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長年口臭?名醫傳秘方,《祛臊方》經治千餘人,治效滿意!

“祛臊方”系先祖胡寶書所傳,由黃連、枸橘李、生甘草(各5克)、焦山楂、鈎藤(各15克)組成
導讀:“有口氣,就要處處受氣”,那不妨試試本文介紹的秘訣吧! 名醫傳秘訣 口氣吐芬芳
口臭是一種臨床症狀,可由各種原因引起,其病因較為複雜。如系刺激性食物(蔥、蒜、煙、酒等)或特殊藥物(誤服來蘇爾、農藥,或使用外科手術麻醉藥)引起,隻要停食停藥即可消除,一般不需要藥物治療;如系其他疾病(如内科、五官科、口腔科的某些疾病)引起,應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口臭也不難消除。
但臨床中常遇見大量患者,長年口臭(病程可達數十年之久),而别無所苦,即使有其他不适,也查不出有器質性病變。這類患者,治療往往比較棘手。
多年來,我采用祖傳秘方“祛臊方”制成的清爽沖劑,配合中醫辨證施治,經治千餘人,深感治效滿意,特公之于世。
“祛臊方”系先祖胡寶書所傳,由黃連、枸橘李、生甘草(各5克)、焦山楂、鈎藤(各15克)組成, 先祖認為,本方要在一個“導”字,即借助藥物作用引導體内上沖之濁氣下降。 這是治療口臭的中心環節,如能因人而異,辨證加減,則效果更佳。 對四診合參,辨證施治,曆來中醫都很注重,對特殊異味的診察和辨證,也積有經驗,《靈樞·脈度篇》說“脾氣通于口”,“脾開竅于口”。口是飲食攝入之門戶,氣體出入之通道,為十二經脈循行之要沖,故 口腔氣味的異常,為髒腑病變的外在反映,特别與脾、胃、肝、肺的關系尤為密切, 因此,運用辨證施治原則,靈活運用“祛臊湯”,可以提高治療口臭的療效。 就常見證型的辨證論治來說,可大緻歸納為五型: (一)肝火上冒型,采用天麻鈎藤飲加龍膽草。 (二)胃火熾盛型,用蒼術白虎湯,芲術,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兼有龈腫、牙宣者,酌加涼血之品 (三)肺失清降型,用羅謙甫“加減瀉白散” 桑白皮、地滑皮、黃芩、知母、麥冬、五味、桔梗,亦名加減瀉白散出入。 (四)濕濁中阻型,用平胃散加減。陳皮、半夏、厚樸、甘草 (五)肝脾氣滞型,用金鈴子散合戊已丸。川楝子、元胡、黃連、吳茱萸、白芍 為方便患者服用,從1989年起,“祛臊湯”已由藥廠制成沖劑,定名為清爽沖劑(原方劑量分裝2袋),每服1包,每日2次,并按以上五種類型辨證授方,每日1劑煎服,配合應用,以10日為一療程。按此法治療1280例,總有效率達95.55%。
如曾治何××,女,10歲,1988年12月30日初診。無家屬遺傳史,發病3年,經常出現口唇粘膜、頰粘膜、牙龈等處散在性點狀潰瘍,呈交替發作,口腔異味如腐敗性、膿性樣混合型。唾液惡臭,流于衣被呈淡黃色,幹後如膠布狀。胃納尚佳,小便短赤,大便較幹。舌紅,苔薄花剝,脈細數。此為口疳。處方:銀花12克,鈎藤15克,淡竹葉6克,活蘆根(去節)1支。每日一劑,分兩次各沖“清爽沖劑”半包服下。服藥10劑,沖劑20包,口糜愈合、口臭、口涎臭消除,随訪1年餘,未見複發。類此典型病例,餘治甚多,不一一錄。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