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轉載]黃敬偉——近視眼的經筋療法

摘自黃敬偉《經筋療法》
黃敬偉,男,壯族,廣西憑祥人,主任醫師、教授。1958年考入廣州中醫學院醫療系,畢業後一直從事臨床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中華經筋療法創始人。
黃敬偉主編的《經筋療法》出版于1996年。現在沒有賣,但網上可以下載。轉載青少年近視眼這部分内容給大家參考。
【病症概述】
近視眼,是指眼的屈光度數太大、或眼的縱軸長度較大,當平行的光線進入眼球之後,其成像于視網膜之前,因此看遠物時視力不好,而看近處的物體時較清楚,故稱近視眼。
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成長時期,眼球内的睫狀肌肌力充沛,但若使用眼的習慣不科學,緻使睫狀肌的調節視力産生疲勞乃至痙攣時,這時晶狀體的凸度加大,平行光線的焦點便移到視網膜之前,這便形成假性近視,是青少年早期的近視眼。假性近視如不及時防治,或防治失當,發展下去,則睫狀肌痙攣可發展為眼球代償變長,即成為真性近視。
輕度近視(-200D以下,即負2屈光度以下),其視力一般在0.1以上;3~6屈光度以上為中度近視;6屈光度以上為高度近視。高度近視者,其遠近的視力均明顯下降,且可伴有眼肌疲勞、眼球外斜,乃至伴發眼底的其他病變。
【機制釋義】
①中醫學認為本病同髒腑有關系。如《靈樞·大惑》雲:“五髒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故目眼的視力,與髒腑之虛實關系密切。②眼為經筋之樞紐,據古醫籍記載,十二經筋中,手足三陽的經筋都與眼睛有聯系,其中足太陽及足陽明,分别于眼形成“目上網”及“目下網”。③近視同勞傷關系密切。青少年在校學習,高度用腦及視力。腦力與視力,相輔相成。視力的降低,影響腦力;腦力下降,影響視力。因此調節腦力及視力,需同步進行。
【臨床表現】
青少年近眼的經筋病态表現:①在眼眶周圍的肌筋,可用手觸檢查法——“拑弓手”方法,即将手的四個小指并攏為一方,與大拇指互相對應,形成小指與拇指的指合力關系,狀如拑樣。檢查經筋病變時,首先将四指固定貼于頭上,以大拇指的指尖作為檢查工具,爾後依靠指合力的力學作用,運用大拇指指尖的靈敏性,于常見的穴位,作切撥、揉撥等手法,通過正與異的對比方法,識别出筋結穴位。眼眶周圍常見的穴位,一般有7個(詳見經筋施治圖的眶隔筋區穴位圖示)。②高度近視病例及已出現頭暈頭痛、頸部 僵緊感者,其病變多到颞筋區及頸筋區,在理筋調節近視眼時,亦宜對這些筋區進行查竈及消竈的理筋治療(參閱有關筋區圖示)。
【治療方法】
經筋對青少年近視眼的治療,是運用綜合療法手段中的理筋手法為主,并針對病人的其他突出症狀,予适當配合治療。
理筋手法的施治要點是:①正确運用“拑弓手”的施治技能,充分發揮指合力協調下的拇指指腹及指尖的治療功能(詳參閱經筋施治法有關章節的詳述)。②貫徹“以竈為腧”的施行治法則,即針對眼眶周圍的特定施治部中的筋結病竈進行舒筋解結為目的的施治,避免單純的揉抹方式的治療。③要落實“以竈為腧”的施行治,熟悉病竈(穴位)的準确位置之外,施行治時,需根據病竈所處的位置,“拑弓手”的四指固定方向及拇指的指尖方向,均要随着施治的需要而靈活變用。例如,對眶隔的1号穴位施治時,宜将四小指并攏貼于患者的顴外,用拇指尖切按、切撥等方法施治;施治眶隔區2号穴位時,将四小指并攏貼在患者的額角,拇指以反方向的位置,将指尖自眼眶内上角,向内上方作切撥穴位的治療,不可向眼球方向切按。④将治療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常治常安。因為青少年近視,乃主要是肌性疲勞所産生。治愈後,在過度用眼力勞動及機體功能變化時,尚可複發,目前未有一勞永逸的治療方法,故需學會自我調節,并持之以恒。⑤增強體質具有防治青少年近視的作用。因此,青少年除堅持體育鍛煉、增強營養、注意勞逸結合一、科學用腦等以外,掌握自我調理機體功能的簡易方法,如點穴療法、易經筋療法等,對增強體質,頗有俾益。
【治療效果】
青少年近視,屬于機體的肌性疲勞性病症,經筋療法,是調節肌筋功能平衡的專科學校,其調節方法比較科學,故臨床療效顯著。一般施治一個療程,輕症病例,視力可恢複到0.8~1.0;較重症病例,視力可提高到0.4~0.5;頑固病倒,需施治2~3個療程,視力逐漸恢複。
【病例舉例】
患者黃某,廣西大學學生,入學至二年級時,患嚴重神經衰弱伴高度近視被逼休學。投經筋科施治2個療程,随着失眠的糾正,精神好轉。視力,由閱讀困難的0.1度恢複到非糾正的0.8,很快地獲得複學入校學習。
黃敬偉《經筋療法》——運用“綜合消竈”醫療手段施治
“綜合消竈”,即以非藥物的醫療手段對機體已經形成的經筋病竈加以消除的醫療方法。
筋結形成病竈,中醫古典《内經》已有載述。《靈樞》“天年”“刺節真邪”指出,“肌肉解利”是經筋的生理常态,而“聚結”“筋結”等,便是肌筋病态的形征表現;提出“堅緊者,破而散氣,氣下乃止”,此所謂“解結”的施治方法。《靈樞·衛氣》強調“解結”于門戶的早期療法,并稱其為“無惑于天下”之良策。
“解結”即解除“邪氣之結聚”、“疏通經絡”之謂。經筋結而為竈,多因邪之所犯,瘀積日久,堅不易散。單一的醫療手段,難以攻堅;微調的方法,雖可産生機體調節作用,但難以力克“結竈”堡壘。因此,經筋療法根據經筋結竈的“結聚”特點,以綜合的醫療手段,組合成為“綜合消竈”療法。即以理筋手法、針刺療法、撥火罐療法的三聯療法為主,适當運用輔助療法加以充實。現将三聯療法的醫療手段組成及治療規程陳述。
1.理筋手法 運用具有查竈、消竈雙重功能的手法。
(1)“拑弓手法”:将拇指與四個小指構為“拑弓手”,運用指合力的功能作用,發揮拇指尖及指腹的靈敏度,作用于探查部位,進行邊查竈邊消竈活動,發現病竈後,就用拇指尖的切按法、切撥法、切操法及指腹的揉搓法、揉拔法等進行消竈,令結竈初步松解。本法适用于淺層的查竈及消竈結合應用。
(2)綜合療法:對中深層的理筋,應運用綜合的手法進行施治。常運用指合力的掐療法、捏操法、揉拔法、雙手拔揉法;臂力的按壓法、按揉法;臂法與指合力的雙手配合法及肘按、肘揉、肘撥等。根據施治部位變用其适宜的單手法或聯合手法。
2.針刺消竈法
3.應用改進的科學拔火罐療法施治
(1)取火法的改進:改變傳統的閃火法為火竈自然熄滅法拔罐,具有操作方便、安全實用、負壓可調等優點。
(2)改進拔罐用具,用多種規格拔罐工具,以适應不同部位的消竈需。
(3)用藥酒取代純酒精作火源,增強治療功效。
4.輔助療法
應用驗方藥酒外擦。使用藥液外洗、外敷。教導病人掌握簡易的自我理療法及保健療法。
三聯療法治療療程及規程:前述三聯療法,即理筋手法、針刺法及火罐療法聯合施治,其常規的療法程序是,首先施以理筋手法治療獲得初步松解,全身舒适,繼之以針刺療法對痼結病竈進行刺治,然後于刺治皮表針孔,投火罐治療,令結聚病竈經脈疏通,邪從表解。每2-3天治療一次,10天為一療程,療程間隔5-7天。
三聯療法治療實施規程
前已述及,三聯療法,系指運用理筋手法、針刺療法、投撥,三者并聯施治的方法。本療法的實施規程,是先對患者運用一般理筋手法施治,即運用單式或複手法,對軀體全面“掃蕩”,讓病人獲得明顯的舒适感;繼之以手法對局部“病竈”,進行手法“解結”。上為第一步驟,給予适當“整休”。整休後,旅行針療法,對重點“病竈”及連鎖反應“結竈”,分次針治,此第二步驟。最後于針刺治療的部位,施以撥火罐療法,此為第三步驟。
在完成全套治療過程,因治療部位及治療量的關系,從中對體位、治療部位,作靈活調整,以适應全程治療的需要,“整休”與“調整”措施,是根據病人的接受能力,治療需要,靈活掌握。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