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3975.關于元素“氦4”結構相對普遍性的思考

3975.關于元素“氦4”結構相對普遍性的思考

2017.12.15

自然界“氦4”的豐度為“氦”結構的99.999862%,“氦3”的豐度為0.000138%,決定了元素内部“氦4”結構的普遍性和“氦3”結構的相對“稀有”。無怪乎書中對阿爾法射線的解釋都是高能“氦4”粒子!
     
但是,貝塔射線的存在和某些貝塔射線元素表層“氚”結構的存在,說明阿爾法射線中可能有“氦3”結構的存在,計算表明個别元素的表層确實隻有“氦3”結構。所以,不排除阿爾法射線和元素内部“氦3”結構的存在,但是具有稀缺性。為了減少計算麻煩,我開始沒有考慮“氦3”結構,後來也隻是作為貝塔射線衰變元素的結構之一考慮。徹底排除的還有“氕”結構與“氚”結構的組合,一是“氕”的裂變溫度較低(我開始還不知道“氘”的裂變溫度同樣很低),所以“氕”化合物成為常規燃料;二是相對高端元素具有中子遞增趨勢,單質子的“氕”結構在相對高端元素内部可能不存在;三是“氕”、“氚”組合(如果“氕”在元素内部可能存在,最大的可能是“氕”、“氚”組合形态)會使理論推理極為複雜,難以進行。現在看來還得加上“氚”結構的稀缺性,在“氫”同位素中的豐度幾乎為零。
     
阿爾法射線(“氦”射線)的存在與元素核外電子構型的偶數特征,說明“氦4”結構在元素内部具有核心和普遍的地位。核聚變能夠發生,說明“氦4”聚變就可能發生。“氡”的發現來自某些放射性元素的連續衰變,說明某些放射性元素的表層就存在許多“氦4”結構,結束了我對元素内部單核(“氦4”内核),還是多核的遲疑。“氦4”的相對穩定性(我至今沒有找到它的燃點)和自然界中的豐度(宇宙射線中百分之十的成分是“氦4”),有理由讓我相信相對高端元素的内部結構主要由“氦4”構成。
     
這個發現可不一般,單核元素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多核元素可能有多種裂變和聚變組合,表層裂變可能産生連續衰變,阿爾法射線還可能導緻放射性元素表層的連續核聚變,大量人工核素可能就是這個原因在反應堆中産生和發現的。
     
再來看核外電子構型的不同:“氦”結構可能産生電子對,合二而一,還是相對分離?與“氘”結構的核外電子構型是否一緻?在化學反應中具有什麼不同?
     
還有,核裂變過程中釋放的能量來自哪裡?沒有原子結構向偏電荷光子的轉變,就沒有能量的釋放!元素結構中哪些轉變為阿爾法射線和自由中子、質子,哪些轉變為偏電荷光子?需要深入研究。
     
人的思維是連續的過程,任何發現都可能帶來飛躍和更為深入的思考,我對于元素結構的認識也是如此。所以,才有本文和《探索集》的不斷深入。
     
不求每篇文章都有結論和突破,隻是真實的生活記錄,所以《探索集》才豐富多彩,綿綿不斷。沒有盛名所累,才有暢所欲言和點滴心得的及時交流,這是“白丁”的好處,我就是一個“白丁”!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