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突破交易系統首次出現在市場中,當時的市場情況大緻與現在的情況類似。當時1929年股災剛過,并且股市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因表現極為疲軟。區别于美國1990年投機氛圍濃厚的股市,1950年到1960年的股市更傾向于股票本身的價值投資。突破系統在當時的市場條件下幾乎是最優策略。
突破交易系統适用于市場在建立調整平台之後在沒有任何先兆的情況下價格突然向上(或者向下,但是向上突破的交易系統使用更為廣泛)運行的情況。
在投機氛圍并不濃厚的情況下,市場基于本身的内在價值往往會構築一個平台或者說箱體。之後,交易者尤其是大戶根據基本面的突變會搶入很多籌碼,這就使得價格突變上升并且加速上揚。
突破交易系統與趨勢交易系統相比的優勢在于,突破交易系統可以應用于無趨勢或者劇烈振蕩的市場中。作為突破交易系統的應用者,理解跳空缺口并且知道它的影響顯得尤為關鍵。跳空缺口往往是突破交易系統巨額利潤的開始。
那麼突破交易系統的缺陷是什麼呢?該系統區别于趨勢跟随系統,它在具有強烈趨勢的市場中表現并不盡人意。因為在強烈的趨勢市場中,并不存在很明顯的箱體形态。
根據無趨勢市場或者箱體市場的特性,一般我們把止損點設置在箱體的上方(如果向上突破的話)。與趨勢跟随系統相比而言,這樣的設置有較好的支撐位。趨勢跟随系統很可能存在連續錯誤的情況,而突破系統較少存在這樣的情況。
根據統計,趨勢跟随系統在40%—50%的時間中都是有效的。
價格區間交易系統是20世紀後半葉發展起來的交易系統,當時市場在一個大的區間内上下波動。該交易系統在1970到1980年間是美國投資市場最為流行的系統之一。
适用于價格區間系統的市場通常發生在經濟停滞的時間段中。從曆史情況來看,一般市場出現崩盤後會進入到一個價格區間中,此時市場處于經濟轉型期。
價格區間市場有别于無趨勢市場,處于該狀态的市場振蕩幅度較大并且有明顯的最低和最高值。因此既不适用趨勢跟随更不适用于突破系統,通常認為最小波動區間隻有10%才能稱為價格區間市場。
價格區間系統是利用在價格區間内波段循環的特點:持有頭寸直到最高價被觸發,然後賣空頭寸等待股票價格下跌。價格區間系統交易者在價格上升時買入,在價格下跌時賣出。在市場處于價格區間狀态下,這是一種完美的盈利模型,并且能為有經驗的投資者帶來豐厚的利潤。
價格區間系統的局限性在于:
首先市場通常不處于一個價格波動區間内,除非正處于一個特殊的經濟時期;
其次價格波動區間不會總是精确的,可能本次的高點比上一次高,也可能比上一次低。
價格區間交易者總是默認為價格的走勢會重複之前波段的走勢,因此這種類型的交易者需要大量的市場經驗。統計表明,價格區間系統在20%—25%的時間内是有效的。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