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市第二清潔車輛廠程懷玉先生談,靈石縣綿山玄天觀有一道士叫孟 太真,康熙年間人,籍貫是靈石縣靜升鎮後溝村。他在康熙二十年在玄天觀出 家為道,創綿山太極拳,并注重太極球功法。又談孟太真傳绛州王宗嶽,王宗 嶽系清雍正、乾隆時代人。孟太真老年遷往北京居住,家傳不外,至今八代, 其六代孫孟繼元武功了得,傳七代孫連福,一九三四年參加全國國術比賽獲一 等獎。傳徒潘德宜,潘又傳于程懷玉。程懷玉給我們表演太極球功時的預備勢 和子午太極起勢一樣。根據此一線索,我們對孟太真進行了考查,靈石縣靜升 鎮後溝村,姓孟的一大家,村裡有會武術的,但不是太極,而是三教門拳,是 鹹豐年間從武城鐵胳膊董略處學來的。訪問時,有些老人說,他們孟家有一支 在很早前遷到北京,會“綿拳”。這個“綿拳”是否是綿山太極拳,不得而知。 綿山在介休、靈石、沁源交界處,屬介休管,在興帝村東。介子推祠,亦稱介 廟,為道家所居之地,在靈石境内的張嵩村東。古之綿山,前山後山有三十多 座寺院與道觀,梵宇僧樓,高塔洞天,茅棚結廬,八卦陰陽,别有一番風趣。 傅山在康熙二十一年秋來靈石閑遊,就是在介廟,并有到綿山寺院遊曆的詩 篇。程懷玉說,《傅山圖〉和綿山太極拳譜一樣。李維垚(李思元之叔父)在 抗日戰争前,任介休縣教育局局長,常見介休有人練綿山太極,回壽陽見李思 元練子午太極拳,說綿山太極和子午太極一樣。這裡就提出一個傅拳和綿山太 極拳的關系。據考,傅山為道家龍門派第六代“真”字輩,而孟太真為道家龍 門派第九代“太”字輩。孟太真在靈石,傅山又來過靈石,他們同為道家,與 孟太真交往是有可能的,彼此之間交流内外功法是順理成章的。至于孟太真傳 绛州王宗嶽的問題,有待今後進一步考證。
以上所述,僅是我們初步考證的結果。限于時間和水平,錯誤和疏漏之處 在所難免。本文隻是抛磚引玉,願同行家商榷,以對我國武術挖掘整理工作, 略盡微力,敬請批評指正。
傅山拳法圖解
第二節圖解說明
本套路圖解,旨在初學者按文字說明和圖例範式,就可以把套路學下 來。在文字叙述上,力求具體詳細。例圖一般為定式,有些動作較複雜,還分解成幾個過渡例圖,使學者盡量有直觀感。
有些動作基本相同,但方向變化較為複雜,演練時容易錯亂的(如玉女 穿梭)文字、圖例都做了詳細說明。有些動作相同,方向變化不大的重複動 作,為了縮短篇幅,我們作了适當簡化,一般學習者都是能領會的。
掌(拳)的内旋、外旋。太極拳的動作,一般都以旋轉的螺旋勁行進。 以中指為軸,大拇指向手心方向旋轉為内旋;反之,大拇指向手臂方向旋轉為 外旋。如下圖所示。
太極拳的握拳一般為空心拳(如右上圖),要求拳面要平,大拇指輕壓在 食指和中指的第一節上。拳的内旋、外旋定義和掌的内旋、外旋定義相同。
傅山子午太極拳,以腰椎為軸的旋轉動作比較多。在本套路圖解中,有 “轉身”和“微旋”兩種提法:凡是以轉身進行下一個動作的(即改動方向 的),叫身體向右轉體或向左轉,或者叫身體右後轉、左後轉。屬于身體稍微 轉過去,複再轉回來的旋轉(即動作不改變方向),稱為“身微左旋”或“身 微右旋”以示區别。
以上說明,請學習者注意掌握,在套路說明中,不再一一重述。
第三節傅山子午拳法套路圖解
上架子動作名稱
雙挂金鈎
金龍合口
左右甩手
聖人拱手
白鵝展翅
指頭蓋面
勾挂十字掌
摟打騰風
第二段
石郎反撞
推門閉扇
黃龍轉身
箭矢鷗鵬
左右推窗望月
白鵝單展翅
第三段
提膝十字掌
丁蓋炮
退步猴王坐殿
鐵門闩
順手單鞭
第四段
推門閉扇
童子拜老莊
擋手走勢
順勢單鞭 第五段
高探馬
推窗望月
右地錦
騰風拍腳
高探馬
推窗望月
左地錦
騰風拍腳
第六段
石郎反撞
左右蹬腳
摟膝栽捶
推窗望月
第七段
左右春風擺柳
左右棚拈
懷中抱月
白鵝雙展翅
第八段
托衣勢
采獻三元
收勢
第一段
無極勢(預備式)
動作:面朝南站立,兩腳平行并攏,兩手自然下垂,手指伸開、微曲。兩 眼平視正前方(圖1)。
要點:預備式身體站立要自然,全身松靜,頭頸正直,虛領頂勁,意指百會;唇微閉,齒輕合,舌抵上腭,下颚微内收;兩眼平視,意領其視線從正前 方由近而遠,再由遠而近,兼顧左右上下,眼觀六路;兩耳靜聽八方,意守丹 田;雙肩要松沉,兩肘下垂,手指朝下,自然伸直;兩胯放松,兩膝微曲,兩 腿直而不僵。甯神除雜念,呼吸任自然。
預備式要點,要注意貫穿整個套路。
上步按掌
左腳向前上一步,随即右腳跟進一步,兩腳并步站立,腳尖向前;同時兩 臂向前擡平,然後再向兩側畫弧下落至腹前(圖1-1、圖1-2)。
雙挂金鈎
并步按掌
兩手微上提,按掌,坐腕,掌心向下,手指向前,目艮平視前方(圖2)。
馬步抱掌
兩手外旋,分别經左右兩側由後向前劃弧,似抱球停于胸前,手心朝裡, 手指相對;同時身體徐徐下蹲,重心移至左腿上,右腳跟離地,随後右腳經右 後向右弧線移步,松胯下沉,形成馬步。兩眼平視前方(圖3、4)。
馬步亮掌
兩手自胸前同時内旋、向額前劃弧,手心朝前,大拇指一側朝下,手指相 對;同時身體徐徐領起。兩眼平視前方(圖5)。
馬步抱掌
上動不停,兩手外旋經左右兩側向下劃弧,似抱球于胸前,手指相對,手 心朝裡;同時身體徐徐下蹲仍成馬步,兩眼平視前方(圖6)。
要點:右腳經右後走弧線右移落地時,要求兩腳掌平行,稍寬于肩;兩手 内、外旋劃弧時,如蠶抽絲,宜緩而勻,避免突變,形成“死角”。下身要注 意提肛、圓裆,臂部宜内收、下沉;上身要含胸拔背。兩手水平抱球肘,宜沉 肩垂肘,略含棚勁。
二、金龍合口
馬步舉臂
上動不停,兩手自胸前向上、向左右兩肩外側前上方劃弧分掌,兩手心朝 頭部太陽穴,手指向上(圖7)。
叉步托掌
上動不停,兩手以腕為軸,向大拇指一側旋轉劃圓使兩手在額前上方相 近,手指相對(手心向上時,微微托起)同時,身體徐徐領起(圖8)。
馬步按掌
兩手外旋,自上經左右兩側前方,向下外旋劃弧,複抱球于胸前(如前圖 9)即内旋,下按至腹前,手指相對,手心朝下;同時身體徐徐下蹲或馬步。 兩眼平視正前方(圖9)。
要點:兩手内旋,外旋及身體起立、下蹲,均應勻緩,連綿不斷;兩手上 托時,要注意氣沉丹田(丹田位置在臍下一寸三分處)。特别是高血壓患者在 練此式時更應注意氣的下沉。上托時,不要挺胸、拔腹。下沉時,首先要使雙 肩放松,使其心靜體松,胸虛腹實。上托、下沉均要求手、腕、肘、背要撐 圓,略帶棚意。自然呼吸,不可憋氣。
二、左右甩手
左虛步抱掌
身體微左旋,左手向左拉至左胯旁時,身體微向右旋。(圖10)身體微 向右旋,右手經右後方向右側經前上方劃弧,曲肘停于右胸前,手心向下,手 指向左;同時,左手外旋向右下方劃弧,收于丹田前,手心朝上,手指向右, 與右手形成垂直抱球狀;同時,右腳尖略微外撇,曲膝下蹲,身體重心移至右 腿上,左腳收至右腳内側,前腳掌地成左丁虛步,眼視右手(圖11)。
左弓步棚
左腳向左前方邁出(南偏東),腳跟着地,身微左旋;同時,左手自丹田 向左前上方棚出,手背朝前,虎口向上,高于肩平;同時,右手從胸前向右下 劃弧,停于右胯旁;同時,左腳踩實,身體重心前移成左弓步。眼視左手(圖 12)。
右虛步抱掌
重心後坐,左腳尖裡扣,身體右轉;同時,左手内旋,經上向右劃弧,停 于左胸前,手心朝下;同時,右手外旋,由右下向左劃弧,停于丹田前,手心 朝上,與左手成垂直抱球狀;同時,重心移至左腿,屈膝下蹲,右腳收至左腳 内側,前腳掌點地,成右丁虛步。眼看左手(圖13)。
右弓步棚
右腳向右前方邁出(西北),身右旋,右手由腹前向右前上方棚出,虎口朝上,手背朝前,高于胸平;左手向下劃弧,停于左胯旁。同時,右腳踩實, 身體重心前移,成右弓步。眼視右手(圖14)。
要點:身體要以腰椎為軸旋轉,帶動兩肩,以肩牽臂,以臂催手随之轉 動;松腰松胯,力求舒展、輕靈、自然。做好左、右弓步,使其前腳弓,後腳 蹬,剪腳之膝蓋的垂線不要超出腳尖;蹬腳直而不僵,膝部微屈。前後兩腳不 要站在一條直線上,應在身體中心線的兩側,相距一腳掌寬為宜,以利樁步穩 固。弓步兩腳虛實要分明,弓腳為實,承受七分體重;蹬腳為虛,承受三分體 重。實腳求穩,虛腳宜活,以利輕靈移步。
四、聖人拱手
雙捋手
上動不停,右手在右前上方内旋翻掌,手心向下,左手外旋,由左下向右 前上方弧線迎上;身體重心移至左腿上,微向左旋;同時,兩手随體左旋向左
下方捋回腹前。目艮視左手(圖15)。
右弓步擠
左手自左下,經左向上劃弧,上提至左胸前;右手(手心向左)與左手心 相貼,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向右方擠出;同時,微向右旋,重心前移,成右 弓步。眼視雙掌(圖16)。
弓步按掌
右手内旋,左手外旋,至兩手平行,手心朝下時,兩手不停,以肘為圓 心,分别向左右兩側外旋劃弧;至兩手平肩時,即内旋翻掌,從兩肩前穿出, 向前方推掌,手指朝上,手心向前,高度平胸;同時,身體重心前移,成右弓 步。眼視兩掌前方(圖17、18)。
要點:弓步動作與上節要點相同,整個“聖人拱手”動作宜用意不用力, 沉肩垂肘,以肘護肋,加強肩、肘、手、臂的鍛煉,擠掌、推掌時,前腿弓, 後腿蹬,勁起于腳,由腳及腿,通過腰,脊背至臂,直達手指,一氣可成。呼 吸自然,深長。兩掌前推,手指意觸對方時,即坐腕搨掌,含胸拔背。
五、白鵝展翅
轉身平抹
上動不停,重心後移,右腳尖裡扣,左腳尖外撇,身體左轉135度(正 南);同時,兩手腕展平,手心朝下,随身體左轉,平抹至正南方,停于胸前。 眼随手轉(圖19)。
獨立提手
身體重心回到右腿上,徐徐下蹲,兩手分别經左右兩側而下,經腹前向 中,上劃大弧,右手曲肘于正前方,手指朝上,手心向左,高與眼平;左手停
FUSHANQUANFA
于右肘内側,兩手微呈合勁;同時,身體重心全落在左腿上,左腿獨立,右腿 屈膝提至腹前,腳面伸直,腳尖朝下。眼視右手(圖20、21)。
屈膝下插
左腿屈膝下蹲,身體重心下坐;右腳向前下方踩出,腳跟着地,腳尖翹 起;左手在右腳踩出的同時,經胸前而下,沿右腳内側向前下方探出,虎口朝 向右腿内側;同時,右掌内旋微向上架起;身微左旋,眼視前下方(圖22、 23)。
要點:上身要正直,不可前俯後仰。
六、 指頭蓋面
接上動,身體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同時,左手由下、經前、向上劃弧探 掌,随後,再向下劃弧收于左胯旁;同時,右手下沉,在左手回收時,經胸前 向上方推擊掌,掌心朝前,手指向上;身微左旋。眼視右掌前方(圖24)。
要點:調整重心時,要注意手、腰動作和腿的動作協調。右手向前擊掌 時,要求坐腕、展掌。弓步和擊掌動作要同時完成,随左手弧收,氣沉丹田。
七、 勾挂十字掌
馬步上下抱掌
左手外旋自左下,經左、向前上劃弧,内旋收于胸前,手心朝下,手指向 右。右手外旋,經右向下劃弧,再向上停于腹前,手心向上,與左手形成垂直 抱球狀。同時,重心前移于右腳上,左腳經右腳内側走弧向左落步,踩實;身 體下蹲成馬步(圖25)。
右轉身掌
身體右旋,兩手呈抱球狀随身體轉至右側,左手在上手心朝下,高與鼻平;右手在下,手心朝上置于胯旁。眼看右後方(圖26)。
馬步上下抱掌
上動不停,接着身體左旋,左手外旋向左、向下至左胸前,掌心向上,右 手向上至右肩前,暫停于胸前,手心朝下,與左手成抱球狀(圖27)。
左轉身掌
身體繼續左旋,兩手抱球随體向左後旋轉(圖28)。
左虛步十字手
接着,身體微向右旋,左手由後往左,向前上方外旋至胸前;右手微下 沉,從左手前臂下面穿出,與左手交叉成十字手,架于胸前上方;同時,左腳内 收,腳跟微起,身體重心移于右腿上,形成左虛步,眼視雙掌前方(圖29)。
要點:身體左右旋轉時,均以腰椎為軸,眼神随體旋轉左顧右盼。頭、頸 保持中正。兩胯撐開,圓裆,保持下盤穩定。抱球時,要堅持沉肩垂肘。
八、摟打騰風
左弓步打掌
動作:右手先外旋,經右向右肩上方劃弧,再以手指領動,從右肩前插 出,向前方擊掌,掌心朝前,手指向上,高與肩平;同時,左手經胸前向左下 劃弧,停于左胯前,手心朝下,手指向前;同時,左腳向左前方出步,踩實, 重心前移成左弓步。眼視右手(圖30、31)。
左虛步合手
右腳跟進半步,重心移于右腿,屈膝微蹲;左腳接着前移半步,腳跟着 地,翹腳尖;同時,左手自左下,經右往前上外旋劃弧,屈肘停于正前方,手 心朝右,手指向上,高與肩平;右手自前,經右向中劃弧,收于左肘内側,兩 手成合勁。眼視左手前方(圖32)。
右弓步擊掌
左腳尖外撇,踩實,身體微左旋,右腳經左腳内側走弧上步,踩實,重心 前移成右弓步;同時左手内旋,順勢向前下劃弧,收于左胯前;右手先外旋, 向前穿插,再内旋向前方擊掌,眼視右掌(圖33)。
右虛步合手
左腳跟進半步,身體重心移至左腿上,屈膝微蹲,右腳前移半步,腳跟着 地,腳尖翹起;同時,左手自左下沿中路而上,與右手同高時,兩手分别經左 右而下,右手再經中而向上劃弧,曲肘停于正前方,高與肩平,左手收于右肘内側,兩手意成合勁。眼視右手(圖34)。
要點:本式重心轉移較多,必須注意虛實分明。手向前推出擊掌時,虛腳 前蹬,送胯,轉腰,使腳、胯、腰、肩、手的動作協調一緻。
第二段
九、石朗反撞
歇步按掌
動作:右腳尖外撇,踩實,重心坐中,身體右轉,左腳跟随之稍起,兩腿 屈膝下蹲成半歇步;同時,兩手内旋,經中向下按至腹前,手指相對,掌心朝。
左弓步打掌
接上式:兩手向左右兩側拉開,左手經左而上,經中而下劃圓弧至腹前; 同時,右手經右而上,劃弧至右肩外側。接着,左腳向左前出步,身向左轉; 右手以指領動,經右肩前插出,坐腕擊掌,高于胸平;左手經右膝上方劃弧, 收于左胯前,掌心朝下;同時身體重心前移成左弓步。目艮視右手(圖36)。
右弓步擠拳
重心後移,左腳尖外撇,身體微左旋,右掌變拳,自前而下,經左胸前向
上,向右前方外旋擠出,拳心朝裡,高與胸平;左手同時自左下上提,護于右 拳腕内側,一起向前方擠出;同時,右腳經左腳内側向前上步,身體重心前移 成右弓步,身微右旋。眼視右拳(圖37)。
雙捋手
重心移至左腿上,身微左旋;同時右拳内旋變掌,與左手一起捋至腹前 (圖 38)。
左弓步沖拳
身微右旋,身體重心移至右腿,左腳經右腿内側向左前方上步。重心前移成 左弓步,右掌變拳收經腰間,向前方擊出,拳面朝前,拳眼向上,高于胸平;左 手經左向前劃弧,左掌在右拳擊出時,收至右前臂内側。眼視右拳(圖39)。
十、推門閉扇
後坐十字掌
左手沿右前臂下方外旋穿出,掌心朝上,右拳變掌兩手交叉收至胸前;同 時,身體重心後坐于右腳上。眼視雙掌前方(圖40正、反)。
弓步雙推掌
兩掌在胸前由上,經裡往下内旋劃小圈,至手心向下即向前方推出,坐腕 擊掌,手指向上,高與胸平;同時,身體重心前移成左弓步。眼視雙掌(圖 41)。
要點:推掌時以指領勁,再坐腕、擊掌。
十—、黃龍轉身
轉身十字掌
右腳尖外撇,左腳尖裡扣,身體重心移至右腿上,身體随之右轉;同時兩 掌成十字手随體右轉。眼平視前方(圖42)。
轉身分掌
左腳經右腳内側走弧向左方落步,踩實;同時,兩手自中内旋向上至額 前,手指相對,掌心朝前,身體重心居中。眼視正前方(圖43)。
馬步按掌
兩手繼續拉開,分别經左右兩側而下,向胸前劃大弧,形成水平抱球狀, 随即兩掌内旋,下按,手指相對,掌心朝下。同時,身體徐徐下蹲成馬步。眼 視正前方(圖44)。
要點:兩手經左右劃弧時,要力求舒展、輕柔,身體上下起落要自然。
十二、箭矢鵑鵬
弓步插掌
左腳尖裡扣,身體重心移至左腳,右腳經左腳内側走弧,向右前方邁出, 身體随之右轉;同時,兩手向左右拉開,分别在左右腰側由外,經後向裡劃小 圓後,右手成側立掌,向右前方插出,手指朝前,大拇指一側向上,高與肩 平,左手停于胸前,手心朝裡;同時身體重心前移成右弓步。眼視正前方(圖45、46)。
十三、推窗望月
歇步推掌
上動不停,重心移至左腳,身體左轉,右腳尖裡扣;同時右手随身體重心 轉移,自右經上向左劃弧,停于左胸前,手指向左,手心朝裡,左手内旋,随 腰左扭經右前臂上方向左穿掌,手指朝前,大拇指一側在上,高與肩平;同 時,起左腳經右腳前,向右方橫腳落地,形成交叉步,屈膝微弓。頭向左轉, 眼視左手前方(圖47)。
馬步右插掌
身體重心落在左腿上,右腳經左腳内側走弧,落于左腳外側前方,接着左 腳跟裡扣,身體左轉180度;同時,右手成側立掌向右側插出,左手屈肘收于 胸前,手心朝裡;同時左腳向左移半步,重心左移。眼視右掌(圖48)。
弓步右推掌
接上式:身體重心繼續左移成左弓步,身微左旋,兩手臂至身體中心線附 近,左手随即内旋上架于左前上方,右手順勢向左劃弧,從左臂向左前擊掌, 掌心朝左前方,手指向上。眼視左前方(圖49)。
弓步左推掌
身體重心右移,同時,右手由左向右上方内旋劃弧,架掌;左手下沉腰 間,即向右前方擊掌,掌心朝右前方,手指向上,身微右旋。眼視右前方(圖 50)。
要點:這兩節共有“三弓三箭”,穿插掌為箭,注意肘微屈下沉,置胸前 的掌成拉弓狀,屈肘相托,略帶棚意,其腋下要空,能容一拳。如腋下夾緊, 則棚勁不生,屬太極拳之忌。
十四、白鵝單展翅
虛步亮掌
上動不停,身體微右旋,右手下沉至胸前外側,随身體微左旋,向右前上 方穿掌,掌心朝前下,手指向前上方,高與眼平;左手向右下劃弧,停于左胯 外側前方;同時,身體重心移至右腿,屈膝下蹲;左腳經右腳内側前移半步, 前掌着地,膝微裡扣,成左虛步。眼視右掌前方(圖51、52、53)。
要點:兩手距離不要拉得太開,以便蓄勁。太開,則形散,勁易斷。穿掌 時,注意含胸拔背,氣沉丹田。
第三段
十五、提膝十字掌
提膝穿掌:身微右旋,右手内旋,自前經右而下劃弧,經右腰側向前上方 穿掌,手心朝裡,手指向上,高與眉齊;左手自左下,經左而上,向右劃弧, 在右手前穿掌時,收于右肘下,手心朝下,手指向右;同時,左腳前邁半步, 踩實,身體重心前移,左腿獨立;右腿屈膝提至腹前,腳面伸直,腳尖朝下。 眼視右掌(圖54)。
要點:提氣收腹,虛領頂頸,尾闾中正,含胸拔背。
十六、丁蓋炮
弓步擊拳
上動不停,右腳經前方落步、踩實;右掌内旋變拳,順勢向前擊出,拳心 朝下,高與肩平;左手變拳,置于右肘内側下方,拳心向下;同時,身體重心 前移成右弓步。眼視右拳(圖55)。
虛步擊拳
重心後坐,身體左旋,帶動右拳自前而下,經左胸前,向前内旋擊出,拳 心朝下,拳面向前,高度達胸;左拳外旋至左腰側,在右拳回收的同時,向前 内旋擊出,拳心朝下,拳面向前,高與肩平;右拳随即收至胸前;同時,身微 右旋,上左腳落于右腳前,前腳掌着地,形成左虛步。眼先視右拳,後視左拳 (圖 56、57)。
右獨立上擊拳
左拳外旋下沉,經左胸前上沖,拳面朝上,拳心向裡,高與眼平;右拳内 旋而上,向前繞過左拳上方,收于左肘下,拳眼向上,左腿屈膝上提,腳面伸 直,腳尖向下成右獨立式。眼視左拳(圖58)。
要點:“虛步擊拳”中,旋體、上步、擊拳要默契配合,一氣呵成,獨立 之腿要做到直而不僵,膝宜微屈;屈膝上提之腿,要盡量提高,向腹部靠近, 争取肘、拳、膝相連。收腹部,收尾闾,空腋下,沉肩垂肘,氣沉丹田。
十七、猴王坐殿
左倒插步勢
左腳在右腳内側落步,腳尖外擺,踩實,右腿屈膝微蹲,右腳跟提起,兩 腿微蹲成歇步式;同時,兩拳變掌,左掌内旋屈臂向左前推出,掌心朝外;右 手下落于腹前,手心朝上,眼視右掌(圖59)。
馬步架推勢
身體向左轉約90度,左腳踩實,兩腿屈蹲成半馬步式;同時,右掌随體 轉,内旋翻掌,掌心朝上,屈臂架于右上方;左手内旋向左側擊掌,掌心朝 下。眼視左掌(圖60)。
左推掌勢
重心微向右移,右手内旋上架于額前,手心朝外;左手向右前方推掌,掌 心朝前。目艮視左掌(圖61)。
右推掌勢
步不動,重心略向左移,身體微左旋;同時,右手下沉胸前,向前推出, 掌心朝前,掌指向上;左手随勢屈臂停于左額上方,眼看右掌(圖62)。
虛步分掌
兩手分别在左右胸側,由外經後向裡劃小圓後,右手往前插出,手指朝 前,手心向上;左手向後芽出,手指朝後,手心向上,左手稍高于右手。眼視 右掌(圖63)。
左獨立勢
左腿獨立,右腳屈膝提起向左腿後走弧,略停于左膝後;同時,左手自左 後經上向前内旋劃停于胸前,掌心朝下;右手自右前而下、向左劃弧,停于胸 前,掌心朝上,眼視右手(圖64)。
馬步架打掌
右腳繞左腳内側,在左腳後落地,踩實;身體向右後轉,兩腿屈蹲成馬步 式;同時,右手随體右轉内旋後腕經右上,在身體重心後坐形成馬步時,向右側前下擊掌,掌心朝前下方,手指向前;左手随即屈肘上架于左上方,手心朝 上。眼視右前下方(圖65)。
右擊掌
兩腳不動,身微左旋;同時,左手内旋上架于額前,右手經腹前向左前方 擊掌,掌心朝前;同時,身體重心移到左腿,似左弓步。眼視右掌(圖66)。
左擊掌
身體重心略向右移,身微右旋;同時,右臂内旋屈肘上架,停于右額上 方,左手下落經胸前向右前推擊。眼看左手(圖67)。
左虛步分掌
重心略向左移,随即移至右腿,屈膝微蹲,左腳收回半步,前掌着地, 成左虛步;身體随即左旋,同時,兩手下沉胸腹前,先手心朝下,然後兩手 同時外旋,使手心翻轉向上,左手往前下插出,手指朝前,手心向上;右手 向右後方伸展,手心向上,手指朝後,右手稍高于左手。眼視左掌前方(圖 68)。
右獨立勢
右腿獨立,左腿屈膝提起,向右走弧,稍停于右膝後;同時,右手自右後 向前内旋劃弧,停于胸前,手心朝上,左手自左前向右劃弧,停于腹前。眼轉 視右掌(圖69)。
馬步架推勢
左腳繞右腳後側,在右腳跟後方落地,踩實;身體向左轉約90度,兩腿 屈蹲成半馬步式;同時,右掌随體轉,内旋翻掌,掌心朝上,屈臂架于右上方;左手内旋向左側擊掌,掌心朝下。眼視左掌(圖70)。
左推掌勢
重心微向右移,右手内旋上架于額前,手心朝外;左手向右前方推掌,掌 心朝前。目艮視左掌(圖71)。
右推掌勢
步不動,重心略向左移,身體微左旋;同時,右手下沉胸前,向前推出, 掌心朝前,掌指向上;左手随勢屈臂停于左額上方。眼看右掌(圖72)。
右虛步分掌
兩手外旋分别經左右兩側劃弧至腹前,左手往左前插出,手指朝前,手心向上;右手向右前穿出,手心向上,左手稍高于右手。眼視右掌(圖73)。
左獨立勢
左腿獨立,右腳屈膝提起向左腿後走弧,略停于左膝後;同時,左手自左 後經上向前内旋劃弧,停于胸前,掌心朝下;右手自右前而下向左劃弧,停于 胸前,掌心朝上。眼視右手(圖74)。
馬步架打掌
右腳繞左腳内側,在左腳後落地,踩實;身體向右後轉,兩腿屈蹲成馬步 式;同時,右手随體右轉内旋後腕經右上,在身體重心後坐形成馬步時,向右 側前下擊掌,掌心朝前下方,手指向前;左手随即屈肘上架于左上方,手心朝 上。眼視右前下方(圖75)。
右推掌
兩腳不動,身微左旋;同時,左手内旋上架于額前;右手經腹前向左前方 擊掌,掌心朝前;同時,身體重心移到左腿,似左弓步。眼視右掌(圖76)。
左推掌
身體重心略向右移,身微右旋;同時,右臂内旋屈肘上架,停于右額上 方,左手下落經胸前向右前推擊。眼看左手(圖77)。
左虛步分掌
重心略向左移,随即移至右腿,屈膝微蹲,左腳收回半步,前掌着地,成 左虛步;身體随即左旋,同時,兩手下沉胸腹前,先手心朝下,然後兩手同時 外旋,使手心翻轉向上,左手往前下插出,手指朝前,手心向上;右手向右後 方伸展,手心向上,手指朝後,右手稍高于左手。眼視左掌前方(圖78)。
要點:本節分解動作較多,要注意掌握。擊掌有前有後,有左有右,可以 按方向四角擊掌來記憶,依次為西偏北、西偏南、東偏北、東偏南。其過程動 作基本相同,隻是方向有異。
演練動作“6”、“10”時,後撤之腳走“S”形弧線,坐胯、旋腰、轉體、 推掌動作要協調一緻,同時完成。
眼宜顧全局,如做虛步前後穿掌時,眼應先視後插掌,即轉視前插掌。眼 顧全局,退中求進。動作求穩重,虛實要分明。
十八、鐵門闩
高虛步提手
動作:身微右旋,帶動兩臂轉動,右手曲肘向右上方提起,至右耳旁;同 時,左手随之回蕩,内旋至胸前(在右手回抽時),高與胸平。眼視左手前方 (圖 79)。
虛步插掌
身微左旋,帶動右手向前方劈掌,随即向下插至左膝内側前,手心朝左, 手指向下;左手随即收至右肩前,手指朝上,手心向右;同時,右腿屈膝下 蹲,左腳跟微起。眼視前下方(圖80)。
要點:動作“1”中“右手曲肘向右上方回抽……”的屈肘回抽,有向右 後頂肘之意,演練時意識到就行了。在右手屈肘回抽時,左手向前方推出,兩 勢融為一體,同時完成,右手下插時,肩背松沉,用腰胯勁,以腰帶臂,沉肩 垂肘,身、手勁合為1'。
十九、順手單鞭
弓步推掌
動作:右手往前上提拉,内旋架于額前右上方;左手經胸前,向前方推 掌,掌心朝前,手指向上;同時,左腳向前邁半步、踩實,身體重心前移成左 弓步。眼視正前方(圖81)。
弓步斜推掌
左手微收,内旋上架于額前左上方,右手下沉,經胸前向前方推掌,掌心 朝前,手指向上,下身仍保持左弓步。眼平視前方(圖82)。
直立舉掌
右腳尖外撇,左腳尖裡扣,身體右轉;兩手随體右轉向額前上方劃弧,手 指相對,手心朝前;同時,身體徐徐起立。眼平視正前方(圖83)。
馬步抱掌
兩手分别經左右兩側向下劃弧,在胸前成水平抱球狀;同時,身體徐徐下 蹲成馬步。眼平視正前方(圖84)。
要點:手随體右轉時,帶棚勁,兩手臂要撐圓;保持頭正、體正,切忌仰 頭、低頭之弊病。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