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人這一生,順其自然去得到,又順其自然地失去。得失看淡,富貴自來。
常言道,有意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強求得到的,其實是強人所難,是強求富貴,終究還是要失去。帶着一種淡泊的心态,然後努力奮鬥,你想要的,不一定會得到,但是你得到的,肯定比别人更多。
我們無法主宰這個世界,但是我們可以按照世界的發展規律去做事,借助大自然的力量,推動自身發展,成就更好的自己。
菜根譚裡寫道:“貧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權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編民不讓王公。”
這幾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貪得無厭的人,你給他金銀他還怨恨得不到珠寶,你封他公爵他還怨恨沒封侯爵,這種人其實是自甘堕落,淪為乞丐;一個自知滿足的人,即使吃野菜湯也比吃山珍海味還要香甜,即使穿布棉袍也比狐襖貂裘還要溫暖,這種人比王公貴族更為高貴。
一個人的富貴,和金錢地位有關,但是金錢和地位不能主宰富貴。
能夠讓你活成“大富大貴”的,其實是内心的境界。
02
富貴在天,也在人心。
《左傳》裡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晉文公要賞賜和他一起逃亡的人。有一個叫介子推的人,不要高官厚祿,當然,他也沒有得到高官厚祿。
介子推的母親想不明白,還鼓勵他把這件事說出去,哪怕是放棄了高官厚祿,也要告訴晉文公一聲。
介子推說:“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顯也。”
言語是身體的裝飾品,身體要隐蔽,那還能用言語來裝飾呢?這樣就暴露自己了。
後來,介子推和母親一起隐居,到死都沒有在乎高官厚祿。
晉文公到處找,也沒有找到,就把綿上作為介子推的封地,并且為自己沒有及時獎賞他而感覺“有過失”。
在晉文公的心裡,介子推淡泊名利,就是高尚的人,就是令人敬佩的人。
回歸現實,越富貴的人,越低調;越輕薄的人,越喜歡炫耀自己。
能夠做到淡泊名利的人,不管在高處,還是在低處,他的姿态一定是很低的。降低姿态,人就有了更多上升的空間,就能夠
小時候,我們學過孔融讓梨的故事,贊賞孔融是一個了不起的人。把好的梨子給了别人,自己吃了小的梨子,但是得到了大人的贊美,這便是“富貴”開始的征兆。
貪心的人,是不會有富貴的。因為他的心不會安甯,被物欲控制了,被污濁的東西蒙住了眼睛。
03
水低為海,人低為王。
一滴水,怎麼才能不幹涸?
把它放入到江河、湖海裡去,就好了。
所有的水滴,融入到了大海,就再也不會凸顯自己的“富貴”了,但是大海的“富貴”,就是每一滴水的富貴。
孟子和齊宣王有一段對話。
孟子問:“一個人單獨欣賞音樂快樂,跟别人一起欣賞音樂也快樂,哪一種更快樂呢?”
齊宣王說:“當然是大家一起聽音樂,更快樂。”
對話的末尾,是這樣一句話——“此無他,與民同樂也。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如果齊宣王能夠和百姓一起快樂,那麼就能夠統一天下了。
自古以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一個高高在上的人如果僅僅是自己快樂,他的地位就會被推翻,他管理的國家就會消亡。唯有把自己當成普通人,融入到群衆之中,才能永恒。
看來,富貴的人,不在高處,而是在低處,這便是謙卑做人的精髓要義吧。
俗話說:“螃蟹上岸,橫着走。”
但凡喜歡橫行霸道的人,淩駕于别人之上,那麼他就得不到富貴,隻是張牙舞爪地活着,令人讨厭。
孔子這樣的大智者,也要向别人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就是他信奉的道理。
劉備這樣的大人物,也要三顧茅廬,把諸葛亮當成自己的左膀右臂,并且讓兒子拜他為“相父”。
04
安靜從容,人就貴氣。
《菜根譚》裡有言:“疾風怒雨,禽鳥戚戚;霁日光風,草木欣欣。可見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
風暴來臨的時候,飛鳥會悲傷;風和日麗的時候,草木也會欣欣向榮。天地之間,需要的是祥和安甯,唯有這樣,才能真正快樂起來。做人,不也是這樣麼?
人啊,哭哭啼啼是一天,開開心心是一天,怨人憂天是一天,無所事事是一天,忙忙碌碌是一天......每個人都有很多種活法,但是最好的活法,就是過上祥和的日子,内心富足而安甯。
現在的人,在鄉下的人,想去城裡買房子;在縣城的人,想去省城居住;在省城的人,希望是在北上廣深。當然,還有很多人夢想出國。
對于金錢,百萬不算多,千萬也不夠,一個億似乎管不了一輩子。什麼時候,才能真正實現财富自由?
争執不休的人,擁有富貴,都不能感悟到,也是痛苦。
05
相信自己,我命由我,不由天。
你想要活得富貴,你就減低自己的物欲,壓低自己的姿态,不計較得失,不與人争執。
命裡的富貴,是沒有止境的,唯有知足的人,才抵達了富貴的頂峰。
做人,就像稻穗一樣,低着頭,很飽滿。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上一篇
張仲景二味藥搞惦怪病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