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長期運動的孩子和不運動的孩子,大腦會發生驚人變化

放假期間,我看見一條朋友圈:

假期帶兒子爬山,4天瘦了3斤。

我想:

自家兒子也應該改改生活習慣。

于是,

我開始帶他跑步、爬山、攀岩、踢球。

半年之後,

孩子不僅愛上了運動,

聽課不打瞌睡,休息日不睡懶覺,

連最愛的遊戲也戒了。

精神生理學家查爾斯說:

長期鍛煉,對孩子産生的影響超乎預期。

或許對很多父母來說,

鍛煉可有可無,

可他們不知道,

運動對于孩子的好處,

可以體現在很多方面。

愛運動的孩子,會赢在“專注力”上

我有兩個朋友,

一個從小就是學霸。

别的孩子放學後都在玩鬧,

她卻乖乖回家寫作業。

從小學到高中,一直都是全班第一名,

家長、老師對她贊不絕口:

這孩子一定會考上清華北大。

可是直到高二,

她仍然體型瘦小,看起來弱不經風。

高三,考試壓力下,

她生了一場大病,狀态直線下滑。

不但生病期間落下不少功課,

而且體力不再像以前那麼充沛。

期末考試前期,

因為感冒,

經常去醫院,

精神狀态也越來越糟糕,

考試成績一次比一次差。

另一個朋友,從小成績平平,但熱愛運動。

高考,她憑借體育特長,保送985大學;

畢業後,又因為抗壓能力強、頭腦靈活,

進入500強企業。

如今,

她已是這家企業的高層領導,

事業、家庭雙豐收。

每天依舊雷打不動地,

堅持持續了十幾年的跑步習慣。

她說:

每天運動半小時,工作狀态也會更好。

這兩位朋友的經曆,

讓我想起一個調查結果:

2016年全國63名高考狀元中,34位都熱愛運動;

2017年全國42名高考狀元中,24人都熱愛運動。

熱愛運動,不知何時成為“精英”的标配。

這個世界,正在悄悄厚待愛運動的孩子。

2018年的數據顯示:

哈佛大學青睐體育生。

不但特招比率高達12%,

而且,每年都會開放數百個名額送給體育特長生。

為什麼體育生如此“吃香”?

一名留學工作人員說:

相比其他孩子,體育生性情更好,

抗壓力更大、更靈活也更專注。

曾有研究顯示,

國外1.9萬名學生,上課之前都要晨跑。

對比同齡人,他們不但更健康,而且更聰明。

最有說服力的例子,

就是美國曆代總統:

特朗普是校橄榄球隊主力;

奧巴馬是全能型運動天才;

布什一家三代人,都是耶魯大學棒球對明星。

一些人以為:

孩子光顧着鍛煉,就會腦子空空。

其實,這是謬論,

運動能力越好,

孩子往往越能專注處理事情。

科學家在小白鼠身上做實驗,

結果證實:

運動能夠提高大腦四個重要功能:

注意力,

記憶力,

靈活性,

抗壓力。

運動加速手眼協調,

每一個動作都不多餘。

比如,打籃球,

孩子必須緊盯着球才能得分。

長期以往,注意力得到極大提高;

比如,簡單的抛接球遊戲,

有多達上百個動作。

想要順利抛接球,

孩子必須記住每個動作以及作用。

比起“背單詞”,

這種記憶方式讓孩子學的更快、更多。

哈佛大學瑞迪教授提出:

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症的孩子,

适合嚴格的運動計劃。

芭蕾、格鬥、攀岩、滑闆等任何一項運動,

都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為什麼呢?

因為中等強度的運動,

可以幫孩子集中注意力,

保持充沛精力。

很多患有注意力缺陷的兒童,

因此得到了痊愈。

家裡邊如果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

無論他喜歡什麼運動,

鼓勵他盡可能長期地堅持下去。

如果孩子沒有喜歡的運動,

不妨嘗試散步和快走,

每周進行兩次20-30分鐘快走,

強度為最大心率的70~75%,

體育活動不是可有可無,

孩子越是能堅持運動,

就越能專注在學習上。

愛運動的孩子,心理素質也會更好

運動,

也是孩子心理成長最好的“催化劑”。

體育運動比賽都有輸赢,

夾在勝負之間,

孩子會逐漸變得寵辱不驚,

未來發生再大的挫折,

都能冷靜下來靈活以對。

運動是肌肉的更新換代,

每一個細胞都不能偷懶。

哪怕做好一個簡單動作,

都要付出數倍血汗。

孩子的意志力,

也會因此得到鍛煉。

很多父母,

鼓勵孩子讀書、學習、上興趣班,

卻幾乎不鼓勵他們做運動。

理由,無非是怕孩子摔到了、磕碰了、受傷了、耽誤學習了。

不知道你注意到沒有,

小朋友的恢複力比成年人更快,

摔了跤、酸了腿,

睡一覺起來就好了。

運動醫學家雷特研究發現:

孩子的肌肉,

有着跟專業運動員相媲美的恢複力與耐力。

運動本身就是一種挫折教育。

在運動的勝負中,

孩子鍛煉了身體,

同時也錘煉了意志,

更加堅韌不拔,

他也會比同齡人更能“扛事兒”。

除此之外,研究還發現:

人體内有四種關于“快樂”的激素:

血清素、多巴胺、内啡肽、催産素。

前三種激素,都能被中等強度的運動激活。

多巴胺可以讓人感到快樂,保持學習效率,

血清素可以幫助孩子釋放壓力,

腎上激素可以提高孩子專注力。

圖片來源:《快樂大腦的習慣》

南京理工大學也有一則研究顯示:

體育生自殺率更低。

所以,看看身邊愛運動的孩子,

是不是很少自己一個人郁郁寡歡的樣子?

畢竟,愛運動的孩子,

情緒會容易達到一個健康積極的狀态。

孩子的成績,

隻是這一階段的學習成果。

孩子長大後要想出類拔萃,

拼的都是體力。

一段時間之後,你将觀察到:

大腦和身體同時被喚醒,

比單純的腦力運動好處更大。

什麼時候開始運動,對孩子最好?

或許你要問:

有沒有針對性的運動,

可以改善孩子的狀況?

既然運動這麼神奇,能不能藥到病除?

當然能。

心理學家認為:

内向腼腆的孩子适合動态運動。

比充滿競争感、團隊精神的球類運動,

鍛煉的同時提高社交力,

還能幫助孩子釋放過多的緊張;

攻擊性強的孩子适合靜态運動。

比如芭蕾、太極、爬山,

靜态運動有更多時間觀賞周圍,

感受音樂、風景的美妙,

讓孩子浮躁的心安靜下來,

神經如同得到了按摩。

除此之外,加拿大科學家還制定了《0-12歲兒童體育素養發展家長指南》:

● 4歲之前孩子沒有發育成熟,不宜運動。

踢、跳、跑等系統訓練動作,

對孩子來說都太早了。

但可以多帶孩子去公園、遊樂場,

引導他體驗、探索各種身體活動;

● 4-6歲,孩子進入準備階段。

他開始模仿大人做運動,

神經和經驗已經躍躍欲試,

此時,最适合孩子的運動方式是走、跑;

● 6歲之後,孩子到了運動的最佳時間。

滑雪、遊泳、騎車、踢球,

對他來說都不在話下。

如果要學體育特長,

6歲是最合适的起步時間。

當然,每個孩子成長節奏不同,

有人早一點,有人晚一點。

兒童《基本動作發展時間表》顯示:

總體來說,

孩子的運動能力會随着年齡增長,

2歲走路,5歲跑步,7歲後滑雪、騎車,

是最順應孩子成長節奏的運動計劃。

因為,

2歲的孩子,自發就有攀爬興趣;

4歲的孩子,會不厭其煩地上下樓梯;

6歲的孩子,則開始反複踢拿球類物體。

當孩子表現出對某個動作的興趣時,

觀察力敏銳的父母,

就知道要順應孩子的發展和熱愛,

科學、适度地制定運動量,

進行中低等強度的鍛煉。

慢慢地,将運動培養成孩子的一項習慣。

孩子與運動的關系,

就是他和世界的關系。

如同前北大校長王恩哥說的:

人這一生需要結交兩個朋友,

一個是圖書館,一個是運動場。

帶熱愛攀爬的孩子,見識一下高山的遠景;

讓熱愛跑步的孩子,欣賞一下初生的朝陽;

教熱愛踢球的孩子,領略一下比賽的快樂。

孩子才能像經過考驗的樹木,

成長得充盈而健壯。

他踢的每一次球,跑的每一次步,

都将成為未來茁壯成長、走向光明的滋養。

—— End ——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