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此曲完成于1804年春,本欲獻給法國第一位執政者拿破侖,但當得知拿破侖将于五月十八日即位皇帝時,貝多芬立刻将總譜寫有題詞的封面撕下,并憤怒地高喊:"這是一個獨裁者!"後來出版時他将标題改為"為紀念一位偉大的英雄而作"。這部作品于1805年在維也納初演一舉成功,從此貝多芬蜚聲于歐洲樂壇。
熟悉世界曆史的朋友都應該知道,拿破侖推翻了法國封建王朝之後,并沒有實行人們期盼已久的“共和”,而是重新恢複帝制,自己當上了皇帝。更加醜陋的是,在加冕典禮上他自己為自己戴上了皇冠。這種背叛革命的行為,使得所有向往自由的革命志士痛心疾首。而這個消息傳到貝多芬這裡的時候,作曲家已經完成了《第三交響曲》的創作,并且特意命名為《拿破侖.波拿巴大交響曲》,還恭恭敬敬地寫了獻給拿破侖的題詞。
此刻,當得知拿破侖如此卑劣的行徑之後,簡直無法表述自己當時憤怒的心情,貝多芬沖動的撕下了寫有題詞的交響曲總譜首頁,大罵拿破侖是“凡夫俗子、野性暴君”。經過了這次打擊,貝多芬對拿破侖的好感似乎一下子煙消雲散了,據說為此還病了一場,所以也就耽誤了《第三交響曲》的發表。
一直到1804年4月才在維也納第一次上演,1806年總譜出版發行,而這部曾經是為拿破侖“奪身定做”的交響曲标題也被改為了“《英雄交響曲》——為紀念一位偉大人物而作”。後來有人分析說,雖然拿破侖不再是貝多芬心中的“神”,但是在某些方面貝多芬依然尊重他。
雖然拿破侖背叛了革命,《第三“英雄”交響曲》的主角似乎一下子從“偉人”變成了“叛徒”,但是這絲毫不能掩蓋這部作品的偉大。雖然這是為拿破侖而作的交響曲,但是其中到處洋溢着貝多芬向往自由,向往革命的精神。這部長達40多分鐘的作品,可以說塑造了一群為革命理想而奮鬥的英雄雕像。曲調中時刻洋溢着戰鬥的氣息,自由的理念。
這部作品的内涵應該是廣義而非狹隘,應該是宏觀而非微觀的。包括專業樂評家都對很多細節持不同的意見和看法。但不可否認的是,《第三交響曲》中崇尚的英雄主題、自由氣息,是這部交響曲給後人留下的最寶貴的财富。
貝多芬曾經說過,《英雄交響曲》是他最鐘愛的作品之一,不難看出這部交響曲的藝術價值和曆史意義。事實上,最初公演的時候,它并沒有受到聽衆乃至當時同仁們的廣泛認可。為什麼呢?因為《英雄》的與衆不同!正是在這部大作中,貝多芬完全發揮出了屬于他獨特個性的非凡藝術氣息,無論在樂章的編排上還是在旋律的構造上,他都完全突破了以往莫紮特、海頓所開創的傳統模式,走出了一條獨特的道路。
而這種藝術構思的來源,可以說恰恰來自作品主題所蘊含的“自由、革命”精神!真是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的偶然!作品将法國大革命這場人類曆史上永載史冊的大衆運動,以及其中湧現出來的風雲人物用交響曲這一藝術手段進行了記載、加工乃至升華,所以不得不承認《第三“英雄”交響曲》注定将是名垂青史的!
也正因為這部作品,貝多芬的交響曲風格開始趨于成熟,也走入屬于他自己的軌道,一部又一部更加精彩的作品在作曲家的心中孕育、産生并影響着一代又一代人。《英雄》!一個裡程碑!
作品共分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燦爛的快闆,降E大調,3/4拍子。奏鳴曲形式。這一樂章在當時是自交響曲誕生以來最宏偉壯大的樂曲,它外形精緻、巧妙,變化無窮。
第二樂章,葬禮進行曲,甚慢闆,c小調,3/4拍子。這個樂章具有鮮明的賦格曲效果,響徹着嘈雜的戰鬥聲和兇猛的騎兵嬉遊曲。本樂章極為著名,經常單獨演出。
第三樂章,诙諧曲,活潑的快闆,降E大調,3/4拍子,整個樂章圍繞着開始部分的弦樂主題而展開,力度逐漸加強,顯得樂曲充滿悠閑自得的氣氛,令人沉醉。
第四樂章,終曲,甚快闆,降E大調,2/4拍子。樂章的主題采用貝多芬早年的普羅米修斯主題,并以短的經過部和發展部共同構成自由變奏曲形式。
下一篇
謠言:解酒偏方可信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