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治療梅毒秘方“清血搜毒丸”和“三仙丹”

盛子章

   (一)清血搜毒丸:1.成人處方及配制方法:處方:血竭花二兩,廣木香、青木香、丁香、兒茶各一兩,豆霜六錢.配制方法:将上藥研成細末,用薏仁米二兩煮粥(去渣用汁)混合為丸,按每一二分為一劑,分别裝置.2.兒童處方及配制方法:處方:成人清血搜毒丸七錢,麝香一分五厘.……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淋病的清血搜毒丸及其制備方法。它是用中藥血竭、廣木香、青木香、丁香、兒茶、麝香、珍珠、海金沙、冰片、滑石粉,粉碎過篩,用薏苡仁水泛丸後自然幹燥,滑石粉包衣後打光而得。本發明産品清熱利濕、解毒消腫、通淋化濁、止癢,可治療淋病、前列腺炎、疔瘡惡疽等。

中藥升藥,升藥的功效與作用,使用方法及注意,中毒及救治

中藥升藥為水銀、火硝、白矶各等分混合升華而成。功能拔毒化腐,排膿生肌。有大毒,使用需注意毒副作用。通常隻做外用,孕婦及體弱者忌用。

基本信息

【别名】

靈藥,三白丹,小升丹,三仙丹,升丹。

【來源産地】

始載于《外科圖說》。為水銀、火硝、白礬各等分混合升華而成。紅色者稱紅升,黃色者稱黃升。各地均有生産,以河北、湖南、湖北、江蘇等地産量較大。

【采收炮制】

取水銀、火硝、明礬各60g(或水銀30g,火硝21g,明礬24g)。先将火硝、白研研細拌勻,置鐵鍋中,用文火加熱至完全熔化,放冷,使凝結。然後将水銀灑于表面,用瓷碗覆蓋鍋上碗鍋交接處用桑皮紙封固,四周用黃土封全接近碗底,碗底放白米數粒。将鍋移至火上加熱,先用文火,後用武火,至白米變黃,再用文火繼續煉至米變黑色。去火,放冷,除去泥土,将碗取下,碗壁上的紅色升華恤稱為紅升,碗底黃色升華物稱為黃升,鍋底的結塊即升藥底。用刀鏟下後,密封避光貯存。研細末入藥,陳久者良。

【性味歸經】

報據制造時成品在容器内部的部位不同,顔色亦異,分為紅升(紅粉)、黃升(黃升丹)、升藥底3種規格。紅升以色紅、塊片不碎、有光澤者為佳。黃升以色橙黃、塊片不碎、有光澤者為佳。升藥底以淡黃色、純淨者為佳。

辛,熱。有大毒。歸肺、脾經。

功效與作用

【功效】

拔毒化腐,排膿生肌。

【應用】

1、癰疽潰後,膿出不暢

本品有良好的拔毒化腐排膿作用,為外科要藥。用治癰疽潰後,膿出不暢,常配煅石膏研末外用。随病情之不同,而配伍比例亦不同。治癰疽初潰,膿毒盛,腐肉不去者,煅石青與升藥之比為1:9,稱九轉丹,其拔毒化腐排膿力最強,可将藥物撒于患處也可将藥物粘附棉紙上,插入膿腔中;膿毒較盛者,煅石膏與升藥之比為5:5,稱五五丹,其拔毒排膿力較強。

2、瘡瘍久潰,不能收口

本品既能拔毒提膿,少量使用又能去腐生肌,對瘡瘍後期,膿毒較輕,腐肉不去新肉難生,不能收口者,可用煅石膏9份配升藥1份,稱為九一丹,研勻備用。用時,清洗創面後,以幹粉撤于患處,可收拔毒生肌之效。

3、梅毒惡瘡,下疳腐爛

本品内服亦有攻毒之功,可用治梅毒惡瘡,多入丸散服用,如《消滅梅毒的好方法》(河南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書中用三仙丹配輕粉、玄明粉、僵蠶、珍珠等制成三仙丹合劑口服,同時配服清血搜毒丸(血竭、廣木香、青木香、巴豆霜、兒茶、丁香)并用土茯苓、金銀花、青黛、薄荷、冰片等煎水漱口用治下瘡腐爛,可用升丹0.9g,橄榄炭0.9g,冰片0.3g,研極細末,用麻油調敷或幹摻患處。

【現代研究】

一、化學成分

本品主含氧化汞,另含少量硝酸汞。

二、藥理作用

其溶液在試管中對綠膿杆菌、乙型溶血性鍊球菌、大腸杆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對綠膿杆菌在平闆上的抑菌圈與多粘菌素E相似。

三、臨床報道

治頭頸部瘘管:先按水銀30g、白礬24g、火硝21g,混勻,升華制成小升丹。用前将瘘管周圍消毒,再用棉球裹藥粉少許塗入瘘管中,或做成藥撚(線)送人瘘管。隔日1次,一般換藥2~3次後,瘘管脫落。共治20餘例,均愈。

使用方法及注意

【用法用量】

外用微量,研極細末,幹摻或調敷,或以撚沾藥粉用。為便于掌握劑量,多與煅石膏配伍研末外用。

【使用注意】

1、本品有大毒,一般不作内服,隻作外用。孕婦及體弱之人忌用。

2、本品與膿水接觸後,能生成汞離子,通過皮膚創面亦可被人體吸收而引起汞中毒。因此,外用亦不可大量待續使用。

3、本品拔毒化腐作用強烈,外瘍腐肉已去或膿水已盡者,不宜用;凡潰瘍接近口、目、乳頭、臍中者亦應慎用。

【不良反應】

中毒症狀與解救,與輕粉同。

貴州盧老太太的“黑白醜”治慢性腎炎(網上有,慎用)

(朱春良:60年代,貴陽有盧老太太者,即用牽牛子末配生姜汁、紅糖蒸餅治療腎炎水腫,退腫之效甚捷,當時中醫界幾無人不知盧老太太驗方者,可見牽牛子逐水消腫之功甚為确實。)

古籍中的清血解毒丸

處方大黃100g荊芥50g蒲公英50g防風50g苦地丁50g黃芩50g連翹50g甘草50g關木通50g地黃50g制法以上十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幹燥,即得。性狀本品為黃色的水丸;味甘,苦。檢查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2頁)。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散風消腫。用于瘡疖潰爛初期,灼熱發熱及咽喉腫痛,目赤,口瘡,牙痛。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1~2次。注意孕婦遵醫囑服用。規格每50粒重3g,每袋重6g貯藏密閉,防潮。......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