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穴方法:位于人體的腘橫紋外側端,委陽穴上1寸,股二頭肌腱的内側。
穴位解剖:在股二頭肌鍵内側;有膝上外側動、靜脈;布有股後皮神經,正當腓總神經處。
浮郄穴解析:
浮,陽也、氣也。郄,孔隙也。該穴名意指膀胱經經氣在此各至天之天部。本穴物質為委陽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因吸熱而上至天之天部,但因膀胱經氣血性本寒濕,即使吸熱其所上行天之天部的氣态物也少,如從孔隙中上行一般,故名。
穴位含義:膀胱經經氣在此升至天之天部。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部之氣。
運行規律:循膀胱經上行并散熱冷降。
功能作用:清熱降溫。
主治疾病:便秘,股腘部疼痛,麻木。
穴位配伍:
浮郄配承山,治下肢痿痹; 浮郄配承山、昆侖主,治小腿攣急; 浮郄配委中、委陽、承山、陽陵泉,治經氣不利之腹筋攣急. 浮郄配承扶、殷門、風市、委中、承山、昆侖,治經脈痹阻之臀股麻木、小腿攣急; 浮郄配尺澤、上巨虛,治腸鳴腹瀉; 浮郄配大腸俞、上巨虛,治大腸疾患; 浮郄配尺澤、上巨虛,治腸鳴腹瀉; 浮郄配次髎、中極,治膀胱疾患; 浮郄配曲池、上巨虛,治熱秘; 浮郄配合谷、曲池,治熱秘; 浮郄配神阙、關元,治冷秘; 浮郄配中脘、太沖,治氣秘; 浮郄配脾俞、氣海,治虛秘。 臨床運用:現常用于治療急性胃腸炎,便秘,膀胱炎,尿潴留,髌骨軟化症,腓腸肌痙攣等。3.《針灸大成》主霍亂轉筋,小腸熱,大腸結,胫外筋急,髀樞不仁,小便熱,大便堅。
4.《備急千金要方》:“主少腹熱,大便堅。”
5.《類經圖翼》:“小腹膀胱熱。”
針灸治法:
直刺0.5~1寸,局部酸脹,有麻電感向小腿放散。
《針灸大成》《銅人》:針五分,灸三壯。
艾灸療法:艾條溫灸10~15分鐘,艾炷灸或溫針灸5~7壯。
按摩療法:
浮郄穴,位于膝後區,屬足太陽膀胱經。
何為浮郄穴?
浮,陽也、氣也。郄,孔隙也。該穴名意指膀胱經經氣在此各至天之天部。本穴物質為委陽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因吸熱而上至天之天部,但因膀胱經氣血性本寒濕,即使吸熱其所上行天之天部的氣态物也少,如從孔隙中上行一般,故名。
請看上圖,浮郄穴的氣血物質來自于委中,而委中又來自于委陽,委中是個大穴,因為位于腘窩,膝蓋的每一次彎曲,都有助于氣血的回流,除了向上回流,還會向旁邊擠壓,先擠壓到了委陽,而委陽已經處于膝蓋的外側了,已經無處可走了,所以就向上部走,但這已經屬于強弩之末,雖然是陽氣(浮),但上達的力度已顯不足(郄),故此名為浮郄。
既然委中穴有“腰背委中求”一說,說明從其上行的氣血,有助于改善腰背的氣血循環狀況,而因浮郄的氣血物質同樣來自于委中,所以它也應該作用于腰背,隻不過,它的力量弱于委中,達不到背,勉強可以達到腰,而這其中,就包括了消化系統,包括大腸,因為此穴的功效就是清熱降溫,舒筋通絡。
按摩手法:
浮郄穴屬膀胱經,因其可通暢經氣,故長期按摩浮郄穴,可有效改善臀股麻木,腘筋攣急。又因其為陽經表浮之郄,可調理陽氣,有助于緩解腸結便秘。此外,對急性腸胃炎、小便熱、膀胱炎、尿潴留等病症也有很好的療效。
刺激浮郄穴可以采用按揉的方法,将食指的指腹按壓在浮郄穴上,以穴位為中心進行旋轉按揉,左右兩側的浮郄穴每次各按揉3~5分鐘即可,力度要适中。
為人父母者,不知醫為不慈,為人子女者,不知醫為不孝。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