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槎于海: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藏太平洋藝術珍品展”由上海博物館和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共同主辦。
本次展覽的名稱來自于西晉張華編撰的《博物志》,雲:"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有浮槎去來。"浮槎,意為來往于海上與天河間的小船,既點明了太平洋土著人在海上泛舟、島間往來的特性,又暗合大洋洲文化中所具有的瑰麗想象和神秘色彩。
展覽為中國觀衆提供了一個絕佳的視角,去認識一個擁有多重身份的廣袤文化區域,以及遼闊的地域背後人們身上所展現出的同源性的東西。在那些複雜的、有時甚至稱得上是嚴酷的環境中,人們表現出了驚人的創造力,展覽将展現其中重大的藝術價值和人類學價值。
現場展覽分為五大版塊。
“海之疆域”将觀衆引入以廣袤的海洋為主的太平洋地區,呈現出大洋洲土著以舟楫劈波斬浪的生活圖景。
道蓋獨木舟船首雕塑
澳大利亞,托雷斯海峽,賽巴伊島 19世紀
原料:木,食火雞羽毛,顔料
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藏
這是一件由木頭和食火雞毛等材料制作而成的女性神像,通常被當地人放置在獨木舟的船頭,被視為能夠給出行的船隻和漁民帶來好運。“人們在大海上航行,大海也連結了彼此,所以對于大洋洲人來說,大海永遠在他們的心中占據重要的位置”,康斯坦斯·德·蒙布裡森說。她指出:“(在這件作品的象征裡),羽毛來自鳥類,木頭來自樹木,即來自陸地。這些(陸地上的)材料一起進入深海。"
各種船槳。
美拉尼西亞
雙人雕像
巴布亞新幾内亞,安戈拉姆,斯格林村
科帕爾
20世紀
甯比特木,天然顔料
1935年拉·科裡根探險隊采集
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藏
繪畫
巴布亞新幾内亞,安戈拉姆,斯格林村
科帕爾
20世紀
西米棕榈樹,顔料
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藏
來自巴布亞新幾内亞的《巴比塔摩芋頭面具》是當地人用植物纖維給芋頭制作的面具。芋頭對巴布亞新幾内亞人來說非常重要,因為芋頭象征了他們的祖先。戴上面具的芋頭被拟人化,這也顯示了當地人與植物之間模糊的邊界。
頂飾雕塑
波利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
這些神人雕塑在風格上吸收了馬克薩斯島石雕的特點,人物往往身體緊縮,雙膝彎曲,略具浮雕感的手放在腹部兩側,一雙巨眼目光炯炯。馬克薩斯人非常重視這種對極其具洞察力的凝視的表現,并稱其為“馬塔霍阿塔”。
特塔納盔甲
吉爾伯群島
19世紀初
椰子纖維,蕨類纖維,人發
儒勒·迪蒙·迪維爾的舊藏
熱忱号探險隊采集
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藏
這是一件在纖維中混入人類頭發的珍稀盔甲,因為當地人相信,代表了神聖和秘密的頭發可以保護身穿盔甲的人。
材料:火山岩
所羅門群島,聖克魯斯群島,瓦尼科羅群島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
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藏
卡拉胡嘴飾
鼻飾
坦頗臂環
寡婦頭飾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