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派
龍門派簡介:龍門派,道教宗派全真道主流支派,承襲全真教法 。以全老莊之真、苦己利人為宗旨 。開派祖師丘處機,字通密,道号長春子,陝西鹹陽人。自幼失去雙親,嘗遍人間辛苦。童年時即向往修煉成“仙”。栖身村北之公山,過着“頂戴松花吃松子,松 溪和月飲松風”的生活。大定六年公元1166,時年十九歲,他悟世空華,棄家學道,潛居昆嵛山,次年,得知王重陽在山東甯海創全真庵,便前往拜師求道,待 重陽祖師仙化,又守墓三年後,先到陝西磻溪苦修六年,後至龍門(今陝西省寶雞隴縣龍門洞)修道七載,道功日增。
龍門派在闡發内丹學方面最是成績斐然。在明清道教衰落時期,隻有全真龍門派一度“中興”,其他道教派别,例如正一派,則大都衰落不振。龍門派全面而深刻的 繼承了傳統道家思想以外,更将科儀、戒律、符箓、丹藥等道家文化瑰寶重新整理。為今時今日的道教奠定了根基。明清兩代在全國各地,乃至東北、西南、西北等 邊遠地區廣泛傳播。
龍門派簡介:宗派教義 龍門派的教義總體來說,在煉養上承鐘呂的思想。此外,還提倡三教平等,但認為儒、道、釋的核心都是“道”。其宗教實踐的原則是“苦己利人”,實行出家制 度。龍門派除了繼承了中國傳統道家思想以外,更将符箓、丹藥、齋醮科儀等思想文化内容重新整理,為今時今日的道教奠下了堅實的根基。
修持以丹功為主,兼修外丹符箓,主張性命雙修,先修性,後修命。認為修真養性是道士修煉唯一正道 ,除情去欲,明性見道,使心地清靜,才能返樸歸真,證道成仙。規定道士須出家住觀,嚴守戒律,苦己利人。對犯戒道士有嚴厲懲罰,從跪香、逐出直至處死,元 明之際龍門派得到大發展。
龍門派簡介:龍門信仰 長生成仙是道教的基本信仰,它是區别于其他宗教的根本标志。全真道的基本信仰也是如此。但是它和舊道派有很大的不同,舊道派大都認為,經過修煉,形、神皆 可不死,故其信仰是肉體與精神一起長存,即所謂“白日飛升”。全真道則不然,它在成仙信仰上,不再追求“肉體不死”,隻追求“真性”解脫和“陽神”升天。 他們認為,人的肉體是要死滅的,人的真性或陽神則可以長存。王嚞謂:“修行須借色身修,莫滞凡軀做本求。假合四般終是壞,真靈一性要開收。”又謂“唯一靈 是真,肉身四大是假”。因此他批評肉體長生的追求者,曰:“離凡世者,非身離也,言心地也。……今之人欲永不死而離凡世者,大愚,不達道理也。”劉處玄的 《至真語錄》亦稱:“萬形至其百年則身死,其性不死也。”又:“真我者,人之性也,……無形之道也。”“無形之道則真也。”“僞我,則養身之道,則假 也。”因此在内丹修煉理論上,主張性命雙修。以澄心遣欲為真功,以明心見性為基礎。而不在全真明心見性隻是入門,最終目的是為了識道。全真識道的境界要比 明心見性之後的最高層次高或平等。
龍門派簡介:龍門發祥 金皇統八年(1148年),在山東登州栖霞,便出了一位為後世道教全真龍門派的祖師丘處機。他自幼失去雙親,嘗遍人間辛苦。從童年時就向往修煉成“仙”, 少年時栖身村北的公山,過着“頂戴松花吃松子,松溪和月飲松風”的生活。傳說,他為了磨煉意志,曾一次次将銅錢從石崖上扔進灌木叢,直到找到為止。年十九 出家甯海昆嵛山,(今牟平境内)。1167年開始學道。1168年拜全真道祖師王重陽為師,王重陽為他取名處機,字通密,号長春子。
大定九年,王重陽攜弟子4人西遊,途中得道飛升于汴梁城,囑咐:“處機所學,一任丹陽。”自此,丘處機在馬丹陽教誨下,知識和道業迅速長進。和其他師兄弟 合稱“全真七子”他們是:丹陽子馬钰、長真子譚處端、長生子劉處玄、長春子丘處機、玉陽子王處一、廣甯子郝大通、清靜散人孫不二(馬钰之妻)。全真七子随 王重陽一起弘揚道教全真派,丘處機在王重陽仙化後入磻溪穴居,曆時六年,行攜蓑笠,人稱“蓑笠先生”。後又赴饒州龍門山(今寶雞)隐居潛修七年,成為全真 龍門派創始人之一。大定八年至大定十年間,丘處機跟随王重陽在山東和河南傳教。大定十年春,王重陽在河南汴梁升天後,丘處機跟随同門馬钰、譚處端和劉處玄 到陝西終南山拜會王重陽的朋友,及後于1172年将王重陽靈骨遷葬終南山。
大定十四年八月,丘處機隐居磻溪(今陝西寶雞境内)潛修七年,又到隴州龍門山潛修六年。這期間,他“煙火俱無,箪瓢不置”,“破衲重披,寒空獨坐”,生活 極為清苦,但“靜思忘念,密考丹經”,潛心于養生學和道學的研究,并廣交當地文人學士,獲得了豐富的曆史、文化知識。大定二十八年三月,丘處機應金世宗 召,從王重陽故居赴燕京(今北京),奉旨塑王重陽、馬丹陽(時已去世)像于官觀,并職“高功”,主持了“萬春節”醮事。對皇帝作出了“持盈守成”的告誡。 此時丘處機已名聲大振。
正大四年,成吉思汗下诏将天長觀改名長春宮(今北京白雲觀),并贈“金虎牌”,以“道家事一切仰‘神仙’處置”,即诏請丘處機掌管天下道教。正大四年七月 初九日,丘處機在長春宮寶玄堂逝世,享齡80歲,瑞香氤氲整個北京城三日,世人稱奇。逝世一周年,他的弟子将他安葬在長春宮内的處順堂。元世祖時,追尊其 為“長春演道主教真人”。天下百姓為紀念“邱神仙”的無量功德,遂定其生辰正月十九為燕九節,歲歲慶祝至今,現已成為京津地區的著名風俗之一。
從開創龍門派的祖師丘處機的事迹看來,如果推開神仙的道業而不談,另從國家民族興亡的角度,來看衰亂時代中仁人志士的用心,便會使人發生無限的感慨。這些 偉大的人們,生當其時,沒有哪一個不是遭逢時世的衰亂,由于政治、社會衰敗的反應,而另覓人生究竟的道路而來的。至于借此而寄情物外,将一片悲天憫人的血 淚,灑向虛空的,其心尤可令人肅然起敬。
清乾隆皇帝對丘處機勸成吉思汗“止殺”一事十分佩服,為其撰聯曰:“萬古長生,不用餐霞求秘訣;一言止殺,始知濟世有奇功。”這一段的評語裡,他言下對于長春真人徒的推崇備至,也就是對于宋朝一代的人物,有不勝遺憾之歎!
龍門派簡介:龍門中興 清初,經王常月闡揚後,全真教龍門派在康、雍、乾時期出現中興盛世,遍及大江南北。其中,龍門派第十一代闵一得,憑借教理及著作的顯赫成就,最為著名。
闵一得(1758-1836)修道經曆豐富,曆吳楚燕趙,足迹半天下。“三教同修”,“以儒釋之精華诠道家之元妙”。輯撰《古書隐樓藏書》,以内丹為主,收道書三十餘種。他被尊為啟龍門方便法門全真龍門嗣派之祖,在江浙一帶影響頗大。
龍門派簡介:宗派發展 自清初王常月先後在北京白雲觀,以及南京、杭州、湖州、武當山等地傳戒收徒以後,龍門派确有很大的發展。發展中心在江、浙,遍及全國許多省區。尤以順治、 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幾朝為最盛。其間支派繁衍,不少支系更流傳至近現代。 因此它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最昌盛的道教派别,幾乎成為全真道的代表。其盛況與佛教 禅宗五家中的臨濟宗相類似,故世有“臨濟、龍門半天下”之說。
龍門派以第一代趙道堅為上托的開教祖師,第二代張德純活到元末,其事迹難以全部憑信,第三代以後進入明代。據此,明代實為龍門派的肇建時期。在那個時期 中,徒衆甚 少,還未形成獨立道派。如第四代宗師周玄樸于洪武二十年(1387)受教,其傳記曰: “是時玄門零落,有志之士,皆全身避咎。師隐青城,不履塵世五十餘年,面壁内觀, 不以教相有為之事累心,弟子數人,皆不以闡教為事,律門幾緻湮沒。”第五代宗師沈靜圓于明天順三年(1459)至金蓋山,挂單于書隐樓,亦發出:“慨仙蹤 之不振,吊逸緒之無承”的浩歎,而“有終焉志”其後,終明之世,不見起色。
明至清初,形勢有所變化。清統治者為了籠絡漢人,在順治康熙雍正三朝,實行較為寬松的宗教政策,為道教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政治條件。加上當時民族矛盾尖 銳,使一批懷着國破家亡之痛,又恥于剃發易服的明遺民,不願事清,而願隐居山林或遁入佛道,為道教的複興擴大了道士來源。在上述情況下,龍門派第七代宗師 王常月從華山北上京師,挂單于靈佑宮,不久移住白雲觀,在那裡傳戒收徒,方使龍門派一度獲得複興, 一改明代衰落的舊觀。
王常月,号昆陽子,潞安府長治(今屬山西)人。兩遇趙真嵩傳道,居華山多年。 清順治二十年(1655)離華山上北京。“丙申(1656)三月望日奉旨,主講白雲觀,賜 紫衣凡三次,登壇說戒,度弟子千餘人,道風大振”。康熙年間,王常月又率弟子詹 守椿、邵守善等南下,先後至南京隐仙庵、杭州宗陽宮、湖州金蓋山、湖北武當山等地 傳戒收徒。二十餘年間,度弟子甚衆,使久衰的全真道頓呈中興之象。王常月被譽為龍門“中興之臣”。王常月死後,其弟子更在各地開山授徒,形成許多龍門小支 派。如黃虛堂(派名守正)啟蘇州浒墅關太微律院支派,門下有孫碧陽。陶靖庵啟湖州金蓋山雲巢支派,門下有陶石庵——徐紫垣——徐隆岩遞相嗣傳。金築老人盛 宗師啟餘杭金築坪天柱觀支派,門下有潘牧心——王洞陽——潘天厓遞相嗣傳。黃赤陽(派名守圓),住持杭州大德觀,下傳周明陽,啟杭州金鼓洞支派。呂雲隐 (派名守璞),啟蘇州冠山支派,門下有呂全陽、鮑三陽、樊初陽、翁朝陽、金玉衡,徐艮陽、邱寅陽、錢函陽、孫則陽、歸南陽、 邵悟真、徐鶴嶺、潘無盡等,十分興盛。其中邱寅陽又啟嘉善長春宮支派,錢函陽又啟無錫長春宮支派。另外王常月還有不少弟子,或雲遊四方傳道,或隐居一地修 煉。譚守誠(?~1689)則得王常月衣缽,住持京師白雲觀。後來呂雲隐門下鮑三陽繼任該觀住 持。
與王常月同輩的沈常敬一系,門庭亦盛。沈常敬門下有孫玉陽、黃赤陽,黃赤陽又從王常月受戒,合王、沈二系傳承于一。孫玉陽住持茅山乾元觀、下傳閻曉峰、周 明陽(派名太朗)、範青雲(派名太青)。周明陽又從黃赤陽受戒,開杭州栖霞嶺金鼓洞支 派,一時影響頗大,從學者千餘人。其中高東籬(1621~1768)晚年繼範青雲主持天台 桐柏觀,門下有方镕陽、沈輕雲、闵懶雲(派名一得),門庭最盛。
紀念物以上是龍門派傳衍繁盛之區,集中于江、浙一帶,是為龍門派傳播的中心。除此之 外,在全國各地,乃至東北、西南、西北等邊遠地區,皆有龍門派的傳播。如東北遼陽道士郭守貞(?~1673),隐于本溪九頂鐵刹山八寶雲光洞修煉三十餘 年,為關東全真道始祖。康熙初,盛京将軍烏庫倫迎請至盛京,尊為師長,建三教堂以居之,後擴建,改名太清宮,即今沈陽太清宮。據《太清宮叢林曆史法略》 載,從道光三年至光緒五年,該宮就傳戒四次,受戒者每次遞增,前後凡數百人。
後有陳清覺(1606~1705),道号寒松,又号煙霞,湖北武昌人。辭官去武當山太 子坡,禮龍門第九代詹太林(名守椿)為師。康熙八年(1669),入川至青城山,後去 成都青羊宮。康熙三十四年(1695),成都府臬憲趙良壁見而異之,捐銀命建二仙庵, 請其住持。後又得康熙帝召見,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敕号碧洞真人。從此開龍門派 碧洞宗支派。二仙庵成為龍門派著名叢林。從清初傳至如今已曆二十四代,成為近代四 川道教的主要派别。
據《長春道教源流》卷七載,有龍門第十一代道士曾一貫,于康熙間入廣東羅浮山。 任沖虛觀住持。其徒柯陽桂(1693~1745),度弟子百餘人。清末,有儒士陳銘珪(1824~?)嗣其傳,派名教友,住持羅浮山酥醪觀。撰有《長春道 教源流》八卷,收集全 真道史料頗富,為研究全真道史的重要資料。其卷七雲:“今粵東羅浮及會城諸道觀, 詢其派,又皆全真也。”大腳仙在西北地區,有龍門派第十一代劉一明(1734~1821),号悟元子,山西曲沃(今 聞喜縣東北)人。出家後,雲遊晉、陝、川、甘一帶,遇龛谷老人傳丹術以後,隐甘肅榆中縣栖雲山修煉,并著書立說,所寫丹書被輯為《道書十二種》,流傳頗 廣,成為清代内丹學一大家。
在雲南,還有被稱為“龍門西竺心宗”的特殊支派。據《金蓋心燈》所述,該派祖 師雞足道者,自雲月支國人,名野怛婆阇,自印度來華,居雞足山修煉。順治十六年 (1659),赴京師谒王常月,受其戒法,贈名黃守中,為龍門第八代。該派以雞足山為 活動中心,下傳管天仙(派名太清)、大腳仙(王太原)。再傳金懷懷(王清楚)、白馬李等。
此外,湖北武昌長春觀,在清末,“著屋千間,道友萬數”,與西安八仙庵、成 都二仙庵等并稱天下龍門大叢林。山東福山縣道士張宗璿,為龍門派第二十三代,于光 緒十年(1884)赴白雲觀傳法,開霍山派。又有龍門派第八代徐守誠(1632~1692),于清初去江西南昌西山,兼傳淨明道,成為當時淨明道的重要傳 人。
龍門派簡介:龍門字輩 全真龍門派百代譜
道德通玄靜, 真常守太清。一陽來複本, 合教永圓明。
至理宗誠信, 崇高嗣法興。世景榮惟懋, 希微衍自甯。
惟修正仁義, 超升雲會登。大妙中黃貴, 聖體全用功。
虛空乾坤秀, 金木姓相逢。山海龍虎交, 蓮開現寶新。
行滿丹書诏, 月盈祥光生。萬古續仙号, 三界都是親。
貴陽風水大師lmtaoist.com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