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書法大觀》,是一部集當代著名書畫家書法作品的著作,全書共收集了116位中國當代名家的書法精品,這些作品極其珍貴,件件都是精品,在其它地方極難見到,希望大家欣賞後對學習書法有所幫助。
篆刻《中國當代書法大觀》
本書主編是著名畫家閻正先生。本書顧問為著名書法家沈鵬先生。紅學家、書法家周汝昌先生為書作序。本書封題由著名書法家舒同先生題寫。本書扉題一由中國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題寫。本書扉題二由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題寫。
《中國當代書法大觀》封二封三
下面這3張圖片之所以每一次發文時在正文前重複出現,是因為這幾位書法大家的題寫實屬難得一見,目的是為了讓沒看到的朋友們都能欣賞到,同時也是體現了這本書的珍貴!
舒同為《中國當代書法大觀》書寫題扉
啟功為《中國當代書法大觀》書寫題扉
沙孟海為《中國當代書法大觀》稅額題扉
本文這次還是按順序選取了21位書法名家的作品,21位書法家分别為:劉子善、劉雲泉、劉自讀、劉葉秋、劉炳森、劉海粟、劉藝、劉江、劉順、朱關田、朱複戡、朱焰、邢士珍、沙曼翁、沈鵬、沈延毅、沈觐壽、李長路、李志敏、李苦禅、李宗海。
《中國當代書法大觀》名家書法精品正文:
一、劉子善。劉子善,一九二六年生,安徽全椒人,書法家,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安徽省書法金石學會副長,安徽省政協委員,中國書協安徽分會常務理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出版有《劉子善書法選集》、《劉子善書正氣歌楷草兩體》等著作。
劉子善先生德藝雙馨,凡認識他的人,對其人品、書藝無不欽佩有加,他從不将書法作為邀名射利的手段,而是作為人生應有的一種修養,他的創作,是在完善自我藝術的同時來完善自我人格的過程。
二、劉雲泉,号鲶公,齋館鋤園、朵廬,一九四三年生,四川省射洪人。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兼評審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四川分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四川分會常務理事,四川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美術家協會會員。
三、劉自讀,亦署自獨,号遲齋,嵯峨山民,後改為自椟,一九一三年生,陝西三原人。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書協陝西分會常務副主席,陝西于右任書法學會名譽副會長,西安終南印社顧問,陝西省文史研究館館員,西安工業學院教授。
劉自讀先生早年師從賀伯箴。擅篆、隸、行草,尤以篆書見長。所作篆書注重用筆,中鋒平直,藏頭護尾,風神灑脫,并将他來自《繹山碑》一類小篆的均衡、對稱、穩定、平正特征融入金文大篆,而又将大篆旁逸斜出、活潑的特征在均衡、穩定的原則下加以淋漓盡緻地發揮,完成了他篆書。
四、劉葉秋(1917-1988),原名桐良,字葉秋,号峄莘,因文章均署名“劉葉秋”,故以字行,一九一七年生,北京人,建國後在天津津沽大學、北京政法學院等校任教。一九五八年調到商務印書館參加《辭源》的修訂編審,修訂本《辭源》主編之一。後被聘為中國文化書院導師、中國楹聯學會顧問,一九八〇年被聘為南開大學中文系兼職教授。著作有《中國字典史略》、《曆代筆記概述》、《魏晉南北朝小說》、《中國古代的字典》、《常用字書十講》、《古典小說筆記略叢》、《孔尚任和桃花扇》等。
劉葉秋先生工詩詞古文,兼精書法篆刻及鑒定名家書畫,先生論書法最重楷書,謂不精作楷,不足以稱書家;習字貴以恒,一日不能間斷,且貴在少,在慢,則神思專精,落筆不苟,收功轉速:多而快,則筆倦意怠,潦草終篇,不能持久。其教學生習字,主張從歐書入手,取其嚴謹峭勁以打基礎;繼學虞世南,取其圓腴含蘊,鋒芒内斂籍增厚重之緻;最後摹李北海、趙孟頫以飛動之姿,救闆滞之失。嘗言一切藝事,皆無定法,心知其意,融會貫通,自成風格,始為大家,書拙不足為病,俗乃為病。
五、劉炳森(1937年-2005年),字樹庵,号海村,幼年自号劉五先生。一九三八年生,河北武清(現劃為天津武清)人。書法家,曾任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特聘教授、日本白扇書道會顧問、日本書道研究泉會顧問、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紀委員會委員等。主要作品有《劉炳森楷書千字文》、《劉炳森隸書千字》、《劉炳森隸書闆橋道情》、《劉炳森選編勤禮碑字帖》、《劉炳森主編中國書法藝術》、《劉炳森主編中國隸書名帖精華》、《劉炳森隸書杜詩》、《劉炳森楷書滕王閣序》、《劉炳森隸書曆代遊記選》等。
劉炳森先生書藝以隸、楷書著稱于世,并兼長行、草。隸法在堅實的傳統功力基礎上,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創造性,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的“劉體隸書”。
六、劉海粟(1896年-1994年),名槃,字季芳,号海翁,一八九六年生,江蘇常州人。畫家、美術教育家,中國新美術運動的奠基人之一。曆任南京藝術學院名譽院長、教授,上海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授予“傑出成就獎”,意大利歐洲學院授予“歐洲棕榈金獎”。
劉海粟先生是抱着一種“試試看”的勁頭,沖闖進浩瀚無際的藝術大海的。先生擅長油畫、國畫、美術教育,他早年習油畫,蒼古沉雄,兼作國畫,鋼筋鐵骨,後潛心于潑墨法,筆飛墨舞。晚年運用潑彩法,色彩絢麗,氣格雄渾。劉海粟先生書法從師于康有為,本來劉海粟是學顔魯公的,而康有為不贊成他從顔體入手,理由是“寫字要下功夫,按理要從鐘鼎、石鼓伊始,這需要從幼年練起,你現二十出頭,又當美術校長,工作繁忙,可以先寫《石門頌》、再再臨《石門銘》”。二十年代末,劉海粟先生開始擺脫康有為康體的束縛,逐漸表現自己的書法藝術個性。
七、劉藝(1931年-2016年),原名王平,别署王實子,一九三一年生,台灣台中市人。書法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創作評審委員會主任、編審,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軍事博物館中國紅色文化書畫協會名譽主席等職。
劉藝先生自幼便受到父親的熏陶和教導,7歲起便開始練習書法,習書有七十餘年的曆史,書法精于今草、章草,兼擅行、楷、隸、篆諸體。2011年,榮寶齋按原作1:1完美合璧兩岸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劉藝先生為卷首題跋“丹青國寶,山水合璧”。
八、劉江,原名佛奄,号湖岸、知非。一九二六年生,四川萬縣人。書法家、篆刻家,現為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西泠印社執行社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書法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書法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浙江書法教育研究會理事長等職。出版有《劉江篆刻選》、《劉江篆書唐詩百首》等六種。撰有《論甲骨文書法》、《略論唐宋元官私印》、《論氣》、《吳昌碩藝術精神》等論文四十餘篇,著有《中國印章藝術史》、《篆刻技法》、《篆刻形式美》等。
劉江先生先得潘天壽教授書法、篆刻,後篆刻師諸樂三、法吳昌碩。進而追探古玺、印之神韻,嘗以蔔文、韓金文入印,偶參九疊文筆意,并熔封泥、陶範于一爐,在渾穆中求靈動,樸拙中寓雄秀。
九、劉順(1851年-1998年),一九五一年生,河南省安陽人,書法家。曾任中國博物館學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文聯委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安陽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殷契印社副社長,安陽甲骨學會副會長。出版有《劉順書法篆刻集》、《劉順詩抄》等。
劉順先生擅長四體書,能詩文,善繪畫,工篆刻,尤其以甲骨文書法見長,其甲骨文書法被中南海、陝西省博物館、青海省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河南省文史研究館、深圳博物館等多家博物館、藝術館收藏。
十、朱關田,字曼倬,一九四四年生,浙江紹興人,書法家,篆刻家,書法史家,一級美術師。曆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評審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浙江分會主席兼秘書長,西泠印社副社長等職。著作有《顔真卿傳》、《唐代書法考評》、《隋唐五代書法史》、《唐代書法家年譜》、《朱關田書曆代詠物詩帖》、《思微室印存》等。
朱關田先生自幼喜歡書法,為學書法,以瓦缽當硯,清水為墨,方磚代紙,棕帚作筆,廢寝忘食,三十餘年如一日。後憑着深厚的功底,考入浙江美術學院,得著名書畫篆刻大師潘天壽、陸維钊、沙孟海、諸樂三、朱家濟等親授。加上他在文、史、經、哲方面都下過很大的工夫,從而為當代書學構築了一座敦實的隋唐書法史大廈,而獨步于中國書壇。
十一、朱複戡(1902年-1989年),五十歲前名義方,字百行,号靜龛,浙江鄞縣人,朱複戡藝術研究室主席。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對外藝術交流委員會副主任、西泠印社社員、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山東印社副社長、山東省書協創作評審委員會主任、山東省書協對外交流委員會主任、山東省書法專家點評班教授、曲阜師範大學教授、山東省藝術學院教授、原濟甯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濟甯市書法家協會主席、海南省海口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等職務。著作有《靜龛印集》、《複戡印存》、《朱複戡大篆》、《朱複戡金石書畫選》、《大篆字帖》等。
朱複戡先生書法四體俱佳,尤擅篆籀,厚重樸實,别具風格。幼承庭訓,涉獵經史,好習書畫。師從吳昌碩,篆刻得吳昌碩親自傳授。亦與馮君木、羅振玉、康有為等交往甚密,獲益良多。
十二、朱焰(1917年- 1995年),一九一七年生,江蘇省沛縣人。曾任山西群衆藝術館副館長、山西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中國書協山西分會副主席、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山西分校副校長、中國書協會會員、中國書協山西分會藝術顧問、山西美協理事、山西省文聯委員、山西美協春蕾畫會會長等職。
朱焰先生1936年參加革命,為老紅軍戰士,被譽為紅軍書法家,朱焰先生既是一位書法家,同時還是一位中國花鳥畫畫家。他的書法,植根于顔真卿而又融衆家之長,具有點劃雄勁蒼頑、結字奇特險絕、布局豪宕渾然的風貌。其結字章法極富畫意和鮮明的律動感且長于開辟博大雄強的藝術境界,以獨特的藝術個性著稱于書壇。
十三、邢士珍,字浮石,一九三七年生,河南輝縣人,書法家。1955年起任職于河南師範大學,為河南師範大學教授,後任《中國美術》總編審。
邢士珍先生學書由唐楷着手,再及魏碑、行書、篆書、大草。楷書方面,對其影響最大的是歐陽詢的《黃埔誕碑》、李邕之《嶽麓寺碑》,行草攻臨王羲之的《蘭亭序》、《聖教序》、《十七帖》、《鴨頭丸》等,魏碑則得力于《鄭文公碑》、《張猛龍碑》,篆書習《石鼓》,漢隸學之于《曹全碑》、《張遷碑》、《石門頌》等。
邢士珍先生埋頭治學,極少參加展覽。
十四、沙曼翁(1916年-2011年),字寐翁,别号苦茶、聽蕉、補齋,滿族,祖姓愛新覺羅,原名古痕,一九一六年生,江蘇吳郡人。書法篆刻家,金石學家,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終身成就獎。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員、蘇州市書法家協會顧問、東吳印社名譽社長、新加坡中華書學會評議委員、菲律賓中華書學會學術顧問等職。
沙曼翁先生八歲學書,14歲練刻,書法酷愛褚遂良,印宗秦漢。稍長,臨王羲之行草,學石鼓、鐘鼎文,旁涉漢碑、秦诏版、甲骨文、簡牍。沙曼翁先生的創作理念,沙曼翁畢生恪守。他認為:學習漢隸、漢分書,必須先學籀篆,因為漢代隸、分都是篆書中變化出來,斷沒有不明籀篆,而能寫出高古的隸分書的,而且還将不可避免地寫出錯别字和俗體字。沙曼翁是先學篆書後學隸、分書的,一方面是因為學習篆刻藝術的需要;另一方面,這是因為隸、分書是從篆書中變化而來。所以,古人有句名言:'非究于篆、無由得隸’。由此可見,不通篆書,學寫隸書,分書隻能是依樣書寫,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成為一知半解的作品,也說不上有什麼藝術水平的了。
沙曼翁先生的篆書得蕭退铑之真傳,走平正一路,而别于近代另一大家吳昌碩。但對個性風格的追求,沙曼翁并未受其師籠罩,而是多方探求、體悟,終在晚年形成清逸蘊藉、樸茂峻爽的獨特面目。沙曼翁先生強調“重在學古人能變古人,做到'古中有我,我中有古’,'領略古法生新奇’,不斷地變化,發展,逐步創立自家風格”。
附加:關于八分。(隸書又名佐書、分書。因盛行于漢代,所以又叫漢隸;因其“字方八分”,又似“八字八分(取其形似)”,所以又叫“八分書”。漢隸和八分是隸書的兩種形态,也可以代表兩個階段。這兩種形态從西漢末年八分形成至漢末一直長期存在。在東漢,漢隸還廣泛使用,并不因八分的流行而完全取代漢隸,最明顯的例證是書于公元186年的《張遷碑》和書于公元185的《曹全碑》。前者為漢隸,後者為八分。漢隸和八分雖為兩種筆法系統,但兩系長期共存,有學者認為漢隸是平畫寬結構類型的源頭,八分為斜畫緊結構類型的源頭,就是說秦漢初期波磔(蠶頭雁尾)不很明顯都屬古隸或漢隸,反之左波右磔、蠶頭雁尾,左右分背明顯的就是八分書。)
十五、沈鵬,齋名介居,一九三一年生,江蘇江陰人。書法家、美術評論家、詩人、編輯出版家,享受國務院批準的政府特殊津貼。曾任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室副主任、總編室主任、副總編輯并兼任編審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現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代主席、中國美術出版總社顧問以及《中國書畫》主編。兼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理事、中國國際友誼促進會理事、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理事、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北京大學藝術教育研究顧問、炎黃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教授、《書法之友》雜志名譽主席等職。
沈鵬先生幼年始習字畫,少年從章松廠等人學習古文、詩詞、中國畫、書法。他的書法造詣,書法以自身的特色光耀書壇。沈鵬先生的草書名滿九州,他的詩一如他的書一樣譽滿海外。書法作品出版有《當代書法家精品·沈鵬卷》、《沈鵬書法選》、《沈鵬書法作品集》、《沈鵬書白居易長恨歌、琵琶行》、《沈鵬書杜甫詩二十三首》、《沈鵬書歸去來辭》、《行草書絕妙宋詞》、《草書千字文》、《楷書千字文》、《嶽陽樓記》等。詩詞出版有《沈鵬詩詞選》、《三餘吟草》等。
十六、沈延毅(1902年-1992年),字公卓、攻昨,号述菊、天行健齋主,一九〇二年生,遼甯省蓋縣人,書法家。曾任遼甯省博物館研究員、沈陽市文史館館長、任遼甯省政協常委、沈陽市政協常委、遼甯省書法協會會長、遼甯省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中華詩詞學會顧問等職。
沈延毅9歲開始,從家父讀經學史,作詩臨帖學習書法,其父沈羹唐為清末拔貢,能詩善文,工書法,沈老先生到89歲逝世,前3天還筆耕不辍,與書法結緣整整80年,可謂對書法鐘愛之深、浸淫之深,終身從之。沈延毅沈延毅書法魏晉唐,又加以得到康有為的精心教授,點撥導引,所以他的魏體行書聞名當代。
十七、沈觐壽 (1907年-1997年),字年仲,号靜叟,遂真園翁,一九〇七生,福州人,中國畫畫家,書法家,一級美術師。生前曆任福州畫院副院長、福建省政協委員、福建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建書協副主席、福建省文史研究館館員、福州市書法篆刻研究會會長等。
沈觐壽先生出生在書香世家,沈觐壽是沈葆桢曾孫、林則徐外玄孫。沈觐壽生活在新舊交替時代,一方面得到傳統文化熏陶,一方面接受西方文化教育,自幼聰穎而且多才多藝,但他卻毅然而堅定地以其最大熱忱與畢生精力傾注書法事業,成為20世紀我國卓有建樹與影響的書法家,形成了純正雄強的沈觐壽書法世界。沈觐壽先生一生精研顔、褚兩家書法,并兼及諸體,其金石書畫,真草篆隸熟習兼通。尤以顔、褚二體為最,書法功力深厚,而畫名已被書名所淹。
十八、李長路(1904年-1997年),一九〇四年生,山西屯留縣人,曆史學家、文物鑒賞家、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曆任西南軍政委員會文教部副部長、西南行政委員會文化局局長、文化部藝術教育司副司長、文化學院副院長、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北京圖書館研究館員等職,70年代任北京市書法學會副會長,是80年代積極籌備、創建中國書法家協會發起人之一,任一、二屆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書法出版有《王羲之王獻之年表與東晉大事記》一書。古典詩詞出版有《全唐絕句選釋》、《全宋詞選釋》、《全元散曲選釋》、《霜葉集》等。
李長路先生是一位曆史學家、文物鑒賞家、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又是一位古典文學的學者。
十九、李志敏(1925年-1994年),一九二五年生,河南南陽人。書法家、書法理論家、教授、民法學家。北京大學燕園書畫協會(北京大學書畫協會前身)首任會長。曾任中國書協協會理事、北京書協第一副主席、中國書協會藝委會副主任、北京書法家協會評審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燕園書畫協會首任會長等職。
李志敏先生自幼臨池,以歐、顔、柳體為圭臬。他潛心書畫,精研文史,擅長真草隸和藝術理論,魏、晉、漢、秦、真、草、隸、篆、金文等無不涉獵,尤精狂草。著有三春堂《書論》、《草論》,是"引碑入草"的理論首創者和實踐開創者。與沈尹默合稱"北大書法史上兩巨匠" ,有當代草書"南林北李"(林散之、李志敏)之譽,與林散之并稱"當代草聖"。
二十、李苦禅(1898年-1983年),原名李英,字勵公,一八九八年生,山東高唐人,中國畫家,美術教育家。曾任杭州藝專教授,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作品有《盛荷》、《群鷹圖》、《松鷹圖》、《蘭竹》、《晴雪圖》、《水禽圖》等。著作出版有《李苦禅畫輯》。
李苦禅先生拜齊白石為師,在齊白石的精心培育下,畫藝大進。李苦禅先生擅畫花鳥,他筆下的花鳥世界,闊筆寫意,酣暢淋漓,渾厚、平實而妙得天趣。他經常以松、竹、梅、蘭、菊、石、荷花、八哥、鸬鹚以及雄鷹等等作為題材作畫。他用自己獨到的審美觀點與豐富的表現手法,創造出許多形神兼備、千姿百态的藝術形象。
二十一、李宗海(1904-1995),字百川,号退翁,一九〇四年生,江蘇興化人書法家,詩人。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江南詩詞學會副會長、中國楹聯學會江蘇分會顧問、鎮江市書法協會名譽主席、美國紐約四海詩社名譽顧問等職。著作有《北遊詩詞草》、《甲寅唱酬謝集》、《紀念蘇東坡遊赤壁九百周年唱酬集》等。
李宗海先生工詩詞,善對聯,對仗工穩,妙造自然。自幼喜愛書法與古典文學,書法初學顔、柳,後專攻魏碑。所作楷書秀潤敦厚,工整豪放,超逸渾穆,行書閑雅超脫,風韻自然。年逾八旬猶能作蠅頭小楷與擘窠大字。
上一篇
推算大運流年應期的方法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