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原穴 絡穴 郄穴 下合穴 八會穴 八脈交會穴 募穴 明細表

* 十二原穴

  十二經各有一原穴,均分布在四肢腕踝關節附近。原穴與三焦有密切的關系,是髒腑原

  氣腧注、經過,留止的部位。導源于臍下腎間動氣,而腧布全身,調和内外,宣上導下,關系到整個人體的氣化功能,特别是對促進五髒六腑的生理活動有一定意義。《難經.六十六難》說:“五髒六腑之有病者,取其原也”。

  原穴不僅可以治療五髒六腑之病,而且可以根據原穴的反應變化推斷髒腑功能的盛衰。

  十二經原穴

  



   * 十五絡穴

  絡穴是指十五絡脈從本經(脈)别出之處的穴位。其中十二經脈的絡穴有溝通表裡經脈和治療表裡兩經相關疾病的作用,它們可治療表病、裡病及表、或表裡兩經同病。任、督及脾之大絡的絡穴有通調軀幹前、後、側部之營衛氣血和治療胸腹、背腰及脅肋部病症的作用。

  十五絡穴

  



   * 原絡配穴

  在臨床上原穴和絡穴多配合應用,稱為“主客原絡配穴”。它是以髒腑經絡先病、後病為依據。運用時一般是先病髒腑為主,取其經之原穴;後病髒腑為客,取其經之絡穴。

  原絡配穴

  



   * 十六郄穴

  “郄”(qie)有空隙之意,郄穴是各經經氣深聚的部位。郄穴大多用于治療本經循行部位及所屬髒腑的急性病症。歸納起來,陰經郄穴多治血證,陽經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如咯血時,臨床多選用孔最(肺經郄穴),胃痛時多選用梁丘(胃經郄穴)。臨床應用時,郄穴不僅用于治療而且可以診病。當某髒腑有病變時,可按壓郄穴進行檢查,協助診斷。

  郄穴共16個,十二經各有1個郄穴。陰維脈、陽維脈、陰跷脈、陽跷脈也各有1 郄穴,多分布于四肢肘膝部以下。

  十六郄穴

  



   * 六腑下合穴

  下合穴是指手三陽穴腑之氣下合于足三陽經的六個腧穴。《靈樞.邪氣髒腑病形》說:“荥輸治外經,合治内腑”。六腑下合穴包括足三陽經的合穴以及手三陽經合于足三陽經的3個腧穴。共計6個。

  六腑下合穴

  



   * 八會穴

  八會穴是指髒、腑、氣、血、筋、脈、骨、髓等精氣所會聚的腧穴,能治療其病變。《難經.四十五難》說:“熱病在内者,取其會之氣穴也”。說明八會穴還能治療某些熱病。

  1).髒會章門:又為脾募。脾、胃合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故章門可治各種髒病,其中以脾、肝病為主。

  2).腑會中脘:又為胃募。胃為水谷之海,後天之本。故中脘為主治胃、大腸、小腸病症之主穴。

  3).氣會膻中:又為心包募。主治氣機紊亂之症。

  4).血會膈俞,本穴是治療血病之主穴。具有活血和血、止血理血之功。

  5).筋會陽陵泉:又為合穴。故主治下肢痿痹、麻木、屈伸不利、脅痛、口苦等症。有舒筋活絡,清肝利膽,利關節止痛之功。

  6).脈會太淵:又為肺經原穴,肺朝百脈,主治節,故太淵可治療脈管疾患。具有理氣、 活血通脈之功,多用地治療心肺疾患。

  7).骨會大杼,具有強健筋骨之功,可治一切骨病。

  8).髓會絕骨(懸鐘)。腦為髓海,故懸鐘是治療腦病之要穴。

   * 八脈交會穴

  八脈交會穴是指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脈氣相通的8個腧穴。故此八穴既能治奇經病,又能治正經病。八脈交會穴在臨床應用上十分廣泛,臨床上應用時常将八穴分為四對:上下配穴以治療疾病,即:内關、公孫;後涙、申脈;外關、足臨泣;列缺、照海。根據八穴陰陽八卦屬性相配。内關與公孫相配以治療胃、心胸病變為主;後溪、申脈相配以治療目内眦、頸項及耳肩等處疾患;外關與足臨泣相配以治療目外眦、頰、頸、耳後、肩的病變;列缺、照海主治肺系、咽喉、胸膈的疾病。

  八脈交會穴

  



   * 背俞穴:

  



   * 髒腑募穴

  髒腑經氣結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稱為募穴。六腑病證多限募穴治療。

  



   * 五輸穴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