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 > 正文

不讀懂這篇攻略 建議不要走鳌太線路!

在閱讀鳌太這條遊記式攻略之前,提醒大家,文章略長,但連攻略都不能認真研究的戶外愛好者,何談去嘗試那些高風險的線路?态度決定成敗,成敗取決于細節!讓我們先了解一下,鳌太穿越中比攻略更要的提示:

【比攻略更重要的提示】

1、鄭重提示:線路攻略僅供參考,風雲變幻,時事無常!天氣,地型,地貌等變化,都可能對線路有所影響。攻略中的高度、時間都僅作參考。雖然設備是專業級的但誤差本身就有。所有的高度隻是當時的數字記錄。

2、對講機、高度計、指南針是戶外出行必不可少的三件寶貝。當然有GPS并且能熟練使用最好了。對講機一定要有備用電池,它是山中唯一能與隊友聯系的工具。高度計可以讓你在爬山和急降的過程中做到心中有數,指南針能夠幫你辨别方向。以上三件寶貝能在風險評估和決策時有數據作為依據。

3、出發前一定要購買保險。

4、裝備裡的刀具不要帶砍山刀和管制刀具,在坐飛機、火車、汽車、輪船、甚至什麼也不坐。坐在地上都有可能會被沒收,自己包車可以攜帶。

5、氣罐是不能帶上飛機和火車的,一不留神就被沒收了,最好在登山目的地買。有些驢友說将氣罐放在套鍋内透視不出來,但沒有試過。

6、手機在山上是沒有信号的,切記一定要關機以保存些電量。

7、不要有迷路報警的想法,這是不切合實際的,首先你報警要有信号。往往山中無信号。第二你迷路以後自己都不能确定你的具體位置。讓别人怎麼來救你。你如果知道自己的确定位置,就不是迷路。

8、要有一切事情自己解決的心理和準備,在山裡有時候是誰也幫不到你的,如毒蛇咬傷、脫隊迷路、高處墜滑、突發疾病、食物中毒,毒蜂蜇傷......

9、如果是多人結夥爬山,迷路後一定不要亂跑。原地紮營或等待是最好的自救方法,如果

是單人進山,一定要采取急降的方法盡快找到水源和有人煙的地方,千萬不要來回亂撲和高處折返。 一般說來1000米以下就會有人類活動的迹象。手機信号也會恢複。雖然要冒一點危險,但風險會大大降低 。作者已經數次采用這種方法脫險。

10、要特别提醒的是鳌太山上氣候惡劣多變,5月份以前、10月份以後盡量不要組織登山。


太白雲海

11、隊友之間沒有拉練磨合盡量不要組合登山。登山前一定要請教一些去過的驢友咨詢裝備和食品等物品的配置标準。否則,危險系數會大大增加。

12、領隊必須遵循不抛棄任何一個隊友的原則,否則别組隊。任何情況下必須兩人以上同行,這是鐵的準則。所有活動都要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13、如決定組隊走鳌太,要提前考慮高反的預防措施和應對方案,還有就是如果在登山過程中發現高反嚴重,應立即下撤不能猶豫。一般說來,南方的驢友初次到北方登高海拔的山,發生高反的幾率大點,這主要是水土不服造成的食欲下降,氣候的溫度、濕度、含塵量變化都對身體有很大的影響。所以要格外注意。

14、假如你也想去穿越鳌太,請對照以下幾點判定一下:A、召集人你熟悉嗎(特别是人品)B、同行的隊友你了解嗎? C、整個團隊一起爬過山嗎? D、你的裝備請去過高海拔的資深驢友指導或評估過嗎? E、你對穿越鳌太的風險控制和自身能力真的很有把握了嗎?如果以上問題你有三個以上不清楚,奉勸你還是打消用生命去冒險的行程吧!

了解以上問題之後,接下來,就詳細,認真的看完此攻略吧,帶你揭開這條中國最為經典徒步線路的神秘面紗!


鳌頭石

何謂鳌太?

鳌太,就是鳌山和太白山的簡稱,都是秦嶺中部相對高的山峰。鳌山(也叫西太白),因為有一巨石酷似鳌頭而得名。海拔3477米,明顯标志是有一個導航架,也叫西導航架,是過去通訊不發達時用于飛機識别的标識,也是鳌山之巅。

太白山是秦嶺中部最高的一段,是我國青藏高原以東的第一高峰,其中最高點拔仙台海拔3767.2米。有拔仙台三字的石碑豎立頂端。太白山的由來傳說很多,什麼太白金星,太白姑娘等等,比較可信的是山頂終年積雪,冰封不化,其它各處也是白雪皚皚,在陽光的照耀下銀光四射,景緻格外壯美,号稱“太白積雪”六月天,被譽為長安八景之一。


太白絕頂

從鳌山導航架到拔仙台直線距離32公裡,實際行走估計要100-120公裡,去過的人各說不一,實際也不好測量,都是估計而已。從塘口村到鹦鴿鎮大約有150-180公裡。也是估計而已。


作者實際穿越路線指示圖

作者這次是2012年國慶走的鳌太,從塘口村進山,到羊皮溝下山,全程7天零三小時多點。本攻略按照此路線此時間描述。

如何到達塘口村?

建議到西安後從火車站直接坐車到城西客運站。下午13:05和16:10一共兩趟車可以直接買到太白縣的票。上車後給司機說聲到塘口村路口下車。從西安開到塘口約3.5小時。如果到西安時間尚早,不用等下午的班車。城西客運站附近有很多面的在攬客,七座面包車砍價到500元可以直達塘口村。


西安火車站到城西客運站百度縮略圖

如果是坐飛機到西安。可以考慮直接坐車到寶雞,飛機場有直達寶雞的大巴車。但需要注意的是最後一趟到寶雞的車是下午6:00開,如果趕不上到寶雞的最後班車,就不要再考慮第二天到寶雞了,直接坐車到西安或鹹陽,晚上住到汽車站附近,第二天一早就可以出發向塘口了。總之,如果已經到了西安,再到寶雞轉到塘口,就真的是舍近求遠了。

塘口村是啥樣的村?


登鳌太熱門起點處-塘口村,沿指示牌左轉進入

塘口村是太白縣有名的白菜種植基地,在路的右手邊,一條馬路橫貫整個村落,一排幾乎相同樣式的院落整齊的排開,入村第一戶是接待過無數驢友的一戶人家。主人大名程秀才(網名:結實),此人是當地人大代表、省勞動模範、為人真誠實在。冬天會有熱炕給大家住,可能南方人不習慣,但可以體驗一下北方的炕是什麼東東也不錯。如果人數在20人以内,不用架帳篷,可以在室内床上安睡,超過就要在院内自行搭帳了,估計4-5頂帳篷是沒有問題的。塘口村很大,可以紮營的地方很多,不會有場地問題的。


超級拉風的拖拉機

如果在程秀才家裡食宿,還可以請程秀才第二天一早用拖拉機送到鳌山登山口(龍王河口),路程約6-8裡。機耕路雨天是“水”“泥”路。晴天是揚灰路,帶點上坡,背負重裝行走很是費力。能用拖拉機送到山口也省了不少力氣留着登山用。


進山口

登山的小徑隐藏在不起眼的草叢中,在路的左手邊有一個小陡坡,爬上去才能看到幾乎直立的小路曲折向上,一下子就給驢友們一個下馬威。但既來之則安之。咬牙也要上去,這才是開始,如果連這個小坡都不能上,幹脆打道回府算了。

傳說中的鳌太之旅由此開始!

時間是2012年9月29日,早晨9:20分。前行的路在開始還不算難走。風景也很美麗。行進一個多小時來到一個分岔路口。路口有小溪。向左的路口有紅布條标識,向右的路口沒有任何标志。背夫李師傅告訴作者,這個分岔口稱為花溝,左邊的稱為東花溝。右邊稱為西花溝。東花溝路途較近,但路不好走,要攀岩通過,如果空人通過,可以選擇左手的東花溝,背負重物一定要選擇右手邊的西花溝。否則近路反而費時費力。如果負重比東花溝要快。看來,當地的山民還是熟悉這兒的路況。于是就選擇了右手邊的西花溝前行。


花溝分岔處,注意此岔路,從塘口過來應直行到西花溝,不要走右側的東花溝

沿着十分明顯山路行進約一個小時。來到一個指示牌前,藍底白字十分醒目,是2012年3月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發布的免責聲明和罰款告示。免責是沒有批準的遊客禁止入内,如果沒有批準進去,發生任何意外與他們無關。如果按照字面推敲,批準進去發生意外他們是管賠的。但在哪兒遞交申請,他們的聯系辦法都沒有,實際是官樣文章讓人摸不着頭腦。


告示牌處岔路,沿圖片正前方直行,不要左右轉

不管這些了,繼續行進。這個牌子前邊有兩條路,直行上坡和右行平坦的路,我們應該選擇直行上坡的路,向右平坦的路不是太明顯。是藥農采藥的路。這個地方叫花溝梁。上來後風景明顯轉變。從平原地貌轉入山區風格,樹木開始高大挺拔,樹葉開始變黃,草類植物尖細茂盛。上到花溝梁後的右手邊有一條專用觀景路,行走20米,有一個大石頭立在一處懸岩邊。陡立的山體如刀削的一般,立在石頭上山風勁吹。據背夫講,這個地方是他們藥農休息看景的地方,因為四周無遮攔,可以看到山下自己的村落。也可以在此呼朋喚友聲傳遠方。


花梁溝上的觀景台

初識水晶梁

繼續前行1小時左右,來到另一大梁,背夫講這個梁稱為水晶梁。這處的高度已經超過2000米了。水晶梁的标識是在轉彎的路邊有兩株高大挺拔的松樹被雷劈後焦黑焦黑的立于路的兩旁。此處風景甚佳,開闊的視野可以望見遠處的鳌山大梁,可在此休息午餐。


水晶梁垭口

火燒坡 天然之作

水晶梁前行20分鐘,可以看到路的兩邊與其他地方風景不同,好大的範圍内沒有一顆樹,突然從樹木茂密的山徑眼前一亮進入茅草遍地的地方,感到很奇怪。背夫講,這個地方以前沒有名字,隻是統稱為水晶梁上邊,現在當地人都知道這個地方叫火燒坡(2700m),2010年因雷擊松樹引燃一場大火,周邊的樹木全部化為灰燼。幸虧大火燒了半天就被随後的大雨澆滅了。留下幾百畝的空地都是焦黑一片,第二年開始茅草占據這塊地方,有草木灰做肥料,都生長的格外茂盛。撥開草叢看。草下的土地仍然是黑色的。


火燒坡

藥棚架,終究難抵歲月變遷

此處有兩條路,切入右邊的路是正确的。火燒坡前行1小時。來到藥棚架(也有人稱為苗圃),過去可能是種植藥材或育苗的基地。随着環境變差,水源短缺就廢棄了,現在這兒僅有一個房屋的大梁,直徑在40公分以上。小點的木材早已變為驢友的篝火燃燒了。從大梁的粗細來看,當時的房屋氣勢應該不小。最少也是個像樣的建築。


藥棚架

現在的藥棚架可以作為露營地方使用,旁邊有小溪緩緩流淌,水質甘冽清澈。唯一不爽的是溪水中有垃圾。要飲用請向上遊取水,上遊有人挖了一個臉盆大的坑,這兒的水更适合飲用。我們的背夫趴下就直接飲用了,說是他們藥農祖祖輩輩都是在這兒這樣喝,從來沒有鬧過肚子。

這個營地是我們進鳌太看到的第一個營地。用一句“垃圾遍地”來形容一點也不過份。眼光所到之處,除了垃圾還是垃圾。用過的氣罐或尚剩有餘氣的氣罐随處可見,空飯盒、塑料袋、衛生巾白花花一片掩蓋了美麗的草坪。諾大個營地上隻有幾塊帳篷位置還比較清潔。

藥棚架小憩後開始向2900營地進發。途中小溪随處可見。經常要踩着濕滑的泥地前行或幹脆躲不開踩入溪水中前行,幸虧溪水不深,對前進影響不大。到2900營地的路格外清晰,左手邊是山體阻擋看不到什麼風景,右手邊金黃的樹木層林盡染。


太白紅杉

據考證,金黃葉的樹木學名叫太白紅杉。是松科植物,國家三級保護漸危種。落葉喬木,高達8至15米,胸徑可達60厘米。僅于秦嶺中部高山地帶有成片純林或小塊天然林,分布于中國大陸的佛坪、陝西、秦嶺太白山、戶縣、玉皇山等地。其餘均星散分布在陝西部分海拔2600至3600米地區。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并抗風。因高寒地帶,立地條件差,生長期短,所以生長緩慢。花期5至6月,球果9月成熟。為中國特有樹種,是秦嶺山區唯一生存的落葉松屬植物。夕陽透過黃偏紅的針葉透下來,變為一片耀眼的金光。


2900營地

2900營地,鳌太初夜

下午4:40分。到達所有攻略上幾乎都描述過的2900營地,海拔2985米。這個營地不是一般的大,上下幾層足足能夠紮下能夠想象的數目帳篷。有些地方還被人平整過。四周高大的樹木擋住疾風吹襲,腳下細軟茅草如地毯般有彈性。現在看來,2900營地真可謂五星級營地。澄清的水源取之不盡,水質也相當幹淨。因為第一天登高,需要緩沖,早早紮營休息。吃完飯天氣也開始黑下來了,氣溫馬上開始驟降。手伸出去馬上趕到寒風刺骨。


9月30日早晨營地結的冰條

此處需要注意的有兩點:一是這兒的溫度比山下最少低10度以上。山下程秀才家海拔1600-1700米之間,早晨溫度約4-5度。2900營地的早晨溫度在零下5度以下。二是這兒海拔高、氣壓低。高山氣罐都顯示不出威力。早晨一鍋水半個小時都沒有燒開。想煮點粥喝,出發前已經将大米打碎變成細米,晚上又泡了一夜。半個小時愣是沒有開鍋,隻好喝點上邊的稀水,其餘都倒掉了。


帳篷外面的冰塊

從2900營地出發向上行走約半個小時,有一塊比2900營地更大、更平整的草坪,十分幹淨,完全可以做為營地紮營。隻是大家都不知道這塊地方。背夫是當地的藥農,整年在附近采藥,說這塊草坪是他們晚上休息的地方。比2900營地更避風。水源在左前方100米的地方,水量充分,常年不涸。昨晚我們還問背夫有無其它營地,看背夫吞吞吐吐的,原來是一個向導不讓他說有這麼好的地方。


2900營地上行半小時的草地

裡面坡,屏風之所!

過了2900營地的這個山坡叫“裡面坡”。問背夫為什麼叫“裡面坡”,他說村裡人上山到這裡是走到秦嶺裡面的一個坡,也就是說現在還沒到秦嶺的主梁,僅是進到秦嶺裡面而已。走了一天還沒到秦嶺主梁,這秦嶺山可真是大啊!


裡面坡

怪樹林,鬼斧神工

裡面坡行走約需1.5小時,就到了一個山梁,四周小松樹全部枯死。密密麻麻的布滿整個山梁,背夫講是10年前天氣大旱,三年沒下一滴雨,大松樹根系發達躲過了那場幹旱,小松樹沒有那麼幸運,隻有留下幹枝供來客參觀。全部呈現直立姿态,隻是統統沒有枝葉,猶如盆栽植物般小巧美麗。所以這個山梁叫盆景園(也有叫怪樹林的)。


盆景園

白起廟,終究難逃

從2900營地行走2.5個小時,到達一處稱為白起廟的地方(海拔3288米)。白起一生戰功卓著,為秦國一統大業立下不朽功勳,他同王翦、李牧、廉頗并稱為戰國四将。這個廟就是為紀念他而建。


白起廟

這兒是塘口路線和苗圃路線的交彙點,白起廟裡的神像因年代久遠,幾輩人供奉早已變成文物級了,十幾年前被附近的文物販子偷走換了一輛拖拉機,現在的白起廟僅剩三面石牆,面積有10餘平米。地上雜草叢生,石牆四面透風。屋頂早已不知去向,現在孤零零的立于這荒郊野嶺,任憑風吹雨淋太陽曬。估計再有幾年,白起廟也是僅剩地名而已。白起廟向苗圃方向走10分鐘,就有十分大的水源。


石棺

石棺,形之所以

過了白起廟,進入鳌山西跑馬梁。從白起廟的位置看,鳌山大梁就在不遠的前方,在這個高度行走一段距離,大概2個小時都在石頭和泥巴組成的山坡路上爬行,這段路被當地人稱為石梯子,如梯子般上個沒完。最後一個石坡前有大石頭很是特别,四楞長方形,酷似棺材模樣,當地人稱為石棺。


鳌山導航架

導航架,夢回鳌山

石棺前行200米,是最後一個亂石組成的很高陡坡,這個地方當地人稱為樓上樓。爬上陡坡最快也要半個多小時,而且上去以後就明顯感到是一個新高度,視線開闊,一望無際。遠看是草甸,近看有石頭混雜其中,小路清晰的在草叢中蜿蜒前伸,最醒目的是看見夢回千遍的鳌山導航架。

導航架下石頭上用紅漆标出此地高度為3477米。導航架為三角形支撐,大多木柱已經腐朽,幾根外圍支撐柱已經徹底斷裂,下餘的幾根還比較結實的屹立着,不過在這氣候多變,冬季、夏季溫差近70-80度的地方,估計不知哪天狂風會将它撲倒。過若幹年後這個導航架也是僅剩地名而已吧。


藥王廟

藥王廟,南北多岐路

過了導航架前行要特别注意不能按照明顯的小路一直走下去,這個地方已經将幾批隊伍誤引歧途。過了導航架前行約100米,有一個不是很明顯的直行小路,一定記着直行才是到藥王廟方向的正确路線。右行會毫無懸念的引導到下山的23公裡,那是另一條南北穿越線路。左行也有一條路,那是通向下撤青峰峽的路。也是俗稱的北北穿越線路,注意多看看,不要隻管見路就走。

導航架的東南方和東北方都有大量的水源,東南方的水源我們沒有去尋找,但東北方的水源被作者無意中發現,具體位置在離開導航架前行500米左右,向左前方(東北方向)走300米。有很大一片水窪地,地表上水源充足,水是流動的活水,用溝渠縱橫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水質清澈。水中有蝦類在遊動,說明這些水源常年不涸。從遠處看,絲毫也沒有水源的迹象,要走到近旁才能發現。此水源距導航架約10分鐘路程。

導航架旁邊的低窪處也有積水比較明顯,但污染嚴重,有在此紮營的隊伍随手丢棄垃圾。造成這些死水潭水質奇差,最好不要飲用。導航架前行的平坦草甸被稱為西跑馬梁,意思是可以揚鞭策馬盡情奔馳。實際上這個梁真叫大。一望無際。寬度最少也在幾千米。長度最少也有10公裡,幾千個駿馬并排飛奔都不成問題。

從導航架前行,基本是在西跑馬梁的最右邊行走。大約2.5小時可以到達藥王廟(當地人稱藥王坪、藥王洞),藥王廟也有藥王牌位,是石頭壘起組成的一個約50公分見方的神龛,藥神像早已不見蹤迹,也是空石殼一個。不過可以看到仍有人燒香上供。隻是地方偏僻。香火不旺而已。藥王廟是鳌太線上為數不多的一個好營地。藥王廟本身在一個山脊上,有好多高大石頭擋住大風吹襲。有幾塊大石頭下甚至還有水源。不過都是死水不流動。發現網上有數人說喝了這兒石頭下邊的水鬧了幾天肚子。我也發現石頭下邊的水奇臭無比,水底是黑色的污染物。估計是紮營的人扔垃圾和随地大小便被雨水沖入低窪的石頭下造成極度污染,所以一定不要喝石頭下方的髒水。包括燒開也不行。

藥王廟真正有水源的好營地在如下地方:


藥王廟下方的理想營地,往圖片中左上方走是藥王廟,往圖片右下方走,是水源

到藥王廟後再前行100米,過了大石頭後左轉彎向下有一個相對下降的坡。下降時向左切大約100米左右,就正好來到藥王廟的下方處,有藥王廟的山脊可以擋住南面吹來的大風,幾塊平整的草坪可以架起不少的帳篷,最主要的是此處有流動水源可以飲用。高處的水源滲透到這個低處,彙集成數條源源不斷的小溪向下方流去。從藥王廟走到有水源的地方紮營,負重步行約10分鐘。

中途下撤點:

藥王廟以前的路基本還算好走,一般驢友到此感到體力不支的話,可以從這兒下撤,但下撤時可以不走回頭路到塘口村,隻要回走2.5個小時,回到導航架附近,然後左轉向23公裡管護站的方向下撤,走的快的話當天就可以下到山下。還有一條下撤的路,是向前行到垭口處,右手邊可以看到一條峽谷,順此峽谷下撤可以到山下的紅河谷。


藥王廟營地冰塊

藥王廟紮營需要注意的是晝夜溫差比2900營地更懸殊,國慶我們走到這兒時,太陽尚未落山。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太陽一閃下遠方的群山,氣溫馬上就不一樣了,首先是感到風的威力大增。吹到臉上有點刺疼,熱量通過面部和頸部大量散發,手也開始冷的出不來了。晚上大風一吹,渾身發抖,帳篷外邊呆一會就感到吃不消,估計氣溫在零下-5度以下。第二天早晨發現石頭上的水窩裡的水全結冰了。


麥稭嶺

麥稭嶺,再三選擇!

如果選擇繼續向前行,馬上開始就是鳌太線上常說的麥稭嶺(當地人叫荞麥梁。也有叫魚背脊的)海拔3490米。由此開始,鳌太的艱難才剛剛開始。藥王廟出發,大約半個小時,就可以看見前方一座高聳入雲的蒼勁大山橫卧在白雲中間,看着都叫人頭暈目眩,但這是必經之路,沒有其它捷徑可走,隻有打起精神開始攀登。

在攀登麥稭嶺之前有個相對平緩的地方,當地人稱為三交界,向右下撤是紅河谷,向左下撤是大沙溝,前方不遠也可以到白雲峽下撤。


麥稭嶺前标志性石陣

鳌太線是一條比較難以翻越的一個長長的山脊,遠看山脊窄似刀刃,海拔高,大石遍地,山石犬牙交錯。山脊兩側是懸崖峭壁,有點小霧就深不見底。麥稭嶺的路難點在于全是大石頭堆積成的坡度很陡,基本都是在石頭上攀援前行,一般穿越鳌太,背負是比較重的。負重登山本來就很吃力。加上在大石頭上攀爬就比較吃力了,更叫人崩潰的是大石頭并不牢固,腳踩上去晃晃悠悠。看看前方。大石頭沒完沒了。看看後邊,感到并沒有走多少路。這時一些體力或毅力不佳的驢友就回頭下撤了。大大小小要登過三座明顯的山峰才算是走完了麥稭嶺。穿過麥稭嶺大約需要2.5個小時。


水窩子營地

水窩子,天地為床

麥稭嶺下坡後有最後一座山包,當地人稱獨扇子,相對前邊的麥稭嶺要好通過的多,大約半個小時就可穿過。

獨扇子的大石頭走完,會看到一個明顯的垭口,這就是飛機梁前的垭口,此處寬大平坦,這個就是水窩子(有稱為水窪子、水窩源)營地的上方。要趕到水窩子,需要向左下行走1000米左右。從這個垭口左轉向下行走45-60分鐘才能走到有水源的水窩子營地,營地在山的北坡,正好可以擋住冷風的直接吹襲。在營地下方的路右邊,有一塊大石頭緊貼着路旁。石頭下邊就是很大的水源地,水流是從亂石中經過多次過濾流到這兒。已經相當清澈,水流還比較大。


臨時營地

從垭口下來後紮營或補水後,不用再返回垭口,水窩子營地右行一條路是橫切上山梁的,是向2800營地去的方向。注意橫切的時候看準方向,右前方的山梁是石海組成的。向下直行是下撤路線。可以下到桃川鎮。注意别走錯。

三梁峰,且慢且行

水窩子營地向前的山梁稱為飛機梁,海拔高度:3469米,顧名思義,是可以飛機起飛降落的那麼大平台,有說是形狀像飛機。因是霧天,什麼也分辨不出來。實際上,從水窩子營地上到飛機梁,需要先攀登100米左右的石頭坡,才能上到飛機梁上。大概一個小時後,開闊、平坦的山梁不知何時已經變成了窄窄的山脊,而且又是石頭為主的大坡。驢友稱其為梁一峰(3208米)、梁二峰(3284米)、梁三峰(3303米)。

鳌太的山脊無一例外都是由石海組成,隻要有山脊、山梁,就一定是攀援着石頭上行,負重前行隻要碰到這種石海,一定不要急于趕路,要看好腳下的立足點再探尋下一個下腳的地方。梁一到粱三也是鳌太穿越中的一處難點,三個高峰都在3000米以上,上上下下根本不止三個山峰,我們大概數了一下,比較明顯的山峰有五個,小矮的山峰不知有幾個。可能從等高線上看是有三個比較明顯的山峰吧,所以理論上講是三個主峰。


回望梁一、二、三峰

在梁二峰和粱三峰之間有一個垭口。相對來說比較平緩,向下50米有一塊平地。可以作為營地紮營。我們走到此地是下午5:30,天已經暗下來了。加上霧氣較重,前方的粱三峰不想摸黑攀登,就選擇在此紮營。我們給這個營地命名為臨時營地。以後有驢友到此,如果天黑也可以在此紮營。但這個營地沒有水源,隻是背風而已。粱三峰相比前兩個峰。明顯高出不少,過了梁三峰,還有個被稱為鳳凰腰的山包,海拔高度3114米。粱三峰和鳳凰腰交界處是一個很平的垭口,可以臨時紮營,但沒有發現水源。

要通過鳳凰腰,需要切到山的左側通過。過了這個鳳凰腰,可以看見明顯的山路,逐漸發現山路在一直下降,景色也從黃茅草向針葉松過渡,開始是稀稀拉拉的小松樹點綴路旁,漸漸的松樹成片成林了,穿行在松林間的感覺真好。特别是落日、紅松、雲海、殘雪,構成一幅美不勝收的風景畫。林間穿行約1.5個小時的位置。


遠眺2800營地

2800營地,早晚之别

走出松林前有兩條路,左側的要遠一點,仍然在松林間要走15分鐘左右。右側的抄近路可以直達2800營地。大概10分鐘即可到達。如果不知走那條路。就随便走一條也不會通到别的地方。

2800營地實測高度2864米。營地呈扇形。右側寬大,左側逐漸縮小。水源在營地的右上方,水溝裡水流潺潺。水質清澈。營地中有幾群松樹将營地分割成相對分散的幾塊營地,但松樹林也變成驢友夜晚大小便的地方。來得遲的驢友看松樹間避風,又看不到地面垢物,急忙紮營後休息,第二天才發現中了地雷。

營地大部分地方不是很平,中間山脊部分比較平緩,但兩邊山風都會吹襲,還是剛走出松林後、離水源近的一塊平地比較大。可以在此處紮營。這塊地方是驢友必争之地。來得早的驢友一定會首選此處。


2800上方的營地

2800上方的營地

建議在2800營地休息做飯吃,吃完飯再燒好開水,帶足儲備水後再向前繼續行走,約半個小時後就會有好幾塊平整的草坪适合紮營,隻是比2800營地要小一點。唯一不方便的就是沒有發現水源。但因在2800營地已經吃飯和存儲好飲水。晚上就是睡覺,這幾個平整的營地是最好的選擇。從2800營地過來一直是慢上坡,也為第二天爬金字塔節省了好多的時間和體力。早晨下邊的大部隊上來也需要1個小時左右,而且頭天晚上不會有嘈雜聲影響入睡。建議走鳌太的驢友可以選擇這種方式紮營。


遙望金字塔

金字塔,望眼欲穿!

從2800營地垂直高度上行200米後,大約1.5個小時就來到金字塔腳下。照例是石頭組成的陡坡聳立在面前,也是一個連着一個的沒完沒了的山峰叫人幾近崩潰。金字塔和緊接着要通過的塔一、塔二、塔三是鳌太線上十分艱苦的一段路。也是必經之處,沒有辦法躲開的。爬金字塔是最辛苦的一段坡,從2800營地的2864米要垂直上升到3406米,要垂直上升500多米,其中塔一高度3418米,塔二高度3481米,塔三高度3385米。從2800營地登到金字塔頂,需要2.5小時。


塔一、二、三峰

塔三過後就開始直線下降,一直要下降到3125米的西塬營地。并且是在山峰的右手邊較低的位置切過去。在塔三快下到盡頭時。大概離西塬營地還有1個小時的路程。山腰橫切的路比較明顯,在路的兩邊各發現一處水源,混雜一些細沙和雜質,但總體還算清潔。這個水源從路上是沒法看見的,隻能是注意此處的經緯度和向導的指點。另一處在路的左手邊略上升2-3米處,水流比較小。接滿500ML的礦泉水瓶大約需要1分多種。但水質比右手石縫下的要容易取用,水質也幹淨的多。

這兩處水源的旁邊有幾塊相對較平的營地可以紮下3-5頂帳篷。如果晚上趕到此處天黑,可以考慮在此處紮營。趕到西塬營地大約還要1個小時。但西塬營地作者沒有找到水源,是在此處接滿容器,趕到西塬垭口紮營的。第二天還專門尋找一番水源,都看了一遍也沒發現水源地。還要說明的是離水源前行5分鐘,就到一個轉彎垭口,這個垭口有很好的手機信号,移動的信号相當穩定,打了幾個平安電話都音質清晰不斷線。電信也接到了幾條短信。但電話就沒有撥通。


西塬營地

西塬營地,是非之所

過了水源和有信号的垭口。可以看見西塬營地(3125米)就在下邊的垭口處,西塬營地比較其它營地而言比較小。也沒有發現明顯的水源,也可能因為去的晚天黑沒有發現。需要提醒各位的是西塬營地人少的時候盡量不要在此紮營,因為看過好多作業或攻略都講到,在西塬營地發生過晚上被盜事件。可憐的驢友被偷走鞋子,GPS,手機和背包。造成很難繼續走下去的困境。據背工說是一個殺人犯逃到此處躲藏多年雲雲,也沒有真實可信的記錄和有說服力的憑據,隻是提醒各位注意就是。


九層石海之一層

九層石海,石海連天

離開西塬營地,馬上面對的是鳌太線上最艱難的一個地方。就是聽起來就叫人崩潰的九層石海,這個九層石海通過的難點是全部要在石頭組成的陡坡上艱難的攀登,一段結束緊接着又是一段,坡陡且長。大多數人爬這一段都要使出吃奶的力氣。負重加上坡陡,垂直上升近400米後才到達一個稱為太白梁頂的地方。

滑跌摔傷和崴腳大都發生在這個地段。一定要格外小心不能分神,特别在大霧天和雨雪天氣更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值得經驗介紹的是不管下幾層的大石海還是上幾層的小石海,石頭坡的一些位置還是有土層裸露出來,這些地方多半有茅草覆蓋。相對來說爬起來比較容易。也不容易崴腳。翻越九層石海大約需要3個小時。


太白梁頂(東導航架)

太白梁頂,空有其名

九層石海爬到頂,就是被稱為太白梁頂的地方,這是一個制高點。海拔高度3523米。也是除拔仙台外最高的地方了。頂端的石台上有兩根朽木頑強的挺立着,杆上綁有五顔六色的旗幟,細看是某某登山、某某戶外一些隊旗,裡裡外外好幾層纏繞在木杆上。大風吹來,遠遠就看見迎風飛舞的雜色布條在跳躍,旗幟早已被大風撕裂成條狀的細布。也是一道風景線。木杆下方有石頭平面上用白色油漆書寫的3523米高度字樣。

這個也稱為東導航架、與西導航架一樣,都是通訊不發達年代給飛機導航用的。不過那時應該沒有民航,肯定是給空軍用的,現在通訊發達,早已廢棄,風吹雨淋太陽曬,這兩根殘存的木柱也堅持不了多久。到時也是徒有地名而不見實物了。


石頭後面是東塬營地的泉眼,很遠就能看到圖片中右側一根枯木上面的白色塑料袋标識

東塬營地,泉眼

過了太白梁頂基本開始向下走了,坡度不是很陡,逐漸下降到3200米左右,路的左側開始發現水源,流量甚大。此處位于太白梁和東塬之間,地勢低窪,開始有大量的水源聚集,形成沼澤一般的連綿草地。雨天難以通行,有人行走的小路基本都浸泡在泥水中。腳踩下去帶起沉重的泥土,很難挪步。這段路大約要走半個多小時,就看見前方地勢明顯升高。近前能看見右手邊一塊半人高的石頭,下方有清澈泉水湧出。過了這個泉眼,可以看到一些驢友丢棄的食物和雜品散落在幾塊平地上。這就是東塬營地(也有稱石河子上遊)。


老邊墓地

老邊墓地,陰陽路!

東塬的山頂有一個标志性石堆,就是驢友熟知的老邊墓地,老邊是08年6月25日和另外兩個驢友探索鳌太穿越路線,29日接到家裡電話,隻說了聲家裡有事,就在這兒和隊友匆匆分手,朝南沿峽谷向核桃坪方向下山。此後蹤迹全無,經多日搜救無果。西安驢友為了紀念他,在東源山頭為他堆了一座衣冠墓。這也成了穿越線上的一座路标。順着墓冢的右側小路通過,經過迷惑陣後可以到達萬仙陣。


迷惑陣

迷惑陣,匪夷所思

老邊墓地向前的山包是土質山坡和草組成的,相較幾天來爬的石頭山峰簡直就不算難,但這個地方稱為迷惑陣,就是小路超級複雜,你沿着一條明顯的小路走着走着。莫名其妙就沒有了。橫切一段路後發現有路了,但走一會兒又是路斷草荒無法前行。作者的隊伍走的比較緊湊,前後就100-200米的距離。仍然不知什麼地方被切割成三塊。各自都走了好久的回頭路,甚至有一隊三人走了好久,發現又回到了原來的位置。真是奇怪的地方。最後在對講甚至大聲呼喊的情況下才在在萬仙陣集合到一塊。


石海和雲海

這處被稱為迷惑陣的山包并不高,介于東塬和萬仙陣之間,基本是在老邊墓地前行幾百米,有明顯的小路,也沒發現有明顯的岔路,一直走下去,到一個坡前就沒有明顯的足迹了。右切100米左右發現明顯的山路。前行200米左右又沒有路可走了。這時靠GPS軌迹再右切。在草叢和略有坡度的山坡上行走1個小時以後,終于發現傳說中的萬仙陣的紅箭頭。如果在大霧彌漫的情況下。除了經常走過這兒的資深向導。一般的新向導也會經常在這兒迷路。GPS在這兒也漂移的很嚴重,作者帶的專業級GPS也引導的不是很準确,但最後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隻有按照GPS指引的大緻方向,硬着頭皮、義無反顧的強行切上山頂,終于走到了萬仙陣的紅箭頭處。

碰到無路時記着向高處切上去,都有明顯的路線可以繼續。千萬不能向下走,向下的路是向南可以走到下撤都督門的線上。走到高處也千萬不能繼續向下走,那是向北到東峽、六家村的下撤路線。原來這兒是幾個地方的交彙處,彼此間又有好多的岔路可選,所以造成路徑紛雜且迷亂,行走到這兒要格外小心。注意的是上到山頂後一定要向右邊切過去,才能到達萬仙陣。切記切記。


進景區到大爺海方向的指示标

穿過迷惑陣,上一個大坡右轉。就是萬仙陣的三岔路口,由迷惑陣過來後,向左邊是到雷公廟、大爺海方向的,向右邊是向都督門方向的。到了這兒,就算是到景區的範圍了,有紅色油漆在大石頭上書寫的:“大爺海方向”指示标清晰可見。從這兒開始,與走過的路難度相比有如雲泥之别。


萬仙陣

萬仙陣,亦真亦幻

從塘口走了5-6天到了這個地方,基本可以認為鳌太已經基本完成80%的路程了.而且艱難的攀登也已結束,下餘的路線相對來說沒有太大的難度。所以驢友會在這兒休息一下,順手壘一些瑪尼堆指示方向。久而久之,這兒的瑪尼堆已經十分可觀。視線所及,大大小小的瑪尼堆如森林般樹立在眼前,很是壯觀。晚上看到這些高高低低的如人形的石堆,好像有千軍萬馬在這兒集合,随着霧氣彌漫,又如可以走動的人群在無聲的行走。更如一些神仙在這兒聚會遊蕩,所以就稱這兒為萬仙陣。


雷公廟

雷公廟,空有其名

從萬仙陣開始,最少有2個小時都行走在平整的塬頂。每隔幾十米就有紅色的箭頭畫在石頭上,指示前進方向,基本不會迷路。萬仙陣前行半個小時左右,會看到左手邊有一座破朽的廟宇幾近倒塌,僅有幾根破損柱子在勉強支撐着,感覺随時有轟然倒下的可能。此處沒有發現明顯的水源,這就是雷公廟(也有稱為靈官廟,高度3533)。


大爺海,湖對面為接待站,湖這邊臨湖近的為舊太白廟,遠一點的為新太白廟

大爺海,定山之眼

雷公廟繼續前行。塬頂更加平緩,簡直看不到盡頭。行走大約三個小時,在一處轉彎的地方,可以看到低處的大爺海如明珠般鑲嵌在蒼山之間,如同一隻幽藍的天眼,向塵世間抛出一個足以令人動心的眼神。有人說那是秦嶺的眼睛在仰望上天。

這兒是數天來第一個有手機信号的地方,可以給家裡人和朋友報個平安。再向前行就到大爺海了。這是鳌太線上比較重要的一處特殊地點,幾條線路在此彙集。南北穿越、南南穿越、東西穿越、西東穿越等線路都要從此經過。秦嶺絕頂拔仙台也在此處登頂,最重要的一點是這兒有物資可以補給。但食物飲料價格貴的吓死人,不過大爺海不是靠這個掙錢,這兒的主要盈利模式是接待站,就是住宿收費和出租紮營空間。

大爺海之迷

大爺海(雅稱大太白湖)是秦嶺山中遠近聞名的高山湖泊,海拔3590米。它是我國内陸海拔最高的湖泊。首先驢友看到這個藍色的明珠會好奇他的深度,實際上從古到今有無數人探索過這個問題,不少人曾試探過這座“仙湖”的深淺,但都無功而返,甚至有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大爺海的形成是個未知數,湖底的地質構造現在也沒人能說出個所以然來,普遍認為是一個發育于幾十萬年前的第四紀冰川期的冰鬥湖泊。湖泊周圍無樹無草,湖水終年上翻外溢,水面清澈碧藍,纖塵不染。

大爺海的湖中生物是個未知數謎,專家們曾對大爺海進行過水生動物考察,沒有發現任何魚蝦類生存。但自古有傳說,湖邊有一種鳥會把湖面上的樹葉、雜物銜走,人們稱其為“淨水童子”,經考證這種鳥隻在大爺海和二爺海附近水邊生長。其特征是黑背、紅腹、紅尾、白頂的小鳥,學名叫白頂溪鸲。大若燕子,飛行敏捷,日夜守護在池旁。池中一有落葉,它立即銜走,使得池水無寸草點塵,更有趣的是,當一隻鳥銜不動雜物時,往往是兩隻鳥銜着擡出水面。這種小鳥專門以捕食湖中的小蝦為生。有好多遊記談到在大爺海邊的石縫中有蝦類生長。這次作者夜宿大爺海,請教接待站工作人員,被告知,大爺海深度為18米,湖水面積6818平方米。


太白廟,由圖片中左上角小路前往拔仙台

太白廟

大爺海東南面有太白廟。廟後有登拔仙台的山路。山路起點處有向文公廟方向的分岔路口。太白廟為一間石頭房子,并不是很高大,與山下宏偉的廟宇無法相比,香火也不是很旺盛。年代久遠破敗不堪,看到在原址右後方開始新蓋一間太白廟,比現有的太白廟能略大一點。據說明年可以完工開光。

大爺海東南邊的登山路可以直上拔仙台(又稱八仙台),距大爺海垂直高度170多米。在登頂前有一座比山下太白廟還要大的廟宇,據說是供奉觀音菩薩的場所。門上無鎖無臼,整年虛掩。推門進去,可看到觀音塑像已經發黑陳舊,香火更加零落。地上更是垃圾遍地,不堪入目。屋頂也是千瘡百孔,屋内寒氣逼人。屋頂房檐冰柱很長。包括上邊的幾座廟宇也都是空空如也,破舊凋敝,顯得冷清凄涼。


太白絕頂,拔仙台

拔仙台

觀音菩薩廟後就是秦嶺絕頂拔仙台(又稱八仙台),原有道觀一座,修建于唐朝(也有說周朝、秦朝的),傳說是為紀念姜子牙封神而建,其間多次重建。最近一次重建在清康熙(有說光緒)年間。不幸于2011年7月17日晚上10點多鐘遭雷擊焚毀,僅留四周石牆和焦黑屋梁。原住道觀的道士吳道長據說是全真教第二十五代傳人,俗名吳信道,道号雪峰。于2012年5月初仙逝。拔仙台最高處在道觀遺址東面峭壁上。有石刻碑石一座,上書拔仙台三字。旁邊的地上石面寫有此處海拔3767.2米。這個碑石是個标志性石碑,真正官方的标高标志是一塊直徑十公分大小的圓形不鏽鋼金屬物,鑲嵌在最高點石塊裡面,這個官方标志是中科院西北分院于1956年測繪後鑲嵌在此的。遺憾的是測高标志被遊客撬走留紀念了。現在僅剩一顆螺釘在石頭上挺立。拔仙台上早觀日出,晚看夕陽,流光溢彩,霞光萬丈,令人心曠神怡。


拔仙台前的瑪尼堆

拔仙台前瑪尼堆

在去拔仙台的路上,見到許多石塊壘成的瑪尼堆,虔心遊客和驢友把心中的美好願望堆砌在太白之巅,形成現在蔚為壯觀的石頭陣。


路标石

路标石

浏覽大爺海,拜谒太白廟,登頂拔仙台。這處景點基本可以告一階段。向下走的路比較明顯,路标也比較齊備。在大爺海的東南角有一塊石頭豎立路旁,上邊指示向向拔仙台和文公廟兩個方向由此分岔。右手邊到拔仙台。左手邊到文公廟。


文公廟

文公廟

從大爺海到文公廟是向東北,首先要翻越一個連綿不絕的八公山,實際是要繞過八道山梁。還要翻過黑虎峽和十二重樓山,行走其間會上上下下不斷翻山越嶺。腳下全是連綿的巨石,高海拔地貌顯著,左邊是山峰林立,右手是懸岩峭壁。一路沒有高大樹木和植被,隻有怪石嶙峋,形狀似馬像驢,千奇百怪。也有危石在頭頂欲墜。最可觀的是滿山遍野都能看到由石塊和片石壘起來的瑪尼堆,大大小小不計其數。

大爺海到文公廟大約6公裡,路程大約需要1.5個小時,文公廟是紀念周文王而建,現在也看不到寺廟,隻有石壘的小屋一座。三面石塊堆砌的石窯,供奉着唐代文學家韓愈(官方文章)。但管理站工作人員回答作者的提問時明确回答供奉的是周文王,不知誰真誰假。


文公廟旁的指路石

指路石

此處是到經下闆寺到湯浴和到平安寺的分岔路口,接待站正對面有石質指示路标。向右箭頭指示向湯浴.向左走到鹦鴿。接待站東邊的路口也有石碑指示方向,不過兩個箭頭都指向左方,分别是營頭和放羊寺。


放羊寺

放羊寺

文公廟到放羊寺12公裡 ,基本是在山腰切過去。沿着羊腸小道不停的在山腰上橫切。行進兩個多小時,可以到達放羊寺。放羊寺僅是一間小石屋,三面用大石砌就的牆通風透氣。屋頂是牛毛氈加木頭,上面再壓上黃土。現在已是茅草屋頂,正面用木條栅欄隔開,留一人可進出的空格就是門的位置,屋内空間約10餘平米。有些許香火痕迹。供奉的排位字迹因光線太暗沒有看清,也不知是哪路神仙。官方公布的典故是現存的寺廟遺址,傳說是當年朱元璋遇難,兩隻羊救了他,稱帝之後,在太白山建此廟宇。現存文物有一明朝石刻羊,高0.5米,寬0.13米,長0.8米,雕刻流暢,栩栩如生,放羊寺海拔3072米。


明星寺

明星寺

從放羊寺出發到明星寺(海拔2782米)要走右面的山路,路程約8公裡,約兩個小時可以到達。通過塌方時要加快速度,不要停留。有些地方偶然有山風吹落滾石。這條路就是沿着山谷中迂回下行,穿越巨石和叢林。

明星寺在山的南面。背後高山石壁如牆一樣擋住山風,寺廟比放羊寺大點。内部空間約20平米,屋頂已經破損,門也被遊客卸下放在山石下當床使用了。屋後有石洞可以放下一頂矮一點的帳篷,石洞裡有山泉汨汨流出。用竹筒接住後引流到一個水池裡。常年不涸,水質很好。


平安寺,圖片中向左邊方向走是前往鹦鴿,圖片中正對平安寺方向走是前往羊皮溝

平安寺

由明星寺露營地點右轉,是到平安寺方向的路。從明星寺到平安寺大約10公裡山路,行走約需3個小時。這段路大多數驢友都走的很崩潰,沿途要經過五上五下的山坡,陡峭的山體近70度的坡度,幾乎覺得這段路走的沒完沒了。上下幾次陡坡後實在沒有力氣再爬。提醒走夜路的驢友要注意,路上好多石頭是不穩的,踩上去會翹起來。稍不留神就會摔傷。這段路被當地山民稱為:“五道貫”,就是要翻五座山峰的意思。離平安寺50米的地方,路旁有一窩水源常年流淌。這就是平安寺取水的地方。


太白山平安寺得修碑

平安寺海拔2782米,大殿正門上牌匾書有“南脈福地”四個大字,門前的兩根門柱上寫有“人死而又死以證物之必滅”,“人生而又生以證魂之不滅”。屋内有樓閣。上下都用來接待遊客和驢友,在下雨天能住到屋内,在鳌太一路是很少的幾處。


羊皮溝

羊皮溝

由此下山有兩條路。面對平安寺。左上方向是沿着鬥母宮、上白雲、下白雲到柴胡山村的路,左下方的路是直達羊皮溝的路。右手是明星寺下來的路,也是取水的方向。到柴胡山村的路要翻過幾座山梁,但沿途風景很好,視線開闊。也有一處著名的太白景點:“鬥母奇峰”。從平安寺到柴胡山村約6個小時。到羊皮溝的路是一路下坡。沒有一點爬坡,距離也很短,大約3.5個小時能下到正在修建的羊皮溝管理處。

值得注意的是羊皮溝這條下山路在雨天是不能走的,一是山體陡峭,下雨路滑,極易摔跤。二是下雨河水突漲,過河安全沒有保證。三是山上下大雨,會有山洪傾瀉。行走在兩山之間的峽溝裡甚是危險。

裝備建議:

鞋子

鞋子為登山第一重要的裝備。每一步都要它為你提供安全保障。還有保暖、防水、透氣、防滑、舒适等要求。所以萬萬馬虎不得。作者穿的是GARMONT(伽姆特),号稱海拔6000米、零下35度環境下沒有問題。 這款鞋在冰上與雪地防滑性極佳,舒适,輕便,防潑水鞋面;長時間在雪地與冰上行走,其保暖性與防水性俱佳。

這次鳌太是10月份上去的,冰雪、雨水、沼澤、石海都走過了。鞋外泥巴糊滿,鞋内都沒有進水,其他人穿的所有鞋子全部被水灌入。當然。好的品牌鞋子很多,隻有穿過才知道。夏季建議高腰軍膠足夠。帶雙備用的完全可以滿足鳌太穿越所需。

要特别注意的有兩點。一是一定不能穿新鞋登山。二是購買時一定要比平時穿的大1-2個尺碼,鞋内墊上厚點的海綿鞋墊,效果很好。登山腳會略有水腫,平時的鞋子會夾腳。


鳌太線路特征,大多數都是這種的石海攀爬

睡袋

睡袋為鳌太幾天行進中恢複疲勞的睡眠保障用品,一點也不能随意。建議鴨絨或鵝絨類的,填充量在 1000克-1500克。舒适溫度在-15度左右比較合适。作者這次帶的充絨1500克黑冰牌子的睡袋晚上太熱睡不好。根據登山季節不同,要選擇合适溫度的睡袋很重要。

登山包

我們的所有物資都要用背包來盛放。每一步都會有背包相随。背負系統的良莠對攀登石海和漫長的高山穿越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建議選擇口碑較好的多特、格利高裡、小鷹等正牌背包,其它品牌和雜牌的要多用幾次後再決定是否可以滿足要求,切忌用新包去登山,路上開裂、斷帶後讓你寸步難行。作者這次登鳌太使用的是多特70+10升的,感覺不錯。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配上防雨罩。


鳌太的野果

帽子

普通的帽子沒有太大作用,風大,随時防止被吹走是很煩人的。據說80%的熱量是從頸部和面部流失的,天冷建議帶土匪帽,可以靈活的掌握放下和卷起。天熱建議帶有側扇的防紫外線帽子(俗稱鬼子帽),作者這次帶的是抓絨土匪帽,效果相當的不錯。注意的是不能太厚,抓絨材質足夠。否則行走過程出汗浸濕很難幹。

沖鋒衣褲

品牌雜亂,良莠不齊 建議帶有帽子的那種,天冷可以防風保暖。面料要防水,内襯要舒适保溫,衣服上注意要有口袋,否則小東東沒有地方放,取拿很不方便。

保暖内衣

如果是秋冬季登山,保暖内衣是必不可少的。晚上走夜路。風大氣溫很低,沖鋒衣能擋風但保暖效果差點,山風鑽入很容易熱量流失。穿上保暖内衣可以保存大部分熱量。


盆景園的秋天

快幹衣

需要攜帶兩件方便替換,在低海拔行走時僅穿一件快幹衣就可以了。到3000米時要加穿一件保暖内衣。

内褲

必不可少的小件物品。作用不可小瞧。大家明白就不多說了,要注意的是不能帶、穿遊泳褲,穿起來出汗後能将大腿根部磨爛。建議帶寬松、全棉的平角褲頭2-3個。

頭燈

必不可少的必備物品,走夜路不可避免。沒有頭燈寸步難行,建議購買現在流行的強光、18650锂電、LED頭燈,這款燈重量在150克左右。重量輕,體積小,方便攜帶。注意是一定要帶備用電池,一定要充好電,并且選用小燈頭的那種,盡可能的減少體積和重量。還有一定要帶一個備用的小手電,使用一節或兩節五号電池的那種,以防頭燈損壞或電池用盡時應急使用。


鳌太變化無常的天氣

襪子

與鞋子一樣重要,好的襪子能保暖、減震、排汗、透氣。建議攜帶備用襪子一雙就可以了。盡量選用帶有COOLMAX工藝的厚底襪子。

雨衣

必備物品,鳌太天氣不穩定,時刻有下雨可能,如果沒有雨衣,可能會很狼狽,建議攜帶長袖防雨布的那種,不能使用雨披、塑料制品、沒袖的那種,山上大風會頃刻将其撕裂。另外。晚上紮營時将雨衣墊到帳篷下可以當地席使用。

帳篷

建議兩人或三人攜帶一頂,減輕負重。注意的是一定要選用高山防撕裂,最好帶雪裙的四季帳,山上的風不是一般的猛。好多驢友第一天就被吹壞了帳篷,造成幾天休息不好。


太白紅杉在秋季最漂亮,不是一般的黃

防潮墊

在鳌太一路紮營,地方十分幹燥的地方不多,還不要說在雨中、雪中緊急紮營的情況下。防潮墊的作用很關鍵,另外營地真正平整的地方也不多。大多數地方看起來平整,實際有好多碎石頭和樹根草叢造成凸凹不平。防潮墊可以起到緩沖作用。使睡覺不是太挭。注意的是不能攜帶充氣的那種,體積大。重量重,收納不方便。雖然保暖性能好點,但萬一破損。立即就變成雞肋。還有氣體的熱脹冷縮會造成後半夜氣溫下降後充氣不足而使保暖性能大大下降。

護膝

也是不可缺少的裝備,石海攀登站立不穩和路滑摔跤是不可預料的。護膝可以緩和沖擊力。保護你的關鍵部位不因損傷而下撤。在經過九層石海時偶爾需要四腳并用,膝部受力支撐的機會大大增加。注意不能穿戴前方有個大洞的那種護膝,雖然可以減少下坡的沖擊力和透氣。但摔跤時小石頭會咯壞膝蓋的。還是按照膝部不受傷為原則配置護膝安全點。另外建議選用纏裹型帶魔術貼的那種,取卸方便些,套腿式的必須脫鞋才能穿上和脫下,很不方便。

手套

需要雙層、防水的那種。裡邊的絨手套平時攀岩石。抓樹枝用。外邊的防水手套在下雨、下雪時可以保護手部不被凍傷,要提前買好戴幾次再帶到鳌太使用,新手套也會磨破皮膚的。


低海拔的混雜林

水袋及容器

建議不要攜帶水袋來盛水,山上溫度零下10-20度,水袋裡的水會凍成冰坨。水袋也會凍破。也見過水袋裝熱水後壓膠開裂。整袋水全部漏到背包裡,浸泡了睡袋、衣服,一口水都沒得喝了。還有就是水袋的抗壓系數畢竟有限。摔跤後的沖擊力足以造成水袋破損。還有銳物刺穿等事情發生。綜合考慮風險和實用,還是放棄水袋吧。可以帶幾瓶寶礦力、可樂飲料。喝完後用來盛水,輕便耐用,靈活性也很高。

熱水瓶

10月份登鳌太,山上溫度在0度到負10度之間,在大風、大雪中行走。熱量散失很快,有一口熱水喝是必須的。保溫瓶是登鳌太必不可少的裝備。最少要750ML的容量,太小保溫性能和儲備的熱水量都有講究。要選用雙層瓶蓋的那種,裡邊的瓶蓋要小,外邊的瓶蓋要大。因有内外蓋之間的空氣隔絕,保溫性能大大增強。大蓋也可以作為水杯和碗來使用。減少登山物品數量。

購買前要咨詢資深驢友,不要看宣傳的多好,最好能在上山前使用後沒問題再帶上山。另外,在山上因氣壓低,溫度低、風大散熱快,做米飯和熬粥都不可能。可以用燕麥片、黑芝麻糊、油茶等放入保溫瓶中,加入熱水,浸泡一夜後作為早餐食用很實用。


野草色彩斑瀾

雪套

必須攜帶,早晨防露水和下雨、下雪防濕鞋能起到一些效果。注意穿過鞋底的帶子不能是尼龍的。會沾上雪凍成冰坨,影響行進。要選用橡膠或不穿鞋底的那種雪套。

火種

生火、點氣爐必須要有火種,這個問題是要格外注意的重要事項。鳌太因為氣壓低、風大、溫度低。普通的打火機和防風打火機基本全部失效。連氣爐上的自動打火裝置也全部失靈。背夫帶的一次性一元錢買的倒可以點着火。

建議攜帶取火鎂棒,也叫戶外生存取火棒、打火石棒、取火器。作者攜帶的一套實踐證明百發百中。特别是點燃氣爐更是出乎意料的快捷。但點燃柴火的能力很差。與其配套的是還要攜帶一盒防風火柴。一盒有20支,裝在防水的塑料盒内,實地使用比鎂棒好用,但會因為潮濕而失效,所以以上兩種都帶上互相彌補不足是最佳搭檔。


羊皮溝路邊的野菊花

對講機

山裡唯一溝通工具,手機基本沒有信号。大霧天近在咫尺都看不到,對講機是受環境影響很小的方便通訊工具,要攜帶電池續航能力強大的機型。一般要注意不要每時每刻都開機,保存電力應付急需時保證能呼叫同伴。再就是老生常談的要帶上備用電池。而且要充滿電。上山前一定要統一頻段、統一頻率,而且切記要全部測試通話正常才能放心使用,無論何時,要保證有兩隻對講機是備用的。

登山杖

根據自己的習慣攜帶一支或兩隻,上山前檢查下邊的碳鎢鋼尖是否損壞。手柄是否牢固,建議使用質量好點的輕型登山杖。在下泥濘的陡坡時,可以提供一個生根點是很需要的,上山借力用兩根較好。碳鎢鋼尖如果損壞或磨損,在石頭上會打滑,是十分危險的事情,所以一定要确保碳鎢鋼尖的完好。

爐頭氣罐

可以提前協商幾人合帶一套,爐頭的自動點火裝置到山上基本全失效。要提前考慮這個問題,氣罐建議購買大罐的那種,型号G5,.充氣量600克。一個人按一罐考慮就足夠了。與其配套的鍋和擋風闆一定要記着攜帶。要注意的是氣罐一定是高山汽,要注意在鳌太高海拔使用量比山下正常使用要多出20-30%。爐頭最好是帶有遠紅外的那種,帳篷内加熱安全性高得多。


挺直的太白紅杉

食品建議

食品分為三類:正餐、路糧、應急口糧

早中晚三餐要考慮高熱量,易消化、方便攜帶和食用方便。

一般為了節約時間。早餐選用燕麥片、黑芝麻糊、油茶類快餐解決。也可在晚上将黑芝麻糊或燕麥片放入保溫瓶加熱一夜,第二天早晨直接食用。早餐切記不能空腹行走。

中午的正餐往往趕到一個背風向陽的平地上解決,時間不能保證,食用種類比較多樣,一般是陝西當地采購的饅頭、坨坨馍、馕或者自帶的習慣食品。要注意營養和易消化,千萬不能吃生冷食品。并且一定要喝點熱水幫助消化。

晚餐如能趕到營地,可以加工一些營養價值高,半流質的餐飲來補充一天的能量損失。但因為負重的限制,隻能是面條和米飯或粥類,其它就要看各自的愛好和條件了。

鳌太的水源

鳌太的水源相當充裕,隻是沒有位置标注和記号,有些人偶然發現,有些人怎麼都找不到。向導知道的水源地會多一點。但他們不會輕易告訴你。大多數隊伍因為急于趕路,也沒有時間去仔細尋找攻略中的水源。這就造成一種印象,說鳌太水源在什麼地方到什麼地方沒有水源。實際是有些水源恰好在這之間。

如有描述不清、錯誤、筆誤、張冠李戴的地方,敬請不吝賜教!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