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瘿病穴位艾灸療法 - 人體穴位圖

瘿病是指以頸前喉結兩旁結塊腫大為主要臨床特征的一類疾病,相當于現代醫學的甲狀腺瘤、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疾病。中醫認為,本病由情志郁結所緻。情志郁結會影響到肝脾之氣的調暢,郁而化火,心陰被耗,痰郁内結,凝滞于頸部經絡而發病。女性及素體陰虛者易患。臨床發現,運用艾灸治療瘿病,效果較好,故簡單介紹如下。

穴位水突穴、廉泉穴、天突穴、風池穴、大杼穴、大椎穴、肺俞穴。

用法用艾卷直接灸(直徑約0.7厘米小艾卷點燃後隔7~8層紙按壓在俞穴上,一按火滅為1壯,每穴灸5~7壯),适用于背部俞穴。再用艾條懸灸頭項部俞穴,每次20~30分鐘,每日1次,15次為一個療程,連用1~2個療程。

作用原理水突位于結喉旁1寸5分(人迎穴)與氣舍穴之間,為足陽明經穴。廉泉位于結喉上方凹陷中,天突位于胸骨上窩正中,均為任脈和陰維脈之會穴,有理氣化痰、活血化瘀、散結之功。風池在督脈風府旁大筋(斜方肌)外,後頭骨下凹陷中,為足少陽膽經、手少陽三焦經和陽維脈之會穴。大椎位于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之間凹陷中,系督脈和手足三陽經之會穴。天杼位于第一胸椎下,督脈陶道穴旁1寸5分,為足太陽膀胱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和足少陽膽經之會穴。肺俞位于第三胸椎下,督脈身柱旁1寸5分,系肺在背之俞穴。諸穴相配,有疏通經絡、行氣散(破)結、化痰消瘿、活血行瘀功能。加上艾灸的調整機體的陰陽、髒腑的功能活動,尤其通過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而改善甲狀腺功能,從而達到病俞目的。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