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酒和醋在傷科中的妙用

酒在古代稱之為“醪醴”,而醋則稱之為“酢”、“苦酒”。所謂?良友”,就是指雙方關系密切。酒和醋是武術傷科的良友,亦就是說酒和醋與武術傷科的關系很密切.在《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傷科彙纂》、《穴位救傷秘方》、《武當傷科》、《少林寺傷科秘方》等古今傷科醫籍中,“以酒為引”、“酒煎熱服”、“以醋熬膏”、“醋淬”、“酒洗”、“酒送服”等方藥滿目皆是。酒和醋,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樣,雙雙都出現在古今醫籍的方藥上,曆來為傷科臨床所常用,并有“灑為百藥之長”的說法。盡管酒的名色很多,但能作為醫藥常用的則主要為黃酒和白酒兩大類。據《本草綱目》記載:“酒有黍、秫、粳、糯、粟、曲、蜜、葡萄等色。凡作酒醴須曲。而葡萄、蜜等不用曲,諸酒醇醐不同。惟米酒入藥用”。
黃酒是以糯米和曲釀造而成。含酒精約,10,20%(V/V)。一般為淡黃色透明液體. 氣味醇香。白酒是以粘米釀制蒸餾而成。含酒精約30—70%(V/V)。一般為無色澄明液體熱,氣味醇香。酒性熱,有較強刺激性 。
酒為通利走散之物,性熱,能通血脈、行藥勢,祛風、散寒,破結、通絡。黃酒藥性緩和,長于通經,故多作引藥。白酒藥性猛烈,長于溫散,抗腐性強,多用于浸藥和外用。
醋是以米、麥、糠、糟等釀制而成。主要成份為醋酸。一般為淡黃色或深棕色液體,有特異酸味。含醋酸約4—9%(V/V)。《本草綱目》載:“醋有數種。有米醋、麥醋、曲醋……。惟米醋二、三年者人藥,餘止可瞰,不可人藥也”。故傷科臨床常用陳年米醋,并認為越陳越好.米醋味酸苦性微溫,歸肝經,人血分。能消腫止痛,?散瘀、止血,行氣利水,解毒,矯味矯臭。《傷科補要?跌打損傷内治證》載:"是跌打之證,惡血留内,則不分何經,皆以肝為主,蓋肝主血也,敗血必歸肝”。“損傷一證, 專以血論”,治療跌打損傷諸症,多以活血化瘀為指導原則。藥物經醋炮制後,可引藥歸經,增加入血收斂、散瘀止痛的作用。無疑,藥物以醋炮制後,對損傷諸症疼痛的治療,均有較強的針對性。
民間醫生療傷,大多數人習慣以酒為弓對骨折筋傷者,則吩咐其多加飲酒,想借此來舒筋活血,以求傷病早日康複。引藥在方中的的主要作用是:使藥效更加集中某一經絡、某一髒腑,某一病情上,從而使藥物的有效成份在人體歸經途徑上少走“彎路”,直達病竈,減少藥物有效成份的消耗,從而提高臨床療效。
損傷初期,人體局部充血腫脹作痛,此時應禁止以酒為引、以酒煎服。因“血遇熱則行,血遇寒則凝”,酒性熱走散,若損傷初期飲用,難免耗血亡精、生風動火。酒精會使毛細血管擴張,加速血液外滲,人為地造成傷勢惡化。對脾、肝、腎損傷的患者來說,更應該禁止用酒,以免造成意外事故。對此前人早有明訓: 如《永類钤方》中有:“重傷不用酒
的條文。而《傷科纂要》則有:“凡損傷内用酒者,問紅白, 隻忌灰酒,且重傷不可使用酒,恐酒反氣,或作腹脹胸滿,切記,切記!”。“凡損傷,大小不通,不可便服損藥,蓋藥性熱,又用酒服,澀秘甚”的記載。
損傷中後期, 由于經絡阻塞,氣血凝滞,濡養消耗,以緻機體失常,風、寒、濕三邪乘虛而人,聚留不散,此時,以酒為引,以酒煎藥,則可充分發揮的行藥勢、通血脈、暢經絡、祛風寒的特殊作用,療效立竿見影,非同一般也。
對骨折的患者來說,更不應該采用大量飲灑(包括藥酒)的方法來活血化瘀, 因為灑中不但含酒精,而且還含有醛類、甲醇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這些物質可以影響人體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骨折初期,若大量飲酒,則會加重局部腫痛;骨折中後;若大量飲灑,則能損害骨骼組織的新陳代謝,使其失生長、發育和自我修複再生的能力。
對于米酒米醋在傷科臨床的應用,本人根據多來閱讀各種中醫骨傷科叢書的體會和個人的臨床經驗,認為:用米酒作基質調敷時,宜選用酒精含量約30—40%(V/V)的米酒。該酒酒精含量低,無論是短時間還是長期使用,都可以避免或減少傷皮現象。用于浸泡内服藥酒和熏洗熱敷,宜選酒精含量40一50%(V/V)的米酒。該酒勢性穩定、市面多見、價格便宜,防腐能力較強。浸泡藥物時,藥物有效成份容易從飲片中析出。而用于浸泡外用傷科酒時,宜選用酒精含量較高。泡制出來的藥酒力猛 ,作用快,療效高。而用米醋作為基質調敷時,宜選用含量4—6%(V/V)的米醋。醋酸含量過高時,容易對人體皮膚造成傷害。用以浸外用傷科藥醋的,宜選用醋酸含量6—9%’(V/V)的米醋,泡制出來的藥醋藥力持久,滲透力強。損傷各期(初、中、後期)如何使用米酒米醋呢?本人根據酒醋各自的藥理作用和性能,認為:損傷初期,人體局部紅腫脹痛,炎症嚴重,“急則治其标。緩則治其本",損傷初期,宜清熱涼血,消腫止痛。可用醋酸含量4—6%(V/V)的米醋和藥粉濕敷,使其消腫定痛,縮短炎症期,有利于早日轉入中後期治療。米醋以消腫定痛、行氣利水見長,并且有30℅沸騰的特點。本人巧妙地利用醋的這一特性和人體恒溫37℅,應用米醋調藥濕敷,進行物理降溫涼血止血,行氣則止痛,利水則消腫,故損傷初期用米醋濕敷,往往能夠收到顯著療效。蓋酒性熱走散,無論是内服還還是外敷,均可能緻使毛細血管擴張,加重局部出血及滲出,故不适應于損傷初期。但酒精揮發性強,能降低人體局部溫度,初期少量使用,其療效還是可觀 的,患者在應用時宜選擇75%一95%的酒精.損傷炎症消除後,則可重用米酒調敷和煎服,使其充分發揮行藥勢、祛風寒、通血脈的特殊作用。損傷後期,患部生理功能已基本接近正常,宜用酒醋各半煎藥熏洗或熱敷,其用意重在利用米醋具有較強滲透能力和酒的活血化瘀、祛風散寒的作用,兩藥取長補短,相輔相成,大大加強了藥物的滲透能力和活血化瘀作用,使其無後遺之患,傷者到了中老年以後,患處不再複發,不會感到麻木酸痛。但醋酸對人體骨骼的有機物質有一定的損害性,并非多多益善,愈多愈好,故骨折患者不能長期應用米醋,宜交叉使用。對此,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有這樣的記載:“多食損筋骨”。
對上述兩藥(酒和醋)的功效作用、使用方法,仍在續觀察和總結改進中,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前輩、讀者不吝賜教。
附注:傷皮一用酒作基質調藥療傷時,因酒中酒酒精含高,如外部包紮過緊,會導緻對人體皮膚造成一種傷害。患處有灼痛感覺,類似燒傷,患處皮膚顯淺棕色,不時剝落.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