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景嶽全書》因陣

逍遙飲:治婦人思郁過度,緻傷心脾沖任之源,血氣日枯,漸至經脈不調者。

當歸(二、三錢) 芍藥(錢半) 熟地(三、五錢) 棗仁(二錢,炒) 茯神(錢半) 遠志(制,三、五分) 陳皮(八分) 炙甘草(一錢)水二鐘,煎七分,食遠溫服。如氣虛者,加人參一、二錢;如經水過期兼痛滞者,加酒炒香附一、二錢。

決津煎:治婦人血虛經滞,不能流暢而痛極者,當以水濟水,若江河一決而積垢皆去,宜用此湯,随證加減主之。此用補為瀉之神劑也。如氣虛者,宜少用香、陳之類,甚者不用亦可。

當歸(三、五錢,或一兩) 澤瀉(一錢半) 牛膝(二錢) 肉桂(一、二、三錢) 熟地(二、三錢或五、七錢,或不用亦可) 烏藥(一錢,如氣虛者,不用亦可)水二鐘,煎七、八分,食前服。如嘔惡者,加焦姜一、二錢;如陰滞不行者,非加附子不可;如氣滞而痛脹者,加香附一、二錢,或木香七、八分;如血滞血澀者,加酒炒紅花一、二錢;如小腹不暖而痛極者,加吳茱萸七、八分;如大便結澀者,加肉苁蓉一、二、三錢,微者以山楂代之。

五物煎:治婦人血虛凝滞,蓄積不行,小腹痛急,産難經滞,及痘瘡血虛寒滞等證,神效。此即四物湯加肉桂也。

當歸(三、五、七錢) 熟地(三、四錢) 芍藥(二錢,酒炒) 川芎(一錢) 肉桂(一、二、三錢)水一鐘半,煎服。兼胃寒或嘔惡者,加幹姜炮用;水道不利,加澤瀉或豬苓;氣滞者,加香附或丁香、木香、砂仁、烏藥;陰虛疝痛者,加小茴香;血瘀不行,臍下若覆杯,漸成積塊者,加桃仁或酒炒紅花;痘瘡血虛寒勝,寒邪在表者,加細辛、麻黃、柴胡、紫蘇之屬。

調經飲:治婦人經脈阻滞,氣逆不調,多痛而實者。

當歸(三、五錢) 牛膝(二錢) 山楂(一、二錢) 香附(二錢) 青皮 茯苓(各一錢半)水二鐘,煎七分,食遠服。如因不避生冷而寒滞其血者,加肉桂、吳茱萸之類;如兼脹悶者,加濃樸一錢,或砂仁亦可;如氣滞者,加烏藥二錢,或痛在小腹者,加小茴香一錢半。

通瘀煎:治婦人氣滞血積,經脈不利,痛極拒按,及産後瘀血實痛,并男婦血逆血厥等證。

歸尾(三、五錢) 山楂 香附 紅花(新者,炒黃,各二錢) 烏藥(一、二錢) 青皮(錢半) 木香(七分) 澤瀉(錢半)水二鐘,煎七分,加酒一、二小鐘,食前服。兼寒滞者,加肉桂一錢,或吳茱萸五分;火盛内熱,血燥不行者,加炒栀子一、二錢;微熱血虛者,加芍藥二錢;血虛澀滞者,加牛膝;血瘀不行者,加桃仁三十粒,去皮尖用,或加蘇木、玄胡索之類,瘀極而大便結燥者,加大黃一、二、三錢,或加芒硝、蓬術亦可。

胎元飲:治婦人沖任失守,胎元不安不固者,随證加減用之。或間日,或二、三日,常服一、二劑。

人參(随宜) 當歸 杜仲 芍藥(各二錢) 熟地(二、三錢) 白術(錢半) 炙甘草(一錢) 陳皮(七分,無滞者,不必用)水二鐘,煎七分,食遠服。如下元不固而多遺濁者,加山藥、補骨胎、五味之類;如氣分虛甚者,倍白術,加黃 。但 、術氣浮,能滞胃口,倘胸膈有飽悶不快者,須慎用之;如虛而兼寒多嘔者,加炮姜七、八分,或一、二錢;如虛而兼熱者,加黃芩一錢五分,或加生地二錢,去杜仲;如陰虛小腹作痛,加枸杞二錢;如多怒氣逆者,加香附無妨,或砂仁亦妙;如有所觸而動血者,加川續斷、阿膠各一、二錢;如嘔吐不止,加半夏一、二錢,生姜三、五片。

固胎煎:治肝脾多火多滞而屢堕胎者。

黃芩(二錢) 白術(一、二錢) 當歸 芍藥 阿膠(各錢半) 陳皮(一錢) 砂仁(五分)水一鐘半,煎服。

涼胎飲:治胎氣内熱不安等證。

生地 芍藥(各二錢) 黃芩 當歸(各一、二錢) 甘草(生,七分) 枳殼 石斛(各一錢) 茯苓(錢半)水一鐘半,煎七分,食遠溫服。如熱甚者,加黃柏一、二錢。

滑胎煎:胎氣臨月,宜常服數劑,以使易生。

當歸(三、五錢) 川芎(七分) 杜仲(二錢) 熟地(三錢) 枳殼(七分) 山藥(二錢)水二鐘,煎八、九分,食煎溫服。如氣體虛弱者,加人參、白術,随宜用之;如便實多滞者,加牛膝一、二錢。

殿胞煎:治産後兒枕疼痛等證如神。

當歸(五、七錢或一兩) 川芎 炙甘草(各一錢) 茯苓(一錢) 肉桂(一、二錢或五、七分)水一鐘,煎八分,熱服。如脈細而寒或嘔者,加幹姜炒黃色一、二錢;如血熱多火者,去肉桂,加酒炒芍藥一、二錢;如脈弱陰虛者,加熟地三、五錢;如氣滞者,加香附一、二錢,或烏藥亦可;腰痛,加杜仲一、二錢。

脫花煎:凡臨盆将産者,宜先服此藥催生最佳,并治産難經日,或死胎不下俱妙。

當歸(七、八錢或一兩) 肉桂(一、二錢或三錢) 川芎 牛膝(各二錢) 車前子(錢半) 紅花(一錢,催生者,不用此味亦可)水二鐘,煎八分,熱服,或服後飲酒數杯亦妙。若胎死腹中,或堅滞不下者,加樸硝三、五錢即下;若氣虛困劇者,加人參随宜;若陰虛者,必加熟地三、五錢。

九蜜煎:治産後陽氣虛寒,或陰邪入髒,心腹疼痛,嘔吐不食,四肢厥冷。此與大岩蜜湯略同而稍勝之。

當歸 熟地(各三錢) 芍藥(酒炒焦) 茯苓(各錢半) 炙甘草 幹姜(炒) 肉桂 北細辛(各一錢) 吳茱萸(制,五分)水二鐘,煎服。

清化飲:治婦人産後因火發熱,及血熱妄行,陰虧諸火不清等證。

芍藥 麥冬(各二錢) 丹皮 茯苓 黃芩 生地(各二、三錢) 石斛(一錢)水一鐘半,煎七分,食遠溫服。如覺骨蒸多汗者,加地骨皮一錢半;熱甚而渴或頭痛者,加石膏一、二、三錢;下熱便澀者,加木通一、二錢,或黃柏、栀子皆可随證用之;如兼外邪發熱,加柴胡一、二錢。愚按∶丹溪雲∶芍藥酸寒,大伐發生之氣,産後忌用之。此亦言之過也。夫芍藥之寒,不過于生血藥中稍覺其清耳,非若芩、連輩之大苦大寒者也。使芍藥猶忌如此,則他之更寒者,尤為不可用矣。餘每見産家過慎者,或因太暖,或因年力方壯,而飲食藥餌太補過度,以緻産後動火者,病熱極多。若盡以産後為虛,必須皆補,豈盡善哉!且芍藥性清,微酸而收,最宜于陰氣散失之證,豈不為産後之要藥乎?不可不辯也。

毓麟珠:治婦人氣血俱虛,經脈不調,或斷續,或帶濁,或腹痛,或腰酸,或飲食不甘,瘦弱不孕,服一、二斤即可受胎。凡種子諸方,無以加此。

人參 白術(土炒) 茯苓 芍藥(酒炒,各二兩) 川芎 炙甘草(各一兩) 當歸 熟地(蒸搗,各四兩) 菟絲子(制,四兩) 杜仲(酒炒) 鹿角霜 川椒(各二兩)

上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空心嚼服一、二丸,用酒或白湯送下,或為小丸吞服亦可。如男子制服,宜加枸杞、胡桃肉、鹿角膠、山藥、山茱萸、巴戟肉各二兩;如女人經遲腹痛,宜加酒炒破故、肉桂各一兩,甚者再加吳茱萸五錢,湯泡一宿炒用;如帶多腹痛,加破故一兩,北五味五錢,或加龍骨一兩,醋 用;如子宮寒甚,或洩或痛,加制附子、炮幹姜随宜;如多郁怒,氣有不順,而為脹為滞者,宜加酒炒香附二兩,或甚者再加沉香五錢;如血熱多火,經早内熱者,加川續斷、地骨皮各二兩,或另以湯劑暫清其火,而後服此,或以湯引酌宜送下亦可。

贊育丹:治陽痿精衰,虛寒無子等證妙方。

熟地(八兩,蒸搗) 白術(用冬術,八兩) 當歸 枸杞(各六兩) 杜仲(酒炒) 仙茅(酒蒸一日) 巴戟肉(甘草湯炒) 山茱萸 淫羊藿(羊脂拌炒) 肉苁蓉(酒洗去甲) 韭子(炒黃,各四兩) 蛇床子(微炒) 附子(制) 肉桂(各二兩)

上煉蜜丸服。或加人參、鹿茸亦妙。

柴歸飲:治痘瘡初起,發熱未退,無論是痘是邪,疑似之間,均宜用此平和養營之劑以為先着。有毒者可托,有邪者可散,實者不緻助邪,虛者不緻損氣。凡陽明實熱邪盛者,宜升麻葛根湯;如無實邪,則悉宜用此增減主之。

當歸(二、三錢) 芍藥(或生或炒,一錢半) 柴胡(一錢或錢半) 荊芥穗(一錢) 炙甘草(七分或一錢)水一鐘半,煎服。或加生姜三片。血熱者,加生地;陰虛者,加熟地;氣虛脈弱者,加人參;虛寒者,加炮姜、肉桂;火盛者,加黃芩;熱渴者,加幹葛;腹痛者,加木香、砂仁;嘔惡者,加炮姜、陳皮;若治麻疹,或以荊芥易幹葛;陰寒盛而邪不能解者,加麻黃、桂枝。

疏邪飲:治痘疹初起發熱,凡血氣強盛,無藉滋補者,單宜解邪,用此方為主,以代升麻葛根湯及蘇葛湯等方,最為妥當。

柴胡(倍用) 芍藥(倍用,酒炒) 蘇葉 荊芥穗 炙甘草(減半)水一鐘半,煎服。無火者,加生姜三片;火盛内熱者,加黃芩;渴者,加幹葛。

涼血養營煎:治痘瘡血虛血熱,地紅熱渴,或色燥不起,及便結溺赤,凡陽盛陰虛等證,悉宜用此。

生地黃 當歸 芍藥 生甘草 地骨皮 紫草 黃芩 紅花水一鐘半,煎服。量兒大小加減用之。渴,加天花粉;肌熱無汗,加柴胡;熱毒甚者,加牛蒡子、木通、連翹之屬;血熱毒不透者,加犀角。

柴葛煎:治痘疹表裡俱熱,散毒養陰,及瘟疫等證。

柴胡 幹葛 芍藥 黃芩 甘草 連翹水一鐘半,煎服。

搜毒煎:解痘疹熱毒熾盛,紫黑幹枯,煩熱便結純陽等證。

紫草 地骨皮 牛蒡子(杵) 黃芩 木通 連翹 蟬蛻 芍藥(等分)水一鐘半,煎服。渴者,加天花粉、麥門冬;陽明熱甚,頭面牙龈腫痛者,加石膏、知母;大腸幹結實,臍腹實脹者,加大黃、芒硝;血熱妄行者,加犀角、童便;小水熱閉者,加山栀、車前子;兼表熱者,加柴胡。

六物煎:治痘疹血氣不充,随證加減用之,神效不可盡述。并治男婦氣血俱虛等證。

炙甘草 當歸 熟地(或用生地) 川芎(三、四分,不宜多) 芍藥(俱随宜加減) 人參(或有或無,随虛實用之。氣不虛者不必用)

上咀,用水煎服。如發熱不解,或痘未出之先,宜加柴胡以疏表,或加防風佐之;如見點後,痘不起發,或起而不貫,或貫而漿薄,均宜單用此湯,或加糯米、人乳、好酒、肉桂、川芎以助營氣;如氣虛癢塌不起,加穿山甲炒用;如紅紫血熱不起,宜加紫草或犀角;如脾氣稍滞者,宜加陳皮、山楂;如胃氣虛寒多嘔者,加幹姜炒用,或加丁香;如腹痛兼滞者,加木香、陳皮;表虛氣陷不起,或多汗者,加黃 ;氣血俱虛,未起未貫而先癢者,加肉桂、白芷;如元氣大虛,寒戰切牙洩瀉,宜去芍藥,加黃 、大附子、幹姜、肉桂。

六氣煎:治痘瘡氣虛,癢塌倒陷,寒戰切牙,并治男婦陽氣虛寒等證。

黃 (炙) 肉桂 人參 白術 當歸 炙甘草上咀,水煎服。加減法照前六物煎。

九味異功煎:治痘瘡寒戰切牙倒陷,嘔吐洩瀉,腹痛虛寒等證。用代陳氏十二味異功散等方。

人參(二、三錢) 黃 (炙,一、二錢) 當歸 熟地(各二、三錢) 炙甘草(七分或一錢) 丁香(三、五分或一錢) 肉桂(一錢) 幹姜(炮,一、二錢) 制附子(一、二錢)

上量兒大小加減,用水一鐘半,煎七分,徐徐與服之。如洩瀉腹痛,加肉豆蔻面炒一錢,或加白術一、二錢。

透邪煎:凡麻疹初熱未出之時,惟恐誤藥,故雲未出之先,不宜用藥,然解利得宜,則毒必易散而勢自輕減,欲求妥當,當先用此方為主。

當歸(二、三錢) 芍藥(酒炒,一、二錢) 防風(七、八分) 荊芥(一錢) 炙甘草(七分) 升麻(三分)水一鐘半,煎服。如熱甚脈洪滑者,加柴胡一錢。此外,凡有雜證,俱可随宜加減。牛膝煎 截瘧大效。凡邪散已透,而血氣微虛者,宜此主之。

牛膝(二錢) 當歸 陳皮(各三錢)

上用好酒一鐘,浸一宿,次早加水一鐘,煎至八分,溫服。

何人飲:截瘧如神。凡氣血俱虛,久瘧不止,或急欲取效者,宜此主之。

何首烏(自三錢以至一兩,随輕重用之) 當歸(二、三錢) 人參(三、五錢或一兩,随宜) 陳皮(二、三錢,大虛者,不必用) 煨生姜(三斤,多寒者用三、五錢)水二鐘,煎八分,于發前二、三時,溫服之。若善飲者,以酒一鐘,浸一宿,次早加水一鐘煎服亦妙。再煎不必用酒。

何首烏(一兩,制) 當歸 甘草 半夏 青皮 陳皮 柴胡(各三錢)

上用井水、河水各一鐘,煎一鐘, 亦如之,同露一宿。次早溫服一鐘,飯後食遠再服一鐘。

木賊煎:凡瘧疾形實氣強,多濕多痰者,宜此截之,大效。

半夏 青皮(各五錢) 木賊 濃樸(各三錢) 白蒼術 槟榔(各一錢)用陳酒二鐘,煎八分,露一宿,于未發之先二時,溫服。

牙皂散:治胃脘痛劇,諸藥不效者,服此如神。

用牙皂燒存性,以煙将盡為度,研末,用燒酒調服一錢許即效。

荔香散:治疝氣痛極。凡在氣分者,最宜用之,并治小腹氣痛等證,神效。又心腹久痛方如後。

荔枝核(炮微焦) 大茴香(等分,炒)

上為末,用好酒調服二、三錢。如寒甚者,加制過吳茱萸減半用之;凡心腹胃脘久痛,屢觸屢發者,惟婦人多有之,用荔枝核一錢,木香八分,為末,每服一錢,清湯調服,數服除根。

豕膏:《内經》曰∶癰發于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為膿,膿不瀉,塞咽,半日死;其化為膿者,瀉則合豕膏,冷食,三日已。此必以豬闆油煉淨服之也。又萬氏方∶治肺熱暴喑。用豬脂一斤,煉過入白蜜一斤,再煉少頃,濾淨冷定,不時挑服一匙,即愈。按∶此方最能潤肺潤腸,凡老人痰嗽不利,及大腸秘結者,最宜用之。

又,《千金》方∶治關格閉塞。用豬脂、姜汁各二升,微火煎至三升,加酒五合和煎,分服之。

愚意先以當歸半斤,濃煎取汁,煉過豬脂一斤,同煉去其水氣,乃入白蜜一斤,再煉少頃,濾淨收貯,不時挑服,用治老人之秘結,及噎膈閉結等證,必無不妙。如果陽氣不行者,仍加生姜四兩,同當歸煎入;或宜酒者,以酒送服亦可。或氣有不利者,加杏仁二兩,去皮尖,同前煎入皆妙;或有滞者,當以饧代蜜更妙;是即《内經》所謂以辛潤之也。

罨傷寒結胸法:凡病傷寒結胸,其有中氣虛弱,不堪攻擊内消者,須以此法外罨之,則滞行邪散,其效如神。

蔥白頭 生姜 生蘿蔔(此味加倍。如無,以子代之)

上用蔥姜各數兩,蘿蔔倍之,共搗一處炒熱,用手巾或白布包作大餅。罨胸前脹痛處。

此藥須分二包,冷則輪換罨之,無不實時開通,汗出而愈。但不宜太熱,恐炮烙難受也。

又法∶以大蒜一、二十頭,搗爛,攤濃紙或薄絹上,貼于脹處,少頃即散。用治一切脹痛,無不神妙。

連翹金貝煎:治陽分癰毒,或在髒腑肺膈胸乳之間者,此方最佳,甚者連用數服,無有不愈。

金銀花 貝母(土者更佳) 薄公英 夏枯草(各三錢) 紅藤(七、八錢) 連翹(一兩或五、七錢)用好酒二碗,煎一碗服。服後暖卧片時。火盛煩渴乳腫者,加天花粉;若陽毒内熱,或在頭項之間者,用水煎亦可。

連翹歸尾煎:治一切無名癰毒,丹毒流注等毒,有火者最宜用之。

連翹(七、八錢) 歸尾(三錢) 甘草(一錢) 金銀花 紅藤(各四、五錢)用酒煎服如前。如邪熱火盛者,加槐蕊二、三錢。

桔梗杏仁煎:此桔梗湯之變方也。治咳嗽吐膿,痰中帶血,或胸膈隐痛,将成肺癰者,此方為第一。

桔梗 杏仁 甘草(各一錢) 阿膠 金銀花 麥冬 百合 夏枯草 連翹(各二錢) 貝母(三錢) 枳殼(錢半) 紅藤(三錢)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如火盛兼渴者,加天花粉二錢。

當歸蒺藜煎:治癰疽瘡疹血氣不足,邪毒不化,内無實熱而腫痛淋漓者,悉宜用之。此與芍藥蒺藜煎相為奇正也,當酌其詳。

當歸 熟地 芍藥(酒炒) 何首烏(各二錢) 炙甘草 防風 川芎 荊芥穗 白芷(各一錢)白蒺藜(炒,搗碎,三錢或五錢)

上或水或酒,用二鐘煎服,然水不如酒。或以水煎服後,飲酒數杯以行藥力亦可。陽虛不能化毒者,加桂枝,甚者再加幹姜、附子;氣虛不化者,加黃 、人參;毒陷不能外達者,加穿山甲或皂刺。

芍藥蒺藜煎:治通身濕熱瘡疹,及下部紅腫熱痛諸瘡,神效。外以螵蛸粉敷之。

龍膽草 栀子 黃芩 木通 澤瀉(各錢半) 芍藥 生地(各二錢) 白蒺藜(連刺捶碎,五錢,甚者一兩)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如火不甚者,宜去龍膽、栀子,加當歸、茯苓、薏仁之屬;如濕毒甚者,加土茯苓五錢,或一、二兩。

降癰散:治癰疽諸毒,消腫止痛散毒,未成者即消,已成者斂毒速潰可愈。若陽毒熾盛薄荷(辛佳者,用葉) 野菊花(連根葉各一握) 土貝母(半之) 茅根(一握)

上幹者可為末,鮮者可搗爛,同貝母研勻,外将茅根煎濃湯去 ,用調前末,乘熱敷患處,仍留前剩湯炖暖,不時潤于藥上。但不可用冷湯,冷則不散不行,反能為痛。約敷半日即宜換之,真妙方也。

後方∶凡疽毒堅頑深固,及結核痰滞,宜用此方。

腦荷(倍用) 生南星 土貝母 樸硝(各等分) 鍛石(風化者,亦倍用或倍倍用之)

上同為末,用鹽鹵調杵稠粘,敷患處,經宿,幹即易之,不必留頭,若膿成者留頭亦可。或炒熱攤絹上,隔絹貼之亦可。或用麻油調,或用熱茅根湯調亦可。若欲止痛速效,加麝香或冰片少許更妙。

百草煎:治百般癰毒諸瘡,損傷疼痛,腐肉腫脹,或風寒濕氣留聚,走注疼痛等證,無不奇效。

百草(凡田野山間者,無論諸品,皆可取用,然猶以山草為勝,辛香者佳。冬月可用幹者,須預為收采之)

上不論多寡,取以多,煎濃湯,乘熱熏洗患處,仍用布帛蘸熨良久,務令藥氣蒸透,然後敷貼他藥,每日二、三次不拘,但以頻數為善。蓋其性之寒者,可以除熱;熱者,可以散寒;香者,可以行氣;毒者,可以解毒,無所不用,亦無所不利。湯得藥性則湯氣無害,藥得湯氣則藥力愈行。凡用百草以煎膏者,其義亦此。此誠外科中最要最佳之法,亦傳之方外人者也。若洗水鼓腫脹,每次須用草二、三十斤,煎濃湯二、三鍋,用大盆盛貯,以席簟遮風熏洗良久,每日一次或二次,内服廓清飲分利等劑妙甚。

螵蛸散:治濕熱破爛,毒水淋漓等瘡,或下部、腎囊、足股腫痛,下疳諸瘡,無不神效。又海藏治下疳方,在《外科》下疳門。

海螵蛸(不必浸淡) 人中白(或人中黃, 砂亦可,等分)

上為細末。先以百草多煎濃湯,乘熱熏洗,後以此藥摻之。如幹者,以麻油或熬熟豬油,或蜜水調敷之;若腫而痛甚者,加冰片少許更妙;若濕瘡膿水甚者,加密陀僧等分,或過官粉亦可,或 制爐甘石更佳。

腸癰秘方:凡腸癰生于小肚角,微腫而小腹隐痛不止者是。若毒瓦斯不散,漸大内攻而潰,則成大患,急宜以此藥治之。

先用紅藤一兩許,以好酒二碗,煎一碗。午前一服,醉卧之。午後用紫花地丁一兩許,亦如前煎服。服後痛必漸止為效,然後服後末藥除根神妙。

當歸(五錢) 蟬蛻 僵蠶(各二錢) 天龍 大黃(各一錢) 石HT FS (五錢,此草藥也)老蜘蛛(二個,捉放新瓦上,以酒盅蓋定,外用火 幹存性)

上共為末。每空心用酒調送一錢許,日逐漸服,自消。

槐花蕊:治楊梅瘡、下疳神方。

凡綿花瘡毒及下疳初感,或毒盛經久難愈者,速用新槐蕊揀淨,不必炒,每食前用清酒寒涼敗脾之慮,此經驗神方也。如不能飲,即用滾水、鹽湯俱可送下,但不及酒送之效捷也。

飛丹散:治寒濕風濕腳腿等瘡。

飛丹 人中黃(白更妙) 輕粉 水粉(各等分)為末,凡濕爛者可以幹摻,外用油紙包蓋。若幹陷者,以豬骨髓或豬油調貼之。先以百草煎湯,乘熱熏洗,然後貼之,日洗數次妙。

綿花瘡點藥杏仁(取霜) 輕粉(真者)二味等分為末,敷于瘡上,二、三日即痂脫而落。

又武定侯方,用雄黃錢半,杏仁三十粒去皮,輕粉一錢,同為末,用雄豬膽汁調敷之。

二、三日即愈,百發百中,天下第一方。

雞子黃連膏:治火眼暴赤疼痛,熱在膚腠,淺而易解者,用此點之,數次可愈。若熱由内發,火在陰分者,不宜外用涼藥,非惟不能去内熱,而且以閉火邪也。用雞子一枚,開一小竅,單取其清,盛以瓷碗,外用黃連一錢,研為粗末,摻于雞子清上,用箸徹底速打數百,使成浮沫,約得半碗許,即其度矣。安放少頃,用箸撥開浮沫,傾出清汁,用點眼 ,勿得緊閉眼胞,擠出其藥,必熱淚湧出,數次即愈。内加冰片少許尤妙。若雞子小而清少者,加水二、三匙同打亦可。

金露散:治赤目腫痛,翳障諸疾。

天竺黃(擇辛香者用) 海螵蛸(不必浸洗) 月石(各一兩) 朱砂(飛) 爐甘石(片子者佳,淬童便七次,飛淨,各八錢)

上為極細末,瓷瓶收貯。每用時旋取數分,研入冰片少許。諸目疾皆妙。若内外 障,取一錢許,加珍珠八厘,膽礬三厘。内珍珠須放豆腐中蒸熟用。若爛弦風眼,每一錢加銅綠、飛丹各八厘;如赤眼腫痛,每一錢加乳香、沒藥各半分。

二辛煎:治陽明胃火,牙根口舌腫疼不可當,先用此湯漱之,漱後敷以二香散,或仍服清胃等藥以治其本。

北細辛(三錢) 生石膏(一兩)

上二味,用水二碗,煎一碗,乘熱頻漱之。

冰玉散:治牙疳牙痛,口瘡齒衄喉痹。

生石膏(一兩) 月石(七錢) 冰片(三分) 僵蠶(一錢)

上為極細末,小瓷瓶盛貯,敷之吹之。

冰白散:治口舌糜爛,及走馬牙疳等證。

人中白(倍用之) 冰片(少許) 銅綠(用醋制者) 杏仁(二味,等分)

上為細末,敷患處。此方按之古法,有以人中白七分,與枯礬三分同用者。又有以蜜炙黃柏,與人中白等分,仍加冰片同用者,是皆可師之法,諸當随宜用之。

代匙散:治喉痹。

月石 石膏(各一錢) 腦荷(五分) 膽礬(五分) 粉草(三分) 僵蠶(炒,五分) 冰片(一分) 皂角(炙煙盡,五分)

上為細末,用竹管頻吹喉中。加牛黃五分更佳。

三香散:治牙根腫痛。

丁香 川椒(取紅,等分) 冰片(少許)

上為末,敷痛處。如無川椒,以荜茇代之亦可。

固齒将軍散:治牙痛牙傷,胃火糜腫,久之牢牙固齒。

錦紋大黃(炒微焦) 杜仲(炒半黑,各十兩) 青鹽(四兩)

上為末,每日清晨擦漱,火盛者咽之亦可。

熏疥方:

朱砂 雄黃 銀朱(各三分,同研) 大楓子 木鼈子(各三個)

上将大楓、木鼈先搗碎,乃入前三味拌勻,外以幹艾鋪卷成筒,約長二寸許足矣。凡熏時,須将全身疥痂悉行抓破,熏之始效。後五、六日,複熏一筒,無不悉愈。

杖丹膏:

豬闆油(半斤) 黃占(二兩) 輕粉(三錢) 水銀(三錢) 冰片(三分)先将水銀、輕粉同研細,俟豬油熬熟,去滓,先下黃占熔化,後入末藥,攪勻收貯,以水浸二、三時,令出火毒。用竹紙攤貼,覺熱即換,輕者即愈,重者不過旬日。

銀朱煙:治頭發生虱,及諸瘡之有蟲者。

用銀朱四、五分,揩擦濃紙上,點着,置一幹碗中,上用一濕碗露縫覆之,其煙皆着于濕碗之上,乃用紙揩擦發中,覆以氈帽,則虮虱皆盡矣。此煙以棗肉和撚作餅,或作丸,或擦于豬雞熟肝之間,用點諸瘡癬之有蟲者。及蟲蝕肛門者,以綿裹棗丸納肛門中一宿,無不神效,須留綿帶在外,以便出之。

雷火針:治風寒濕毒之氣留滞經絡,而為痛為腫不能散者。

五月五日取東引桃枝,去皮,兩頭削如雞子尖樣,長一、二寸許。針時以針向燈上點着,随用紙三、五層,或布亦可,貼蓋患處,将熱針按于紙上,随即念咒三遍,病深者再燃再刺之,立愈。咒曰∶天火地火,三昧真火,針天天開,針地地裂,針鬼鬼滅,針人人得長生,百命消除,萬病消滅。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又雷火針新方,乃以藥為針者,其法更妙。

白芷 獨活 川芎 細辛 牙皂 穿山甲(炮,倍用) 丁香 枳殼 松香 雄黃 乳香沒藥 杜仲 桂枝(各一錢) 硫黃(二錢) 麝香(不拘) 熟艾(二、三兩)

上搗為粗末,和勻,取艾鋪底,摻藥于上,用上好皮紙卷筒,先須用線絆約兩頭,防其伸長,然後加紙再捍,務令極實,粗如雞子尖樣,是其度也。乃用雞子清盡刷外層,卷而裹之,陰幹。用法如前。一方有巴豆仁八分,斑蝥三錢,去頭、足、翅用。

疥癬光:治疥瘡,搽上即愈。癬瘡亦妙。

松香(一錢) 水銀 硫黃 枯礬(各二錢) 樟腦(各二錢,此或一錢) 麻油上先将松香、水銀加麻油少許,研如糊,後入三味,研細如膏,擦之神效。

鵝掌風四方:(附錄)豬胰(一具,去油,勿經水) 花椒(三錢)

上用好酒溫熱,将二味同浸二、三日,取胰,不時擦手,微火烘之,自愈。

又方∶用白砒三錢,打如豆粒,以麻油一兩熬砒至黑,去砒用油擦手,微火烘之,不過二、三次即愈。

又方∶用蔥五、六根,椎破,再用花椒一把,同入瓷瓦罐中,入醋一碗,後以滾湯沖入,熏洗數次即愈。

又方∶用谷樹葉煎湯溫洗,以火烘幹,随用柏白油擦之,再以火烘幹,少頃又洗又烘,如此日行三次,不過三、五日即愈。

秘傳水銀膏:擦治楊梅風毒潰爛危惡,多年不愈者,經驗神方。

黃柏 黃連(各一錢) 川大黃(五分,三味另研) 雄璜 膽礬 青黛 兒茶 銅青(各三分)輕粉 枯礬(各四分) 大楓子(去油,取淨霜五分,黑者勿用) 珍珠(一分半,生用) 冰片(一分)半,二味另研) 人言(人壯者七厘,弱者半分,中者六厘)

上十四味為極細末,分作三分,每分約一錢八分。

番打麻:另為末。若瘡重而人壯能食者,每分用五分;人弱不起者,每分用三分;中者四分。以末入前藥各分内研勻。

水銀 人健者,每分用一兩,或八、九錢;中者,或五、六錢;卧床不起而極弱者,隻可用三錢,決不可再多矣。

上先将麻、汞并前藥各一分,俱入盞内,再入真芝麻油少許,用手指研開,務使汞藥混為一家,漸次增油,久研,以不見汞星為度,大約如稀糊可矣。一、擦法∶用此藥擦手足四腕動脈處,每藥一分,務分擦三日,每日早晚各擦一次,每次以六、七百數為度,擦完用布包之。擦藥時,凡周身略有破傷處,俱用無麝膏藥貼之,膏藥須濃攤,每二日一換,換時不可經風,常須避帳幔中,冬月須用濃被暖炕,他時亦須常暖,南方則多用被褥蓋墊可也。擦至七日,毒必從齒縫中發出,口吐臭涎。若口齒破爛出血,但用甘草、蜂房煎湯,候冷漱解,不可咽下。輕者隻以花椒湯漱之亦可。擦處必皮破,不可畏疼而少擦也。忌鹽十餘日,多更好,并魚腥、生冷、沙氣、發風等物一個月,尤忌房事。外如牛肉、燒酒、團魚之類,須忌二、三年。惟荞麥面、羊肉則終身忌之。治楊梅瘡初發者,五六日可愈。但每分用汞四、五錢足矣。若治蛀幹疳瘡,或咽喉潰爛,或遍身牛皮瘡癬,俱照前中治法。若治久爛 瘡,爛處難擦,則擦腳心,俱照前中治法,亦布包貼膏如前。一、自擦起之日,即當服後敗毒散,至七日後,發口則止。

二十四味敗毒散:(随前水銀膏)當歸 川芎 生地 熟地 芍藥 牛膝 防風 荊芥 白芷 防己 忍冬 桔梗 羌活獨活 白鮮皮 薏仁 連翹 木通 陳皮 粉草 黃柏 知母 栀子 黃連上每帖加土茯苓幹者四兩,鮮者須半斤,用水六碗,煎三碗,分三次,每日早、午、晚各服一碗。上方後四味,須察其人陰陽寒熱,酌而用之。

按∶上水銀膏方,凡用此者,其于筋骨經絡無處不到,既能追毒,亦善殺蟲。若用治大麻風證,必有奇效,但未經試,故表諸此,以俟後人試用之。或于大風條擇煎劑之相宜者同用尤妙。倘獲濟人,其幸多矣。

瘡隔紙膏:

黃占(五兩) 飛丹 鉛粉(各四兩) 輕粉 乳香 沒藥(各二錢) 冰片(三分) 麻油(春夏二兩,秋冬三兩)

上先将占油煎五、六沸,下乳、沒,再二、三服,下輕粉,随下丹粉,槐柳枝攪十餘沸,取起冷定,後下冰片攪勻,瓶盛,浸水中一宿出火毒。先以苦茶洗瘡淨,将膏用薄油紙刺孔濃攤,間日番背面貼之,三日一換,三貼即可愈。

收瘡散:治濕爛諸瘡,肉平不斂,及諸瘡毒内肉既平,而口有不收者,皆宜用此,最妙。

滑石(飛,一兩) 赤石脂(飛,五錢) 粉甘草(三錢)

上為末,幹摻,或用麻油調敷。或加枯礬一錢,癢者極宜。若癢甚者必有蟲,先用水銀三、四錢,同松香二錢研勻後,拌前藥和勻敷之。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