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天心總論

天心 總論 (這是我拜師得到的天心派丹法)


上篇
天道有常,大道無相,有常無相,實則歸一。衆生迷,為存在故,衆生悟,為存在故。心在,身為自主,心滅,神為自主,萬物無非存在,若欲知,得道可矣.
生者,死也。死者,生也。生為死之體,死是生之續。人秉天地之氣,承虛無之性,萬物枯榮交替,人則死生相繼,理也。忘其生,則雖死亦生,舍其生,則死生難禁,舍棄自我,則與天地同體,但因我之不存,則死生亦不存也。
求道先須問道,然道在何處,在天也,天居何所,太虛也,太虛何物,心也。此心也,自古與混沌同體,無有生化,無相無形,為混沌中一點清甯,人與太虛同體,有陰陽,有神氣,處處與天地同,與太虛同,奈何心總外遊,與體相離而不知守,一旦心體合,則大道生也。此大道問心也。
自混沌分而天地立,天下本無萬物,不知幾多歲月,天地之氣交而萬物衍生,由此生化而無斷絕,是故無天地則無萬物也,無萬物人也不知于何所。然萬事萬物必有因頭,若無此因,則天地也必不交也,萬物也必不産也,然則是何因果耶?情也。
天地本無情而有氣,然則氣分陰陽,而陰陽之氣交而萬物産。天有先天正陽之氣,地有先天純陰正氣,此氣者,萬情之源也。然則情雖有七,面目不同,其理不離此二者,無非同出而異名也。由是能知因能極于情,故能極于道也。此大道問情也。
道德之先名曰太極,太極之先名混沌,混沌之先名太虛,太虛之先名無始,無始之始名混沌,混沌者無名也,因其容納萬物衆生之本來,是萬物而非萬物,故強名之曰混沌,曰道,曰無極。
天行有常,不因堯存,不因桀亡。我知,天道常在,我不知,天道亦常在,故知道德相依,莫可分别,無可分離,非此則無彼,非彼則無此。是以有問,知其雄而守其雌,能齊物乎?知其白而守其黑,能無别乎?專氣至柔而能嬰兒,能舍棄乎?
高下相形,禍福相依,彼此相對,理也。知其禍而趨利,人之道,知其禍而仍往,聖之道,知其禍福而安之若素,無有分别,天之道。是故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

下 篇
道如行路,有始有終,萬物相生,有因有果。因而果,果而因,非報應也,律也。
天地四方,人居中央,域内四大,天大,地大,人大,萬物亦大。人獨居四大之一而最貴,何也?因智慧故也。此智慧也,能學習,能創始,能明天地,能達古今,能貫宇宙。此智慧者何憑也,因人存在故也。是故智慧即存在也,存在即智慧也。是故人能迷,能悟,能忠,能奸,能善,能惡,如此種種,不可勝數也。此知己也。
天生萬物,人居其一,雖智慧明達,亦當知生身者父母而含育者天地,一舉一動取之萬物,離此一種皆難立足,縱觀宇内萬物,莫不如此。人因存在而智慧,萬物亦然,無非人秉天地之氣而居多,靈智早具,由是觀之,人與萬物當無别也。是故當處處平等處之,舍自我心,舍分别心,則幾于道也。
心不擾于氣而氣自行,因氣秉天地而生,當受天地之律約束,心不困于道而道自得,因道本常在,明了即得到,若困之則下也。
縱橫來去曰宇,古今往來曰宙,是故此宇宙者,時光也。萬物存天地之間,則必來去相接,古今相替,生死輪轉,縱使聖賢也難免于此,理也。是以衆生萬物,存于過去,生于今時,亡于未來,未來者,死也。然則非死不足以知生,非生不足以明來去,故此聖賢立道以化衆生,指此死生之道,此死生者,過去未來也。存于過去,生于今時,滅于未來。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