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還記得,在年初的時候我曾說過,自媒體領域即将誕生一批老年創作者。當時,還有人不屑一顧,說我是嘩衆取寵。
我還說過,人生經曆,将會成為自媒體内容創作的素材源泉。
當自媒體創作者全民泛濫的時候,内容即将回歸到生活最本真的一面。随着内容創作全民化、人人化,在浮躁和沖動的撞擊之下,一夜暴富、月入十萬、網紅、達人這些帶着神聖光芒的虛構偶像将被撕得粉碎。
我們可以靜下來聽一聽,是不是有很多人在抱怨、在放棄、在掙紮。
萬幸的是,我們還有這個交流的機會,希望我的經曆,能讓你悟出一些道理,能給你帶去啟發,重新燃起内容創作的希望。
自媒體,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
昨天晚上,我看到一個博主的内容,他們的賬号,運營了2年多,粉絲量超過了100萬。
從他們的設備和團隊而言,他們是偏向職業型創作者,也就是說專門在幹這個事,但是從他們賬号的收益來看,似乎有點蒼白:100萬粉絲,2年時間,賬号收益16萬。去掉稅收,到手的真的沒多少了。
自媒體變現的方式很多,從技術上來講,它沒有什麼高深莫測的門檻,但往往卻難倒了很多專業團隊。
我在内容運營過程中,接觸了不少創作者,有的是線下交流,有的是線上溝通。縱觀所有本來是做得起來而又做不起來的那些創作者,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性格特征:與專業團隊拼技術,與普通人拼顔值。
普通賬号面臨的首要難題:攀比我,可能是今日頭條上最随意的創作者了。
這與我自己的認知和人生經曆是分不開的。
我是做電商美工的,10多年的工作經曆,讓我深深地明白了“外表”的重要性。大家應該也能明白,兩個人之間的認識和了解,往往都是從外表開始的。
這就好比找對象,如果對方胡子拉碴、蓬頭垢面,想必你連看都不看一眼,但同樣是這個人,如果他西裝革履、精神抖擻、彬彬有禮,想必你花癡綻放了。
所以,很多大咖在頭條上講什麼垂直、定位、模式等等這一系列的東西,有些人還把這些概念鼓吹得如同救命稻草重要,但我卻始終堅持我的觀點:做我自己。
給大家分享一個特别真實的事件,2019年,我朋友要做電商,申請了一個貓點。花了18000的月薪+業績提成,挖了一個所謂的運營高手過來。在朋友開始操作之前,我給了他兩個建議:一是先做抖音短視頻,把粉絲和影響力做起來;二是從從淘寶開始,先解決免費的搜索流量。
我那朋友不聽,把電商部分全部交給新招來的運營。這個運營看上去也是雷厲風行的,一上崗就說要大換LOGO、包裝,還要請外模。在會上,運營提出一個建議,說要把産品的包裝做到非常的精緻,希望客戶收到貨的時候能像收到精品禮盒一樣,提高客戶購物體驗。我當時一天,就覺得這是在扯淡。
朋友是做背包的,有成人雙肩包、登山包,這些産品體積大,要做一個精品盒子,還要保證運輸過程不被損壞,那除了木質硬盒以外,根本不可能了。但是這個運營把她的計劃說得天花亂墜,頭頭是道,我朋友也聽不見任何人的意見。就這樣,不到3個月的時間,公司虧得一塌糊塗。
據同事講,那個運營請的外模特1800一個小時,還特意去杭州拍攝,我們還以為要拍什麼大片,結果去了是在一個普通的樓頂上取景,又去上海外灘拍攝,每次來回3天,花費都是好幾萬,最不能理解的是,他還聯系了好2個帶貨達人,每個人付了50000的定金,說要直播帶貨,可是那個時候,他的産品還沒上架。
如今,很多的新手小白,進入自媒體領域,也有這樣的态度,總會把所有的問題怪罪于設備、顔值、文憑等。
誠然,有牛B的設備、迷人的顔值,的确要輕松很多。可是,你拼得過麼?
想拍出更有細節層次的畫面,就離不開相機,就算是入門級的微單,它也要五六千,用相機就需要燈光、錄音耳麥、電商剪輯等,設備,沒有最好,隻有更好。而這些設備都被技術所左右。通俗地講,如果你沒有技術,就算給你一台30000多的相機,拍出來的畫質也不如1000來塊的智能耐看。
新手入局,真的不要糾結拍攝設備、顔值、文憑。文憑不高,我們可以對着自己的手機,講一講曾經曆的故事,分享你對某件事的看法,它也是内容,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拍一些故事小短片,它也是優質原創。
今天的自媒體,不僅僅是普通老百姓在做,還有大衆傳媒、專業團隊、職業内容生産人,在我們面前,如果拼設備、比顔值,永遠沒有機會。
做一個真實的自己,世界上有若幹個小明,但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人生故事,所有的小明都會有初戀、有求職、有被罵,但是這些經曆的過程不可能相同。所以,你自己的人生故事,就是最好的原創素材。
隻要我們用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的經曆,它就是優質内容。
新手小白基本是被自己逼上絕路的成功的路上,越來越多的人往往不是倒在拼博的徉途中,而是累死在門外。
昨天,看過一人粉絲的賬号,他說他做了5個月,每天都在寫作,可收益從來沒有超過1塊錢,讓我給你指點指點。
于是,我就看了他的内容。好家夥,真是吓了我一跳。
他每天地寫微頭條、問答,每周都會發西瓜視頻,但是微頭條、問答的内容,少則一句話,多半100來個字,而西瓜視頻的畫面就像是在蹦蹦床上拍的一樣。
新手小白,因為過于浮躁,往往把自己的目标定得太高,而忽略了最基礎的東西。
真可謂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我們就先說文章流量,畢竟它決定了收效多少。
我們是新手,對網絡文章的特征、結構、品味都還不清楚,隻是看到有人說做自媒體可以賺錢,于是就來了。然後就開始碼字,1天、2天、3天……時間一天一天過去,賬号内容一天一天在增多,但是不漲粉、沒收益。這應該是幾乎所有新手小白都會有的遭遇吧。
這是錯的,新手小白第一要務,不是内容輸出,而是學習。這跟開車學駕駛一個道理,進了駕校,教練就讓我們知道哪是刹車、哪是離合,然後怎麼打方向,怎麼配合使用。目的就一個:穩穩當當地開車上路。
但教練不會教我們如何開車省油,如何不傷車,因為這些東西,是要把車開上路之後才會去思考的問題。
我們做自媒體也是如此,先要弄清楚平台需要什麼樣的文章,要怎麼寫、标題如何寫、内容結構怎麼安排,我們必須在平台的規則下活下去。
摸着石頭過河,先要摸着石頭,千萬不要摸着鳄魚,否則很可能過不了河。
很多新手小白,一來就是10W+爆文、月入5000塊、上個大熱門。有這樣的想法是好事,但你有沒有完成目标的能力,這就是關鍵了。還沒有學會爬就要去學飛,風險還是很大的喲。
給自己定個小目标,比如用一個星期的時間,把頭條後台官方的課程給看一遍,然後把平台的規則看一看,同時梳理一下自己身邊的素材,故事等等。不要一來就10W+爆文,目标太大了,扛不動,會把自己壓死的。
學習,是普通人突破瓶頸的唯一機會,而自媒體創作,首先要學的就是平台的規則,隻有官方那些看似枯燥無味的内容,才稱得上真正幹貨。
理性看待技能和技巧
前面講過,單從自媒體技術層面來看,它沒有什麼難度。但有很多人會問:為什麼同樣是日常生活,别人能做出10W+,而我拍的卻無人問津?
歸根結底,這是技能與技巧的問題。
技術,它是橫向的廣度,在這個基礎之上,慢慢滲透,深入。也就是說,有經驗的創作者,他們對自媒體有相對全面、透徹的認識。整個平台内容生态、推薦機制、算法、自己的作品風格等等,他們是有相對清晰輪廓的,隻不過這些東西常人看不到,他們也沒有表現出來。所以,每一個作品,甚至就是日常瑣事,都能找到一個獨特的視覺。
但是,絕大多數的新手,往往隻是把目光集中在技巧上面。這就是為什麼平台上那些“月入10萬”、“躺賺”、“一夜暴富”的内容,非常受歡迎的真正原因。
比如,我們去找對象,如果我們對婚姻、家庭、愛情、交流、禮儀等都有一個非常全面的認識,說明我們是一經曆豐富的人,各方面應該都比較優秀,但這并不能代表能相中滿意的姑娘,相反如果我們掌握了甜言蜜語的技巧,掌握了讨人喜歡的技巧,就很容易獲得異性的好感,甚至讓富婆為之動情。
想做好自媒體,并不難,但一定要做自己的個性,而不是去做别人皮囊。
生活中,你是個什麼樣的人,就把這個個性出來,然後配合視頻、文字、圖文等視覺符号,把你的個性打造得更鮮明,展示出來,在視覺形象上就成功了一半。
我常常說,自革體的一半是不要臉,另一半則是文案。
這裡的“不要臉”不是貶義詞,而是形容詞,是希望我們能從容、淡定地面對鏡頭、粉絲、以及各種千奇百怪的評論。
有很多人,寫了文章,收到差評、吐槽、诋毀等反饋之後,就變得非常氣餒,甚至想破口大罵,茶飯不思。其實,大可不必。
現在生活中,我們的圈子有限,但網絡是開放的,動辄10萬、100萬的曝光機會,如果我們太在意每一個不如意的評論,那我們如何繼續前行呢?
能掌握一些技巧,固然重要,但它是短暫的。可以說,任何一個行業都存在投機取巧的行為,它能夠讓我們快速成長,但如果不适可而止,不懂變通,這種行為終将會毀了我們。
縱觀當前自媒體生态體系,創作者過剩、内容飽和泛濫,同質貨内容成災,但這并不影響我們進步。因為,自媒體是一件伴随着我們一輩子的事情,除非某一天,平台倒了,網絡斷了,隻要平台存在,我們就可以一直創作内容。
相當于在寫自己的傳記,一邊寫,一定擁有受衆。最關鍵的是,這種積累,沒有風險,試錯成本低,退一萬步講,就算真的錯了,也不會有損失。因為,明天,我們還可以重來。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