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四川青神建置考述

(一)建縣時間
青神建縣始于何時?曆史上有兩種說法.《元和君縣圖至》:“青神縣,西魏遙于此置青衣江縣,屬眉州之青神郡。”《舊唐書·地理志》:“西魏置青衣縣,治思蒙水口。”《讀史方輿記要》:“青神縣,漢南安縣地。西魏置青衣縣,後周為青神縣,并置青神郡。”《太平寰宇記》:“縣臨青衣江,西魏分置青神縣。”以上都主青神建縣始于西魏。這是一種說法。另外,《隋書·地理志》:“青神,後周置。”《四川通志》:“後周始置青神縣,并置青神郡。”以上都主後周始置青神縣。這是又一種說法。綜合起來,當如《讀史方輿紀要》所說:西魏置青衣縣,後周改為青神縣。

(二)縣名取義
青神在西魏、北周時期,先後在過青衣、青城、青神3個名字。前後承改,取義大同而小異。
青衣縣(西魏恭帝二年至北周武帝保定二年,公元555~562年)。意在紀念古蜀王蠶蟲氏。《輿地廣記》說:“劃蠶叢氏衣青衣以勸農桑,縣蓋取以名。”對此,曆來無異說。清代乾隆時期任職青神縣令的吳汝翼有詩寫道:“境僻蠶叢古,南安事迹微;農桑今已遍,猶是說青衣。”
青神(郡)縣(郡名,北周宣帝大成元年至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79~583;縣名,大成元年至今,公元579~1990年末變)。迄今已有1410年,取義與青衣相同。《元縣郡縣圖志》卷三十二說:“青神即青衣神。”《讀史方輿紀要》說:“青神,以蠶叢氏青衣而教民家事,人皆神之。”明代嘉靖年間《青神縣志》修撰者、縣人餘承勳在其《青神考》中也說:“青衣之野,蠶叢嘗主之,土人名其邑,以寓思焉。”建國以前以至70年代,縣城北門外約500米處有土主廟,祀蠶叢氏神像,稱為“蠶叢福主”,又稱“青衣土主”,即是縣人祭禮蠶叢氏的地方。
青城(郡)縣(郡名,西魏廢帝二年至北周宣帝大成元年,公元553~579年;縣名,北周武帝保定二年至宣帝大成元年,公元562~579年)。取義“青州城”的簡稱。《元和郡縣圖志》眉州下載:“梁太清二年(548)武陵王蕭紀開通外徼,于此立青州,取(漢)青衣縣為名也。”由于青城作為郡名是建政的第一個名稱,作為縣名又在青神之前,所以後來曆代方獻都有将青神稱作青城或眉州青城的。《太平寰宇記》青神下載:“故青神城,在今青城縣南二十裡,青城郡所居也。”南宋張山臬為縣人陳希亮曾孫、詩人陳與義作墓志銘說:“陳氏之先,蜀眉青城。”《宋史本傳》稱縣人楊棟:“棟字元極,眉州青城人。”由此可見,把青城作為青神的古稱,在曆史上是比較多的,而以兩宋時期為最。

(三)縣治故址
青神建立郡、縣之初,治地皆在今之瑞峰鎮劉家場,唐高祖武德八年(625)移于今地(城廂鎮)。《舊唐書》:“西魏置青衣縣,本治思蒙水口,武德八年(625)移于治,屬眉州。”《元和郡縣圖志》:“青神故城,在縣南二十裡。”《太平寰記》:“縣臨青衣江,西魏分置青神縣。”按:青衣江即岷江,又稱蜀江、大江、玻璃江。宋蘇轍詩雲:“想見青衣江畔路,白魚紫筍不論錢。”縣臨青衣江,又當思蒙水口,是今之劉家場疑。

有人認為,縣治故址在土主鄉(今夾江縣青州鄉),此乃将古青州州治與青神縣治相混淆之誤。其實,青州建于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其後5年,即西魏廢帝二年(553)平蜀,改青州為眉州,始于思蒙水口、臨青衣江處增軒青城郡;又後2年(555),敵恭帝始于青城郡析立青衣縣,郡、縣同治思蒙水口。青州并非青神或者青城(郡)縣的前身,治地也并不同在一地。關于古青州州治故址,《元和郡縣圖志》嘉州下載:“今州即漢犍為郡之南安縣地也。”梁立青州,尋改嘉州,“按州境近漢之漢嘉舊縣,因名焉。”此或認為青州故治在土主之所出,然甚不确。《隋志》通義縣下載:“舊置齊通郡及青州,西魏改曰眉州,”《元和郡縣圖志》眉州下載:“在漢即犍為郡武陽縣(今彭山)之南境。梁太清二年,武陵王肖紀開通外徼,于此立青州。”《四川郡縣志》說:“從齊、梁至西魏之齊通郡及青、眉二州皆在今眉州北二十裡也。”據此,新修《眉山縣志》認為古青州治地為今眉山縣太和鎮之龍安村(傳統名稱龍安鋪,北宋為眉山六鎮之一),此說與曆代史志相符。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