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王羲之十七帖墨迹【曆代書法高清資料館】中國書法網|中國書法網|中國書法門戶網站

本帖最後由 水木寒 于 2013-1-22 13:46 編輯

《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書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現傳世《十七帖》是刻本。唐 張彥遠 《法書要錄》記載了《十七帖》原墨迹的情況:“《十七帖》長一丈二尺,即貞觀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煊赫著名帖也。太宗皇帝購求 二王 書,大王書有三千紙,率以一丈二尺為卷,取其書迹與言語以類相從綴成卷。”
  此帖為一組書信,據考證是寫給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撫的。書寫時間從 永和 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時間長達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書法發展的重要資料。清人 包世臣 有《十七帖疏征》一文可以參考。
  《十七帖》是一部彙帖,以第一帖首二字“十七”名之。凡27帖,134行,1166字。其中的一些帖尚有摹本墨迹傳世,如《遠宦帖》、《遊目帖》等。據載: 唐太宗 好右軍書,搜集王書凡三千紙,率皆以一丈二尺為一卷,《十七帖》即其中的一卷。唐張彥遠《法書要錄》雲:“《十七帖》長一丈二尺,即貞觀中内本,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煊赫著名帖也。”此載略與今傳本異。摹刻本甚多,傳世拓本最著名的有明邢侗藏本、 文徵明 朱釋本、 吳寬 本、姜宸英藏本等。唐 蔡希綜 《法書論》說:“晉世右軍,特出不群,穎悟斯道,乃除繁就省,創立制度,謂之新草,今傳《十七帖》是也。”唐宋以來,《十七帖》一直作為學習草書的無上範本,被書家奉為“書中龍象”。它在草書中的地位可以相當于行書中的《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
  《十七帖》風格沖和典雅,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絕無一般草書狂怪怒 張之 習,透出一種中正平和的氣象。南宋 朱熹 說:“玩其筆意,從容衍裕,而氣象超然,不與法縛,不求法脫,其所謂一一從自己胸襟流出者。”全帖行行分明,但左右之間字勢相顧;字與字之間偶有牽帶,但以斷為主,形斷神續,行氣貫通;字形大小、疏密錯落有緻,真所謂“狀若斷還連,勢如斜而反直”。
  《十七帖》用筆方圓并用,寓方于圓,藏折于轉,而圓轉處,含剛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勁于婉媚之内,外标沖融而内含清剛,簡潔練達而動靜得宜,這些可以說是習草者必須領略的境界與法門。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