針刺療法的特點。目前有許多針灸治療腦出血、休克、昏迷、急腹症、急性疼痛、急性扭傷的臨床報導。個人也有多次赴醫院急診救醒昏迷的案例,治療各種急性疼痛、扭傷更是立竿見形、司空見慣之事,這些都是針灸的特色及優勢所在,是每一位針灸醫師都應掌握及發揮的地方。要求立見效果,不隻是提高個人醫術,乃至于救人生命均是無可厚非之處,尤其是對于各種疼痛,隻要确實把握針對性穴位,均可立見效果,這是每位針灸醫師都應有的基本認識,否則即失去了學習及使用針灸的意義。
五、久病難病敢于刺血及深刺久留:《内經》言:“病有浮沉,刺有淺深。”常見不少針灸醫師不論何種病症皆予淺刺,刺入幾分并撚轉幾下後即立刻出針,對新病淺病或許有效。對久病痼疾不免隔靴搔癢之感。就痼疾而言,病邪深入,正氣已虛,抗病力難以短期迅速調動,留針過短,針刺太淺,豈能見效。至于疼痛,痙攣性疾病,依經驗及報導,更要深刺久留方能取得一定療效,因此不可一概淺刺,不過亦不可盲目深刺,必須根據辨證,并需了解生理,以免發生危險。
又中醫認為久病入絡,并有“久病必有瘀,難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之說,針灸治療絡中瘀血之法,最為簡捷有效之道即是刺血。凡病患之血絡有瘀阻,即可點刺出血予以施治。由于人們對出血的恐懼,許多醫生不敢運用此法,殊為可惜。此法運用得當,往往有不可思議之神效。臨床上許多久病,經針灸、中藥治療能減輕症狀,但并不能痊愈,經過點刺出血去其瘀阻,卻能迅速治愈。特别是對于一疑難怪病,經各種治法罔效失望之餘,運用刺血療法竟能收到起病愈疾,起死回生之意外療效。對于一些急性病,刺血之效果亦多半高于毫針。有人說:“不懂刺血療法,不敢刺血,隻能算是半個針灸醫生。”此說,有幾分道理。因此針灸醫師于刺血之法尤當深刻鑽研,用之臨床。
以上幾點都是個人綜合文獻及多年臨床經驗,所做出的初步總結,可以作為鑒定優秀針灸醫師的初步标準,欲學針灸者或欲尋針灸醫師治療者,不妨以這幾點作為參考。欲成為一個好的針灸醫師,亦不妨以此當作自勉。
(本文曾在新加坡、日本、美國、大陸等地之演講及教學題目:“談針灸醫術之學習、臨床與提高”中多次提及,反響甚大,特節錄于此,與諸位同道共勉。)
楊維傑
謹以此書之大陸初版
紀念恩師董公景昌
逝世二十周年
董氏奇穴:
正會穴治流鼻血尤具(卓效)。
州圓、州崙、州昆等三穴配合正會、前會、後會等穴為治療中風,半身不遂之(特效穴)。
上瘤穴治療腦瘤(特效)腦瘤上瘤穴治療腦癌(奇效)。
靈骨穴治療肺癌、肺氣腫、肺積水時配大白穴(奇效)。
靈骨穴治療半身不遂時配大白穴、上三黃穴、通腎穴、通關穴、通背穴、通山穴、通天穴、正會穴(奇效)。
耳圓穴治療解酒醉(特效)
靈骨穴治療經痛配門金穴、四花上穴特效。
通關、通山、通天、通心、通靈五穴配通腎、通胃治胃、十二指腸潰瘍、久年胃病有(奇效)。
正筋、正宗、正士三穴同時取用為治療坐骨神經痛、骨刺之(特效穴)。
通關、通山、通天、通心、通靈五穴配地宗穴治心律不整(神效)。
通關、通山、通天、通心、通靈五穴配心靈一穴二穴治狹心症(特效)。
分金穴治療過敏性鼻炎、鼻蓄震症、感冒、喉炎、咳嗽之(特效穴)。
正筋穴、正宗穴為治脊椎痛、耳鳴之(速效)。
正會、前會、後會、鎮靜四穴為治療神經衰弱、失眠之(特效穴)。也是治療四肢顫抖(舞蹈症)之(特效穴)。
正筋穴、正宗穴為治脊椎痛、耳鳴之(速效)。
大白治急性肺炎(特效)。
大白穴以三稜針治小兒氣喘、發高燒、肺炎(特效)。
側間穴(腸炎特效)
正筋、正宗、正士三穴同時取用為治療坐骨神經痛、骨刺之(特效穴)。
通關、通山、通天、通心、通靈五穴配心靈一穴二穴治狹心症(特效)。
通關、通山、通天、通心、通靈五穴配地宗穴治心律不整(神效)。
合金穴治療過敏性鼻炎、鼻蓄震症、感冒、喉炎、咳嗽之(特效穴)。
三聖穴治療高血壓(特效)、低血壓過高症(特效)。
通關、通山、通天、通心、通靈五穴配通腎、通胃治胃、十二指腸潰瘍、久年胃病有(奇效)。
側間穴以三稜針紮出血(有特效)治氣喘、支氣管炎、小兒肺炎 。
心臟麻痺(特效)、眩暈(特效)、胸悶(特效)。
大白穴配靈骨穴治療範圍甚廣,凡屬氣滞血淤之症均有(奇效)。
州圓、州崙、州昆等三穴為治療四肢痿弱症之特效穴。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