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古中醫裡的“桑拿”

學習傷寒論時,看到張仲景在治太陽病某種情況時講了句“當解之薰之”,很好奇,猜想難道中國在東漢之前已有桑拿?不禁搜尋一番,以解不惑。

據說,桑拿源于芬蘭,俗稱芬蘭浴,有4000年曆史。其利用對全身幹蒸沖洗的刺激使血管反複擴張收縮,達到增強血管彈性、預防血管硬化的。對關節炎、腰背肌肉疼痛、支氣管炎、神經衰弱等有一定保健功效。

桑拿曾經在國内改革開放初期很流行。如果從養生保健角度看,桑拿實際上是一種薰蒸療法。

說實話,論享受講保養,洋鬼子還是比不過中國,中國式薰蒸療法比芬蘭浴更講究,花樣多,療效廣,而且應用到養生保健也有二千多年的曆史。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有本書叫《禮記》就記載有“頭有瘡則沐,身有瘍則浴”。我們現在講的沐浴,在古代是指沐和浴,沐是洗頭,浴是洗身子,古人經常一字一義。東漢思想家王充寫的《論衡》一書中,有篇文章叫《譏日》,是講“日禁”的,即日子禁忌。這裡頭講“且沐者,去首垢也,洗去足垢,盥去手垢,浴去身垢,皆去一形之垢,其實等也”,可見東漢以前,漢字的字義還是非常講究,分得很細。

随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大約是成書于戰國時期,這裡頭提出用中藥煎煮的熱藥蒸汽熏蒸治療疾病,其中有熏蒸洗浴八方,如用駱阮熏治痔瘡,用韭和酒煮沸熏治傷科病症等。估計《禮記》與《五十二病方》是中國早記載用洗浴方式來治病的。在春秋戰國之前應當已有實踐才會被收錄記載。如此看來,中國的薰蒸療法實際上有三千年的曆史,甚至更久遠。

到了東漢,薰法被東漢醫聖張仲景寫入傷寒雜病論而登門入室的,到了明清時期熏蒸療法就已經很成熟完善。由于現代制造工藝先進,出現了專門用于薰蒸的床,實現督脈薰蒸的便利性。

可見桑拿并不是芬蘭的專利,早在中醫結出奇花異果,隻不過我們叫薰蒸療法。而桑拿在歐州流傳千年,依然一種粗放幹蒸,足以瞥見中西醫的分道揚镳。

中藥薰法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吃藥,感少了用藥安全問題,為不便服藥的條件下,充實了治療手段。能讓病人不吃藥就能治的醫技,都值得挖掘和傳承,艾灸針灸已經是成功範例。

這種方法據傳可用于多達十五類問題,但一般還是用于外治問題較多,如創傷,瘡瘍,某些皮膚病。如《金匮要略》記述了用苦參湯熏洗治療狐惑病蝕于婦人下部的藥方與手法。晉朝葛洪的《肘後備急方》記述了用煮黃柏、黃岑熏洗治療創傷與瘍癰症。

但厲害的醫生也會用它治内病,如張仲景在治太陽病時講到,發汗不徹底時,如果病人出現面色紅赤,陽氣怫鬰在表,表示人胃的熱氣往臉上上沖,陽氣浮在皮膚。想出汗又出不了,這時候可以用藥薰人的面部,幫他出汗而解。曹穎甫講一般是用些荊芥,紫蘇葉等解表中藥。這是用來薰蒸療法治感冒的記載,而且在傷寒論經典中記錄。

還有名醫也很厲害,用來治中風,他就是唐朝名醫許胤宗,他用大劑黃芪防風湯熏蒸治療柳太後中風不語使其蘇醒的方藥與手法。能把這種“土方法”用于皇宮,足可窺見中藥熏蒸療法在當時的作用和影響之一斑。影視作品中,常見唐代宮廷皇妃用溫泉、鮮花浴身等情節,并非無影之蹤。

藥薰也并非是美療養生館的專屬。使用起來也很簡單,比如拿荊芥、艾蒿這一類的(藥)熏,用個盆子把它們煮成湯,趁熱的時候,讓藥的蒸氣往上熏,把要蒸熏的部位放在器具以上用蒸汽熏蒸,注意避免燙傷。這是最簡單傳統的方法。

了解了中醫的藥薰曆史,才發現,其實中醫真的是大寶庫,西洋鬼子的東西,說不定我們老祖宗比他們更牛,傳承中醫真的是一種美德。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