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母嬰育兒 > 正文

對孩子不耐煩時,想想這三句話,有奇效!

作者:錢志亮
來源: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

很多父母與孩子溝通時,缺的不是愛,而是耐心。

台灣有這樣一則公益視頻:節目組對幾組家庭進行了一次真實的測試,看看人們語氣不善時,是怎麼傷害到親人的。

截取了其中一段與大家分享:

視頻中,兩個孩子打電話問爸爸什麼時候才能到拍攝現場,爸爸按照節目組要求,假裝因為忙,“心情不佳”地吼道:

“我在忙,你想幹嘛?”

“事情處理完就過去了啊!”

“不能等一下嗎!”

聽到爸爸不耐煩的回答,孩子們瞬間委屈爆發,淚如雨下。

這樣的場景,在我們的生活中并不少見。

現在的父母,生活壓力普遍都很大,忙工作、忙家庭,在日複一日、枯燥乏味的生活中,最容易丢失的就是對孩子的耐心:

哄他睡覺前,他偏偏各種作;

送他上學,磨磨蹭蹭半天才能出門;

陪寫作業更是雞飛狗跳……

這些瞬間,都很容易讓我們歇斯底裡,耐心漸漸變成了一種稀缺品。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談談如何減少不耐煩對孩子的傷害。

當你對孩子不耐煩時,不妨想想下面三句話。

“不耐煩,是我不懂孩子”

網絡上流傳着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媽媽帶孩子去參加晚會,她覺得孩子一定會喜歡這個熱鬧的場合。

可是和她預料的完全相反,孩子在這裡一點也高興不起來,甚至有點害怕,吵着要出去。

媽媽不明白,平常最貪玩的孩子怎麼會排斥這個漂亮又熱鬧的地方呢?

她反複安慰孩子,可是孩子就是吵着要回家,坐在地上哭,連鞋子都弄掉了。

最後她也失去了耐心,對孩子吼起來,看着孩子耷拉着腦袋,歎了口氣,蹲下來給他穿鞋。

在蹲下來的那一刻,她突然理解了孩子。

她的眼前晃動着的全是大人的屁股和腿,哪裡有什麼美食、美景。

原來,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到的是一個與成人完全不同的世界。

這件事帶給我的觸動很大。

有時候我們覺得孩子煩,完全是視角問題,沒有站在他們的角度看問題,沒有看到孩子的需求。

所以我們不懂孩子為什麼動不動就哭、不懂他為什麼在陌生的環境裡一定要大人抱、不懂他為什麼突然對某個東西執着起來.......

因為你不懂他,所以煩躁也來得特别快。

一位朋友有段時間因為疫情隔離,在家辦公,這是他有了孩子之後,連續在家最長的一段時間。

每當他在電腦前工作時,6歲的兒子時不時就來找他,一會讓他開電視,一會讓他修玩具。

一次兩次還好,時間久了,他就沒了耐心,把兒子兇了一頓,順便把他關在了門外,不理他在門外哭得傷心。

晚上的時候,妻子責備地說:

“你不知道你在家,兒子有多開心。”

這句話讓他愧疚萬分。他漸漸明白,孩子反複、故意的打擾,其實隻是想引起他的注意,渴望他的愛與陪伴。

當我們想要對孩子發火時,先練習暫停吧,哪怕隻有1分鐘,也要學會判斷孩子的需求。

當你蹲下來從孩子的高度看他的問題,那些令你感到生氣的行為都有了答案。

“不耐煩,是我自己太累了”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體驗:我們心情好,對孩子忍耐度也就上來了。

耐心和心情是成正相關的。

有時候我們對孩子不耐煩,不是孩子太煩人,而是大人的情緒有了問題。

比如孩子找你給他講故事,你心裡煩,就會不想理他:

“走走走,别煩我,忙着呢。”

如果放在平時,你反而會想:

“孩子想讀書,那是好事啊。”

當大人本身的消極情緒無法排解,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到家,看到磨人的孩子,很容易就爆發。

正如有句話說得好:

“媽媽不是脾氣差,隻是太累了。”

你越累,對孩子就越容易失控。

很多父母都有過“吼完孩子就愧疚了”的時刻。

這種“愧疚”的産生,不僅是心疼孩子,還有我們心裡明白:

“這不全是孩子的錯,我們的反應過激了。”

像這種情況,最好的方法父母要學着照顧自己,你可能需要傾訴、需要幫助、需要休息,總之要想辦法讓自己開心起來,給自己的壓力找到出口。

隻有這樣,才會有更多的能量去照顧孩子,你就會變得耐心起來。

正如羅娜雷納在《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中寫道:

為人父母是一門需要即興發揮的藝術,沒有一定之規,總在變化當中。

隻要你對孩子的管教是以他的身體和情感需求為中心,隻要你能夠時常關照你自己的想法、情緒和呼吸;

那麼,再加稍許運氣,你就能培養一個健康快樂的孩子。

當我不耐煩時 孩子不會恨我,但他會恨自己

一位爸爸輔導孩子數學作業時,孩子竟然反過來安撫他的情緒。

他在陪寫的邊緣即将爆發,兒子可憐兮兮地看着他并“鼓勵”道:

“爸爸,你别吼我了。”

“寶貝會寫,會寫。”

“哇,給爸爸鼓掌......”

孩子讨好的眼神,讓人十分心疼。

其實,這就是孩子在感受到父母不耐煩時的真實表現,他們心裡很害怕,很惶恐,甚至會小心翼翼地讨好父母。

神奇的是,這種不耐煩并不會招緻孩子的恨,反而是孩子對自己的懷疑:

“我讓爸媽煩了。”

“肯定是我不夠好。”

“我不值得媽媽的重視。”

因為孩子從父母的不耐煩中感受到的是深深的“被拒絕感”。

正如心理學家費爾貝恩說過:

孩子受到父母不好的對待時,為了維持父母是好的這種意向,會傾向于認為自己是不好的。

這個世界上,隻有一個人對你是無條件寬容的,那就是孩子。

他用盡全身的力氣愛着父母,即使你不愛他,他也會愛你。

做父母的,不應該辜負這份寬容。

當你心裡對孩子産生那股無名之火時,試試想想孩子對你的毫無保留的愛與依賴。

愛總是能讓人的心變得柔軟。

最後文章底部點亮“在看”,并且“分享”給更多的朋友們,未來給孩子多一點耐心吧!

來源:錢志亮工作室(ID: qzlzgs),作者:錢志亮,北京師範大學教學名師。專注于特殊教育、家庭教育、幼兒教育領域。著有《入學早知道》《科學的早期教育》《急用先學的140個漢字》等。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