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種複雜的生物。
在我們品嘗咖啡時,我們的五大感官會不斷傳輸神經信号,信号經複雜的神經回路最終抵達大腦,“口味”便由此産生。
熟悉咖啡品鑒的人都知道,每個人對于咖啡口味的感知都是不同的,由于個人經曆、基因特征和情感特性等其他因素的差異,每個人對于咖啡的理解都不盡相同。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讓不同的個體就某一種咖啡的口味達成一緻呢?
換句話來講,依賴主觀判斷的個體真的能像機器般精确嗎?想要讓擁有不同極易、情感和經曆的人達成一緻,這真的可能嗎?首先,先讓我們對這些造成個體差異的因素做逐一分析:
基因
基因會直接影響我們的味道的敏感程度。從基因學角度來講,人體的 TAS2R38 基因會直接影響我們對苯硫脲(PTC)這種苦味物質的感知程度。Bartoshuk 在 1993 年就曾提出,根據對苦味的敏感度,人大緻可分為“味覺者”、“非味覺者”和“超級味覺者”三類。
雖然說産生苦味的化學物質不隻 PTC 這一種,其他口味亦是如此,但據 Masi 在 2015 年的研究顯示,人體對于 PTC 的敏感度會直接影響對咖啡口味的感知。
人體口腔内的味蕾分布同樣會受基因影響。有些人的味蕾數量更多,分布更密集;而有些人則無法辨識某種特定的口味或香氣。例如有些人喜歡吃香菜,有些人卻避而遠之,這都是基因差異所造成的。
記憶與個人經曆
我們過往的飲食經曆會直接影響我們對咖啡口味的感知,其原因有很多,例如潛意識和餐飲文化偏好等等。
過去的飲食體驗會影響我們對新口味的形容方式和喜好程度。所有品鑒師都知道,人對于某種事物越熟悉,對與之相似的味道就越敏感。
語言是影響個人經曆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跨文化交流時,我們通常會使用不同的語言形容口味,并用不同的口味搭配來進行烹饪。過往品嘗過的食物會在我們的大腦中形成“味道影像”,而這些影像會影響今後我們對口味的配對方式和能力。這就意味着,兩個不同個體可能會用相同的詞彙形容不同的味道,也有可能用不同的詞彙形容同一種味道。為了統一形容味道的語言,科學家們創造了味道圖譜。《世界咖啡感官學圖譜》在這一領域就取得巨大突破。
背景
如果你參加了今年的 Re:co 論壇,你或許已經做過了在不同背景音樂下喝咖啡的測試。人們神奇地發現,緩慢、神秘的音樂會增加苦味,而明亮、歡快的音樂會提升甜味。
從杯子的顔色到背景噪音,背景環境中的各類因素都會影響我們對咖啡口味的感知。Michel 在 2015 年更是發現,食物的擺盤亦會影響消費者對于菜品價格的預期。而咖啡品鑒師們早已發現了背景環境的重要性,他們會在杯測過程中嚴格控制房間或實驗室的物品擺放、溫度和燈光等一切細節。
我們對咖啡口味的預期或許是最為重要的背景因素。我們實際感知到的口味通常與我們的預期相符。正是因此,盲品對于杯測來講至關重要。
對于品鑒師的啟迪
對于咖啡品鑒師來講,個體差異究竟意義何在?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為了減少個體差異對咖啡口味感知的影響,我們需要盡可能控制其他影響因素。外界因素的影響越小,我們對于咖啡口味的感知就越精确,結論就越有意義。
我們并不是說所有人都應使用同樣的标準,我們建議至少每家咖啡公司和他們的供應鍊要使用相同的評價體系。許多公司都有着自己的一套評價标準,而标準建立的基礎必須是權威、可靠的。美國精品咖啡協會科技發展部負責人Emma Sage表示:“重要在于,你必須能和你的供應商就産品、咖啡和口味達成一緻。”
SCAA新版“風味輪”主要創作者之一Molly Spencer就為每一位咖啡品鑒師給出了如下建議,以便讓杯測的過程更加高效、準确:
1.建立培訓标準,校準味覺
要保證整個杯測團隊保持協調一緻。在杯測培訓的初期,就要培養團隊的味覺精準度。Café Imports公司培訓部負責人建議,學員應從辨識咖啡的瑕疵口味,這有助于加深他們對咖啡口味複雜度的理解。
2.做好熱身,準備好參考依據
即便是再專業的品鑒師也有不在狀态的時候,因此在正式開始杯測以前,一定要做好熱身。如果可以,每次杯測前要準備一份《世界咖啡感官學圖譜》參考資料,讓所有參與杯測的成員保持一緻。Molly說道:“在形容某種味道時,例如‘藍莓味’,所有人都要保持一緻,翻開資料的同一章節,了解口味的準确定義。”
3.注意定時休息
從感官學角度來講,人每次品嘗的樣品不應超過6-8個。Mollu表示:“咖啡非常複雜,很容易造成生理疲倦,因此在一次性品鑒大量樣品時,一定要定時休息,保持感官活力。”
文章來源
http://www.scaa.org/chronicle/2016/10/18/flavor-science-the-human-element/
推薦閱讀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