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标并回複『福利』送你一套成長資源包
文丨小雲 來源丨雲說職場
全文約3600字,建議閱讀時間6分鐘
你好,我是小雲。
年底是打工人選擇換平台的好時機,前幾天,甚至有話題上了熱搜,“年底了,我到底要不要裸辭?”
為什麼大家都選擇在年底辭職?
因為很多人都是攢着一口氣拼到年底拿到績效或獎金再選擇離開。
正因為如此,年底就成為了企業職工流動的一個黃金期,跳槽離職的,還有招聘應聘的,非常繁忙。
1
主動離職VS被動離職
我有兩個朋友最近也有離職的打算。
一個朋友,是因為自己換了新的直接領導,這位領導不斷給自己穿小鞋。
先是剝離自己的職權,将一部分選人用人權進行上收管理。
再是重新劃定業務區域,将效益好的片區從他的名下劃走。
這導緻他工作陷入被動,業績也從前三掉入了後三,明顯受到排擠的他,很無奈,在公司裡已經待不下去了,隻有選擇跳槽。
還有一位朋友,是因為自己在行業裡做了很久,很疲憊,發現自己的志向并不在此,想要重新換一個行業。
再深聊才發現,其實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所在行業已經沒有什麼發展前景,而自己還處于人生的發展期,如果不早做轉型,過了40歲,就很難有魄力再重新選擇賽道。
這兩位朋友,都是有好些年工作經驗的人,要換工作,内心也是掙紮了很久,看起來一個被動一個主動,實則都是被公司和行業進行倒逼的結果。
2
到底為什麼離職
工作這幾年,見過周邊太多的人調換工作,我自己也換過一次。
如果稍作分析,大家離職的原因,無外乎以下幾種:
一是跟公司直接領導無法相融,工作處處被動。
上邊那位朋友是一種情況。
有的人,是因為不習慣領導的風格,尤其是直接領導,如果彼此風格相差太大,在一起磨合起來會非常痛苦,每一天都會在痛苦中煎熬。
有的人是能力太強,又不太懂得隐藏自己的鋒芒,經常被領導否定,當職場PUA出現時,如果無法有效改善,其實也會非常痛苦。
二是發展到了瓶頸期,再繼續做下去沒有成長性。
上面第二位朋友就是這種情況。
還有的人是因為雖然行業也還好,但是在公司裡沒有晉升的希望和空間,如果做下去,可能幾十年都會是現在的職級。
對于終身學習者來說,在業務上沒有學習精進成長,也是打擊很大的事情。
三是工作崗位與性格差異太大。
如果一個人不喜歡和人打交道,卻偏偏安排他去做銷售,那大概率上,他會幹不長久。
如果一個人不擅長和數字打交道,卻偏偏安排他去做财務,那大概率上,他也會幹不長久。
那為什麼他們應聘了這樣的崗位?
那是因為他們對自己認知不夠,很多人看到公司的薪酬待遇,辦公樓的體面氣派,就會被這些因素蒙蔽,進而選擇自己不喜歡也不擅長的工作,以為自己總有一天會适應,但沒想到,現實很快就會來打腫自己的臉。
四是無法與企業文化進行融合。
這往往是工作不久的人的離職原因。
如果你喜歡自由松散的工作環境,個性又很強,卻進入了體制内這樣的單位,那就會很難受。 如果你喜歡公開透明公平的工作,卻又選擇了一家創業公司,那也會比較難受。
而且企業也會按照業績和文化适配性篩查員工,當你無法适應企業文化時,很可能被裁員。
綜合這些問題來看,有的問題是在一開始選擇時就注定的,還有一些是随着企業和個人的發展變化浮現出來的。
那麼,我們如何在一開始就做出正确的決定,又如何在過程中得到自己真正要想的東西呢?
3
如何在一開始就做出正确選擇
正因為我們在選擇工作的時候,存在的一些盲目性,導緻後期的工作陷入被動,
如果能夠結合自己的職業規劃進行選擇,可能很多問題就能避免。
因此在選擇一家公司的時候,我們應該用曆史思維和長線思維思考自己的職業規劃。
曆史思維是什麼?
曆史思維就是确定你現在的樣子,你現在的狀态和樣貌。
你是誰?你擅長什麼?你喜歡什麼?你的性格如何?
明白自己适合什麼,不适合什麼,不能接受什麼,顯然非常重要。
你一定聽過田忌賽馬的故事,田忌之所以赢得了比賽,是因為他用自己的下等馬去迎戰别人的上等馬,從而為自己的中等馬和上等馬赢得了機會,去分别迎戰别人的下等馬和中等馬。
在職場中,也是一樣的道理,
為什麼有些人總是能夠赢得比賽獲得獎勵,那是因為他們總是用自己的上等馬去參與競争。
因此,明白自己擅長什麼,用自己最好的馬去出戰,是職場裡的上上策。
首先做到某個梯隊的第一,然後再去向外圍拓展自己的業務,開創自己的第二曲線,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而一上來就選擇自己喜歡,卻又不擅長的業務,可能很快就就會被打的喪失信心。
同時,如果知道自己不能接受什麼,就一定不要選擇接受它,高估自己的容忍度可不是什麼好事情。的
長線思維是什麼?
就是确定你未來的樣子,明白自己幾十年之後想要的狀态和樣貌。
明白自己要長成的樣子,再看哪些行業、企業、老闆,能給足自己現在的自己到未來的自己成長發展的空間。
才不會被當下的高薪資、舒适的工作環境,或者其他群體性決策偏好帶着節奏跑。
很多人都以為自己對未來的生活非常清楚,但當周圍大多數人想擠進某個行業或某個公司的時候,這種清醒也未必不會産生動搖。
群體決策性偏好告訴我們,當周圍大多數人選擇了A的時候,你也有很有可能跟着選擇A。
就像清華北大的大多數學生都選擇了進入體制和國企,你也會覺得體制和國企很香,是一樣的道理。
但那條道路,未必适合你。
我有的朋友進入體制國企這樣的單位之後,發現自己的性格很難适應裡面錯綜複雜關系的維系,做人第一,做事情第二,而他是事情導向型人格。
但在外企、咨詢公司等你就很少有這種顧慮,大家往往為了成事争的面紅耳赤,第二天又勾肩搭背就像前一天沒有任何事情發生一樣。
人生的很多選擇,越是在前期越好。
到了後期,你會考慮自己的年齡、家庭的壓力,還有自己在前面事業中取得的成績投入的精力,這些都是很沉重的負擔。
如果在一開始就可以做正确的事情,職場之路就會走得順利很多。
4
如何在過程中保有對生涯的清醒認知
盡管我們在一開始就做出了正确的選擇,但工作是會變動的,随着工作的變動,導緻我們想要的東西,在當下的工作中無法獲得,比如高薪資、個人成長、自我價值實現等等。
這種變動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方面,工作本身在變動;另一方面,我們自身在變動。
工作本身的變動,包括行業政策的變動、領導班子的換屆等,都會讓一份工作産生一些變動。
行業政策自不必說,比如教培行業去年的攔腰斬,新東方裁掉了6萬員工,轉型做農業和直播帶貨。
領導班子的換屆,比如換屆之後戰略、組織、文化進行的變革,或可讓企業更好,也或可讓企業變差。
我們自身的變動,包括興趣愛好變化、自我成長需求等,也會讓自我和工作的匹配性産生變動。
原來做的軟件行業,後來發現自己的志向在教育方面。
到了中層之後,再也沒有晉升和成長的空間。
無論是工作本身的變動,還是我們自身的變化,最後都會導緻一個結果就是我們與工作不匹配了。
不匹配之後,有人覺醒了就去尋求更匹配的自己工作,而有人會陷入溫水煮青蛙效應。
溫水煮青蛙效應說的是,把一個青蛙直接扔到開水裡,它會立馬蹦起來離開這攤開水。但如果把青蛙放入溫水裡,不斷給水加熱,最後青蛙就會被燙死。
換做個人,雖然知道自己當下的公司已經不是很好了,但是不肯放棄已有的安穩,過去的投入,以及目前的收入,結果等到一家公司不行了,自己也上了一定年紀,再出來找工作都很難了。
所以,要以自己的長期發展作為坐标系,以自己個人成長為重要指标,來考察自己的職業安排。
同時,要對自己所處的行業保持警醒。
葉老師說,去年上半年有位字節跳動的在線教育的員工到自己的公司面試,他就問為什麼?因為字節在當時也是如日中天的公司,公司的待遇在平行行業裡是非常可觀的。
對方說,公司已經不再給研發資源了,所有的産研項目停滞,一味推動運營+銷售,他覺得這不是一個成長性業務,倒是像在割一波韭菜後就撤出的局面。
正是這個細節,讓他察覺到情況不對,因此導緻他想要盡快轉型,謀求更好的工作。
結果和他預期的一樣,去年年中字節在線教育大量裁員,很多人雖然拿到了N+1,但因為跑的晚,市場競争又激烈,很長一段時間内都無法找到滿意的工作。
而他因為一份覺醒和認知,提前跑路,也找到了相對滿意的工作,對自己的職業幾乎沒有什麼影響。
所以說,
要關注大趨勢,關注行業,關注自我成長,不是把自己賣給一家工作一份工作,而是看看一家公司一份工作能為自己帶來什麼。
把自己當做公司,把公司當做業務,永遠圍繞自己這家公司的核心利益,保持警醒。
5
寫在最後
很多人,在找工作的時候,不會考慮太多,隻要能拿到一份體面的工作就可以了。
但是這份看似體面的工作,随着時間的增長,卻成為了自己的枷鎖。
也有很多人,以為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就萬事大吉了,覺得可以幹一輩子。
豈聊到行業會變,公司會垮,領導會不待見你,最後困于一隅無法脫身。
不如真正從自己内在出發,
結合“曆史思維、長線思維”,為自己的職業規劃,早做打算。并在整個職業生涯中,永遠關注自己的個人成長和長期發展。
畢竟,工作是一輩子的修行啊。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