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開始的美國綠岸工程,到我國目前的FAST射電望遠鏡,有關尋找外星文明的計劃可謂是層出不窮,但無一例外都沒什麼進展,反倒是在尋找外星文明的路上,發現了宇宙中很多新天體和新現象,比如中子星,比如快速射電暴。
但在射電望遠鏡越來越靈敏的今天,為什麼尋找外星文明卻越來越難呢?按照美國原子彈之父費米的說法,在人類文明科技史隻有幾百年,就能發展出核武器并登上月球的情況下,理論上隻要一個文明比人類文明早誕生一萬年甚至一千年,那麼它們所掌握的科學技術,就應該能遨遊宇宙或者銀河系才對。
更進一步來說,一個科技領先人類文明一萬年的外星文明,應該把自身的足迹踏遍整個銀河系才對,太陽系附近乃至地球附近,都應該遍布外星文明的痕迹才對。
然而事實卻是,地球附近靜悄悄,太陽系附近靜悄悄,人類文明目前看到的所有宇宙角落,都是靜悄悄的狀态,仿佛整個宇宙隻有人類這一個文明存在,整個宇宙就是為人類文明量身打造的展示台一樣。
如果按照《三體》裡的解釋,我們宇宙如此安靜的原因就是黑暗森林狀态導緻的,而所謂黑暗森林狀态,就是指宇宙中的智慧文明所需要的資源會越來越多,宇宙中的物質總量缺隻會保持不變,進而導緻各個文明之間“發現即摧毀”的惡性循環狀态。
因為所有文明都害怕在宇宙中暴露自身位置而引來其他文明的打擊,所以各個文明都在隐藏自己,科技越強的文明藏得越好,因此尚處于初級階段的人類文明才找不到外星文明,所觀測到的宇宙才如此空曠安靜。
然而《三體》畢竟隻是一部科幻小說,在解釋宇宙靜悄悄這一現象上,還是要看看科學界在宇宙學家看來,人類之所以找不到外星文明其實是因為光速限制,因為在我們的宇宙中,每秒三十萬公裡的真空光速就是宇宙中信息傳遞速度的上限。
這意味着如果銀河系存在兩個智慧文明的話,分布于銀河系兩端,相隔至少10萬光年的他們是很難碰上的,因此人類文明才找不到銀河系裡的外星文明。
光速限制還導緻了資源限制,因為一個文明永遠不可能超光速航行,所以他們所能利用的能源最多就是本星系和臨近的恒星系,一旦這些能源都被耗盡,那麼在超光速飛船不可能出現的情況下,這個文明就會像水窪裡的魚一樣,因為資源耗盡而滅亡。
拿人類文明舉例,如果未來太陽系内的資源都被開采完了,那麼可供人類文明開采的星系就隻有4.22光年的比鄰星了,到時候駕駛20%光速,也就是6萬公裡/秒(這已經很快了)的飛船,得用40年才能在太陽系和比鄰星之間飛一個來回。
而更遠的恒星系對人類文明而言就沒什麼意義了,因為所需要的時間将輕松突破一百年,遠超人類個體壽命,并且長距離宇宙航行帶來的通訊延遲問題,也會讓整個人類文明的向心力進一步降低,甚至讓整個人類文明分崩離析。
除了黑暗森林理論和光速限制外,大濾波器機制也是篩選宇宙中文明數量的重要機制,大過濾器通俗來說就是一個文明在發展期間所面臨的一系列毀滅邊緣。
對現階段的人類文明來說,大過濾器具體可以是小行星撞擊,是外星文明入侵,是核戰争,是全球範圍内的地質災害,甚至可以是即将到來的腦機接口元宇宙。
總之所有能威脅到人類文明存在的事件,都屬于大過濾器機制的一部分,而宇宙中的所有文明都會經曆大過濾器的篩選。
最後通過大過濾器,成功在宇宙中開枝散葉的文明,往往至少文明總量的極小一部分,這也是為什麼人類文明還沒找到外星人的原因。
總體來看作為宇宙中為數不多的智慧文明,人類文明所擁有的好奇心在其他文明身上肯定也有,在我們費盡心思尋找外星文明的同時,宇宙中也一定還有其他文明在幹同樣的事,畢竟對于他們來說,地球上的人類就屬于外星人,
所以我們隻要耐心,就一定能在茫茫宇宙中遇到其他文明,從而結束人類文明打光棍的曆史。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