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全網最長文章!為了嘗試頭條可接受的最多文字與圖片,本文從6萬多字,700張圖一路删減到43000字,588張圖片,才最終可以發出,文中未涉及到的鳥類,也遺憾無法補充了!
喜歡拍攝鳥類題材的人,不知道是否都和我一樣,拍到一隻沒有見過的鳥時,第一時間,就會用某APP查查這隻鳥的名字,然後,照葫蘆畫瓢,把查到的這個鳥名記錄下來,在自己的裡程碑上劃傷一個記号,暗自竊喜,嗯,又多拍到了一種鳥。
至于查到的這個鳥,是什麼綱、目、科、屬、種,這專業的區分,專業的名詞,還是留給專業的人吧,我隻負責拍,拍漂亮就行。
唯一有些遺憾的,就是我煞費苦心地去記這個鳥的名稱,奈何書面這些名稱,樣子都長得格外類似,一個鳥字旁,旁邊加上各式各樣的字,就變成了我數也數不清的鳥的種類,細查,大部分都是我不認識的字。
原本認不認識這些字也無所謂,但是,每次拍到精彩的畫面,分享給大家時,總有一些煞風景的人要問:你這拍的是什麼鳥?内心一萬隻草蜢在飛,那幾個字我見過,可不會讀啊,拿起筆試着寫下來,我嘞個去,怎麼寫都不太像!
好吧,還好有很多民間的說法,适合我這種沒啥文化的人,什麼八哥、烏鴉、布谷、麻雀、老鷹……沒事,差不多就行,反正,你也不認識鷹、雕、隼、鹞的區别,我也不知道鵟、鸮、鸢、鹫的差異。
其實,拍鳥七八年,我真的就是這麼過來的,很多時候冠冕堂皇的跟人介紹,這是什麼什麼鳥,也少有人提出異議,事後,自己再查,發現,種、屬都搞錯了,名稱也念錯了!着實汗顔,可事後諸葛,于事無補啊!
思來想去,還是寫篇文字,彙總一下自己這些年拍的,查的那些鳥與字吧!一寫,就寫了六篇,而這篇是六篇的彙總。
為了便于收藏使用,查找文字與圖片時更加快速,還是需要先分一下類,不敢按照目科屬這樣專業的來分,就按照通俗的方式,把所有鳥類,分成六大類型:鳴禽、涉禽、遊禽48種37圖、攀禽、陸禽、猛禽(我在每個類别裡面,都加入了一些實用的小知識與生字讀音哦!)
包括:雀、鴉、鸫、鹟、燕、鹎、䴓、鹀、椋鳥、伯勞、卷尾、八色鸫、黃鹂、鹡鸰、鹪鹩、百靈、畫眉、山椒、山雀、繡眼、太平、梅花雀等類
鳴禽類常見的鳥與難讀的字:
鹩哥[liáo gē] 烏鸫[wū dōng] 極樂鹟[wēng] 羌鶁[qiāng jīng] 椋鳥[liáng niǎo] 鵲鸲[quèqú] 白頭鹎[bēi] 灰鹡鸰[jí líng] 理氏鹨[liù] 鹪鹩[jiāo liáo] 灰燕鵙[jú] 黑頭䴓[shī] 靛颏[diàn kē] 鳳頭鹀[wú] 鵖鳥[bī] 鸧鹒[cāng gēng]也就是黑枕黃鹂。
麻雀類:麻雀家族在全球共有27個種類,不過在中國卻并不“興旺”,僅有5個種類,即樹麻雀、家麻雀、黑頂麻雀、黑胸麻雀、山麻雀,中國隻有這5種麻雀。
黑頂麻雀
黑頂麻雀雄鳥頭頂中央黑色,雌鳥上體淡沙灰褐色,頭頂、後頸至上背微具暗色縱紋,眉紋赭紅褐色。
黑胸麻雀
黑胸麻雀雄鳥額、頭頂至後頸栗色,眼先和眼周黑色,頰、耳覆羽和頸側白色,颏、喉中部、前頸和整個胸黑色。
家麻雀
山麻雀
樹麻雀
燕雀類:有3種,中國有2種,即為全國見的燕雀和罕見的蒼頭燕雀
燕雀
燕雀嘴粗壯而尖,呈圓錐狀。雄鳥從頭至背輝黑色,背具黃褐色羽緣。腰白色,颏、喉、胸橙黃色,腹至尾下覆羽白色,兩脅淡棕色而具黑色斑點。兩翅和尾黑色,翅上具白斑。雌鳥和雄鳥大緻相似,但體色較淺淡。
蒼頭燕雀
蒼頭燕雀具醒目的白色肩塊及翼斑。雄鳥頭頂淡藍,背赭褐色,腰微綠色,臉頰和胸粉紅至赭色;雌鳥綠褐色。繁殖期雄鳥頂冠及頸背灰色,上背栗色,臉及胸偏粉色。雌鳥及幼鳥色暗而多灰色。與燕雀的區别在腰偏綠,肩紋較白。
古語說:燕雀安知鴻鹄之志”出自《史記·陳涉世家》,意思是燕雀怎麼能知道鴻鹄的遠大志向,比喻平凡的人哪裡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其實啊,鴻鹄嚴格來說是人類臆想出來的鳥類。鴻指的是大雁,而鹄指的是天鵝,鴻鹄連在一起其實是神話傳說中白色的鳳凰。
絲雀類:有5種,中國僅有1種金額絲雀,見于新疆各地。
金額絲雀
金額絲雀是一種體型較小的褐色斑駁的雀鳥。頭近黑,額至頂冠有鮮紅色塊斑。雄雌同色,體羽在繁殖期更為亮麗。幼鳥似成鳥但頭色較淡,額及臉頰暗棕色,頂冠及頸背具深色縱紋。叉形尾,嘴短而呈圓錐形。
說到這,很多人要争辯了,絲雀還多着呢,什麼金絲雀,大金黃、金青(黃額絲雀)、吉打仔、芙蓉鳥、玉鳥等等等等......确實,太多了,就是一個金絲雀,籠養後,就有無數的顔色的雜交品種,實在不是這裡能夠羅列出來的,了解一下吧,欣賞一下這美麗的金絲雀(芙蓉鳥)
芙蓉鳥、金絲雀
芙蓉鳥、金絲雀
芙蓉鳥、金絲雀
芙蓉鳥、金絲雀
芙蓉鳥、金絲雀
金絲雀是指一種觀賞鳥的名字,這種鳥兒的羽毛顔色很漂亮、鳴叫聲很清脆,被看做是籠養鳥類裡最為高貴的品種,人工繁殖出無數的顔色。用金絲雀來形容女人,則是用來泛指依附于男人過着優渥物質生活但因此而被束縛、失去自由的女性。金絲雀和花瓶用來形容女人的時候,所指的女性都是非常漂亮。
金翅雀類:全世界有24種,中國擁有5種,也就是金翅雀、黑頭金翅雀、紅額金翅雀、歐金翅雀、黃雀這幾種了。
金翅雀
金翅雀也叫蘆花黃雀,嘴細直而尖,基部粗厚,一般不呈膨脹狀;體色主要為黃綠色,或呈縱紋狀,并常具黃或紅色斑,背栗褐色具暗色羽幹紋,腰金黃色,尾下覆羽和尾基金黃色,翅上翅下都有一塊大的金黃色塊斑,無論站立還是飛翔時都醒目。
黑頭金翅雀
紅額金翅雀
鷗金翅雀
黃雀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句俗語最早出自《莊子·山木》,事實是,人家黃雀其實很少吃螳螂,不止是很少吃螳螂甚至連昆蟲都很少吃。大部分的黃雀主要都是以素食為主,各類植物的嫩芽、葉子、果實、種子等才是它們的最愛。有些黃雀可以打包票地說,它們一生都沒吃過螳螂,更沒有打過螳螂的主意。
說完黃的說點紅的:朱雀,但是,這個朱雀,可不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象中的神明朱雀哦!
朱雀類:普通朱雀、紅眉朱雀、紅胸朱雀、紅腰朱雀、酒紅朱雀、曙紅朱雀、大朱雀、北朱雀、藏朱雀、血雀、台灣朱雀、長尾朱雀、中華白眉朱雀
普通朱雀
紅眉朱雀
紅眉朱雀體長15厘米,是一種中等體型的朱雀。上體褐色斑駁,眉紋、臉頰、胸及腰淡紫粉,臀近白。雌鳥無粉色,但具明顯的皮黃色眉紋。雄雌兩性均甚似體型較小的曙紅朱雀,但嘴較粗厚且尾的比例較長。
曙紅朱雀
曙紅朱雀甚似紅眉朱雀但體型較小,嘴細而尾短,無紅眉朱雀的皮黃褐色兩脅。額不似玫紅眉朱雀鮮豔,且額上密布縱紋,腰更為淡粉。
紅胸朱雀
紅腰朱雀
酒紅朱雀
北朱雀
大朱雀
藏朱雀
藏朱雀雄鳥頭部深紅色具光輝,喉部暗紅色具白色點斑;背部灰白色,各具玫瑰紅色羽端,形成許多斑紋;腰部淡玫瑰紅色;翅暗褐色,沾灰白,羽端沾玫瑰紅或灰白色;尾暗棕色,端緣玫瑰紅色;下體胸和腹部玫瑰紅色,具淺黃色斑紋,下腹及尾下覆羽及脅部灰白色并沾玫瑰紅色。雌鳥較雄鳥小,形态酷似雄鳥。全身褐色具暗褐色條紋或斑紋,并不沾紅色,與雄鳥顯然有别。
血雀
血雀雄鳥除眼先、翼與尾為黑(或淡黑)色外,通體為鮮紅色;嘴鮮黃;雌鳥暗橄榄綠色,羽端較淡或帶黃色;腰鮮黃;嘴較暗。
台灣朱雀
長尾朱雀
中華白眉朱雀
中華白眉朱雀是一種高山小型鳥類,額基、眼先深紅色,前額和一條長而寬闊的眉紋珠白色沾有粉紅色并具絲娟光澤,在暗色的頭部極為醒目。
攀雀類:攀雀會築袋狀的兩室巢穴,由植物的茸毛或綿狀毛黏合而成,懸在樹枝尖尖端或蘆葦葉下,故攀雀又稱吊巢山雀。主要有:中華攀雀、歐亞攀雀、白冠攀雀、黃頭金雀、
中華攀雀
歐亞攀雀
白冠攀雀
黃頭金雀
黃頭金雀是攀雀科黃頭金雀屬鳥類。上體灰色,具有淡黃色的頭部和頸部,有一張短而薄的鳥喙,黑眼先,灰白色的胸腹部,褐色的肩,雌雄相似。
旋木雀類:這名字估計沒怎麼聽說,但是,說它的另外一個名字,可能就熟悉了:爬樹鳥,它攀緣于樹幹,常沿着樹皮尋找昆蟲吃。常見的有:普通旋木雀、高山旋木雀、褐喉旋木雀、鏽紅腹旋木雀。共同特征:嘴細長,向下彎曲,長度相當于頭的其餘部分或更長。腿短而強健;尾為很硬且尖的楔形尾,似啄木鳥,尾羽長而挺直。淺褐色。後趾和爪特長,擅長攀樹。
普通旋木雀
高山旋木雀
褐喉旋木雀
鏽紅腹旋木雀
梅花雀類:體型小,嘴圓錐形而常有鮮明的色彩。有些種類羽色極其華麗,集群地面,覓食種子、漿果和昆蟲。梅花雀鳴聲不佳,嘁喳啁啾雜鳴,但因體色鮮明,性情活潑以及能适應各種生境而為愛鳥者所喜愛。包括梅花雀、斑翅雀、文鳥、鹦雀、草雀、禾雀、火雀等。
紅梅花雀的形态十分優美,全身的羽毛五彩缤紛,雄鳥體羽主要為紅色,并散綴許多小白點,形似珍珠,故名“珍珠鳥”。然後,依據顔色區分,還有淡藍梅花雀、黃腹梅花雀、綠梅花雀等。
淡藍梅花雀
黃腹梅花雀
綠梅花雀
紅梅花雀(雄雌)
紅梅花雀雄鳥夏羽自額至尾上覆羽等整個上體淺褐色渲染朱紅色,尤以額基和尾上覆羽朱紅色較深濃,肩、下背和尾上覆羽具圓形白色小斑點,兩翅暗褐色,翅上覆羽和内側飛羽末端具小的白色端斑或點狀斑。尾黑色,外側尾羽外翈和端部白色或具白色點狀斑。
紅梅花雀雌鳥上體包括兩翅覆羽在内概為褐色或赭褐色,飛羽暗褐色,肩、翅上覆羽和内側飛羽具細小的白色端斑或斑點。尾上覆羽綴朱紅色,尾黑褐色,外側尾羽先端白色。眼先和眼周黑色,頭側灰褐色。颏黃白色,喉、胸和體側灰色或淡褐沾灰,其餘下體淡橘黃色。
文鳥最常見的為白腰文鳥,其它相似種,常常作為一種觀賞類的鳥從國外引進後飼養繁殖。
白腰文鳥
白腰文鳥
白腰文鳥雌雄羽色相似。額、頭頂前部、眼先、眼周、頰和嘴基均為黑褐色,頭頂後部至背和兩肩暗沙褐色或灰褐色、具白色或皮黃白色羽幹紋。腰白色,尾上覆羽栗褐色具棕白色羽幹紋和紅褐色羽端。尾黑色,先端尖,呈楔狀。兩翅黑褐色,翅上覆羽和三級飛羽外表羽色同背,但較背深,亦具棕白色羽幹紋。耳覆羽和頸側淡褐色或紅褐色、具細的白色條紋或斑點。上嘴黑色,下嘴藍灰色。
另外,白文鳥、灰文鳥(禾雀)主要作為觀賞鳥類出現。
白文鳥
灰文鳥
灰文鳥-禾雀
禾雀也叫做灰文鳥,粉紅的嘴、腳以及頭部一大塊白斑背、肩、腰、翅上覆羽和内側飛羽藍灰色,下腰、尾上覆羽和尾羽黑色,飛羽淺褐色具窄的灰色羽緣。颏和上喉黑色,下喉、頸側、胸和胸側鴿灰色,腹和兩脅葡萄灰色或葡萄紅色,尾下覆羽白色有時微綴以葡萄色。
斑腹雀類:依據翅膀顔色不同,有橙翅斑腹雀、紅翅斑腹雀、綠翅斑腹雀
橙翅斑腹雀
紅翅斑腹雀
綠翅斑腹雀
星雀學又名星文鳥,雄鳥臉頰紅色斑塊部分寬而明顯,雌鳥斑塊小而且顔色淡,同種常見的還有褐頭星雀以及赤胸星雀。
赤胸星雀
褐頭星雀
星雀
斑胸草雀又名金山珍珠,胸和尾羽有黑白斑紋,雄鳥脅部棕紅色有白色點斑,除原色種外羽色全白的亦較常見。
斑胸草雀
斑胸草雀
火雀類:主要在非洲,是幾種紅、褐相間或紅、黑相間的鳥類。體下側常有小白點。下圖依次為:斑胸火雀、紅腹火雀、紅眉火尾雀、紅嘴火雀
斑胸火雀
紅腹火雀
紅眉火尾雀
紅嘴火雀
非洲最常見的和最馴服的是紅嘴火雀(即塞内加爾火雀),在灌木叢和園林中到處可見,甚至進入住宅。雄鳥淡紅色,雌鳥褐色;雌、雄鳥的腰均呈紅色。
其它雀:金枕黑雀、紅頭灰雀、灰頭灰雀
金枕黑雀
金枕黑雀體型略小。三級飛羽白色羽緣成細紋。雄鳥不可能誤認,體羽黑色,頭頂及頸背鮮亮金色,肩部有金色閃輝塊斑。雌鳥兩翼及下體暖褐色,上背灰,頭橄榄綠及灰色。
紅頭灰雀
紅頭灰雀雄鳥嘴基、額前部眼先、眼周和颏黑色,其外圍有一圈淡灰白色,頭頂、枕、後頸棕紅色或深橙紅色。背、肩和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灰色,大覆羽基部黑色、端部灰色,飛羽黑色具藍色光澤。腰白色,尾上覆羽和尾輝黑色。頭側、頸側、喉、胸和兩脅暗紅色或橙紅色,腹至尾上覆羽灰白色或白色,腋羽和翼下覆羽白色。 雌鳥和雄鳥相似,但頭頂、枕、後頸黃綠色,喉、胸和兩脅葡萄灰色或暗灰色沾棕色,其餘同雄鳥。
灰頭灰雀
灰頭灰雀體型略大。嘴厚略帶鈎。似其他灰雀但成鳥的頭灰色。雄鳥胸及腹部深橘黃色。雌鳥下體及上背暖褐色,背有黑色條帶。幼鳥似雌鳥但整個頭全褐色,僅有極細小的黑色眼罩。飛行時白色的腰及灰白色的翼斑明顯可見。
山椒鳥類:包括山椒鳥和鵑鵙[jú]、林鵙[jú]等。體型較纖細;嘴短而基部稍寬,尖端弧曲,上嘴先端微具缺刻,鼻孔被疏羽,翅中等,較伯勞稍尖長;初級飛羽10枚,尾圓或平型,細長,尾羽12枚I跗蹀短細,前緣被盾狀鱗。腿較短弱,适于樹栖。體羽松軟,腰羽羽幹豎硬。代表種赤紅山椒鳥、大鵑鵙
赤紅山椒鳥-雄
赤紅山椒鳥-雌
大鵑鵙
大鵑鵙海南亞種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于海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産地在海南島。
鹡鸰類:包括鹡鸰和鹨(liù)。體型較纖細。喙較細長,先端具缺刻;翅尖長,内側飛羽極長,幾與翅尖平齊;尾細長,外側尾羽具白,常做有規律的上、下擺動;腿細長後趾具長爪,适于在地面行走。栖息于濕地附近,在洞穴中築巢。常見的有:灰鹡鸰、白鹡鸰、山鹡鸰、田鹨(理氏鹨)、樹鹨、林鹨、山鹨、草地鹨、水鹨
灰鹡鸰
白鹡鸰
山鹡鸰
田鹨(理氏鹨)
樹鹨
林鹨
山鹨
草地鹨
水鹨
䴓(拼音 shī)類:常在樹幹、樹枝、岩石上等地方覓食,身體小,頭頸短,尾巴也長得很短。䴓有很特殊的生活習慣:喜歡在洞裡築巢,還會儲存食物以便過冬天,而且是唯一一種能頭向下尾朝上往下爬樹的鳥類(啄木鳥隻會往上爬)。常見的有:普通䴓、黑頭䴓、滇䴓、巨䴓
滇䴓
黑頭䴓
巨䴓
普通鳾
紅翅旋壁雀:紅翅旋壁雀是一種非樹栖的高山山地鳥類。主要栖息于高山懸崖峭壁和陡坡上,被稱為“懸崖上的蝴蝶鳥”。
紅翅旋壁雀
鹎類:該類共139種,為中小型鳥類,嘴形變化較大,常有嘴須。大家常見的有:白頭鹎、白喉冠鹎、黑短腳鹎、領雀嘴鹎、紅耳鹎、黃腹冠鹎、白喉褐冠鹎、栗背短腳鹎、灰短腳鹎、綠翅短腳鹎、黃眉鹎、灰眼短腳鹎、栗耳短腳鹎、黑頭鹎、紋喉鹎、黃綠鹎、黑冠鹎、白頰鹎、縱紋綠鹎、台灣鹎、黃臀鹎、黃冠鹎、鳳頭雀嘴鹎、橙腹葉鹎、藍翅葉鹎、金額葉鹎、黑翅雀鹎、白眉黃臀鹎等
白頭鹎
白頭鹎别名白頭翁、和麻雀、綠繡眼合稱“城市三寶”
白喉冠鹎
白喉冠鹎的頭頂和冠羽褐色颏、喉白色,其餘下體橄榄黃色
黑短腳鹎東南亞種
黑短腳鹎
黑短腳鹎有兩種,一種前額、頭頂、頭側、頸、颏、喉等整個頭、頸部均為白色(東南亞種),另一種通體全黑色或黑褐色,上體羽緣亦具藍綠色光澤,有的背和下體較灰。
領雀嘴鹎
領雀嘴鹎俗名羊頭公、綠鹦嘴鹎、青冠雀。我在婺源拍到過一群近千隻群飛的浩大場面。
紅耳鹎
紅耳鹎頭頂具高聳的黑色羽冠,眼後下方有一深紅色羽簇,形成一紅斑;耳羽和頰白色,緊連于紅斑下方。
黃腹冠鹎
黃腹冠鹎是一種體型略大的褐色鹎。頭頂橄榄褐色具黑褐色羽冠。白色的喉膨起,下體黃色。
白喉褐冠鹎
白喉褐冠鹎冠羽長而尖且顯散亂,上體橄榄色,頭側灰色,下體黃,白色的喉膨出而帶髭須。與黃腹冠鹎易混淆,區别為下體較黯淡,腹部黃色較淺。
栗背短腳鹎
栗背短腳鹎上體栗褐,頭頂和羽冠黑色。背栗色、翅和尾暗褐色具白色或灰白色羽緣。颏、喉白色,胸和兩脅灰白色,腹中央和尾下覆羽白色。
灰短腳鹎
灰短腳鹎頭頂和短的羽冠黑色,上體暗灰色,耳羽灰褐色,兩翅表面橄榄綠黃色。大覆羽和内側飛羽外翈橄榄黃色,在翅上形成大塊綠黃色斑,在灰色的上體極為醒目。
綠翅短腳鹎
綠翅短腳鹎頭頂羽毛形尖、栗褐色具白色羽軸紋,在暗色的頭部極為醒目。上體灰褐綴橄榄綠色,兩翅和尾亮橄榄綠色。耳和頸側紅棕色,颏、喉灰色,胸灰棕褐色具白色縱紋,尾下覆羽淺黃色。
黃眉鹎
黃眉鹎下體黃色,上體橄榄綠,具有黃色紋眉。
灰眼短腳鹎
灰眼短腳鹎是中等體型的淡橄榄色鹎。特征為眼白色或淺灰色。羽冠短,眉紋模糊,額至頭頂,包括羽冠暗棕褐色。上體橄榄綠色,尾棕褐色,眼先和頰橄榄灰或淡橄榄黃色。喉灰白色。下體偏皮黃。虹膜灰或白色;嘴粉灰色;腳帶粉色。
栗耳短腳鹎
栗耳短腳鹎是一種體型較大的灰色鹎。頭頂微具羽冠,頭頂至後枕灰色,耳覆羽及頸側栗色
黑頭鹎
黑頭鹎是一種中等體型的偏黃色鹎。特征為頭黑喉黑而眼藍。上體黃橄榄色;兩翼及尾偏黑,具明顯的黃色尾端;下體綠黃色。與黑冠黃鹎的區别在無羽冠且尾端黃色。
紋喉鹎
紋喉鹎是一種中等體型的偏綠色鹎。特征為頭頂、臉頰、颏及喉均具黃色條紋。上體橄榄綠色。胸腹暗灰色,肛周和尾下覆羽豔黃。不可能與任何其他鹎類混淆。
黃綠鹎
黃綠鹎額至頭頂暗褐具灰色羽緣,眼先黑色,其上面有一粗著的白紋從鼻後至眼,在黑色的頭部極為醒目。上體橄榄綠褐色。颏、喉淡灰色或灰白色,胸灰褐色具橄榄黃色羽緣,尾下覆羽鮮黃色。明顯與其他鹎不同,野外不難鑒别。
黑冠鹎
黑冠鹎頭頂和冠羽都是黑色,身體黃綠色,尾上覆羽棕色。
白頰鹎
白頰鹎是一種中等體型的橄榄褐色鹎。褐色的冠羽形長而前彎。臉、颏及喉黑色,具白色頰塊。下體近白,尾下覆羽淺黃。尾黑而端白。不可能與任何其他的鹎混淆。
紋綠鹎
縱紋綠鹎體型中等大小,頭綠褐色具明顯的冠羽,其上具細的白色縱紋。上體橄榄綠色具細的白色縱紋。眼圈淺黃色。喉和尾和覆羽黃色,其餘下體暗灰黑色具黃白色縱紋。
台灣鹎
台灣鹎與白頭鹎的外形和羽色很相似,但白頭鹎眼後至枕白色,形成一條寬的白色枕帶;台灣鹎至頭頂至後頸全為黑色。枕無白帶,頰和耳羽白色。下嘴基部有一橙紅色小斑點。
黃臀鹎
黃臀鹎外形大小與紅耳鹎相似,額至頭頂黑色,無羽冠或微具短而不明的羽冠。下嘴基部兩側各有一小紅斑,尾下覆羽鮮黃色。
黃冠鹎
黃冠鹎中國屬于重點保護易危物種,雖然在其他國家的數量驟減,好在黃冠鹎在新加坡還沒有被“趕盡殺絕”,約保存了200隻左右。
鳳頭雀嘴鹎
鳳頭雀嘴鹎嘴粗短、呈象牙色或乳黃色,前額和臉灰色,頭頂黑色,有一朝前豎立的黑色羽冠。上體橄榄綠色,下體黃綠色,尾羽黃綠色具寬闊的黑褐色端斑。
橙腹葉鹎
橙腹葉鹎額至後頸黃綠色,其餘上體綠色,小覆羽亮钴藍色,形成明顯的肩斑。颏、喉、上胸黑色具钴藍色髭紋,其餘下體橙色。飛羽和尾羽雄鳥黑色、雌鳥綠色。
藍翅葉鹎
藍翅葉鹎額黃色,翅上覆羽和飛羽外翈藍色,腹部為橙色
金額葉鹎
金額葉鹎額橙色,整個上體包括兩翅表面草綠色。颏、喉黑色,其外圍有一圈黃色,其餘下體淺綠色,翼緣藍紫色,翅上小覆羽翠藍色。野外特征極明顯,容易識别。
黑翅雀鹎
黑翅雀鹎下體黃色。鳥喙直,翼長而尖,總體羽毛是綠色和黃色相結合,翼上具兩道明顯近白色橫紋,翼近黑而羽緣白。
白眉黃臀鹎
白眉黃臀鹎2019年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被首次發現。
鸫類:鸫科的鳥類主要是中小型鳴禽,共有953種,中國約有80種。由鸫、鵖[bī]、鸲等所組成。體型和生活方式有一定差異,多在地面栖息,善于奔跑,但也善于飛行及樹栖,善于鳴叫。大家常見的鸫:灰背鸫、烏灰鸫、烏鸫、白腹鸫、紫嘯鸫、白喉矶鸫、虎斑地鸫、光背地鸫、長尾地鸫、斑鸫、橙頭地鸫、栗腹矶鸫、藍矶鸫、灰翅鸫、黑胸鸫等。
灰背鸫
灰背鸫雄鳥上體從頭至尾包括兩翅表面概為石闆灰色,頭部微沾橄榄色,頭兩側綴有橙棕色,眼先黑色,耳羽褐色具細的白色羽幹紋。
烏灰鸫
烏灰鸫雄鳥整個頭、頸、上體、颏、喉和胸概為黑色。其餘下體白色,上腹和兩脅有黑色斑點。雌鳥上體橄榄色,颏、喉灰白色具褐色斑點,兩側褐色斑點連成一條線狀;胸灰色具黑褐色斑點,胸側和兩脅以及翼下覆羽和腋羽橙棕色。飛翔時極為醒目。
烏鸫(百舌、反舌、中國黑鸫、黑鸫、烏鸪 )
烏鸫雄性的烏鸫除了黃色的眼圏和喙外,全身都是黑色。雌性和初生的烏鸫沒有黃色的眼圏,但有一身褐色的羽毛和喙。
白腹鸫
白腹鸫頭灰褐色,無眉紋,背橄榄褐色,尾黑褐沾灰,外側尾羽具寬闊的白色端斑。颏白色,喉灰色,胸和兩脅灰褐色,其餘下體白色沾灰。
紫嘯鸫
紫嘯鸫雌雄羽色相似。前額基部和眼先黑色,其餘頭部和整個上下體羽深紫藍色,各羽末端均具輝亮的淡紫色滴狀斑,此滴狀斑在頭頂和後頸較小,在兩肩和背部較大,腰和尾上覆羽滴狀斑較小而且稀疏。
白喉矶鸫
白喉矶鸫雄鳥頭頂和翅上覆羽钴藍色,背、兩翅和尾黑色具白色翅斑,腰和下體栗色,喉白色。雌鳥上體橄榄褐色具黑色鱗狀斑,兩翅和尾灰褐色,頭頂灰褐色,喉白色,其餘下體棕白色具黑色鱗狀斑。特征均很明顯,野外不難識别。
虎斑地鸫
虎斑地鸫是鸫類中最大的一種,體長可達30厘米,翅長超過15厘米。上體金橄榄褐色滿布黑色鱗片狀斑。下體淺棕白色,除颏、喉和腹中部外,亦具黑色鱗狀斑。光背地鸫和長尾地鸫外形和羽色與本種很相似,但體型較本種顯著為小,上體無暗色斑紋,亦缺少金色。
光背地鸫
光背地鸫上體深橄榄褐色沾棕紅色,下體淡棕色或白色、具暗色鱗狀斑。虹膜褐色,嘴黑褐色,腳亮黃褐色。
長尾地鸫
長尾地鸫上體橄榄棕褐色,下體淺棕色具黑褐色端斑,在下體形成鱗狀斑,翅上有兩道皮黃色帶斑,耳具黑斑。虹膜褐色,嘴角褐色或黑色,下嘴基部較淡,腳肉黃色或亮黃褐色。
斑鸫
斑鸫羽色變化較大,上體從頭至尾暗橄榄褐色雜有黑色;下體白色,喉、頸側、兩脅和胸具黑色斑點,有時在胸部密集成橫帶;兩翅和尾黑褐色,翅上覆羽和内側飛羽具寬的棕色羽緣;眉紋白色,翅下覆羽和腋羽輝棕色。
橙頭地鸫
橙頭地鸫整個頭、頸和下體橙栗色,其餘上體包括兩翅和尾藍灰色或橄榄灰色,翅上多具白色翅斑
栗腹矶鸫
栗腹矶鸫雄鳥上體呈輝亮的钴藍色,兩翅黑褐色,喉藍黑色,其餘下體栗紅色。雌鳥上體橄榄褐色,背具黑色鱗狀斑,下體棕白色密雜以黑褐色橫斑,黑白相襯,極為醒目,特征明顯,野外不難識别。
藍矶鸫
藍矶鸫是中等體型的青石灰色矶鸫,雄鳥上體幾乎純藍色,兩翅和尾近黑色;下體前藍後栗紅色。雌鳥上體藍灰色,翅和尾亦呈黑色;下體棕白,各羽綴以黑色波狀斑。
灰翅鸫--雄鳥
灰翅鸫--雌鳥
灰翅鸫雄鳥通體黑色,翅上具大而明顯的淡灰色翼斑,在黑色體羽的襯托下極為醒目。腹至尾下覆羽具銀灰色羽緣,形成明顯的銀灰色鱗狀斑。嘴橙黃色,眼周黃色。雌鳥通體橄榄褐色具淡紅褐色翅斑,嘴亦為黃色。特征均甚明顯,野外不難識别。
黑胸鸫
黑胸鸫雄鳥整個頭、頸、胸黑色,其餘上體暗灰色,下體橙棕色,極為醒目。嘴、腳蠟黃色。雌鳥上體橄榄褐色,颏、喉白色,上胸橄榄褐色具黑色斑點,其餘與雄鳥相似。
鸲類:大家常見的鸲:歐亞鸲、日本歌鸲、紅尾歌鸲、新疆歌鸲、紅點颏(紅喉歌鸲)、黑胸歌鸲、藍喉歌鸲[藍點颏]、紅脅藍尾鸲、金色林鸲、白眉林鸲、棕腹林鸲、台灣林鸲、鵲鸲、白腰鵲鸲、賀蘭山紅尾鸲、紅背紅尾鸲、藍頭紅尾鸲、赭紅尾鸲、歐亞紅尾鸲、北紅尾鸲、紅腹紅尾鸲、藍額紅尾鸲、白頂溪鸲、紅尾水鸲、白腹短翅鸲、白尾藍鸲、藍大翅鸲等。
歐亞鸲 -- 知更鳥、紅襟鳥
歐亞鸲俗稱知更鳥;是一種小型鳴禽。體長約14厘米,長着紅色的胸羽,黑色的腦袋,明亮的眼睛。
日本歌鸲
日本歌鸲體型小似麻雀,但羽毛顔色較為美麗。嘴細長,嘴須不發達;翅短圓,上體草黃褐;雄鳥喉部橙棕色,十分明顯,雌鳥卻轉為淡橙黃色。
紅尾歌鸲
紅尾歌鸲雄鳥額、頭頂暗棕褐色或橄榄褐色,眼周淡黃褐色或黃白色,眼先淡黑褐色或黃褐色,耳羽橄榄褐色雜以細的黃褐色羽幹紋。後頸、背、肩、腰等上體橄榄褐色,少數個體淡棕黃色。尾上覆羽棕褐色,尾羽栗紅色或棕栗色。
新疆歌鸲
新疆歌鸲尾比一般鸲類均長,上體包括兩翅和尾棕褐色,下體污白色或皮黃白色無斑紋。眼先暗白色。由于它在中國内僅見于新疆,故名“新疆歌鸲”。
紅點颏 -- 紅喉歌鸲
紅點颏又名西伯利亞歌鸲。雄鳥頭部、上體主要為橄榄褐色。眉紋白色。颏部、喉部紅色,周圍有黑色狹紋。胸部灰色,腹部白色。雌鳥颏部、喉部不呈赤紅色,而為白色。
黑胸歌鸲
黑胸歌鸲上體石闆灰褐色或橄榄褐色,頭和頸側黑色,眉紋和顴紋白色,在暗色的頭部極為醒目。兩翅和尾黑褐色,外側尾羽具白色端斑。下體颏、喉雄鳥深紅色,雌鳥白色。胸黑色,腹白色。特征明顯,野外不難識别。
藍點颏 -- 藍喉歌鸲
藍點颏亦稱“藍喉歌鸲”,通稱藍靛颏兒。身體大小和麻雀相似,頭部、上體主要為土褐色。眉紋白色。尾羽黑褐色,基部栗紅色。颏部、喉部輝藍色,下面有黑色橫紋。下體白色。雌鳥酷似雄鳥,但颏部、喉部為棕白色。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腳肉褐色。叫的聲音很好聽
紅脅藍尾鸲
紅脅藍尾鸲俗名:藍點岡子、藍尾巴根子、藍尾傑、藍尾歐鸲。體型略小而喉白的鸲。特征為橘黃色兩脅與白色腹部及臀成對比。雄鳥上體藍色,眉紋白;亞成鳥及雌鳥褐色,尾藍。
金色林鸲
金色林鸲頭頂至背黃橄榄綠色,眼先和頭側黑褐色,眉紋金橙黃色。肩、翅上小覆羽、腰、尾上覆羽和整個下體概為金橙黃色,兩翅黑色。中央尾羽黑色,外側尾羽橙黃色具黑色端斑。特征極明顯,野外不難識别。
白眉林鸲
白眉林鸲雄鳥上體灰藍色,具長而顯著的白色眉紋,下體橙棕色或橄榄黃色。雌鳥上體橄榄褐色具顯著的白色眉紋,下體淡黃褐色。
棕腹林鸲
棕腹林鸲酷似紅脅藍尾鸲,體小(14厘米)的深藍及橘黃色林鸲。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台灣林鸲 -- 雌
台灣林鸲 -- 雄
台灣林鸲雄别名:栗背林鸲、阿裡山鸲、領林鸲,鳥頭和喉黑色,一條寬闊的白色眉紋在黑色頭部極為醒目。背、肩黑色。胸有一橙紅色寬帶,并向兩側延伸至後頸和兩肩,下胸和兩脅橄榄褐色,其餘下體白色。雌鳥暗橄榄褐色,眉紋白色但不明顯。下體黃橄榄色。特征均甚明顯,特别是雄鳥,野外不難識别。
鵲鸲 -- 四喜兒
鵲鸲嘴形粗健而直,長度約為頭長的一半或比一半略長;尾呈凸尾狀,尾與翅幾乎等長或較翅稍長,鵲鸲性格活潑好動,覓食時常擺尾,不分四季晨昏,在高興時會在樹枝或大廈外牆鳴唱,因此在中國内陸有“四喜兒”之稱。
白腰鵲鸲
白腰鵲鸲整個頭、頸、背、胸黑色具藍色金屬光澤,腰和尾上覆羽白色。尾長,約為體長的一倍,外側尾羽具寬的白色端斑。胸以下栗黃色或棕色。
賀蘭山紅尾鸲
賀蘭山紅尾鸲頭頂、頸背、頭側至上背藍灰;下背及尾橙褐,僅中央尾羽褐色;颏、喉及胸橙褐,腹部橘黃色較淺近白;翼褐色具白色塊斑;甚似紅背紅尾鸲但頭頂、頭側及頸背藍灰。雌鳥:褐色較重,上體色暗;下體灰色而非棕色;
紅背紅尾鸲
紅背紅尾鸲前額、頭頂至後頸灰色或淺藍灰色,背、腰、尾上覆羽和下體棕紅或鏽紅色,兩翅黑褐色,翅上有大塊白斑極為醒目,眼和眼以下臉頰有一大塊黑斑,向後經耳羽、頸側一直延伸到翅端,特征極為明顯,野外不難識别。
藍頭紅尾鸲
藍頭紅尾鸲頭頂至枕藍灰色,其餘上體黑色,翅暗褐色,翅上有明顯的自斑。下體颏、喉、胸黑色,其餘下體白色。雌鳥上體灰褐沾綠,腰和尾上覆羽栗色,尾暗褐色,下體灰褐色,腹皮黃白色。
赭紅尾鸲
赭紅尾鸲前額、頭側、頸側、颏至胸概黑色,頭頂和背灰色或黑色,腰、尾上覆羽、尾下覆羽、外側尾羽和腹栗棕色,中央尾羽褐色,兩翅黑褐色。
歐亞紅尾鸲
歐亞紅尾鸲色彩濃豔的紅尾鸲。雄鳥:額及眉紋白色,且将頭頂、頸背及上背的灰色與黑色的眼先、臉及喉分開。翼褐色而無白斑。胸、腰及外側尾羽棕色,中央尾羽深褐。腹部及尾下覆羽皮黃。特征為臀白且翼上無白斑。雌鳥褐色,腰及外側尾羽棕色;眼先、眼圈、腹部及尾下覆羽皮黃。
北紅尾鸲
北紅尾鸲頭頂至直背石闆灰色,下背和兩翅黑色具明顯的白色翅斑,腰、尾上覆羽和尾橙棕色,中央一對尾羽和最外側一對尾羽外翈黑色。前額基部、頭側、頸側、颏喉和上胸概為黑色,其餘下體橙棕色。雌鳥上體橄榄褐色,兩翅黑褐色具白斑,眼圈微白,下體暗黃褐色。
紅腹紅尾鸲
紅腹紅尾鸲個體較其他紅尾鸲稍大。雄鳥頭頂至枕白色,額、頭側、背、肩、翅、颏、喉和胸黑色,翅上有大型白斑,在黑色翅、背的襯托下極為醒目,其餘上下體羽色,包括尾和尾上尾下覆羽概為鏽棕色。雌鳥煙灰褐色,腰至尾上覆羽和尾羽棕色,眼有一圈白色。下體淺棕灰色。特征均很顯著,野外不難識别。
藍額紅尾鸲
藍額紅尾鸲雄鳥夏羽前額和一短眉紋輝藍色,頭頂、頭側、後頸、頸側、背、肩、兩翅小覆羽和中覆羽以及颏、喉和上胸概為黑色具藍色金屬光澤。
白頂溪鸲
白頂溪鸲是黑色及栗色溪鸲。頭頂及頸背白色,腰、尾基部及腹部栗色。特征為常立于水中或于近水的突出岩石上,降落時不停地點頭且具黑色羽梢的尾不停抽動。
紅尾水鸲
紅尾水鸲通體大都暗灰藍色;翅黑褐色;尾羽和尾的上、下覆羽均栗紅色。雌鳥上體灰褐色;翅褐色,具兩道白色點狀斑;尾羽白色、端部及羽緣褐色;尾的上、下覆羽純白;下體灰色,雜以不規則的白色細斑。活動于山泉溪澗中或山區溪流、河谷、平原河川岸邊的岩石間、溪流附近的建築物四周或池塘堤岸間。
白腹短翅鸲
白腹短翅鸲翅短,尾長、呈凸狀。雄鳥整個頭、頸、胸和上體暗鉛藍灰色,尾羽藍黑色,外側尾羽基部栗色,腹白色。雌鳥上體暗橄榄褐色,腰至尾上覆羽和尾羽稍沽棕色,下體颏、喉和腹中部乳白色,其餘下體淡黃褐色。
白尾藍地鸲
白尾藍地鸲雄鳥通體藍黑色,前額、眉紋和兩肩輝钴藍色,下頸兩側隐約可見白斑,除中央和外側各一對尾羽外,其餘尾羽基部具白色,在黑色的尾部形成左右各一塊白斑,極為醒目。雌鳥通體橄榄黃褐色,上體較暗,兩翅黑褐色具淡棕色羽緣,眼周皮黃色,腹中部淺灰白色,尾具白斑。
藍大翅鸲
藍大翅鸲是一種高山鳥類。兩翅尖長。雄鳥通體鮮紫藍色具金屬光澤。兩翅和尾黑色。雌鳥上體灰褐色,頭、頸、翕具棕白色縱紋,翅上有白色翅斑。虹膜暗褐色,嘴、腳黑色。
鵖[bī]類:大家常見的鵖[bī]:黑喉石鵖、白喉石鵖、白斑黑石鵖、灰林鵖、黑白林鵖、沙鵖、漠鵖、白頂鵖、東方斑鵖、穗鵖等。
黑喉石鵖
黑喉石鵖中等體型的黑、白及赤褐色石鵖。雄鳥頭部、喉部及飛羽黑色,頸及翼上具粗大的白斑,腰白,胸棕色。雌鳥色較暗而無黑色,喉部淺白色。
白喉石䳭
白喉石䳭,雄鳥上體黑色具大型白色翅斑,尾上覆羽白色,颏、喉白色,其餘下體鏽紅色。雌鳥上體灰褐色,翅具兩道寬闊的棕褐色橫斑,下體鏽棕色,喉和胸較暗。
白斑黑石鵖
白斑黑石鵖是體小的黑白色鵖。雄鳥通體煙黑,僅醒目的翼上條紋及腰部為白色。
灰林鵖
灰林鵖是小型鳥類。雄鳥上體暗灰色具黑褐色縱紋,白色眉紋長而顯著,兩翅黑褐色具白色斑紋,下體白色,胸和兩脅煙灰色。雌鳥上體紅褐色微具黑色縱紋,下體颏、喉白色,其餘下體棕白色。
黑白林鵖
黑白林鵖雄鳥:體長15厘米。上體全輝黑,下體白。雌鳥:上體褐,腰棕褐,喉白,下體餘部淺棕色,胸及兩脅色較深。眉紋比灰林鵖的雌鳥短許多且甚不明顯,尾較長而圓。虹膜褐色;嘴黑色;腳黑色。
沙䳭
沙䳭上體沙褐色具白色眉紋,腰和尾上覆羽白色,尾黑色,外側尾羽基部白色。下體沙灰褐色,胸微綴鏽色。虹膜暗褐色。嘴、腳黑色。
漠䳭
漠䳭雄鳥上體沙棕色,腰和尾上覆羽白色,兩翅和尾黑色,尾基部白色,眼紋白色,眉紋以下整個臉和頭側以及颏、喉黑色,其餘下體白色。雌鳥和雄鳥大緻相似,但颏、喉白色,臉和頭側亦不為黑色而呈暗棕褐色。特征明顯,野外不難識别。
白頂䳭
白頂䳭雄鳥頭頂至後頸白色,頭側、背、兩翅、颏和喉黑色,其餘體羽白色,中央一對尾羽黑色,基部白色,外側尾羽白色具黑色端斑。雌鳥上體土褐色。腰和尾上覆羽白色。尾白色具黑色端斑,颏、喉褐色或黑色,其餘下體皮黃色。特征明顯,野外容易識别。
東方斑鵖
東方斑鵖雄鳥呈黑白二色。通體除腰、腹、尾上和尾下覆羽為白色外,其餘全為黑色,中央尾羽黑色,基部白色,外側尾羽白色具黑色端斑。特征極明顯,容易識别。特别是通過它黑色的頭、背,胸、腹等下體亦全為黑色。
鹟類:鹟科共有1400種左右,其飛行靈便,多在空中捕食昆蟲,是種類最豐富的雀形目鳥類。鴉雀、畫眉、莺、噪鹛甚至有些地方将上面的鸫類,都分在鹟科中,這裡,僅介紹一些有代表性的鳥兒:銅藍鹟、藍仙鹟、仙鹟、姬鹟、縫葉莺、柳莺、扇尾莺、鹪莺、葦莺、地莺、樹莺、大尾莺、白頰噪鹛、黑額山噪鹛、大噪鹛、斑背噪鹛、灰腹噪鹛、白點噪鹛、灰胸薮鹛、金額雀鹛、白冠噪鹛、文須雀、震旦鴉雀、畫眉等
銅藍鹟
銅藍鹟體長13~16厘米。雄鳥通體為鮮豔的銅藍色,眼先黑色,尾下覆羽具白色端斑。雌鳥和雄鳥大緻相似,但不如雄鳥羽色鮮豔,下體灰藍色,颏近灰白色。
純藍仙鹟
純藍仙鹟是一種體型略大的淺藍色或近褐色的鹟。雄鳥上體亮麗钴藍,眼先黑,喉及胸淺藍,腹部灰白,尾下覆羽近白。雌鳥上體灰褐,尾多棕褐色,下體灰褐,眼圈及眼先黃褐,有時上嘴基上有狹窄的暗青綠色帶。
中華仙鹟
仙鹟特指中華仙鹟,分布于我國南方地區及西南地區,是鹟科藍仙鹟屬的鳥類,很是漂亮。
鸲姬鹟
鸲姬鹟是一種橘黃及黑白色的鹟。雄鳥上體灰黑,狹窄的白色眉紋于眼後;翼上具明顯的白斑,尾基部羽緣白色;喉、胸及腹側橘黃;腹中心及尾下覆羽白色。雌鳥上體包括腰褐色,下體似雄鳥但色淡,尾無白色。亞成鳥上體全褐,下體及翼紋皮黃,腹白。虹膜深褐色,嘴暗角質色,腳深褐爪。
縫葉莺有13個物種。體型纖細,喙細尖而微微彎曲,上喙先端多有缺刻;翅短圓;尾中等至長;腿短而細。羽色以灰、褐及橄榄綠為主,。常見普通縫葉莺和紅尾縫葉莺。
普通縫葉莺
普通縫葉莺是一種體型小的棕頂冠而腹白的莺。尾長而常上揚;額及前頂冠棕色,眼先及頭側近白,後頂冠及頸背偏;背、兩翼及尾橄榄綠色,下體白而兩脅灰。
紅尾縫葉莺
紅尾縫葉莺頭頂和尾巴是明亮的栗紅色,上體和雙翅黑色,與下休胸腹部的白色形成鮮明的對比。有一個相對較長的尾巴,尾巴略微向尖端傾斜。
柳莺俗稱柳串兒或槐串兒,是我國最常見的、數量最多的小型食蟲鳥類。柳莺是最小的鳴禽,烏鸫又号稱百舌鳥,唱歌學說話最厲害。柳莺種類很多,常見有黃眉柳莺、黃腰柳莺和極北柳莺三種。
黃眉柳莺
黃眉柳莺體長約7厘米,橄榄綠色,最明顯的特征是有一條淡綠色的眉紋以及翼上有兩道白斑。活躍在柳樹、槐樹等喬木灌木叢樹梢杈間,不停地跳躍、啄食。性不畏人,很容易被發現。
黃腰柳莺
黃腰柳莺身體比黃眉柳莺更小些,常與其他柳莺混集成群,在樹枝間跳躍取食。與黃眉柳莺的區别在于沒有淡黃色的眉紋,而腰部有明顯的黃色橫帶。
極北柳莺
極北柳莺體長11-13厘米,體小偏灰橄榄色,具明顯的黃白色長眉紋,眼先及過眼紋近黑。上體概呈灰橄榄綠色;
扇尾莺
扇尾莺又叫蝗蟲莺、小蝗莺,是莺科蝗莺屬的小型鳥類,上體橙褐色至橄榄褐色,具黑褐色斑紋較顯著;下體羽乳白色,無斑紋;尾羽腹面具顯著的近端黑斑和淡白色先端。虹膜暗褐色;嘴暗褐色,下嘴基黃褐色;腳暗褐色。
鹪莺
鹪莺多分布于非洲南撒哈拉的大部分地區,有長而像鹪鷯那樣翹的凸尾,故亦稱長尾莺。
大葦莺
葦莺是葦塘及沼澤地區内常見的食蟲鳥類,體色以褐為主,嘴細尖;體型纖長,性活躍,在草莖間穿飛及跳躍尋捕昆蟲。我國最常見的種類為大葦莺,是莺類中體型最大的,俗稱大葦紮、葦串兒及蘆蝈蝈。
地莺體型較麻雀小些。嘴僅為頭長的一半;嘴基寬闊,端側扁;嘴須短;跗跖甚長而強;翅短圓;尾極短,在20mm以下;地栖性。
栗頭地莺
下體亮黃色,頭頂輝栗紅色→栗頭地莺
金冠地莺
下體石闆灰,頭頂橄榄綠渲亮金黃色與背有别→金冠地莺
灰腹地莺
下體蒼灰,頭頂暗橄榄綠與背同色,眉紋沾黃色→灰腹地莺
大樹莺
黃腹樹莺
樹莺遍布全國各地,體型小。嘴形短而尖;嘴須不發達,僅幾根,形短而細,不伸過嘴端;尾呈圓尾狀,外側尾羽較中央尾羽稍短,計10枚,長度在30mm以上;腳細長而強。上為大樹莺及黃腹樹莺。
斑背大尾莺
斑背大尾莺體長13-14厘米,小型鳥類。上體淡皮黃褐色具黑色縱紋,尤以背部黑色縱紋更粗顯;眉紋白色。下體白色;兩脅和尾下覆羽淡皮黃色。虹膜褐色;上嘴亮黑,下嘴粉紅色,腳粉紅色。
白頰噪鹛
白頰噪鹛雌雄羽色相似。前額至枕深栗褐色,眉紋白色或棕白色、細長,往後延伸至頸側。背、肩、腰和尾上覆羽等其餘上體包括兩翅表面棕褐或橄榄褐色,尾栗褐或紅褐色,飛羽暗褐色,外翈羽緣沾棕。頰、喉和上胸淡栗褐色或棕褐色,下胸和腹多呈淡棕黃色或淡棕色,兩脅暗棕色。特征明顯,野外容易識别。
黑額山噪鹛
黑額山噪鹛是中國特産鳥類,僅分布于中國甘肅西南部、南部和東南部以及四川北部南坪和平武等地。
大噪鹛
大噪鹛額至頭頂黑褐色,背栗褐色滿雜以白色斑點,斑點前緣或四周還圍有黑色。初級覆羽、大覆羽和初級飛羽具白色端斑,尾特長。
斑背噪鹛
斑背噪鹛額至頭頂多為栗褐色,眼先、眼周和眼後紋均白色,形成一寬的白色眼圈。像戴的眼罩,在頭部極為醒目。
灰腹噪鹛
灰腹噪鹛額黑色,頭頂黑或灰色,眼先、臉白色。上體橄榄褐至棕褐色,尾和内側飛羽具窄的白色端斑和寬闊的黑色亞端斑,外側初級飛羽外翈藍灰色或灰色,顴紋黑色。下體多為淺棕色;嘴、腳黃色。特征極明顯,野外不難識别。
白點噪鹛
白點噪鹛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于四川、雲南等地,中等體型,背羽的次端黑而端白,喉、上胸及兩脅的基色明顯較深,頸側及上背兩側具白色碎點,下體具白色點斑。
灰胸薮鹛
灰胸薮鹛頭頂灰色,前額和眉紋、後頸和頸側橘黃色,耳羽和下體灰色,腹中黃色。上體灰橄榄黃色,飛羽黑色具紅色和黃色翅斑。尾橄榄褐色具黑色橫斑和紅色端斑,尾下覆羽黑色具紅色端斑。特征極為明顯,野外容易識别。
金額雀鹛
金額雀鹛是體型略小的色彩鮮豔的雀鹛。髭紋黑色,前頂冠金色。頭頂具黑白色細紋,接後頂冠及頸背的皮黃色縱紋。顯著的白色眼斑延伸至頭後。喉白,下體其餘部分沾灰。翼黑而肩白,初級飛羽的黃色羽緣成兩道翼紋。尾灰,尾緣黃色。
白冠噪鹛
白冠噪鹛雌雄羽色相似。整個頭、頭側、羽冠以及颏、喉和上胸白色;前額基部、眼先、眼周和耳羽黑色,形成一條寬闊的黑色貫眼紋,在白色頭部極為醒目;最長的冠羽後部逐漸變為灰色或棕灰色,緊靠頭部白色之後有一鏽紅色或棕栗色領圈,沿頸側延伸至同色的下胸,領圈後的上下體羽概為橄榄褐色。
噪鹛屬是畫眉亞科中種類最多、數量最大、分布最廣的鳥類,世界有46種,而中國就有38種,黑額山噪鹛、大噪鹛、斑背噪鹛、灰腹噪鹛等均為中國特産種。中國因此中國享有“鹛類之鄉”的美稱。
文須雀
文須雀嘴黃色、較直而尖,腳黑色。上體棕黃色,翅黑色具白色翅斑,外側尾羽白色。雄鳥頭灰色,眼先和眼周黑色并向下與黑色髭紋連在一起,形成一粗著的黑斑,在淡色的頭部極為醒目。下體白色,腹皮黃白色,雄鳥尾下覆羽黑色。
震旦鴉雀
震旦鴉雀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鳥種,被譽為“鳥中熊貓”,為全球性近危物種。“震旦”是中國的古稱,以此給一種小鳥命名,說明該物種的古老、神秘。
畫眉
畫眉是中國特産鳥類,主要分布于中國,它不僅是重要的農林益鳥,而且鳴聲悠揚婉轉,悅耳動聽,又能仿效其他鳥類鳴叫,被譽為’鹛類之王’馳名中外。
伯勞類:為中小型雀類,嘴大而強,先端具利鈎和缺刻,嘴須發達。翅短圓。尾長。頭較大,大多數種類均具有寬闊的黑色過眼紋。伯勞生性兇猛,素有“小猛禽”之稱,通常以昆蟲為食,但也可以捕獲青蛙、老鼠甚至其他小型鳥類。
主要區分有:虎紋伯勞、棕背伯勞、灰伯勞、紅尾伯勞、牛頭伯勞,在我國内蒙古、西北及東北北部等地區還常遇到一種在當地築巢繁殖的灰色大型的伯勞,體色雖與灰伯勞相似,但體型更大一些,尤其是具有顯著長的尾羽,這種伯勞叫做楔尾伯勞或長尾灰伯勞。
紅尾伯勞
紅尾伯勞特點是額和頭頂前部淡灰色,背面大部呈灰褐色,腹面棕白而無雜斑。頭側具穿過眼部的黑色寬帶紋,尾羽呈棕紅色。
虎紋伯勞
虎紋伯勞頭頂至上背青灰色;自前額基部、眼先向後,經頭側過眼達于耳區,有寬闊的黑色過眼紋;肩、背至尾上覆羽以及内側翅覆羽為栗褐色,各羽具數條黑色鱗狀斑,使整體顯現密集的黑色橫斑;
棕背伯勞
棕背伯勞是伯勞中體形較大的種類。體長達240毫米左右。主要特征是頭頂到上背部為灰色,向後漸沾棕色;上體其餘部分為紅棕色;兩翅和尾均黑色,下體大部為白色。為我國南方常見的一種伯勞。
灰伯勞
灰伯勞是我國北方常見的一種大型伯勞,體型大小與棕背伯勞近似,通體以灰褐色為主,翅及尾黑色,尾的外側羽毛鮮白色,很容易識别。
楔尾伯勞
在我國内蒙古、西北及東北北部等地區還常遇到一種在當地築巢繁殖的灰色大型的伯勞,體色雖與灰伯勞相似,但體型更大一些,尤其是具有顯著長的尾羽,這種伯勞叫做楔尾伯勞或長尾灰伯勞。
牛頭伯勞
牛頭伯勞又稱“紅頭伯勞”,喙強健具鈎和齒,頭頂及枕部栗紅;背羽灰褐色;尾羽褐色;黑色貫眼紋明顯,尾羽褐色;下體羽棕白,兩脅深棕色。
椋鳥類:常見的種類有灰椋鳥、粉紅椋鳥、紫翅椋鳥、黑領椋鳥、絲光椋鳥及雲南可見的斑椋鳥,南方多些的灰背椋鳥,北方更多一些的北椋鳥等。該屬鳥類嘴微下曲,翼長而尖,腿和腳粗壯。主要為黑色,有金屬光澤。
灰椋鳥
絲光椋鳥
那一年在婺源,碰到上千隻絲光椋鳥在頭頂盤旋,場面壯觀異常,後來多次帶着裝備去守候,卻再也沒能碰上,這估計也是拍鳥人才有的心酸啦!哈哈!
黑領椋鳥
黑領椋鳥整個頭和下體白色,上胸黑色并向兩側延伸至後頸,形成寬闊的黑色領環,極為醒目。腰白色,其餘上體、兩翅和尾黑色,尾具白色端斑。眼周裸皮黃色,嘴黑色,腳黃色。特征極為醒目,野外不難識别。
斑椋鳥
灰背椋鳥
北椋鳥
卷尾類:俗稱黎雞、黑連,是常見的夏候鳥。它們的最主要的特點是嘴形強健,先端具鈎;翅形尖,尾長而呈叉形,一些種類外側尾羽向上卷曲,故有卷尾之名。常見的種類有黑卷尾,灰卷尾,發冠卷尾。
黑卷尾
黑卷尾俗稱黑黎雞,全身黑色,背和胸部有反光的金屬藍色,尾長而呈叉形,外形尾羽的先端微向上卷;嘴、趾和腳均為黑色,很易識别。
灰卷尾
灰卷尾俗稱灰龍眼燕,全身為暗灰色,鼻羽和前額黑色,眼先及頭之兩側為純白色,故又有白頰卷尾之稱。
發冠卷尾
發冠卷尾俗稱卷尾燕,酷似黑卷尾,但體型較粗大,外側尾羽顯著向上彎曲,額頭上有十餘條發狀羽,沿後背下垂。
八色鸫:八色鸫科的鳥類嘴形較粗,最外側初級飛羽長度達其内側的4/5,是鳥類中色彩豐富的種類之一,俗名八色。代表物種藍翅八色鸫以身體具有紅、綠、藍、白、黑、黃、褐、栗等鮮豔奪目,豐富豔麗的色彩而得名,是很有觀賞價值的鳥類。據說中國有八種:雙辮八色鸫、藍枕八色鸫、藍背八色鸫、栗頭八色鸫、藍八色鸫、綠胸八色鸫、藍翅八色鸫、仙八色鸫
雙辮八色鸫
雙辮八色鸫頭後側伸出兩簇長羽,狀如羊角,屬于罕見留鳥,見于中國西雙版納、雲南南部海拔800米以上的常綠林和多蔭次生林。
藍枕八色鸫
藍枕八色鸫除頭頂及頸背亮藍色,其餘頭部和頸側均為茶黃色,其中前額基部較淺淡,耳羽和頸側較濃,眼後有一黑紋伸達頸側。
藍背八色鸫
藍背八色鸫是一種橄榄色及茶色八色鸫。臉近白,額及頭頂橄榄棕色,頸背及腰淡藍色,眉紋黃褐。雌鳥似雄鳥,但橄榄色較暗淡,頭頂及頸背多偏綠色。
栗頭八色鸫
栗頭八色鸫體型圓胖,尾短,腿長,常在森林底層或低植被中找食無脊椎動物。
藍八色鸫
藍八色鸫頭部較為豔麗,前額的嘴基至後枕部的中央冠紋為黑色,額部較狹,頭頂部寬闊,冠紋兩側為赭灰色,渲染金黃色,色調由前向後逐漸變濃,頭頂後部至頸部全為金紅色;
綠胸八色鸫
綠胸八色鸫體型圓胖,尾短,腿長。頭黑,上體綠色,兩翼深色而具白色斑紋,頭頂至後枕深褐,胸及腹部蘋果綠,臀亮紅。
藍翅八色鸫
藍翅八色鸫體型圓胖,尾短,腿長,以身體具有紅、綠、藍、白、黑、黃、褐、栗等鮮豔奪目,豐富豔麗的色彩而得名,是很有觀賞價值的鳥類。
仙八色鸫
仙八色鸫十分珍貴,全球不到一萬隻!盡管中國長三角地區都應該是它的繁殖地,但之前隻是在南京有記錄。已被确定為全球性易危鳥類。中國約有100-1000個繁殖對,以及50-1000隻遷徙個體。2021年2月5日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二級。
黃鹂:黃鹂屬鳥類羽色鮮黃,有31種。為中型雀類。嘴與頭等長,較為粗壯,嘴峰略呈弧形、稍向下曲,嘴緣平滑,上嘴尖端微具缺刻;嘴須細短;鼻孔裸出,上蓋以薄膜。
兩隻黃鹂鳴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絕句》
黑枕黃鹂
黑枕黃鹂俗名也叫黃瓜老,在我國分布較為廣泛,常栖息于落葉闊葉喬木,很少在針葉樹上栖息。黑枕黃鹂的繁殖期是在5月到7月,這時的雄鳥終日發出韻律多變、美妙清脆的求偶鳴叫聲,悅耳且動聽。
金黃鹂
金黃鹂羽毛鮮豔,主要由黃色和黑色組合,雌鳥與幼鳥具有條紋。主要有黃色和黑色的鹂類:頭全為黃色;雄鳥眼周、翼及尾基部黑色,其餘為鮮亮黃色;雄鳥暗淡而多綠色。
細嘴黃鹂
細嘴黃鹂細長的嘴成為該品種的重要特征之一,嘴的長度大約是嘴的厚度的3倍,此外細嘴黃鹂一開始飛起羽的時候羽緣的顔色多為淺色。整體色彩非常鮮豔,幾種顔色的對比度更是鮮明,嘴巴是橙紅色的,腳爪是灰色的,雌鳥與雄鳥相似,但是黃色羽翼更多,下體也有一些深色的縱紋。
鹪鹩:是一類小型鳴禽,身長在10-17厘米之間。頭部淺棕色,有黃色眉紋;上體連尾帶栗棕色,布滿黑色細斑;兩翼覆羽尖端為白色。整體棕紅褐色,胸腹部顔色略淺,翅膀有深色波形斑紋,嘴長直而較細弱,先端稍曲,無嘴須,即有也很少而細。代表物種冬鹪鹩以及山鹪鹩、鱗胸葦鹪鹩、赭鹪鹩、棕眉鹪鹩
冬鹪鹩
冬鹪鹩通體褐或棕褐色,具衆多的黑褐色細橫斑。飛羽黑褐色,外側的5枚初級飛羽外翈具10-11條棕黃白色橫斑,極為明顯。
山鹪鹩
山鹪鹩嘴長直而較細弱,先端稍曲,無嘴須。鼻孔裸露被有鼻膜。翅短而圓,初級飛羽10枚。尾短小而柔軟,尾羽12枚。
鱗胸葦鹪鹩
鱗胸葦鹪鹩頭頂、上體和翅膀棕褐色,有較寬的白眼眉,黑眼紋。自臉頰以下整個下體、胸部和腹部均為灰白色,上面布滿了細碎的鱗狀黑斑紋。
赭鹪鹩
赭鹪鹩上體、頸部和背部是有光澤的中等棕色。前端稍微橙紅色的尾巴更為細緻入微。肩膀和翼覆羽具有相同的顔色。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是黑褐色,有橙褐色的外螺紋,造成了十幾個在翼角處的小斑紋的外觀。大覆羽有黑色網狀的深褐色斑紋。褐色尾羽。眼先褐色。眼眉灰白色直達橙褐色肩膀。
棕眉鹪鹩
棕眉鹪鹩在南方鹪鹩中很突出。成鳥的頭頂和背部是亮棕色,在臀部形成非常明确的深褐色的斑紋。
百靈:是以動聽的鳴叫而著稱的鳥類,體型大小似麻雀,頭上常有或明顯或不明顯的羽冠,羽毛顔色暗淡,善于飛行,求偶炫耀飛行時能“懸停”在空中。在我國,百靈鳥被列入二級保護動物。常見的百靈鳥種類主要有:沙百靈、小沙百靈、角百靈、鳳頭百靈、細嘴短趾百靈、長嘴百靈、二斑百靈、蒙古百靈、黑百靈、歌百靈等。
沙百靈一般指雲雀
沙百靈一般指雲雀,别名:大鹨、天鹨、百靈、告天鳥、阿蘭,背部花褐色和淺黃色,胸腹部白色至深棕色。外尾羽白色,尾巴棕色。後腦勺具羽冠,繁殖期雄鳥鳴啭洪亮動聽,是鳴禽中少數能在飛行中歌唱的鳥類之一。
小沙百靈
小沙百靈一般指小短趾百靈,是一種典型的幹燥草原鳥,上體灰棕色有暗斑紋。下體白色,胸部有散布較開縱紋。它有一蒼白眉斑,嘴較粗短。站勢甚直。鼻孔上有懸羽掩蓋。
角百靈
角百靈雄鳥前額白色或淡黃色,頭頂前部緊靠前額白色之後有一寬的黑色橫帶,其兩端各有2-3枚黑色長羽形成的羽簇伸向頭後,狀如兩隻角。
鳳頭百靈
鳳頭百靈具羽冠,冠羽長而窄。與雲雀區别在側影顯大而羽冠尖,嘴較長且彎,耳羽較少棕色且無白色的後翼緣。
細嘴短趾百靈
細嘴短趾百靈别名小雲雀、細嘴沙百靈,大小和羽色與大短趾百靈相似,就是嘴較短
二斑百靈
長嘴百靈
蒙古百靈
黑百靈
歌百靈
百靈鳥既是“歌手”,又是“舞蹈家”。它的歌不光是單個的音節,而是把許多音節,串連成章。它在歌唱時,又常常張開翅膀,跳起各種舞姿,仿佛蝴蝶在翩翩飛舞。百靈鳥不但以其美妙的歌喉,優美的舞姿,令人歎服的飛翔技巧美化了環境,也給人類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樂趣,更以其自身的存在維持着生态系統的平衡。
鴉類:鴉科有23屬133種。中國有13屬29種,是雀形目中體型最大的鳥類,包括烏鴉、藍鴉、寒鴉、喜鵲、紅嘴鴉等,該科的鳥類有些具有非凡的智力,并且是迄今為止研究的最聰明的鳥類之一。
鴉類綠鵲屬,尾長,嘴紅色,翼栗色,眼紋黑色,綠色的楔形尾尾端黑白相間;與短尾綠鵲的區别在尾較長,頭頂多黃色,三級飛羽羽端黑色。共有4個物種:藍綠鵲、黃胸綠鵲和短尾綠鵲、婆羅洲綠鵲。前2種中國均有分布。
黃胸綠鵲
藍綠鵲
藍綠鵲
鴉類鴉屬是鴉類中最大最多的一種,中國有7種,大多為留鳥,以秃鼻烏鴉、達烏裡寒鴉、大嘴烏鴉、白頸鴉、寒鴉較為常見。
秃鼻烏鴉
秃鼻烏鴉是體形最大的幾個物種之一,成年的秃鼻烏鴉體長可達53厘米左右,這一長度甚至大過了許多猛禽。
達烏裡寒鴉 -- 東方寒鴉
達烏裡寒鴉,又叫東方寒鴉,全身羽毛主要為黑色,僅後頸有一寬闊的白色頸圈向兩側延伸至胸和腹部,在黑色體羽襯托下極為醒目。
白頸鴉
白頸鴉除頸背和胸有一白圈外,其餘體羽全黑。白頸鴉白色頸環僅延伸至胸部,腹部仍為黑色,而且體型明顯為大,這是它與東方寒鴉最顯著的區分。
大嘴烏鴉
大嘴烏鴉又叫巨嘴鴉,俗稱老鴉、老鸹。是雀形目鳥類中體型最大的幾個物種之一,成年的大嘴烏鴉體長可達50厘米左右。大嘴烏鴉雌雄同形同色,通身漆黑,除頭頂、後頸和頸側之外的其它部分羽毛,帶有一些顯藍色、紫色和綠色的金屬光澤。
寒鴉
寒鴉屬于小型鴉類,嘴較細短。雌雄羽色相似。前額至頭頂黑色而富有光澤,枕至後頸灰白色,後枕兩側、頸側淡灰白色近白色,在後頸形成一個半環形項圈。
家鴉
當然,你在家邊、村寨附近常見到的,應該還有一種伴随人類居住環境而栖的家鴉,與寒鴉很類似,但是,通體黑色具紫藍色金屬光澤枕至後頸、頸側、胸暗石闆灰色,形成淺色的項圈,在藍黑色體羽上甚為醒目。
鴉類灰喜鵲屬,灰喜鵲别稱藍膀喜鵲、藍鵲、馬尾鵲、山連子、山雀、山喜鵲、羊烏鵲。灰喜鵲有漂亮的長尾巴,頭和後頸亮黑色,背上灰色;翅膀和長長的尾巴呈天藍色,下體灰白色。
灰喜鵲
灰喜鵲又叫山喜鵲,外形酷似喜鵲,但稍小。體長33-40厘米。嘴、腳黑色,額至後頸黑色,背灰色,兩翅和尾灰藍色,初級飛羽外翈端部白色。尾長、呈凸狀具白色端斑,下體灰白色。外側尾羽較短不及中央尾羽之半。
鴉類的松鴉屬,松鴉是一種森林鳥類,常年栖息在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闊葉林等森林中,有時也到林緣疏林和天然次生林内,很少見于平原耕地。其中代表物種松鴉又名“橿鳥”、黑頭松鴉、琉球松鴉。
松鴉
松鴉在中國亞種分化多,羽色變化較大,北京、雲南、甘肅之間的差異都很大,雲南亞種額白色,頭頂黑色,普通亞種和西藏亞種頭頂無黑色縱紋,次級飛羽基部無白色。甘肅亞種和北京亞種頭頂黑色縱紋均較細,次級飛羽基部白斑亦較小。
黑頭松鴉
琉球松鴉
琉球松鴉體長大約38厘米。它的羽毛由深紫紅色和藍色組成,前額具有天鵝絨般的黑色,背部和下體是豐富的闆栗色。主要分布在琉球群島。
鴉類的地鴉屬,是鴉科下的一屬。全世界隻有4種地鴉,新疆是地鴉屬的發源地,全世界4種地鴉中有2種分布于中國,分别是:白尾地鴉和黑尾地鴉
白尾地鴉
白尾地鴉大概是地球上最不為人所知的物種之一,它的栖息地在塔克拉瑪幹大沙漠
黑尾地鴉
黑尾地鴉是一種适應于幹旱、荒漠植被環境。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很少成群,多在灌叢中覓食。不遠飛,飛得也不高,喜歡刨土。發達的鼻羽把鼻孔遮掩得很嚴實。
鴉科的山鴉屬由兩種種類的山鴉組成:紅嘴山鴉和黃嘴山鴉,山鴉明顯特征為漆黑的羽毛和顔色鮮豔的腿,鳥爪和鳥嘴。
紅嘴山鴉
黃嘴山鴉
紅嘴山鴉嘴、腳紅色,通體黑色具藍色金屬光澤,全身羽毛純黑色具藍色金屬光澤。兩翅和尾純黑色具藍綠色金屬光澤。虹膜褐色或暗褐色,嘴和腳朱紅色。黃嘴山鴉嘴為黃色而不為紅色。
鴉科藍鵲屬全球共5種,中國有4種分布,分别是台灣藍鵲、黃嘴藍鵲、紅嘴藍鵲和白翅藍鵲。
紅嘴藍鵲
黃嘴藍鵲
鴉科鵲屬就是我們常說的喜鵲,主要有沙特喜鵲、黑嘴喜鵲、北非喜鵲以及東方喜鵲。其中東方喜鵲是韓國的國鳥。
北非喜鵲
東方喜鵲
黑嘴喜鵲
鴉科噪鴉屬有三種:黑頭噪鴉、灰噪鴉及北噪鴉,其中,黑頭噪鴉是中國特有物種。灰噪鴉是加拿大國鳥。
北噪鴉
鴉科叢鴉屬的西叢鴉,是雀形目中一種體型較大的,有明亮的藍色、白色和灰色組成的羽毛圖案,有一個藍色的頭,翅膀和尾巴灰藍色,背部棕褐色,腹部灰白色。
西叢鴉
繡眼:俗稱相思、白眼圈,因其眼圈被一些明顯的白色絨狀短羽所環繞,形成鮮明的白眼圈得繡眼之名。主要有:紅脅繡眼鳥、暗綠繡眼鳥、灰腹繡眼鳥、黃腹繡眼鳥
暗綠繡眼
暗綠繡眼鳥雌雄鳥羽色相似。從額基至尾上覆羽概為草綠或暗黃綠色,前額沾有較多黃色且更為鮮亮,眼周有一圈白色絨狀短羽,眼先和眼圈下方有一細的黑色紋,耳羽、臉頰黃綠色。
紅脅繡眼
紅脅繡眼鳥與暗綠繡眼鳥及灰腹繡眼鳥的區别在上體灰色較多,兩脅栗色(有時不顯露),下颚色較淡,黃色的喉斑較小,頭頂無黃色。虹膜紅褐;嘴橄榄色;腳灰色。眼周具明顯的白圈;體形大小和上體羽色均與暗綠繡眼鳥相似,但兩脅呈顯著的栗紅色,與其他繡眼鳥極易區别。
灰腹繡眼
灰腹繡眼鳥上體黃綠色,眼周具一白色眼圈,眼先和眼下方黑色。颏、喉和上胸鮮黃色,下胸和兩脅灰色,腹灰白色,中央具不甚明顯的黃色縱紋,尾下覆羽鮮黃色。
黃腹繡眼
黃腹繡眼鳥,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諸島嶼,中國估計就台灣省多見一些。
太平:該屬鳥類體長166~205毫米;嘴較短;頭頂有一簇柔軟冠羽;兩翅尖長,太平鳥羽色柔潔,特别是翅上的小蠟狀斑更是十分美麗。在中國有2種,即太平鳥(十二黃)和小太平鳥(十二紅)。
太平鳥
太平鳥是中國傳統籠養鳥種,俗稱連雀、十二黃
小太平鳥
小太平鳥尾端绯紅色顯著,與太平鳥的區别在黑色的過眼紋繞過冠羽延伸至頭後,臀绯紅。俗稱十二紅、绯連雀、朱連雀
鹀(wú)科:喙大多為圓錐形,與雀科相比較為細弱,上下喙邊緣不緊密切合而微向内彎,因而切合線中略有縫隙;種類衆多,共有73屬,316種,887亞種。
藏鹀
藏鹀是中國特有鳥類。與雀科的鳥類相比較為細弱,上下喙邊緣不緊密切合而微向内彎,因而切合線中略有縫隙;體羽似麻雀,此鹀以具有特殊的鮮紅栗色背部,及上胸的黑帶與下胸的純灰色等形态特征,與其它各種鹀顯著區别。。是我國青藏高原東部特有的珍稀鳥類。
朱鹀
朱鹀頭頂及上體幾純沙褐色;眉紋、眼先、頰以及颏、喉、胸呈淡玫瑰紅色;腹部淺淡以至污白;第一枚飛羽很發達;尾羽長,外側尾羽粉色。嘴細尖,上下緣間有間隙,上嘴緣近基部處膨脹。尾長,呈凹形,和長尾山雀相似。體羽較紅。
藍鹀雄鳥
藍鹀中國特有品種。藍鹀雄性成鳥,通體石闆灰藍;脅羽、下腹和尾下覆羽純白;
藍鹀雌鳥
藍鹀雌性成鳥,頭、頸及上胸棕黃色;上背棕褐,具暗褐色羽幹紋;
黃胸鹀又名禾花雀
黃胸鹀又名禾花雀,這種體型嬌小的鳥類還被中國食客稱為“天上人參”。在黃胸鹀的數量嚴重減少後,中國于1997年禁止獵捕黃胸鹀。
烏鸫
八哥
鹩哥
話說,烏鸫與烏鴉、八哥、鹩哥的差别你知道嗎?它們都是一身黑,烏鴉最大,全身都是黑的,烏鸫嘴卻是黃的,當然八哥嘴更黃,腳也是黃的,不像烏鸫是黑色,而且,八哥有帥氣發型,鹩哥就更不一樣了,它系着黃圍脖呢。
绶帶鳥應該是大家最愛拍的鳥類了,有白色的,棕色的,其實不太好分辨,我們通常把白色當成雄鳥,棕色當成雌鳥,其實,绶帶品種很多,不同品種中,雄的本身就有棕色白色,比如:東方绶帶、中國绶帶、紫绶帶、棕紅壽帶等
紫壽帶鳥外觀像壽帶鳥,但形體較小。成年雄鳥胸部的羽毛呈黑灰色,有紫藍色的光澤,具冠羽。下身則是白色。翼、背部及臀部呈黑栗色。尾巴中央有極長的黑色尾羽,雄雛鳥的此尾羽則較短。雄鳥與壽帶的區别在翼及尾黑色,背近紫色。它們不像壽帶鳥,并沒有白色的變種。
東方绶帶
東方绶帶白色型與褐色型,這個東方其實說的是馬來種,而不是指的中國。說實話,我不太能分得出來具體的差别。
中國绶帶雌
中國绶帶
中國绶帶有白色型與栗色型,别名:壽帶鳥普通亞種、長尾鹟、練鵲、绶帶鳥、赭練鵲、一枝花
相思鳥别名紅嘴玉、紅嘴綠觀音、戀鳥,在西方叫“乃丁格”(情鳥)。相思鳥屬有銀耳相思鳥和紅嘴相思鳥2種,中國均有分布.
銀耳相思鳥
銀耳相思鳥頭頂黑色;耳羽銀灰色;翅有明顯的朱紅色翼斑;尾上和尾下覆羽與翼斑同色;上體以橄榄黃和橄榄綠色為主。
紅嘴相思鳥
紅嘴相思鳥上體從頭以至尾上覆羽均為暗灰綠色,頭頂綠色較濃;兩翅具朱紅色翼斑;颏至喉黃色;胸部橙黃;腹部淡白;尾下覆羽淺黃色。
岩鹨體形均較小,如一般麻雀大小。嘴細尖,嘴基較寬,而在嘴長的中間部位有一明顯的緊縮,這是該科鳥類特異之處;鼻孔大而斜向,并有皮膜蓋着;嘴須少而柔軟;前額羽稍松散,并不彼此緊貼覆蓋;尾為方尾或稍凹;跗蹠前緣具盾狀鱗。常見林岩鹨、褐岩鹨、棕胸岩鹨、栗背岩鹨。
岩鹨
岩鹨為高山鳥,栖息于2200米到3100米左右的高山針葉林帶及多岩地帶或灌木叢中,冬天下降至溪谷中栖息。
一直以為,戴菊隻是一種鳥,查過後才知道,戴菊居然是一個屬,有各種亞種的戴菊,其中就包括了戴黃菊花的戴菊、戴紅菊花的火冠戴菊,戴橙色菊花的台灣戴菊......
戴菊
戴菊上體橄榄綠色。頭頂中央檸檬黃色或橙黃色羽冠,也有頭頂金黃色或橙色的紅冠戴菊,兩側有明顯的黑色側冠紋,眼周灰白色。
維達鳥是梅花雀科的鳥類,幼鳥由寄主喂養長大。因常發現于貝甯的維達鎮,故得名。維達鳥雖為小鳥,但長尾所占鳥體的比例絕對是鳥中之最,這種鳥其貌不揚,尾羽卻難得一見,雄鳥主要呈黑色,4根中尾羽極長,以尾羽冠壓雀類之首。
寬尾維達鳥
我查了不少資料,對樂園維達與寬尾維達沒有太明确的區分,我拍過三次維達鳥,實話說,沒能準确辨認出,到底屬于哪一種。
鳳頭雀莺
鳳頭雀莺體型纖細,是中國體型最小的鳥類之一。
花彩雀莺
花彩雀莺是一種體型小有毛茸茸偏紫色雀莺。頂冠棕色,眉紋白。與鳳頭雀莺的區别為眉紋白,無羽冠,頂冠棕色,外側尾羽有白邊。
包括:雁鴨類、潛鳥類、䴙䴘類、鹱類、鹈類、鷗類、企鵝等7類
遊禽類常見的鳥與難讀的字:
鹈鹕[tí hú]、䴙䴘[pì tī]、鹱鳥[hù]、鸬鹚[lú cí]、鲣鳥[jiān]、鹲[méng]、天鵝、大雁、鴛鴦、綠頭鴨、中華秋沙鴨、海燕、海鷗、企鵝等
拍攝于番禺的白鹈鹕
鹈鹕有8種,我國分布3種:白鹈鹕、斑嘴鹈鹕、卷羽鹈鹕。鹈鹕體型粗大,成年鹈鹕體長約1.7米左右,翼展可達3米,它的翅膀強壯有力,能夠把龐大的身軀輕易送上天空。體重可達13千克,是現存鳥類中個體最大者之一。鹈鹕配對後可是終生不換配偶的哦!
卷羽鹈鹕(局部)
這是我在頭條發過的一張自己拍攝的卷羽鹈鹕,得到近百萬的展現,是我展現量最高的一張圖,原因是拍攝的那隻卷羽鹈鹕,相當于人類年齡的80歲,算是鹈鹕中的老壽星了!
䴙䴘外形如鴨,而嘴卻直而尖。腳的位置特别靠後。尾特别短。分為體型嬌小的小䴙䴘;頭頂兩側各一簇聳立羽毛的角䴙䴘,頭頂枕部羽毛向後延伸的鳳頭䴙䴘,以及頭頂和頸上部為黑色的黑頸䴙䴘和頸前和胸部為紅色的赤頸䴙䴘。
䴙䴘的巢很特别,它不在固定地點,而是随波逐流,飄蕩在水上,也不知道潛水一圈回來,家已經飄走了,它還能不能找到,哈哈!
䴙䴘【别名】水葫蘆
鳳頭鸊鷉頭頂兩側羽毛延長,形成兩束黑色長形冠羽位于頭頂後部。
小鸊鷉
小鸊鷉枕部具黑褐色羽冠;成鳥上頸部具黑褐色雜棕色的皺領;上體黑褐,下體白色。
角鸊鷉
黑頸鸊鷉頭、頸和上體黑色;眼後有一族呈扇形散開像頭發一樣的絲狀飾羽,基部棕紅色,逐漸變為金黃色;兩翅覆羽黑褐色,初級飛羽淡褐色。
黑頸鸊鷉
黑頸鸊鷉頭、頸和上體黑色;眼後有一族呈扇形散開像頭發一樣的絲狀飾羽,基部棕紅色,逐漸變為金黃色;兩翅覆羽黑褐色,初級飛羽淡褐色。
赤頸鸊鷉
赤頸鸊鷉頭頂黑色,頭頂兩側羽毛延長和稍微突出,形成短的黑色冠羽;頰和喉灰白色,前頸和上胸栗紅色,後頸和上體灰褐色。
鹱類有四科:鹱科、信天翁科、海燕科與鹈燕科。小型鹱類,與海燕相似而體型較大,一般體長50厘米,翼較長。鼻孔背位,左右分離。巨鸌體長90厘米,翼展超過200厘米,是鸌科中體型最大者,離他遠點哦,它體有惡臭!我國常見的有灰鹱、曳尾鹱等。
曳尾鹱
灰鹱
信天翁屬于大型鹱類,翅極長,一生中大多數時間在海洋上度過,隻在繁殖期回到陸地。信天翁是傑出的飛行家,在大洋的上空信天遨遊,可以幾個小時不用拍動翅膀。一隻信天翁可以在12天内飛行達5000公裡的旅程。我國有2種,短尾信天翁和黑背信天翁。
黑背信天翁
短尾信天翁是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體長94-95厘米,身體白色,頭和頸綴有黃色,初級飛羽和尾尖端黑褐色,嘴粉紅色,腳暗色。在行為上相比短尾信天翁不接近船隻,而黑腳信天翁喜歡接近和跟随船隻。
短尾信天翁
短尾信天翁種群數量稀少,繁殖分布區域狹窄,已被列入世界瀕危動物紅皮書和世界瀕危鳥類名錄,中國亦将它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作為一級動物保護。
短尾信天翁是信天翁科下的一種大型海鳥,别名海燕,注意,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海燕,而大家熟悉的搏擊暴風雨的海燕,是下面這個。
風暴海燕--歐洲
海燕屬于小型鹱類,也是體型最小的海洋鳥類,翅短而圓,飛行時振翼頻率高,以不懼怕驚濤駭浪而著稱,高爾基在蒼茫的大海上搏擊暴風雨的就是它——風暴海燕,也叫歐洲海燕。
海燕依據尾巴區分,有角尾與叉尾兩種。我國最多的是黑叉尾海燕與白腰叉尾海燕。
白腰叉尾海燕
黑叉尾海燕
為了便于區分,我将海燕與海鷗放在一起,海鷗是鷗形目鷗科,海燕是鹱形目海燕科。海燕小,海鷗大,海燕翅短而圓,海鷗翼長而尖,體羽多灰、白色。
海港清潔工-海鷗
海鷗是最常見的海鳥,成對或成小群活動或在空中飛翔,全球有90多種鷗類。雲南滇池的紅嘴海鷗,已經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但你是否知道,昆明過冬的海鷗有8種之多。分别是紅嘴鷗、棕頭鷗、銀鷗、黑尾鷗、魚鷗、黃嘴河燕鷗、三趾鷗和須浮鷗。當然,大部分都是紅嘴鷗,然後是棕頭鷗與銀鷗。
紅嘴鷗(夏羽)-- 有黑頭鷗别稱的原因,就是這夏羽或繁殖羽啦!
(1)紅嘴鷗體型小;棕頭鷗體型大。
(1)紅嘴鷗體型小;棕頭鷗體型大。
(2)紅嘴鷗虹膜褐色,“眼珠黑色”;棕頭鷗虹膜淡黃,“眼珠透明”。
翼尖沒有白斑;棕頭鷗翼尖有大塊白斑。
銀鷗
銀鷗又名黑背鷗、淡紅腳鷗、黃腿鷗、魚鷹子和叼魚狼等。體型厚重,頭部平坦。夏羽頭、頸和下體純白色,背與翼上銀灰色。腰、尾上覆羽純白色,初級飛羽末端黑褐色,有白色斑點。嘴黃色,下嘴尖端有紅色斑點。冬羽頭和頸具褐色細縱紋。
須浮鷗
須浮鷗常成群活動。頻繁地在水面上空振翅飛翔。飛行輕快而有力,有時能保持在一定地方振翅飛翔而不動地方。
黃嘴河燕鷗
黃嘴河燕鷗是中等體型的頭頂黑色的燕鷗。嘴大,黃色,腿紅或橘黃色,尾深叉而形長。上體、腰及尾深灰,外側尾羽白,翼尖近黑。越冬成鳥嘴端黑色,額及頭頂偏白。
中華鳳頭燕鷗是鸻形目、鷗科、鳳頭燕鷗屬的一種海鳥,又叫黑嘴端鳳頭燕鷗。
中華鳳頭燕鷗
中華鳳頭燕鷗不僅被專家認為像“神話”一樣,而且比大熊貓還要珍稀,是中國最珍稀的鳥類,在世界鳥類紅色名錄上被列為極危物種,是極端接近絕種危險的最嚴重等級。全球不足100隻。頭頂、腳部及嘴的最前端黑色是主要的區分,一年隻生一隻蛋,雄鳥與雌鳥輪流孵蛋。
全世界共有9種大雁,中國就有白額雁、鴻雁、豆雁、斑頭雁和灰雁等,在民間通稱為“大雁”。大雁是人們熟知的鳥類類群之一,在遷徙時總是幾十隻、數百隻,甚至上千隻彙集在一起,互相緊接着列隊而飛,古人稱之為“雁陣”。“雁陣”由有經驗的“頭雁”帶領,加速飛行時,隊伍排成“人”字形,一旦減速,隊伍又由“人”字形換成“一”字長蛇形。
大雁從不獨活,一群大雁裡很少會出現單數。一隻死去,另一隻也會自殺或者郁郁而亡。所以,古時候娶親六禮中,有五禮需要用到大雁。家鵝被認為是人類馴化的第一個家禽,它來自于野生的鴻雁或灰雁。
白額雁
白額雁額和上嘴基部具一白色寬闊帶斑,白斑後緣黑色;頭頂和後頸暗褐色;背、肩、腰暗灰褐色,具淡色羽緣;翅上覆羽和三級飛羽亦為暗灰褐色,初級覆羽灰色,外側次級覆羽灰褐色;初級飛羽黑褐色;尾羽黑褐色,具白色端斑;尾上覆羽白色;颏暗褐色、其前端具一細小白斑,前頸、頭側和上胸灰褐色,向後逐漸變淡;腹污白色,雜有不規則的黑色斑塊,兩脅灰褐色,尾下覆羽白色。虹膜褐色,嘴肉色或粉紅色,腳橄榄黃色。
鴻雁
鴻雁額基、頭頂到後頸正中央暗棕褐色,額基與嘴之間有一條棕白色細紋,将嘴和額截然分開。頭側、颏和喉淡棕褐色,嘴裂基部有兩條棕褐色颚紋。背、肩、腰、翅上覆羽和三級飛羽暗灰褐色,羽緣較淡或較白,形成明顯的白色斑紋或橫紋。嘴黑色,虹膜紅褐色或金黃色,跗蹠橙黃色或肉紅色。
豆雁
灰雁
斑頭雁
斑頭雁頭頂後部有二道黑色橫斑,前一道在頭頂稍後,較長,延伸至兩眼,呈馬蹄鐵形狀;後一道位于枕部,較短。頭部白色向下延伸,在頸的兩側各形成一道白色縱紋;後頸暗褐色。
為了便于區分,大雁放的圖都是近景或靜态的圖,是不是感覺就像家養的鵝啊?好吧,我們就來說說,天鵝!天鵝中國有四個種類,分别是大天鵝 、小天鵝 、黑天鵝及疣鼻天鵝。
大天鵝
大天鵝全身的羽毛均為雪白的顔色,雌雄同色,雌略較雄小,全身潔白,僅頭稍沾棕黃色。虹膜暗褐色,嘴黑色,上嘴基部黃色,此黃斑沿兩側向前延伸至鼻孔之下,形成一喇叭形。嘴端黑色。跗蹠、蹼、爪亦為黑色。它是世界上飛得最高的鳥類之一,能飛越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最高飛行高度可達9000米以上。而小天鵝體型稍小,嘴基兩側的黃色,不會像大天鵝一樣,黃色延伸到鼻孔以下。
疣鼻天鵝
疣鼻天鵝脖頸細長,前額有一塊瘤疣的突起,因此得名。全身羽毛潔白,極善遊泳。飛行時也将頭部伸直,但很少發出叫聲,故又得名 “無聲天鵝”。黑天鵝、黑頸天鵝、黑嘴天鵝都很好區分啦!
天鵝保持着一種稀有的“終身伴侶制”,它們不僅在繁殖期彼此互相幫助,平時也是成雙成對,如果一隻死亡,另一隻也确能為之“守節”,終生單獨生活。
鸬鹚【俗名】魚鷹、水老鴨
普通鸬鹚在中國南方是較普遍和常見的,長期以來就被人民群衆馴養用來捕魚,現在,野生的鸬鹚并不多見了。鸬鹚的羽色主要為黑色面帶有紫色的金屬光澤,到了生殖季節,雄鳥頭部和頸部會長出許多白色的絲狀羽。嘴強而長,錐狀,先端具銳鈎,适于啄魚,常成群栖息于水邊岩石上或水中,呈垂直站立姿勢。
鴛鴦,鴛是雄鳥,鴦是雌鳥,鴛鴦是合成詞。
鴛鴦雄鳥嘴紅色,腳橙黃色,羽色鮮豔而華麗,頭具豔麗的冠羽,眼後有寬闊的白色眉紋,翅上有一對栗黃色扇狀直立羽,像帆一樣立于後背,非常奇特和醒目,野外極易辨認。雌鳥嘴黑色,腳橙黃色,頭和整個上體灰褐色,眼周白色,其後連一細的白色眉紋,亦極為醒目和獨特。
我拍到的一隻白色的鴛鴦,查不到品種,但是可以确定不屬于白化種,求解!
鴛鴦在人們的心目中是永恒愛情的象征,是一夫一妻、相親相愛、白頭偕老的表率,其實啊,無論雄雌,都隻會在一個繁殖周期内,臨時組建一個家庭,然後就會各奔東西。鴛鴦,遠不及其它一些物種對愛情忠貞哦!
前面的天鵝,大雁和鴛鴦都是鴨科的成員,這些成員外形和習性各異:有些食植物,有些則食魚;有些隻能漂浮在水面上,有些則擅長潛水;有些是飛行能力最強的鳥類之一,有些則不善于飛行。而鴨科中最大種群是鴨屬,全世界分布範圍最廣的鴨子,然而你可千萬不能随便吃哦,因為,裡面不乏有全球及其瀕危的物種!例舉綠頭鴨、斑頭鴨、赤膀鴨、赤嘴鴨、琵嘴鴨以及羅紋鴨。
綠頭鴨雄鳥頭、頸綠色,具輝亮的金屬光澤。馴化的家鴨就起源于野生的斑嘴鴨和綠頭鴨。
斑頭鴨
赤膀鴨,一種膽小的動物,但飛行極快,它翅膀上面有棕栗色的橫帶。
常栖息于淡水湖畔,鹽場周邊的赤嘴鴨,紅色級保護物種。
僅長白山地區能見到的琵嘴鴨
尾下兩側各有一塊三角形乳黃色斑,明顯有别于其他鴨類的羅紋鴨
而鴨科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中華秋沙鴨!俗名鱗脅秋沙鴨,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嘴形側扁,前端尖出,與鴨科其它種類具有平扁的喙形不同。嘴和腿腳紅色。雄鴨頭部和上背黑色下背、腰部和尾上覆羽白色;翅上有白色翼鏡;頭頂的長羽後伸成雙冠狀。脅羽上有黑色魚鱗狀斑紋。
中華秋沙鴨
鳥中活化石---中華秋沙鴨
鹲[méng]具有長長的中央尾羽,飛行的姿勢非常優美,飛行時轉彎速度非常快,多栖息于遠洋,主要食鱿魚,俯沖潛水捕食,遊泳時尾向上翹。鹲科有紅尾鹲,白尾鹲和紅嘴鹲三種,我國都有出産。
白尾鹲
紅尾鹲
紅嘴鹲
鲣鳥[jiān]是熱帶海鳥,世界各大熱帶海洋均有分布,我國的鲣鳥包括紅腳鲣鳥、褐鲣鳥和黑臉鲣鳥(藍臉鲣鳥),其中紅腳鲣鳥是西沙群島最主要的海鳥。
紅腳鲣鳥
紅腳鲣鳥是大型海鳥,體長約為68-75厘米。體色既清新典雅,又鮮豔奪目。身體的羽毛潔白無瑕,僅有部分飛羽為黑色。
紅腳鲣鳥 - 深色型
紅腳鲣鳥還有一種深色型,頭、背及胸煙褐色,尾白。也是紅腳及粉紅色的嘴基。亞成鳥全身煙褐色。
褐鲣鳥
褐鲣鳥體型較大而細長,呈流線型。嘴粗壯,長直而尖,近似圓錐形,黃色。雌鳥嘴基部内側和眼周裸露皮膚與嘴同為黃色,雄鳥為淡藍色。頭、頸和胸黑褐色,胸以下白色。翅窄、長而尖,上面黑褐色。翼下覆羽和腋羽白色,較尖長,黑色。腳粗短,淡黃色。
黑臉鲣鳥(藍臉鲣鳥)
藍臉鲣鳥是一種黑白色鲣鳥。體形比紅腳鲣鳥和褐鲣鳥都要大。通體羽毛除了飛羽和尾羽外大部分為白色,眼睛為金黃色,眼部周圍為藍黑色,所以,也叫黑臉鲣鳥。
全世界共有5種潛鳥,中國有4種普通潛鳥、紅喉潛鳥、黑喉潛鳥、白嘴潛鳥。顧名思義,潛水遊泳是它們的看家本領,一受驚吓,就像魚兒一樣,潛入水中,難覓蹤影,也能飛,就是陸地上跑步不咋地!
普通潛鳥
繁殖季節的普通潛鳥
普通潛鳥在繁殖季節,它們有一個黑色的頭,上面戴着一道白色和黑色的珍珠般項鍊,體背上有一個格子圖案。
企鵝是一類善于遊泳而沒有飛翔能力的中、大型海鳥。前肢發育成為鳍腳,适于劃水。分類很多,挑幾個圖片觀賞一下吧:國王企鵝、帝企鵝、白眉企鵝、阿德利企鵝、南極企鵝(帽帶企鵝)、跳岩企鵝(冠企鵝、鳳頭黃眉企鵝)
國王企鵝
遊禽全部介紹完畢!
包括:鸻鹬類、鹭類、鹳類、鶴類等
涉禽類常見的鳥與難讀的字:
鸻鹬[héng yù]、鳽鳥[jiān]、 朱鹮[huán]、 姬鸨[bǎo]、 黃鹳[guàn]、杓鹬[biāo yù]、鵁鶄[JiāoJīng]、丹頂鶴、大白鹭、蒼鹭、火烈鳥(紅鹳)、大鸨、大沙錐[zhui]、秧雞、黑水雞、骨頂雞、苦惡鳥等。
中國國家地理上一篇鸻鹬的科普介紹,很有借鑒意義:
鸻鹬類
1.大杓鹬用超長帶彎兒的嘴,不僅能啄食地表的獵物,必要時還能伸入洞穴捉螃蟹。
2.黑尾塍鹬的嘴長而直,能直戳泥沙較深處搜尋獵物。
3.紅腳鹬的嘴相對較短,隻能獵取較淺層泥沙中的食物。
4.紅腹濱鹬常将嘴的尖端插入濕泥沙中,靠感知水波的變動判斷獵物的存在。
5.金斑鸻的嘴短而直,取食的深度有限,更多是靠視力搜尋捕捉灘塗表面的獵物。
6.金眶鸻的嘴更加短小,通常是在灘塗上跑跑停停,啄食地表的食物。
7.翻石鹬的嘴較為粗壯,能用來翻動小石塊,幫助尋找獵物。
8.反嘴鹬覓食時,會低頭用長而上彎的嘴左右掃,掃中獵物就捉住吞掉。
鸻鹬類為中等或小型涉禽。種類繁多,身體大多為沙土色,奔跑迅速,翅膀尖,善于飛翔。
其中:鹬類的身體結構,大都符合典型涉禽的“三長”特征—長嘴、長脖子、長腿,讓它們能夠在海灘和淺水區域自如行走,低頭覓食。鸻類“三長”的特征并不明顯,甚至有的指标還相對較短。
鹬科全世界共有29屬77種,中國有14屬38種。常見有反嘴鹬、黑尾塍鹬、勺嘴鹬、小青腳鹬、紅腳鹬、大濱鹬、大杓鹬、長嘴杓鹬、紅腹濱鹬、黑腹濱鹬、白腰濱鹬、流蘇鹬、白腰草鹬、丘鹬、姬鹬、林鹬、矶鹬、翻石鹬、大沙錐、扇尾沙錐等
反嘴鹬
反嘴鹬的嘴為黑色,細長,顯著地向上翹。腳藍灰色,少數個體呈粉紅色或橙色,飛翔時腳遠遠超出尾外。
黑尾塍鹬
黑尾塍鹬的嘴、腳、頸皆較長,是一種細高而鮮豔的鳥類。嘴長而直微向上翹,尖端較鈍、黑色,基部肉色。
勺嘴鹬
勺嘴鹬的嘴黑色,基部寬厚而平扁,尖端擴大成鏟狀。腳黑色。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該物種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因為它的數量極少,正在經曆極度迅速的衰退。作為世界上最稀有的鳥類之一,目前可繁殖的勺嘴鹬大概有210對到228對,遠少于大熊貓。
小青腳鹬
小青腳鹬是小型涉禽,嘴較粗而微向上翹,尖端黑色,基部淡黃褐色。
紅腳鹬
紅腳鹬上體褐灰,下體白色,胸具褐色縱紋。飛行時腰部白色明顯,嘴長直而尖,基部橙紅色,尖端黑褐色。腳較細長,亮橙紅色,繁殖期變為暗紅色。幼鳥橙黃色。
大濱鹬
大濱鹬系濱鹬中個體最大者。嘴較長而直、黑色,腳暗綠色。
大杓鹬
大杓鹬體型碩大,嘴甚長而下彎;比白腰杓鹬色深而褐色重,下背及尾褐色,下體皮黃。
長嘴杓鹬
長嘴杓鹬嘴形直,有時微向上或向下彎曲;鼻溝長度遠超過上嘴的1/2;雌雄羽色及大小相同,跗骨後側大多具盾狀鱗,前緣亦具盾狀鱗;趾不具瓣蹼。
紅腹濱鹬
紅腹濱鹬嘴較短而直、黑色,腳亦甚短、綠色。體較粗胖。
黑腹濱鹬
黑腹濱鹬隻要看它肚子上那一大塊黑斑就可以識别啦!
白腰濱鹬
白腰濱鹬上背具棕色鱗狀紋,頭頂具棕色條紋。下體白色,胸及兩脅具箭頭形粗縱紋。
流蘇鹬
流蘇鹬繁殖期雄鳥的頭和頸有豐富的飾羽,個體間的顔色差異很大。
白腰草鹬
白腰草鹬是一種黑白兩色的内陸水邊鳥類。夏季上體黑褐色具白色斑點。
丘鹬
丘鹬體型肥胖,腿短,嘴長且直。與沙錐相比體型較大,頭頂及頸背具斑紋。起飛時振翅嗖嗖作響。占域飛行緩慢,于樹頂高度起飛時嘴朝下。飛行看似笨重,翅較寬。
姬鹬
姬鹬姬鹬頭頂黑褐色,具金屬光澤和淡色斑點。寬闊的黃色和皮黃色眉紋中央有一黑線,将眉紋分隔成兩端聯結,中部分開的雙眉。
林鹬
林鹬夏季頭和後頸黑褐色、具細的白色縱紋;背、肩黑褐色,具白色或棕黃白色斑點。
矶鹬
矶鹬矶鹬的頭、頸、背、翅覆羽和肩羽橄榄綠褐色具綠灰色光澤。各羽均具細而閃亮的黑褐色羽幹紋和端斑,其中尤以翅覆羽、三級飛羽、肩羽、下背和尾上覆羽最為明顯。
翻石鹬
翻石鹬行走時步态有點蹒跚,但奔跑很好,飛行有力而直,通常不高飛。覓食時主要通過嘴翻轉水邊地上或淺水處的海草和小卵石,啄食隐藏在下面的甲殼類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
大沙錐
大沙錐上體絨黑色,雜有棕白色和紅棕色斑紋;下體白色,兩側具黑褐色橫斑。外側尾羽窄而短小,站立時尾遠遠超過翅尖,覓食時常将細長而易彎曲的長嘴插入泥地中搜覓食物。
扇尾沙錐
扇尾沙錐頭頂中央有一棕紅色或淡皮黃色中央冠紋自額基至後枕。兩側各有一條白色或淡黃白色眉紋自嘴基至眼後。
鸻科中國有13種,常見的有灰斑鸻、金斑鸻、金眶鸻、環頸鸻和普通燕鸻。包括麥雞屬的中國的4種:鳳頭麥雞、距翅麥雞、灰頭麥雞和肉垂麥雞,及燕鸻中的領燕鸻、灰燕鸻
水邊的淘氣包---金斑鸻
金斑鸻夏季全身羽毛大都呈黑色,背上有金黃色斑紋。翅膀又尖又長,飛行快速,活動時常不斷地站立和擡頭觀望,行動極為謹慎小心。善于在地上疾走。
灰斑鸻
灰斑鸻嘴峰長度與頭等長,端部稍微隆起。鼻孔線形,位于鼻溝内,鼻溝約等于嘴長的2/3。翅尖形。是遷徙性鳥類,具有極強的飛行能力。
金眶鸻
金眶鸻上體沙褐色,下體白色。有明顯的白色領圈,其下有明顯的黑色領圈,眼後白斑向後延伸至頭頂相連。羽毛的顔色為灰褐色,常随季節和年齡而變化。
環頸鸻
環頸鸻額前和眉紋白色;頭頂前部具黑色斑,且不與穿眼黑褐紋相連。頭頂後部、枕部至後頸沙棕色或灰褐色。後頸具一條白色領圈。
普通燕鸻
普通燕鸻嘴短,基部較寬,尖端較窄而向下曲。翼尖長。尾黑色,呈叉狀。
鳳頭麥雞
鳳頭麥雞頭上有黑色反曲的長形羽冠。眼先、眼上和眼後灰白色和白色,并混雜有白色斑紋。
距翅麥雞
距翅麥雞翼角具黑色的距。頭頂和枕冠黑色;背沙褐色;飛羽黑色,具大型白色翼斑。
灰頭麥雞
灰頭麥雞頭、頸、胸灰色,下胸具黑色橫帶,其餘下體白色,背茶褐色,尾上覆羽和尾白色,尾具黑色端斑。嘴黃色,先端黑色,腳較細長,亦為黃色。
肉垂麥雞
肉垂麥雞頭、頸和上胸黑色,眼前面有一鮮紅色肉垂,眼後有一白色寬帶,在黑色頭上極為醒目。
領燕鸻
領燕鸻夏羽眼先黑色或褐色,眼周有一窄的白圈,颏、喉乳黃色,從眼往下有一黑線包圍在喉部的乳黃色外面。
灰燕鸻
灰燕鸻是小型的水邊鳥類,上體為淡灰色,前額和頭頂略微綴有沙色和褐色,眼先和從嘴基到眼睛有一條黑色的線。後頸部為灰褐色或淡灰褐色。腰部和尾上覆羽為白色。
彩鹬
彩鹬是一種小型涉禽,體長25厘米左右。嘴細長,尖端向下彎曲,雄鳥頭具淡黃色中央紋。眼周黃色,并向後延伸成一柄狀帶。背具白色橫斑,兩側具黃色縱帶。
淩波仙子 -- 水雉
水雉是一種羽毛絢麗,姿态優美的鳥類,叫聲像貓,會飛行,還會遊泳潛水。因為它生活在水上,體态美如鳳凰,被稱為水鳳凰、淩波仙子。
秧雞裡面,大家見多最多的,首先及時黑水雞啦,基本城市水域、濕地裡都會有它的身影,然後,花田雞、普通秧雞、白胸苦惡鳥、棕背田雞、董雞、紫水雞、骨頂雞等都屬常見,如果到西藏,還可以見到西藏毛腿沙雞、黑腹沙雞等,不過,就和秧雞沒啥關系了。
黑水雞
黑水雞通體黑褐色,嘴黃色,嘴基與額甲紅色,兩脅具寬闊的白色縱紋,尾下覆羽兩側亦為白色,中間黑色,黑白分明,甚為醒目。
花田雞
花田雞是小型涉禽,是中國最小的田雞。體色較淡,沒有棕背田雞那樣的鮮豔羽毛。上體褐色,包括翅上覆羽、内側飛羽和尾羽在内,整個上體具黑色的條紋和細窄的白色橫斑。
棕背田雞
棕背田雞是一種中等體型并具明顯栗色和近黑色的田雞。
普通秧雞
普通秧雞成鳥兩性相似。額、頭頂至後頸黑褐色,羽緣橄榄褐色;背、肩、腰、尾上覆羽橄榄褐色,綴以黑色縱紋。眉紋灰白色,穿眼紋暗褐色。
白胸苦惡鳥
白胸苦惡鳥是中型涉禽。上體暗石闆灰色,兩頰、喉以至胸、腹均為白色,與上體形成黑白分明的對照。下腹和尾下覆羽栗紅色。發情期和繁殖期常徹夜鳴叫,鳴聲似“苦惡、苦惡”,單調重複,清晰嘹亮。
董雞
董雞雄鳥頭頂有像雞冠樣的紅色額甲,其後端突起遊離呈尖形,全體灰黑色,下體較淺。雌鳥體較小,額甲不突起,上體灰褐色。發情期鳴聲很像擊鼓,清脆嘹亮,單調低沉,略似“咯-咚”,“咯”音長,“咚”音短,有時數聲連鳴,多在清晨和黃昏時鳴叫。
紫水雞
紫水雞頭頂、後頸灰褐略沾紫色,額甲寬大,後緣平截,呈橙紅色。背至尾上覆羽紫藍色,背部較淺,向後逐漸變深。翅上覆羽和飛羽外翈藍綠色,略沾紫色;飛羽内翈黑褐色,先端綴藍綠色。
骨頂雞
骨頂雞像小野鴨,常在開闊水面上遊泳。全體灰黑色,具白色額甲,趾間具瓣蹼。嘴長度适中,高而側扁。頭具額甲,白色,端部鈍圓。
朱鹮有着鳥中“東方寶石”之稱。潔白的羽毛,豔紅的頭冠和黑色的長嘴,加上細長的雙腳,朱鹮曆來被日本皇室視為聖鳥。
東方寶石 --- 朱鹮
全球朱鹮種群數量1981年發現時隻有7隻,經過多年的保護機構建立、栖息地保護與改善、人工飼養和野化訓練,截止到2020年,擴展到現在的5000餘隻,其中中國境内4400隻,陝西境内4100隻,朱鹮受危等級才由極危降為瀕危。
紅鹮
紅鹮即美洲紅鹮,是世界上珍稀、名貴的鳥類,也是最瀕危的鳥類之一,它全身發紅,是世界上顔色最紅的鳥類之一。除了長喙呈灰黑色外,渾身上下包括腿和腳趾都呈鮮紅色。
彩鹮、隐鹮、秃鹮等因為中國并不多見,就不在這裡介紹了。
白琵鹭
白琵鹭嘴長而直,上下扁平,前端擴大呈匙狀,黑色,端部黃色;腳亦較長,黑色,胫下部露出。夏羽全身白色,頭後枕部具長的發絲狀羽冠、橙黃色,前額下部具橙黃色頸環,颏和上喉裸露無羽、橙黃色。冬羽和夏羽相似,全身白色,頭後枕部無羽冠,前頸下部亦無橙黃色頸環。
黑臉琵鹭
黑臉琵鹭又名小琵鹭、黑面鹭、黑琵鹭、琵琶嘴鹭,俗稱飯匙鳥、黑面勺嘴,台灣賞鳥人士則俗稱為“黑琵”。因其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與中國樂器中的琵琶極為相似,因而得名;亦因其姿态優雅,又被稱為“黑面天使”或“黑面舞者”;
大鸨
大鸨性耐寒、機警,很難靠近,善奔走、不鳴叫,非遷徙時的飛行高度不超過200米。鸨類已獨立為鸨形目,我國僅有3種,除大鸨外,還有小鸨和波斑鸨,均僅分布于新疆。
波斑鸨
小鸨
火烈鳥真正的名字,叫紅鹳。有六種:大紅鹳、小紅鹳、加勒比海紅鹳、智利紅鹳、安第斯紅鹳和秘魯紅鹳,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非洲東部、波斯灣和印度西北部及南美洲。
火烈鳥
小紅鹳是體型最小的火烈鳥。小紅鹳羽毛大部分是粉紅白色。它們與大紅鹳最明顯的分别是喙上有較多的黑色。嘴粉紅而端黑,嘴形似靴,頸甚長,腿長,紅色,兩翼偏紅。亞成鳥淺褐色,嘴灰色。
大火烈鳥
大紅鹳是一種羽色鮮豔,多姿多彩的大火烈鳥,全身的羽毛主要為朱紅色,特别是翅膀基部的羽毛,光澤閃亮,遠遠看去,就像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火烈鳥因此得名。它的體形長得也很奇特,身體纖細,頭部很小,鐮刀形的嘴,細長彎曲向下,前端為黑色,中間為淡紅色,基部為黃色。黃色的眼睛很小,與其龐大的身軀相比,顯得很不協調。
秘魯紅鹳
秘魯紅鹳比較其他火烈鳥體型較小,隻有約1米高。它們主要呈淡粉紅色,在頸部及背部有鮮豔的深紅色斑紋。站立時可以見到它們的雙翼上有一些黑色。
安第斯紅鹳
如果你看到腳的顔色是黃色的,很有可能就是安第斯紅鹳啦!
智利紅鹳
智利紅鹳有粉紅色的羽毛,但是羽毛大多是白色的,帶着淡淡的粉紅色的色調。除了粉紅色的羽毛,它們排列着明亮的深紅色沿着邊緣,具有黑色的初級和次級飛羽。
加勒比海紅鹳
加勒比海紅鹳與大紅鹳相比幾乎沒有什麼差别,但羽色更紅,體型較小。
東方白鹳
東方白鹳屬于大型涉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鹳體态優美。長而粗壯的嘴十分堅硬,呈黑色。
黑鹳
黑鹳是白俄羅斯的國鳥,嘴和腳紅色。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為純白色外,其餘都是黑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線下,可以映出變幻多種顔色。
鹮鹳類有四種,分别為白鹮鹳、白頭鹮鹳、黑鹮鹳、黃嘴鹮鹳。
白頭鹮鹳
白頭鹮鹳又叫彩鹳,羽色美麗,姿态優美,壽命最高可達28年以上。
白鹮鹳
白鹮鹳是一種大型涉禽,體長95-100厘米,嘴長将近25厘米,雄鳥及雌鳥相像,羽毛都是呈白色,面部沒有毛及呈紅色,尾巴及飛羽長而且呈黑色,有綠色光澤,白鹮鹳築巢大樹上。
黑頭鹮鹳
黑頭鹮鹳是大型涉禽。臉頰黑色,深褐色的頭部赤裸無羽,繁殖期變為紅色。
黃嘴鹮鹳
黃嘴鹮鹳,顧名思義,嘴的黃色最為醒目,在廣州飛鳥樂園,黃嘴鹮鹳的飛行表演,應該是最具有觀賞性的一幕。
鹭科的白鹭其實指的是小白鹭,還有大白鹭與中白鹭,池鹭、草鹭、夜鹭、岩鹭、雪鹭、藍鹭、綠鹭、三色鹭、藍灰鹭、黑鹭、棕頸鹭、牛背鹭、嘯鹭、斑鹭、黃葦鳽、海南鳽、大麻鳽、小葦鳽等。
大白鹭
大白鹭--嘴黃色,趾黑色,繁殖期臉裸露藍綠色,肩背三列蓑狀羽。
中白鹭--嘴黃色先端黑色,趾黑色,繁殖期臉裸露黃色,背和前頸具裝飾羽。
白 鹭--嘴黑色,趾黃色,繁殖期臉裸露淡粉色,頭後兩根辮羽,肩、胸蓑狀羽。
池鹭--雌
池鹭--雄
牛背鹭
草鹭
黑冠夜鹭
岩鹭
綠鹭
三色鹭
三色鹭頭部、頸部、背部和翅膀上覆羽藍灰色。自喉颏處沿脖子有一條粗白線達前胸,側翼和下翼和腹部白色。藍色和白色羽毛的分界線十分清晰
斑鹭
斑鹭頭頂、體型大小與白鹭相似,但頭頂藍黑色,具羽冠;頰至頸部白色,胸前具白色蓑羽,背及下體藍黑色,嘴黃色。
黃尾鹣鳥
黃葦鳽是鹭科葦鳽屬的鳥,雄鳥額、頭頂、枕部和冠鉛黑色,微雜以灰白色縱紋,頭側、後頸和頸側棕黃白色,雌鳥似雄鳥,但頭頂為栗褐色,具黑色縱紋。
海南鳽鳥
海南鳽被列為全世界30種最瀕危鳥類之一。因為極為罕見,海南鳽也被稱為“世界上最神秘的鳥”。海南鳽是夜行性鳥類,白天隐于密林中,夜晚活動,也叫海南夜鳽、海南虎斑鳽、白耳夜鹭等。
大麻鳽
大麻鳽又名大水駱駝、蒲雞、水母雞、大麻鹭
小葦鳽
小葦鳽通常在黃昏和晚上活動,白天多隐蔽在蘆葦叢和其他茂密的植物叢中。常常向上伸直頭頸,長時間的一動不動的站在那裡,就象一件标本或一株枯草,如不仔細觀察、很難将它們同四周的蘆葦和樹枝區分開來,隻有走到它的跟前,它才“撲”地一聲飛走了。這是它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發展的非常奇妙的模拟環境的本領,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隐藏得非常巧妙,這種現象被稱為“拟态”。
鶴是鶴科鳥類的通稱,是一些美麗而優雅的大型涉禽,鶴科有15種,我國就有九種,即丹頂鶴、灰鶴、蓑羽鶴、白鶴、白枕鶴、白頭鶴、黑頸鶴、赤頸鶴、沙丘鶴。其中最為著名的是丹頂鶴,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是灰鶴,個體最大的是赤頸鶴,最小的是蓑羽鶴,最少見的是沙丘鶴。
丹頂鶴
丹頂鶴在我國算是鼎鼎大名,人稱“仙鶴”,通體大多白色,頭頂鮮紅色,喉和頸黑色,耳至頭枕白色,腳黑色,站立時頸、尾部飛羽和腳黑色,頭頂紅色,其餘全為白色;飛翔時僅次級和三級飛羽以及頸、腳黑色,其餘全白色,特征極明顯,極易識别。
灰鶴
灰鶴是15種鶴類中分布最廣的一種,全身羽毛大都灰色,頭頂裸出皮膚鮮紅色,眼後至頸側有一灰白色縱帶,腳黑色。
蓑羽鶴
蓑羽鶴是鶴類中個體最小者。通體藍灰色,眼先、頭側、喉和前頸黑色,眼後有一白色耳簇羽極為醒目。前頸黑色羽延長,懸垂于胸部。腳黑色,飛翔時翅尖黑色。虹膜紅色或紫紅色,嘴黃綠色,腳和趾黑。
白鶴
白鶴在中國文化中占一席之地,象征吉祥長壽,潔白一身體現白鶴純真之雅,也代表着吉祥如意。白鶴被譽為鳥類“活化石”,全球不到4000隻,每年全球98%的白鶴會前往鄱陽湖越冬。為江西省省鳥。
赤頸鶴
赤頸鶴是鶴類中體形較大的,體長為140-152厘米,體重12千克左右。主要的特點是頭、喉部和頸上部裸露無羽,皮膚為粗糙顆粒狀,顔色為鮮紅色,此紅色在繁殖期間更顯。
嚴格來說冠鶴是一個屬,該屬以下有兩種冠鶴分别是黑冠鶴和灰冠鶴,也就是黑殺馬特和灰殺馬特。
黑冠鶴 -- 東非冕鶴
灰冠鶴 -- 東非冕鶴
冠鶴是唯一在樹上搭巢的鶴科鳥類,原始地都是在非洲,屬于很多非洲國家的國鳥。在國内,想要見到,估計隻能在一些保護區引進養殖的了,其中,廣州的飛鳥樂園非常多。
涉禽全部介紹完畢!
包括:雞形目和鴿形目下的雉[zhì]類、鸠[jiū]鴿類等
陸禽類常見的鳥與難讀的字:
鸸鹋[ér miáo]、鹌鹑[ān chún]、斑鸠[jiū]、白鹇[xián]、鹧鸪[zhè gū]、孔雀、紅腹錦雞、鵑鸠、鴿子、沙雞、松雞等,别看斑鸠和鴿雖然善飛翔,但取食主要在地面,因此也被歸于陸禽,而鴕鳥,鸸鹋(ér miáo)這些有的直接歸納在走禽裡。
鴿形目中,就介紹一種:原鴿,它是現在家鴿中觀賞鴿、肉鴿、信鴿的老祖宗。
原鴿
原鴿頭、頸、胸和上背等均暗石闆灰色,頸、上胸、上背、翕具金屬紫綠色光澤,下背和腰灰白色或淺藍灰色,翅上覆羽亦為淺藍灰色,中覆羽和大覆羽各橫貫以一道不完整的黑斑,飛羽濃褐色。尾上覆羽及尾羽暗灰色,具寬闊的黑色亞端斑。下體石闆灰色或淺藍灰色,胸和尾下覆羽較深;翅下覆羽和腋羽白色。
而家雞的老祖宗,是紅原雞,我們也放在前面,先來過一遍。至于松雞、馬雞啥的,我們後面慢慢欣賞。
原雞
原雞是家雞的野生祖先。雄鳥上體具金屬光澤的金黃、橙黃或橙紅色,并具褐色羽幹紋。臉部裸皮、肉冠及肉垂紅色,且大而顯著。雌鳥上體大部黑褐色,上背黃色具黑紋,胸部棕色,往後漸變為棕灰色。這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哦,别當大公雞抓了!哈哈~
陸禽中,最漂亮的,應該就是孔雀了。孔雀屬實際上隻有兩種,綠孔雀——瀕危;藍孔雀——無危。
藍孔雀
綠孔雀
而我們還看到的白孔雀,是藍孔雀的白化變種,黑孔雀也是,卻屬于不太成功的變異,所以,反而讓黑孔雀成了孔雀家族中極為珍貴的變異品種,變異率低于1/1000。
估計隻有公園才能看到的---白孔雀
白孔雀一般指人工繁育下野生藍孔雀的變異品種,數量稀少,是極為珍貴的觀賞鳥。但經過人工馴養,已經達到了種群自我維持的狀态。
說到最漂亮的是孔雀,第一個不服氣的,就是錦雞,這鳳凰的原型,一身華麗的羽毛,短距離飛躍的時候,确實美輪美奂,我拍過不少,就是不好放太多相同的物種!哈哈
金雞 -- 紅腹錦雞
紅腹錦雞雌鳥
紅腹錦雞雄鳥全長約100厘米,雌鳥約70厘米。雄鳥頭頂具金黃色絲狀羽冠;後頸披肩橙棕色。上體除上背為深綠色外,大都為金黃色,腰羽深紅色。飛羽、尾羽黑褐色,布滿桂黃色點斑。下體通紅,羽緣散離。嘴角和腳黃色。雌鳥上體棕褐,尾淡棕色,下體棕黃,均雜以黑色橫斑。
白腹錦雞
白腹錦雞雄鳥全長約140厘米,雌鳥約60厘米。雄鳥頭頂、背、胸為金屬翠綠色;羽冠紫紅色;後頸披肩羽白色,具黑色羽緣;下背棕色,腰轉朱紅色。飛羽暗褐色。尾羽長,有黑白相間的雲狀斑紋。腹部白色。嘴和腳藍灰色。雌鳥上體及尾大部棕褐色,綴滿黑斑。胸部棕色具黑斑。
鹇屬在中國分布有三種:白鹇、藍鹇與黑鹇
白鹇 -- 雄鳥
白鹇 -- 雌鳥
白鹇屬于五品官服的補子圖案。明清時代文官的朝服一律用鳥類來區别等級高低,明代時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黃鹂,九品鹌鹑。到清代則略變為:一品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鹌鹑,九品練雀。
藍鹇
藍鹇屬于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中國特有種,僅分布于中國台灣本島山。
黑鹇
黑鹇的種類不像白鹇那麼多(白鹇有多達十六個亞種),但是黑鹇也并非是藍鹇那樣的孤家寡人。在長久繁衍的過程中,黑鹇也分化出了九個不同的亞種。雖然叫黑鹇,其實人家長得根本不黑。黑鹇雄鳥頭頂至後頸以及頸側紫黑色,頭上具長而稍直的羽冠,藍黑色而具紫色光澤;
雉科長尾雉屬常見的:黑長尾雉、白冠長尾雉、銅長尾雉、白頸長尾雉、黑頸長尾雉五種。
黑長尾雉
白冠長尾雉
白頸長尾雉
銅長尾雉
黑頸長尾雉
綠雉是日本的國鳥,綠雉也是雉科中單獨的一支雉屬,僅綠雉與雉雞兩種。
綠雉
雉雞又叫環頸雉、野雞、山雞、七彩山雞
環頸雉 -- 野雞、山雞、七彩山雞
七彩山雞
血雉也在雉科中獨立一屬---血雉屬
血雉
别名血雞、松花雞,血雉的雄鳥大覆羽、尾下覆羽、尾上覆羽、腳、頭側、臘膜為紅色,故稱血雉。其别名甚多,各地皆異。
紅腳雞 --- 血雉的一種
在甘肅,因其胸側和翅上覆羽沾綠,被稱為“綠雞”;因其羽毛形似柳葉,且沾綠,又稱為“柳雞”;因其主要栖于松林和雲杉林,食松(杉)葉和種子,又稱為“松雞子”;又因其腳紅色,稱“紅腳雞”者最為普遍。主要分布于中國,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雉科角雉屬中,有紅胸角雉、紅腹角雉、黑頭角雉、黃腹角雉、灰腹角雉幾種。
紅胸角雉
黃腹角雉
紅腹角雉
角雉最主要特點是雄鳥頭上具冠羽,兩眼上方各有一肉質的角狀突,故得名。喉下還有肉裾,在繁殖期裡,這些肉角和肉裾,都可膨脹豎展起來,其色豔麗。多分布在我國西藏的喜馬拉雅山脈以至我國東南部的福建省。
雉科馬雞屬有四種,褐馬雞、藍馬雞、白馬雞、藏馬雞。
褐馬雞
褐馬雞是馬雞中最為名貴的種類,古稱“鹖[hé]”。褐馬雞為中國特産鳥類,分布範圍小,據有關資料顯示,褐馬雞僅在我國的山西、陝西、河北、北京4個省市有分布,其中,山西沁源縣是褐馬雞種群主要栖息繁衍地之一。
白馬雞
藍馬雞
藏馬雞
鹧鸪體形似雞而比雞小,羽毛大多黑白相雜,尤以背上和胸、腹等部的眼狀白斑更為顯著。主要有5種:黑鹧鸪、灰鹧鸪、沼澤鹧鸪、花彩鹧鸪、中華鹧鸪
黑鹧鸪是鳥類的一種。雄鳥羽色由黑,棕,栗和白色組成多彩的斑紋,十分醒目
灰鹧鸪
中華鹧鸪
中華鹧鸪臉部有一條寬闊的白帶從眼睛的前面開始一直延伸到耳部,在這條白帶的上面和下面還鑲嵌着濃黑色的邊兒。
沼澤鹧鸪
沼澤鹧鸪很容易區别于一般鹧鸪,最大區别是它有相對長的腿。沼澤鹧鸪,顧名思義,栖息地和其他鹧鸪不同,一般在河流附近和沼澤邊緣的高草和甘蔗地。
四川山鹧鸪
四川山鹧鸪是産于中國西南地區的珍稀特有雉類,分布區域狹窄,僅限于川南小涼山等地
紅腿鹧鸪
紅腿鹧鸪是典型的山珍哦,養殖的很多,因為肉質非常鮮美,其體型中等,喉白,下臉部的黑色條紋過眼部和下喉部,與亮紅色嘴及肉色眼圈形成對照。
石雞
石雞圍繞頭側和黃棕色的喉部有完整的黑色環帶。上體紫棕褐色,胸部灰色,腹部棕黃色,兩脅各具十餘條黑、栗色并列的橫斑。
棕胸竹雞
棕胸竹雞體羽多為深淺不同的棕色,胸頸部有由寬闊栗色條紋形成的寬闊項圍,眉紋白色或皮黃色,緊接其下有一黑紋或栗紋。
灰胸竹雞
灰胸竹雞俗名華南竹鹧鸪、泥滑滑、山菌子、竹鹧鸪、普通竹雞。是中國特有品種。
黑琴雞
黑琴雞雄鳥全身體羽黑色,頭、頸、喉、下背具藍綠色金屬光澤。雌鳥全身體羽黃褐色,具黑褐色斑;颏、喉棕白色;翅上翼鏡不明顯;尾羽叉狀,不向外彎曲。
普通鹌鹑
普通鹌鹑在中國俗稱“羅鹑”,又名“早秋”。由于它們的羽色斑駁,好像補丁很多的舊衣服,所以古人形容衣着褴褛為“鹑衣”,成語中有“鹑衣百結”,“衣若懸鹑”,
珠頸斑鸠
珠頸斑鸠又名鸪雕、鸪鳥、中斑、花斑鸠、花脖斑鸠、珍珠鸠、斑頸鸠、珠頸鴿、斑甲,是中國東部和南部最為常見的野生鴿形目鳥類,俗稱“野鴿子”。
火斑鸠
火斑鸠又稱紅鸠、紅斑鸠、斑甲、紅咖追、火鸪鹪,栖息于亞洲南部熱帶區,為一種小型鸠鴿,常見于平原、草地成群覓食。
山斑鸠 -- 别名:金背斑鸠、麒麟鸠、雉鸠、麒麟斑、花翼
山斑鸠嘴端膨大而具角質;頸和腳均較短,胫全被羽。上體的深色扇貝斑紋體羽羽緣棕色,腰灰,尾羽近黑,尾梢淺灰。下體多偏粉色,腳紅色。起飛時帶有高頻“噗噗”聲。
我拍過的一組光影下綠翅金鸠展翅的照片,獲贊不少,哈哈
綠翅金鸠下體粉紅,頭頂灰色,額白,腰灰,兩翼具亮綠色。雌鳥頭頂無灰色。飛行時背部兩道黑色和白色的橫紋清晰可見。
包括:咬鵑目,鴷(liè)形目,鵑形目,佛法僧目,夜鷹目,雨燕目,鹦形目
攀禽類常見的鳥與難讀的字:
攀禽包括夜鷹、鹦鹉、杜鵑、雨燕、翡翠、翠鳥、啄木鳥、拟啄木鳥等等次級生态類群。
鵎鵼[tuǒ kōng]、鵑鴗[juān lì]、響蜜鴷[liè]、啄木鳥、杜鵑、咬鵑、翠鳥、戴勝、鹦鹉、栗喉蜂虎、犀鳥、巨嘴鳥(鵎鵼)
咬鵑類都是羽色華麗的鳥類,在自然界、在寂靜的綠色植物叢中有了這些五彩缤紛的動物在裝點,就會顯得格外美麗和有生氣。咬鵑類屬熱帶型鳥,在中國不多,常見的有:紅頭咬鵑、鳳尾綠咬鵑。咬鵑的腳趾與其它鳥類均不相同,1,2趾向後,3,4趾向前,為異趾形。咬鵑是色彩鮮豔的鳥類,通常有閃爍着金屬光澤的鮮豔羽毛。
危地馬拉的國鳥 -- 鳳尾綠咬鵑
咬鵑中最美麗最著名的種類是生活在中美洲山地雨林中的鳳尾綠咬鵑(格查爾鳥),鳳尾綠咬鵑是咬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長着長長的尾羽。在古代瑪雅文化中,鳳尾綠咬鵑被認為是羽蛇神(格查爾神)的化身,享有神聖的地位,現在則被列為危地馬拉的國鳥。
紅頭咬鵑
紅頭咬鵑頭雄性成鳥頭上部及兩側暗赤紅色,部分标本頭上因少紅色而顯出以棕褐色為主;背及兩肩棕褐色,腰及尾上覆羽棕栗色。
啄木鳥是鳥綱鴷形目啄木鳥科鳥類的通稱。它是常見的留鳥,全球有啄木鳥217種,中國有29種,在中國分布較廣的主要是綠啄木鳥、大斑啄木鳥、綠拟啄木鳥、大拟啄木鳥、白腹黑啄木鳥、赤胸拟啄木鳥.
綠啄木鳥
綠啄木鳥是所有啄木鳥中最常見、最普通的一類。通體綠色,雄鳥前頭有紅斑
大斑啄木鳥
大斑啄木鳥又名赤䴕、臭奔得兒木、花奔得兒木、花啄木、白花啄木鳥、啄木冠、叼木冠。
綠拟啄木鳥
綠拟啄木鳥頭、頸及胸淺褐而具淡黃白色條紋;喉幾為淡黃白色;身體餘部草綠色。
大拟啄木鳥
大拟啄木鳥背、肩暗綠褐色,其餘上體草綠色。頭、頸藍色或藍綠色,羽基暗褐色或黑色。上背和肩暗綠褐色,或綴暗紅色。下背、腰、尾上覆羽和尾羽亮草綠色。尾羽羽幹黑褐色。
白腹黑啄木鳥
分布在中國四川、雲南、福建等地的白腹黑啄木鳥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頭頂具長的紅色羽冠,颚紋亦為紅色,其餘頭、頸、胸和上體黑色,腰和腹白色,飛翔時白色腋羽和翅下覆羽亦明顯可見。雌鳥頭頂黑色,亦無紅色颚紋。
赤胸拟啄木鳥
赤胸拟啄木鳥主要栖息于低山和山腳平原地帶闊葉林和林緣與農田地區,額和頭須前部朱紅色,其後有一黑色橫帶,眼上和眼下各有一亮黃色塊斑。
鴷形目除了啄木鳥科,還有響蜜鴷科、鵎鵼[tuǒ kōng]科、須鴷科及鹟鴷科。我們每樣摘幾個觀賞一下。
響蜜鴷是非洲很受入歡迎的一種灰色小鳥,比麻雀大點,它是脊椎動物中唯一能以蜂蠟為食的,它的嗉囊中存在許多酵母和其他細菌,能幫助它将蜂蠟分解成為可以吸收的脂肪。
響蜜鴷
巨嘴鳥就是鵎鵼[tuǒ kōng] ,略似犀鳥,喙極大,但重量較輕,邊緣有鋸齒,多具鮮豔彩色花飾。羽色鮮豔,以黑色為主。
巨嘴鳥
知道它這麼大一張嘴怎麼吃東西嗎?它習慣先用巨大的嘴尖把食物啄住,然後一仰脖子把食物向上抛起,再張開大嘴,準确的接住落下的食物,這樣就能省略食物經過它那碩大鳥喙的艱難過程。
須鴷科又稱拟啄木鳥科。本科鳥體型短而胖,顔色鮮豔,不擅長飛行,是森林猛禽很常獵取的獵物。以果子和昆蟲為主食,會自行啄樹洞為巢,但嘴巴不像啄木鳥般堅硬,隻能找枯樹或木質較軟的樹種。
須鴷
須鴷因為擁有良好的保護色,若不鳴叫很難發現它們的身影。常發出單調渾厚的“咯、咯、咯…”叫聲,像極了和尚敲打木魚的聲音,加上頭部參雜紅、黃、藍、綠、黑五色,所以又稱為“森林裡的花和尚”。
鹟鴷科鹟鴷體型較小,喙細長而尖直,象鹟一樣在空中捕食飛蟲,羽毛有金屬光澤。
鹟鴷
杜鵑類有幾種鳥,是典型的流氓鳥,從來不自己做窩,專門搶葦莺、黑卷尾這些鳥的巢穴寄生,孵化後雛鳥将寄主的雛鳥殺死,被寄主喂養至成熟,你看到一隻小鳥在喂養一隻巨大的鳥時,一定就是這個情況了!
震旦鴉雀喂養杜鵑
杜鵑被大家廣為熟知的,有兩種:四聲杜鵑與大杜鵑,四聲杜鵑連叫四聲一停,叫聲似“割麥割谷”,恰好它在遷飛來到時,正值割麥季節。另一種杜鵑是大杜鵑,連叫兩聲一停,叫聲似“布谷”,故又稱布谷鳥。
四聲杜鵑
大杜鵑 -- 布谷鳥
大杜鵑,是普通杜鵑的亞洲亞種,雄鳥上體純暗灰色;兩翅暗褐,翅緣白而雜以褐斑;尾黑,先端綴白;中央尾羽沿着羽幹的兩側有白色細點;颏、喉、上胸及頭和頸等的兩側均淺灰色,下體餘部白色,雜以黑褐色橫斑。雌雄外形相似,但雌鳥上體灰色沾褐,胸呈棕色。
佛法僧目的鳥分布廣泛,形态結構多樣,各科特化程度高。成員體型大小不一,生活方式多種多樣,多數種類以昆蟲和小動物為食,有些種類食魚,還有些種類食果實。佛法僧目有9科,中國有5科:翠鳥科、戴勝科、蜂虎科、佛法僧科、犀鳥科。
翠鳥是大家見得多、拍得多的中型水鳥,但它屬于攀禽不屬于涉禽哦。翠鳥科中間,涵蓋了我們常拍的幾個屬:翠鳥屬、翡翠屬、魚狗屬、大魚狗屬等18種。
翠鳥屬又有15種,中國主要有3種:斑頭翠鳥、藍耳翠鳥和普通翠鳥。
三種翠鳥的主要區别是:
普通翠鳥(雄鳥喙全黑,雌鳥下喙橘黃色)
普通翠鳥背部翠綠色,頸側具白色點斑;下體橙棕色,颏白。橘黃色條帶橫貫眼部及耳羽,體小,約15cm。
斑頭翠鳥(雄鳥)
斑頭翠鳥上體主要為黑褐色,渲染藍綠色,耳羽藍色,沒有橘黃色冠眼紋,中等體型,約23cm
藍耳翠鳥(雄鳥)
藍耳翠鳥背部亮藍色,三種翠鳥的雄鳥喙全黑,雌鳥下喙則為橘黃色。
翡翠屬中有常見的藍胸翡翠、白胸翡翠、灰頭翡翠、褐頭翡翠以及藍翡翠等18種。
白胸翡翠
灰頭翡翠
藍翡翠
藍胸翡翠
魚狗屬中有常見的斑魚狗、白腹魚狗、棕腹魚狗。魚狗的懸停很精采哦!
斑魚狗
白腹魚狗
棕腹魚狗
這裡要插一句,很多人把冠魚狗和斑魚狗等同起來,其實,冠魚狗屬于大魚狗屬,并不屬于斑魚狗所在的魚狗屬,兩者非常相似,斑魚狗和冠魚狗的最大區别就在于冠羽(冠魚狗的更大)和眉紋(冠魚狗沒有白眉紋)的部分了,從這一點就能很好的把它們區分開來。
冠魚狗
戴勝鳥為以色列的國鳥,外形極其獨特,頭頂五彩羽毛,尖長細窄的小嘴,錯落有緻的羽紋、機警耿直的禀性,忠貞不渝的習性,使得它自古以來就成為了宗教和傳說中的象征物之一。在中國,戴勝鳥象征着祥和、美滿、快樂。中國古代有許多贊美戴勝鳥的詩。
戴勝鳥
戴勝喙細長而尖,向下彎曲,頭頂有扇狀冠羽,體羽土棕色而有黑白斑,以昆蟲等為食,我國和世界都隻有一種,比較常見。戴勝近期被維也納選為國鳥。
蜂虎科的蜂虎嘴細長而尖,稍向下彎,羽色豔麗,号稱中國最美小鳥,主要有:白額蜂虎、赤須夜蜂虎、黑蜂虎、紅胸蜂虎、黑頭蜂虎、栗喉蜂虎、綠喉蜂虎、藍喉蜂虎、藍頭蜂虎
白額蜂虎
赤須夜蜂虎
黑蜂虎
黑頭蜂虎
紅胸蜂虎
藍喉蜂虎
藍頭蜂虎
栗喉蜂虎
綠喉蜂虎
佛法僧目下,還有一個佛法僧科,裡面說的,中國主要就是三寶鳥,所謂佛家三寶,指的就是:佛寶、法寶、僧寶
三寶鳥
三寶鳥屬于佛法僧目、佛法僧科,通體藍綠色,頭和翅較暗,呈黑褐色,初級飛羽基部具淡藍色斑,飛翔時甚明顯。
藍喉三寶鳥
藍喉三寶鳥喙黃色,頭部與背部呈亮紅銅色,喉部藍色非常顯眼,頸部與胸部與背部相同呈紅銅色,尾部呈藍色,腿黑色。
犀鳥科犀鳥是一種珍貴而漂亮的大型鳥類,嘴的長度占了身長的1/3到一半,在它的頭上長有一個銅盔狀的突起,叫做盔突 [2] ,就好像犀牛角一樣,因而得名犀鳥。中國的犀鳥大多生活在雲南西南部如勐臘縣、金平縣,以及廣西南部,有白喉犀鳥,棕頸犀鳥,冠斑犀鳥,雙角犀鳥、花冠皺盔犀鳥五種,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白喉犀鳥
冠斑犀鳥
雙角犀鳥
棕頸犀鳥
花冠皺盔犀鳥
鹦鹉是羽毛豔麗、聰明、愛叫的鳥,全球有近四百種,卻有不少因為人類行為滅絕了。它典型的攀禽。鹦鹉中體形最大的當屬紫藍金剛鹦鹉,體長可達100厘米,最小的則是藍冠短尾鹦鹉 ,體長僅有12厘米。
紫藍金剛鹦鹉
藍冠短尾鹦鹉
非洲灰鹦鹉
紅脅綠鹦鹉(折衷鹦鹉)紅色為雌,綠色為雄
虎皮鹦鹉
葵花鳳頭鹦鹉
花頭鹦鹉
金剛鹦鹉
亞馬遜鹦鹉(多為綠色)
世界上最長壽的鳥,就是一隻鹦鹉,它是一隻亞馬遜鹦鹉,名叫詹米,生于英國利物浦1870年12月3日,死于1975年11月5日,享年105歲,是鳥類中的老壽星。
雨燕目均為小型攀禽。雨燕是飛翔速度最快的鳥類,常在空中捕食昆蟲,翼長而腿、腳弱小。雨燕科鳥類的外形接近燕科;翼尖長、足短,着陸後雙翼折叠,翼尖長越尾端。喙短但喙裂較寬,大部分時間在飛翔。号稱沒有腳的鳥,主要有樓燕(北京雨燕)、高山雨燕、黑雨燕、煙囪雨燕、金絲燕、非洲棕雨燕、燕尾雨燕、白喉針尾雨燕、白喉雨燕等。
雨燕
金絲燕被稱為愛情鳥,一雄一雌,對愛情忠貞不渝。每一盞燕窩都是由一對金絲燕在孵育時把唾液一口一口地從嘴裡吐出,把點點滴滴的唾液和愛積少成多,凝結起來,經曆28天才能共同精心築造完成愛巢。
鳳頭雨燕是一種小型的鳥類,體長為21—25厘米,其最顯著特點是頭上具有一個長長的羽冠,閃耀着綠色的光澤,非常美麗,與衆不同。
鳳頭雨燕
蜂鳥科因飛行時兩翅振動發出嗡嗡聲酷似蜜蜂而得名。全部産于美洲,主要生活在熱帶地區,在我國沒有分布。蜂鳥科鳥類以體型極小而聞名,最小的是古巴的吸蜜蜂鳥,全長小于5.08cm,是世界上最小的鳥。該科鳥類翅扇動極快,頻率特高,為50~70次/秒,翼高速震動産生特殊的嗡嗡聲,常在空中懸停,也能向後飛行,這在鳥類中是少見的。
世界上最小的鳥---吸蜜蜂鳥
蜂鳥
蜂鳥
蜂鳥
蜂鳥有355種,因為中國沒有分布,這裡就不做具體介紹了!
攀禽全部介紹完畢!—— 認識鳥類,保護鳥類,讓我們的世界更美麗。
包括:隼[sǔn] 形目、鸮[xiāo]形目
猛禽類常見的鳥與難度的字:
鸺鹠[xiū liú] 雪鸮[xiāo] 大鵟[kuáng]金雕、秃鹫、紅隼、鷹、貓頭鷹、紅角鸮、食魚鷹(美國國鳥)
鷹:鳥綱鷹科部分種類的通稱。一般指鷹屬的各種鳥類,在我國最常見的鷹有蒼鷹、雀鷹、松雀鷹、赤腹鷹和鳳頭鷹幾種。
蒼鷹
蒼鷹雄鳥體長約50厘米,分為頭、頸、軀幹、尾、四肢(翅和腿)五部分。蒼鷹除頭部為黑色外,上體其餘部分主要為蒼灰色;下體灰白,并密布暗灰色橫斑和近黑色羽幹紋。
鳳頭鷹
鳳頭鷹大概是東亞地區亞熱帶常綠或者針闊混交林環境下最常見的鷹類。鳳頭鷹在中國分布很廣,從雲南直至東部沿海省份如浙江、福建等地都較常見。
雀鷹
雀鷹體型纖細,尾型長,腳杆和腳趾也明顯比蒼鷹要細長得多,在中國,北方山地森林中最常見的夏季繁殖猛禽就是雀鷹;在西南橫斷山區的高海拔林地中,雀鷹也是很常見的夏候鳥。在雲南,滇北的森林中應有雀鷹繁殖,而省内大部地區都有從北方南來的雀鷹越冬。
松雀鷹
松雀鷹是一種在中國亞熱帶區域較為常見的林栖小型鷹類,松雀鷹體小,體型纖長,尾長,腳杆也很細長。
赤腹鷹
赤腹鷹中等體型,約33厘米。下體色甚淺。成鳥:上體淡藍灰,背部羽尖略具白色,外側尾羽具不明顯黑色橫斑;下體白,胸及兩肋略沾粉色,兩肋具淺灰色橫紋,腿上也略具橫紋。成鳥翼下特征為除初級飛羽羽端黑色外,幾乎全白。
雕:形态像鷹,但比鷹大得多,翅膀寬大,身體粗壯,羽毛有褐色有近灰色的。巢營于高山懸岩上或峭壁的樹上,遷徙時在我國東北常能見到。
主要雕類有金雕、白肩雕、玉帶海雕、白頭海雕、虎頭海雕、鷹雕、草原雕、烏雕、白腹山雕、小雕、棕腹隼雕、林雕、白腹海雕、漁雕、短趾雕、蛇雕。而在中國常見的種類有金雕和烏雕
金雕
金雕屬于鷹科、真雕屬的猛禽。兩翼飛羽除了最外側三枚外基部均綴有白色,其餘身體部分暗褐色;羽尾灰白色,羽端部黑色;成年鳥翼和尾部均無白色,頭頂羽色轉為金褐。其腿爪上全部都有羽毛覆蓋着。
烏雕
烏雕别名花雕、小花皂雕,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通體為暗褐色,背部略微綴有紫色光澤,颏部、喉部和胸部為黑褐色,其餘下體稍淡。
美國國鳥:白頭海雕
白頭海雕在1782年被定為美國國鳥,又名美洲雕。眼、嘴和腳為淡黃色,頭、頸和尾部的羽毛為白色,身體其他部位的羽毛為暗褐色,十分雄壯美麗。
玉帶海雕
玉帶海雕屬大型猛禽,嘴稍細,頭細長,頸也較長。空中展開雙翅達2米長。飛行時,暗色圓尾及寬闊的白色橫斑十分醒目,易于辨識。
白腹海雕
白腹海雕是大型猛禽,翼寬長型,尾短,頭部、頸部和下體都是白色,背部為黑灰色。尾羽呈楔形,呈褐色,端部白色,是它與其他海雕相區别的主要特征之一。
虎頭海雕
虎頭海雕頭部為暗褐色,且有灰褐色的縱紋,看似虎斑,因而得名。
蛇雕
蛇雕共有21個亞種,大中型鷹類。頭頂具黑色雜白的圓形羽冠,覆蓋後頭。
隼:是國家重點保護鳥類,所有的隼形目全部都是中小型猛禽,城市中看見的那些猛禽也多為隼,是白天活動的猛禽。隼形目多為單獨活動,飛翔能力極強,也是視力最好的動物之一。隼形目與其它鳥類不同,雌鳥往往比雄鳥體型更大。我國的所有隼形目鳥類都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紅隼、燕隼、白隼、馬島隼、灰隼、美洲隼、灰背隼、遊隼、黃爪隼、阿穆爾隼、猛隼、獵隼、矛隼、拟遊隼、紅腳隼等。
比利時國鳥 紅隼
紅隼又叫紅鷹、茶隼等,在我國幾乎編布全國各地。在野外通常通過高速振翅沖向獵物,用利爪将獵物按在腳下,并且原地開始進食,而不是像其他猛禽一樣将獵物帶離。
遊隼
遊隼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眼睛下方有一塊黑色羽毛,遊隼的飛行方式是高速扇動翅膀,然後伴随着一段不是很長的滑翔,這種飛行方式隻有遊隼才會有。
燕隼
燕隼俗稱為青條子、螞蚱鷹、青尖等,體形比獵隼、遊隼等都小。燕隼和遊隼的區别就是它們的體型大小,如果看到的燕隼體型巨大那就是遊隼,反之如果體型小巧就比鴿子大一些的話基本上可以判斷為燕隼了。
紅腳隼
阿穆爾隼其實就是紅腳隼的一個亞種
紅腳隼又叫青燕子、青鷹、紅腿鹞子、螞蚱鷹等,是小型猛禽。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該物種的産地在俄羅斯。它是遷徙旅程最遠的猛禽,單程為13 000-16 000公裡。
灰背隼
灰背隼又叫灰鹞子、朵子,也是小型猛禽。
冰島國鳥 白隼
白隼是冰島的國鳥,别名:海東青。暗色型的頭部為白色,頭頂具有粗著的暗色縱紋,與遊隼的區别在色彩較淺,上體灰褐色到暗石闆褐色,具有白色橫斑和斑點,尾羽白色,具褐色或石闆色橫斑,飛羽石闆褐色,具斷裂的白色橫斑,下體白色,具暗色橫斑。
海東青
海東青有“萬鷹之神”的含義,在古代屬于最好的貢品,海東青中以純白的'玉爪'為上品,另有秋黃、波黃、三年龍等名目。到了清代,如果一個刑徒捕捉到一隻海東青并進獻給朝廷,則可免一切死罪,可見其何等珍貴。
鹫:與鷹類、雕類和隼類都有親緣關系,但爪較弱,頭多秃,主要或全部以腐肉為食,如秃鹫(座山雕)、兀鹫。毛色深褐,體大雄壯,嘴呈鈎狀,視力很強,腿部有羽毛,捕食野兔,小羊等。亦稱“雕”。鹫是目前世界上飛的最高的鳥之一,飛行高度可達10000米以上。
四川甘孜色達天葬台的秃鹫
秃鹫體形大,是高原上體格最大的猛禽,它張開兩隻翅膀後翼展大約有2米多長,0.6米寬。
兀鹫
兀鹫是大自然的清道夫,主要以動物的腐肉和屍體為食。一般不攻擊活動物。它們憑借長而寬大的翅膀能夠在天空翺翔幾個小時,且視力極佳。大面積覓食,清晰地搜尋地面上的動物屍體。視覺和嗅常都很敏銳,常在高空翺翔盤旋尋找地面上的屍體,或通過嗅覺聞到腐肉的氣味而向屍體集中。
枭、鸮:貓頭鷹:學名鸮、枭。俗名秃鹪。栖叢林或山崖,夜出晝沒,聲叫凄厲,人聞不吉,常被驅趕,夜間捕鼠為食,益鳥。貓頭鷹的眼睛長在頭部前方,不像别的鳥那樣長在兩邊,因此它們想全方位觀察四周情況時,隻能不停地轉動腦袋,視物能力超過人類一百倍。
本目鳥類體形大小不一,大者如雕鸮體長可達90厘米,小者如東方角鸮體長不及20厘米。貓頭鷹是現存鳥類種在全世界分布最廣的鳥類之一。除了北極地區以外、世界各地都可以見到貓頭鷹的蹤影。我國常見的種類有雕鸮、鸺鹠、長耳鸮和短耳鸮。
雕鸮
雕鸮面盤顯著,淡棕黃色,雜以褐色細斑;眼先和眼前緣密被白色剛毛狀羽,各羽均具黑色端斑;眼的上方有一大形黑斑,面盤餘部淡棕白色或栗棕色,滿雜以褐色細斑。它的聽覺甚為敏銳,稍有聲響,立即伸頸睜眼,轉動身體,觀察四周動靜,如發現人立即飛走。飛行慢而無聲,通常貼地低空飛行。
鸺鹠
鸺鶹,全長145-170毫米,羽毛棕褐色,有橫斑,尾巴黑褐色,腿部白色,爪子比較鋒利。俗稱小貓頭鷹,但頭上沒有角狀的羽毛。鸺鶹是我國南方普遍分布的一種小型鸮類,晝夜活動,因而白天在林中也很容易遇到它,為我國南方留鳥。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鼠類及青蛙等。
長耳鸮
長耳鸮耳羽簇長,位于頭頂兩側,豎直如耳。面盤顯著,棕黃色,皺翎完整,白色而綴有黑褐色。上體棕黃色,而密雜以粗著的黑褐色羽幹紋;颏白色,其餘下體棕白色而具粗著的黑褐色羽幹紋。腹以下羽幹紋兩側具樹枝狀的橫枝。
短耳鸮
短耳鸮,體矮,體長約38-40厘米,黃褐色鸮鳥。翼長,面龐顯著,短小的耳羽簇于 野外不可見,眼為光豔的黃色,眼圈暗色。上體黃褐,滿布黑色和皮黃色縱紋;下體皮黃色,具深褐色縱紋。飛行時黑色的腕斑顯而易見。栖息于開闊田野,白天亦常見。成群營巢于地面。
草鸮
另外,我還拍到過一次草鸮,面盤灰棕色,呈心髒形,有暗栗色邊緣。飛羽黃褐色,有暗褐色橫斑;尾羽淺黃栗色,有四道暗褐色橫斑;下體淡棕白色,具褐色斑點。嘴黃褐色。爪黑褐色。虹膜-褐色;嘴-米黃色;腳-略白。
倉鸮(猴面鷹)
倉鸮又叫猴面鷹,頭大而圓,面盤白色,有時沾棕,特别是眼先棕色,眼周淺棕色。面盤四周圍有一棕色或橙黃色領環,頸側及肩淺棕黃色,微具黑褐色及白色斑點。其餘上體淺灰色,羽緣棕黃色,各羽遍布淺褐色蟲蠹細斑,近末端處有黑緣的白點。
紅角鸮
紅角鸮全長約20 厘米。上體灰褐色(有棕栗色),有黑褐色蟲蠹狀細紋。面盤灰褐色,密布纖細黑紋;領圈淡棕色;耳羽基部棕色;頭頂至背和翅覆羽雜以棕白色斑。飛羽大部黑褐色,尾羽灰褐,尾下覆羽白色。下體大部紅褐至灰褐色,有暗褐色纖細橫斑和黑褐色羽幹紋。嘴暗綠色,先端近黃色。爪灰褐色。
領角鸮
領角鸮外形和紅角鸮非常相似,但它後頸基部有一顯著的翎領。上體通常為灰褐色或沙褐色,并雜有暗色蟲蠹狀斑和黑色羽幹紋;下體白色或皮黃色,綴有淡褐色波狀橫斑和黑色羽幹紋,前額和眉紋皮黃白色或灰白色。
雪鸮
雪鸮屬于體形較大的鸮類,體長約為50-71厘米,通體幾乎純白色,體羽端部近黑色,雪鸮頭圓而小,面盤不顯著,無其他鸮類常見的耳狀羽簇,嘴基長滿剛毛樣的須狀羽,幾乎遮住全嘴。
鹞:是中型猛禽,喜在近水沼澤地區栖息及繁殖。我國常見種類有白尾鹞、白頭鹞及鵲鹞。
白尾鹞
白尾鹞又稱灰鷹,體形似雀鷹,雄性全身灰色,腹和翼下面為白色。繁殖于東北和新疆西部,遷徙時,遍布全國境内,為旅鳥和冬候鳥。
白頭鹞
白頭鹞雄鳥上體黑色,下體色淡,頭頸部有黑褐色縱斑。繁殖于東北及河北省北部,在華北一帶為旅鳥,在華南一帶為冬候鳥。
鵲鹞
黑鸢前額基部和眼先灰白色,耳羽黑褐色,頭頂至後頸棕褐色,外側飛羽内翈基部白色,形成翼下一大型白色斑;飛翔時極為醒目。
鸢:屬鳥綱、隼形目、鷹科。又名“老鷹”、“老鸢”、“黑耳鸢”、“鹞鷹”,鸢有:燕尾鸢、食蝠鸢(俗稱蝠鹞)、珠鸢(俗稱嬌鸢)、澳洲鸢(俗稱黑肩鸢)、黑鸢、黑翅鸢、白尾鸢、紋翅鸢、剪尾鸢等。
鸢廣泛分布于中國各地,是一種常見的留鳥。鸢是種美麗的猛禽,最明顯的特征是有像燕子那樣的雙叉尾,上體及兩翅的表面,幾乎全為純暗褐色。鸢通常栖息于山丘岩石的表面和山谷間的樹木上,幾乎各種生活環境都能見到。
黑鸢
黑鸢前額基部和眼先灰白色,耳羽黑褐色,頭頂至後頸棕褐色,外側飛羽内翈基部白色,形成翼下一大型白色斑;飛翔時極為醒目。
黑翅鸢
黑翅鸢
黑翅鸢眼先和眼上有黑斑,前額白色,到頭頂逐漸變為灰色。後頸、背、肩、腰,一直到尾上覆羽藍灰色。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黑色,大覆羽後緣,次級和初級覆羽藍灰色,初級飛羽暗灰色,外側7枚具黑色尖端。虹膜成鳥血紅色,幼鳥黃色或黃褐色,嘴黑色,蠟膜和口角淡黃色,腳和趾深黃色,爪黑色。
白尾鸢
白尾鸢
白尾鸢顔色像海鷗一樣,有黑色的翼尖和肩膀。頭白色,後頸、背、肩、腰覆羽藍灰色。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黑色,大覆羽後緣,次級和初級覆羽藍灰色,初級飛羽暗灰色,外側7枚具黑色尖端。中央尾羽白色,尖端綴有沙皮黃色,兩側尾羽灰白色,尖端綴有皮黃色,其餘具暗灰色羽軸。整個下體和翅下覆羽白色,但初級飛羽下表面黑色,次級飛羽灰色,具淡色尖端。
燕尾鸢
剪尾鸢 --- 也說非洲燕尾鸢,尾巴分叉很深。
燕尾鸢身長50-54厘米,翼展119-136厘米,體重370-600克。黑白分明,分叉很大的尾是黑色,幾乎是橫向舵羽的2倍。
鵟(kuang):是體型較大的鷹隼類猛禽,一般多在空曠地區的高空盤旋,俯視地面的獵物,發現後,疾速俯沖抓食。在我國最常見的有普通鵟、大鵟及毛腳鵟三種。
普通鵟
普通鵟俗稱土豹,體形似蒼鷹,上體暗褐色,下體淡暗褐色,尾較短,展開成扇狀。飛翔時翼較寬,翼先端稍向上,從下面看翼下面初級飛羽的先端翼角部分有暗褐色斑。常在開闊的農耕地飛翔,飛時緩慢,平時主要捕捉田間野鼠為食,對農業有益。繁殖于西伯利亞及我國東北小興安嶺和長白山,每年九月下旬開始遷徙,冬時遷至我國南部、雲南及海南島。
大鵟
大鵟體型比普通鵟大些,體色較淡,特别是體下面及頭部色淡而發白。大腿的羽毛為褐色,與普通鵟的白色羽不同。飛翔時從下面看初級飛羽先端黑色,基部白色,次級飛羽淡灰褐色。尾羽上面色發白,有細的褐色斑條。多栖于山地,性兇猛,嗜食齧齒動物野兔等。繁殖于西伯利亞南部,中國東北部朝陽、内蒙古等地,冬季遷徒華北以至長江流域一帶。
毛腳鵟
毛腳鵟體型很似普通鵟,上體暗褐色,尾和翼也為暗褐色。胫部及腳上布滿羽毛,是本種的鑒别性特征。栖于原野、耕地等開闊地帶,常和普通鵟在一起,以齧齒類為食,常見于東北中南部,新疆西部,以及山東、江蘇等地。
猛禽全部介紹完畢!—— 認識鳥類,保護鳥類,讓我們的世界更美麗。
本文圖片部分來源于作者多年拍攝所得,部分來源于頭條免費圖片庫的推薦或百度百科,作為學習、研究和欣賞使用,再無其它渠道獲取,更沒有取自任何一篇版權文章或圖集,所以,作者不接受任何版權方面的訴求。
這篇文章從醞釀到完成,曆時一年有餘,不敢說最齊最全面,但是比較網絡紛繁複雜的信息來說,至少做到了規劃與統一。一年的寫作過程,資料查閱過程,也是自己一次完整的學習過程,雖然對文中的每一個詞,每一種鳥都反複做了核對與檢證,但是,畢竟僅是一個攝鳥的愛好者,沒有這方面的基礎,錯誤與遺漏在所難免,諸君如有發現,一望海涵,二望不吝賜教,弟比躬身受教,朝聞夕糾。
寫此文,僅為自己方便收藏學習,留待後續的拍攝過程,可以随時拿出來比對、确認。
創作不易,您能看到這句話,我已經非常感謝,如蒙不棄,協助收藏、轉發,以便更多同好都能看到,那必令我銘感不忘、銜環以報了!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