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有些人特别有意思,買了書也很少看,參加讀書會吧,好像老師講解書裡面的内容,提煉要點後,有些還建議你甚至是在刺激你的欲望去買那本書好好看看,開始蒙了。
我雖然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或者參加過什麼讀書會,但是有一個點我可以肯定,這個東西是要靠個人的自律或者習慣來定,如果你從來不看書,但就是想學的東西知道點東西,聽聽那個東西倒也是一種比較廉價的學習方式,畢竟參加讀書會價格是要比參加其他的知識付費要便宜很多的。
要說知識量,這個東西讀書會是肯定不會比自己實實在在看書,或者實實在在去讀完你想要的那本書的知識體系量那麼大的,包括全面性以及後期的實際運營那麼廣泛的。
尤其是如果像我這種,我這個人不管是學習還是看書,基本都是以商業體系類為主,别的書我基本不會費太多時間去了解或者看的,像我這種人,讀書會是根本滿足不了的。
這就如同商業案例類的書,你基本不會再讀書會聽到或者學到,畢竟這類書的整體,一般都是由幾十、上百個案例組成,讀書會解讀類書,基本解讀不了,讀書會正常都是一個星期給你解讀一本書,用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左右的時間給你提煉一些解讀者認為是這本書的精華或者要點,你根本不可能讓他給你把那些案例給你全面解讀一遍,如果你對這個東西有需要還是需要自己實實在在去讀去看。
再加上這個東西,每個人的需求和愛好是不一樣的,最終決定你的還是你是因為興趣、習慣、愛好或者目的所産生的行為。
如果你的行為沒有任何(興趣、習慣、愛好、目的)這裡面的其中之一,你對此的行為也是不成立的。
至于是自己看書好還是參加讀書會好?
這種問題我還是建議自己買書讀好,因為讀書會能夠給到你的知識點是非常有限的,比如像中醫草藥這類的書,讀書會是無法給到你真正想要的認知的,當然還不止這類,還有很多很多你根本意想不到的。
就像氣候經濟這本書,我個人是2021年4月開始買的,雖然沒看完,我隻看了7頁,知道了一個點也就是能源危機所帶來的機會,開始去抓機會,6月份我就賺到了幾千本當時買這本書的錢,結果10月份吧,有人在微信給我發了一個讀書會邀請鍊接,也就是某讀書會的VIP,點擊就可以免費獲得3天的VIP試聽,我就點了,目的也是為了看看有沒有從中了解到一些别人讀過的好書給我推薦一些也去買一些。
結果點開之後,我發現也有氣候經濟那本書在解讀,而且是推薦在首頁,大概1小時左右的解讀,因為自己4月份買過,并且沒看完,隻看了7頁,再加上自己通過那7頁内容抓住了機會賺到了錢,就去聽解讀看看。
聽完之後,給我的感覺就是,還好我當初買了那本書,并且看過7頁,如果我當初沒有買那本書,也沒有看前面7頁的内容,而是聽那本書,我毛錢都賺不到,因為讀書會解說的東西,除了數據,我聽不到任何有關作者所提到的能源意識和投資機會,我也就不會去抓這個機會賺到一分錢。
這是我個人的實話,并沒有攻擊讀書會的意思,畢竟他們還是有價值的,最少他們可以讓你知道哪些書隻要是講了什麼内容,讓你有個基本了解,同時也為你提煉了一些東西,很符合這個時代的懶人經濟。
但你如果是一個作者想要學習一下别人的語音組合能力,運用到溝通或者寫作上,或者你想知道更全面的一些東西,這個東西還是需要你去實實在在買書和看,如果你沒有那個習慣也就沒辦法了,自己愛幹啥幹啥,怎麼選擇都可以,結果會怎麼樣,這個還是需要靠自己。
因為書這個東西,别人讀可能得到機會,或者學到方法策略受益終身,而你可能是感覺洗腦或者感覺是一堆沒用的廢話,這種事情經常發生,我也不了例外,畢竟學是遠遠抵不過自己用得實在,就像氣候經濟那本書,我記得我2021年4月份買,隻是看了7頁,其實能夠讓我賺到錢的是因為第4頁的一句話,今天就算給到你,你看完了整整一本,你也不一定能夠賺到幾千本這個書的錢,所以還是需要看個人,包括自己認知意識的那個時間點,畢竟我是4月份,距離現在也已經大半年了。
文:呂生榮(公衆号:前途系統)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