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詩刊》推薦2010年十首精品詩歌 版面設計/古筝
【古筝按:詩無達诂,沒有最好的,隻有更好的。這裡推薦的2010年10首精品詩歌,風格迥異,各有其長,并構成詩歌風格多樣化的集中呈現,值得品味與欣賞。】
1)親人/雷平陽(雲南昭通)
我隻愛我寄宿的雲南,因為其它省
我都不愛;我隻愛雲南的昭通市
因為其它市我都不愛;我隻愛昭通市的土城鄉
因為其它鄉我都不愛……
我的愛狹隘、偏執,像針尖上的蜂蜜
假如有一天我再不能繼續下去
我會隻愛我的親人——這逐漸縮小的過程
耗盡了我的青春和悲憫
古筝推薦語:
這首詩的結構形成層層包裹,猶如春筍被一層層剝下,從省到市,再從市到鄉,這塊遼闊的土地便在詩人的筆下越縮越小,猶如一隻飽滿的蘋果,在手掌中一點點風幹收束,最終隻剩下一粒核心的果核,猶如一個人重要的心髒部位――土城鄉。這個放至最後才被緩慢說出的土城鄉便是詩人最熱愛的故鄉,這份濃厚的親情真的需要如此緩慢細緻的說出來。
在句式的技法上,詩人采用了自問自答的陳述句,并用後一句的反襯來肯定前一句,并為前一句做注腳。從結構上說,是從面到點,但從情感上來說,濃郁的感情正在這個逐漸縮小的過程中不斷被放大。這種寫法簡單、質樸、坦誠、誠摯,直抵讀者的心靈,并引發強烈的共振。
好詩令人過目不忘,這是一首無需刻意背誦便能深深刻印在讀者心中的經典詩歌。
2)離婚/商 震(北京)
第一次知道,破碎的聲音
也是動聽的樂曲
“嘭————嘩啦啦”
是定音鼓敲響後
管弦樂與打擊樂同時登場
一隻外觀很美的瓷瓶
從此處向彼處飛翔
像高台跳水運動員優雅的翻騰
瓶子落地,花放千姿
瓶子解脫了
不必為供參觀端着嚴謹的儀表
不必遮蓋内部的空虛
再也不用每天拂掉塵土
表面幹淨
瓶子是為完整而生
為穩固而活
破碎都緣于意外
而一次意外,可能是演習了多年
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起飛
瓶子,就讓瓷
這個古老的徽章
瞬間還原成塵土
古筝推薦語:
這首詩非常好看。在人們的生活經驗中,“離婚”不是一個好詞,它更多時則是“痛苦”和“馬拉松戰争”的代名詞。中國自古有句老話就是“勸和不勸散”。可商震同志的這首《離婚》卻給了我們一種全新的觀念和視聽的沖擊。在這首詩裡,“離婚”不僅不是痛苦,而是快樂,是一支美妙無比的樂曲,更像終于等到1949年解放了全中國,大快人心,那真是一種值得慶祝的“解放”。把離婚放在陽光下曝曬,這是一種全新的感受,全新的體驗,也是對傳統道德觀念的挑戰。“瓶子解脫了/不必為供參觀端着嚴謹的儀表/不必遮蓋内部的空虛”。這是真實的聲音,詩歌因為遵從内心的聲音而将得到讀者的尊重和喜愛。讀詩,最忌人雲亦雲,食陳詞濫調的殘羹剩飯,沒有新意,缺乏思想,即使用再多美麗的詞彙層層堆積,也是一堆無用的垃圾。這首詩好在其思想獨特,新穎,對讀者有多方的沖擊力。以前曾讀過加拿大華裔小說家張翎的小說《雁過藻溪》,裡面把一對知識分子夫妻的婚姻比喻成從内部開始腐爛的蘋果,男主角(沒有第三者)等待離婚就像等待一張解放證書,甚至像囚徒等待假釋。而讀詩,我則是第一次讀到懷着如此輕松喜悅的心情寫離婚的,很新鮮。最後兩小節,則是站在另一個高度對糾結了前半生情感的另一種诠釋,或補白或總結。
3)莫蘭迪的瓶子/林馥娜(女,廣東廣州)
有的瓶子已倒下
灌滿生活的泥水
有
的
筆
直
地站着,充塞虛無的傲氣
還有一些不斷掏空
不斷補白的瓶子
以45度的傾斜
拒絕圓滿的
空洞
而在時間的眼裡,這些
不過是一群
既不醜陋,也不美麗的靜物
古筝推薦語:
莫蘭迪是20世紀意大利著名的油畫家,并以微妙的“冥想”式靜物畫著稱,一生畫有數不盡各色各樣的瓶子。據有關資料記載,莫蘭迪的藝術隻用看似灰暗的中間色調來表現物象,不張不揚,靜靜地釋放着最樸實的震撼力和直達内心的快樂與優雅。這首小詩便是女詩人觀看莫蘭迪的瓶子記下的内心瞬間的感觸。詩人給這些形态各異的瓶子賦予了生活的含量,這含量包括生活的泥水、虛無的傲氣等。無論“站着的”,“傾斜的”,“躺下的”,“被掏空”,或“被補白的”、或“拒絕圓滿的”,這些高矮胖瘦的瓶子,均被詩人賦予了人的品性。在詩人眼中,他們或站立或倒下的姿态都是一種生活的姿态。最後一節,是詩人遠距離的觀望這些瓶子,一聲感歎,畫家已逝,而這些瓶子“而在時間的眼裡,這些/不過是一群/既不醜陋,也不美麗的靜物”。我之所以推薦這首詩,因其具有一種仿真的建築美,第2節很像一隻站立的瓶子,給人直觀的視覺效果;其次,這首詩平靜内斂,平淡中潛藏了别樣的思想。當我們看多或熱情似火,或情意綿綿,或艱澀,或口水的詩歌後,不妨讀讀這種冷抒情的詩,也是另一道風景。
4)像杜拉,遇見揚……/李雲(女,山東章丘)
這時節,我不再執著于年輕美貌
和秋風揚起的頭發
我已停止像蘆花那樣擺動了
可我還在愛着,我讓手指在你眉間
輕輕劃動,劃動
像杜拉,遇見揚……
可我老了
比杜拉還老呢
我年邁,起皺,再也沒有信心了
嗯昨夜,就在昨夜
我從那張契約裡藏好自己,偷偷地哭了
這些日子,你照常來看我
前一次,你給我帶來了鴨梨,你沒說分梨的事
你隻用白色床單裹住我
這一次,這一次你匆匆砍下我的手臂
我讓它呈等待狀
紛紛指向你身後的月亮
古筝推薦語:
人到中年後很多觀念都已改變,年輕時我們在意事物的表象,在意它的形狀和美麗。步入中年後,由于經過時間不斷地擠壓和磨砺後,無論曾經多麼看重和孜孜以求的一切表象都變得輕飄飄了,這些隻有一顆中年滄桑的心才能有這樣的感悟:“這時節,我不再執著于年輕美貌/和秋風揚起的頭發/我已停止像蘆花那樣擺動了/可我還在愛着,”這種沉潛的愛已變得深沉和無奈,一切都變成默默關注和難以平息的情愫。即使在遭遇生活的變故,也隻會一個人躲在夜裡偷偷飲泣,并學會堅強和裹緊自己,這就是中年的愛,苦痛,隐忍。讀李雲這首詩時,我的心一直在隐隐作痛,其中細節沉穩的叙述看似那樣平靜卻讓你讀來無法平靜:“前一次,你給我帶來了鴨梨,你沒說分梨的事/你隻用白色床單裹住我”。以及後來使用的“樹”這個喻體,非常冷靜,又給人對愛至死不渝的感覺。“這一次,這一次你匆匆砍下我的手臂/我讓它呈等待狀、紛紛指向你身後的月亮”。無疑,李雲的詩歌細膩而成熟,這首詩也能讓你痛到心底。
5)沒有多餘的一個/樊 樊(女,甘肅隴南)
我文字世界的四角,已卷起了毛邊
一種孜孜不倦的窺視,給了這些日子無上禮遇
被時光磨損的,一個四十歲女人的容顔
不在幻美的飛天衣袖裡,也不是
颠撲不滅的畫面中,一個不明自我的男孩
想要交付的一生
若是低燒的呓語,不跌向一個女人的肉身
我願意保持天使的身份
像一些母親和姐姐,從人間走過
在一場偶遇中,友好地點頭、緻意
但不是“琴兒,琴,丫頭”
——她不在這裡,任憑怎樣呼叫,也不會有回聲
這是第四次,我溫柔地更正
我的名字,叫樊樊。
樊樊是一件素白色的底襯
不多餘地滲透、不溢出
一個自我統治的詞條
她的妩媚與多情,簡單與奢糜
馔養的十個聖女和蕩婦
無一例外地
隻貪戀一個懷抱
古筝推薦語:
樊樊詩歌的語言不僅個性化,且獨特,這也使得她有意或無意間将自己從其他女詩人中區分出來,這些與衆不同的特質就像她溫婉又固執的堅持:“這是第四次,我溫柔地更正/我的名字,叫樊樊。”就像一個人的個性決定一個人的命運,一個人的個性也決定了一個人詩歌的風格,樊樊詩歌的語言是自由的,她在自己的文字天地裡任性的飛翔。這首詩中有一些個性的句子讓我過目不忘:“一個四十歲女人的容顔/不在幻美的飛天衣袖裡,也不是颠撲不滅的畫面中,”;“若是低燒的呓語,不跌向一個女人的肉身/我願意保持天使的身份”。這是一個成熟的詩者成熟的思想在閃光,“樊樊是一件素白色的底襯/不多餘地滲透、不溢出/一個自我統治的詞條”。這就是樊樊。一個不僅會寫詩,還能寫詩評的樊樊,這首詩也像她的一幅自畫像,給我們看到一個真實,妩媚又以自我為中心的活脫脫的别樣的女詩人形象,她那樣自信,又那樣灑脫不拘。一首能讓人記住的詩就是來自心底發出的與衆不同的聲音,不矯情,不虛飾,又有靈光閃現。
6)提心吊膽的愛你/車延高(湖北武漢)
現在可以告訴你了,小時侯
為什麼不給你穿漂亮的衣裳
為什麼剪了你的小辮留個男孩發式
爸爸不是重男輕女
隻是你從小就和你媽一樣的漂亮
漂亮的女孩子是件瓷器
怕人不小心或存心碰了
一地碎片就是父母永遠的心痛
所以給你樸素
把天生麗質藏起來
讓周圍的眼睛忽視你
爸爸媽媽忙,不能每時每刻照看你
就用最笨的辦法,禾草蓋珍珠
你聽了一定笑,笑吧
我們當時就這麼提心吊膽的愛你
古筝推薦語:
“可憐天下父母心。”這是一首能打動我的詩。如果尚未為人父母是很難體會其中那份細膩複雜的呵護之情的,特别是父親對女兒的那種深藏不露的愛。如果女孩子長得不漂亮又會擔心她将來難以嫁出去,如果長得太漂亮則令做父親的更擔心,那真是提心吊膽的小心翼翼,一點不敢大意,那是一種說不出的喜悅和擔憂。這首詩自然、質樸、真情、細緻、充滿了濃濃的親情,我們從中看到一個負責又細膩的父親的形象,親切,無奈,又固執的按照自己笨拙的方式保護着自己的女兒,那感覺就像一隻老母雞用翅膀庇護着自己的孩子,你無法不為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感動。女詩人布蘭迪亞娜說:“父母随時為我們盡心盡力――/給我們生命,将我們養育得比他們還大/然後悄悄地留在後面”。這種“提心吊膽的愛”是世上最純淨、最無私、最偉大、最無雜質的愛,這也是最感人的詩。在這種誠摯的真情面前,任何玩弄各種花哨技巧和所謂的各種主義,都會顯得蒼白且做作。
7)緻命虛構/蘭 雪(女,山東德州)
她先是畫了一個男人
接着畫了一個女人
男人和女人
一相遇,她就聽到“劈劈啪啪”的燃燒聲
隻一會兒
隻一會兒,那塊畫布
就化為一小片兒
灰燼
風,輕輕一吹
就不見了
隻有那支畫筆
躺在虛構的邊緣上,噙着一大滴墨
就像噙着一大滴淚水
欲語還休……
古筝推薦語:
蘭雪的這首詩非常有趣,活生生的,且有聲有色,前半部分讓人看後忍俊不禁地笑出聲。這是虛構嗎?這難道不是日常生活真實的寫照被藝術化的濃縮嗎?自上帝創造了亞當,又取其肋骨創造了夏娃,女人便是來自男人身體的一部分,又相對獨立,但終難以離開男人。所以當“男人和女人/一相遇,她就聽到“劈劈啪啪”的燃燒聲”。《紅樓夢》中曾形容男人和女人的相遇猶如“幹柴烈火”,這火“隻一會兒/隻一會兒,那塊畫布/就化為一小片兒/灰燼”。如果這首詩僅到此結束,也就流于一笑而已,但詩人并非僅僅為博讀者一笑,接下來場景轉化,“風,輕輕一吹/就不見了”,一幅畫轉眼變成一地灰燼,又被風帶走。“隻有那支畫筆/躺在虛構的邊緣上,噙着一大滴墨/就像噙着一大滴淚水/欲語還休……”你從中讀到什麼?夜長夢短?一個女人的寂寞?寂寞和春夜讓一個女人也像一幅畫被自己的内火燒成一片灰燼。我之所以推薦這首詩,因其獨特的視角和生動的手法,及細膩的心思和疼痛感值得品味和咀嚼。
8)悠仙美地/江 雪(江蘇南京)
他們把茶館開到紫金山頂,開在
天文台旁,仿佛他們随時能将一個人
安放到某個高處
在這個高度上,即使是細小的塵埃
平時你也必須仰望
我從未到過天文台,從望遠鏡裡
仰望更遠處空茫的宇宙,我隻能回首
看今夜浮滿一城的人間燈火
就像垂頭辨識,自己體内那些暗弱的
意念,如何發出微光
但更多時候我是愚盲的
正如我來時,沿山路而随時彎曲的心緒
被越來越高的風裹進夜色
仿佛上帝贈予的點心,隻靈光一閃
又被他大袖一揮,一一收走
而我慢慢啜飲的,就是這茶碗裡
蕩漾着的、愚盲的時光
古筝推薦語:
起句自然又清新,并在頭兩句就給讀者眼前燦然一亮,讓你的目光無法不被牽引着走進江雪為你營造的詩意中。“他們把茶館開到紫金山頂,開在/天文台旁,仿佛他們随時能将一個人/安放到某個高處”。站在某個制高點,似乎我們的身高和身份便自然也被擡高。“即使是細小的塵埃/平時你也必須仰望”這便是我們日常所說的“位置的優越感”和“重要性”。這樣深刻的道理,在不經意中就被詩人輕描淡寫的提煉出來,猶如信手掂來的水到渠成。詩人是敏感的,筆觸也是老辣的,僅一個位置的高度,就把生活中司空見慣的身份問題給抛擲出來,令人驚歎。這是以小見大的寫法,好作品就在于有心人的深入挖掘。第2節詩人筆鋒一轉,讓我們又折回低處的地面,面對低處的真實的自己。詩人是善思的,也是善感的,他并沒有因身處山頂而把自己看得和山頂一樣高,他的心緒卻像山路一樣彎曲低沉又是思索的。在這個居高臨下可以俯視整座城市的茶館裡,詩人的所思所想就像泛着葉片的茶碗裡的時光正緩慢流動。
9)源頭/張作梗(江蘇揚州)
一粒米的源頭無疑是一座村莊,
盡管它像你一樣,
而今在城市中流浪。
一滴淚的源頭不是眼睛,而是心靈。
一縷風的源頭也許是停歇在
華盛頓越戰紀念碑上的一隻蝴蝶,當它
煽動翅膀,
靜谧的幼發拉底河掀起巨浪。
我們寫下一個字。
我們已書寫它幾十年;但
從沒探究它所從何來。
一個字的源頭,或許比
我們的想象力更遙遠,但一定比照臨在
我們頭上的陽光更親近。
一座墳茔的源頭不是躺在它裡面的主人,
而是主人的生前。
一粒黴種的源頭不是它自身的
腐爛,而是引起它黴變的環境。
我沉思我——作為一個“人”的源頭,
星空浩蕩,
人世洶湧,
我在糾結的血液中追溯我的
源頭像追尋莫可預知的未來。
古筝推薦語:
張作梗無疑是深刻的,同時也是喜歡思考和善于推源溯流的詩人。從這首《源頭》中我們看到一切事物皆有淵源,隻是詩人似乎看得更遠更透徹,從一粒米看到一座村莊,以及一粒米如何又似乎像一個農民漂泊在城市中無根的命運。一滴淚有源頭,也許我們隻會聯想到眼睛是它的源頭,而詩人則想得更深刻,“一滴淚的源頭不是眼睛,而是心靈。”這世上,一切皆有源頭,所不同的是,目光短淺的看得就淺近。難能可貴的是,詩人在這首詩中給我們提供了更為廣博的源頭的思索,“作為一個'人’的源頭”。這首詩,段落之間平行且又層層深入,給人多重啟迪,更令我們掩卷沉思。另外,在詩歌技法上,這首詩結構精巧,語言質樸純淨,簡練又有韌性,且深入淺出,漂亮的句子和深邃的哲理思索不乏其中,譬如:“一座墳茔的源頭不是躺在它裡面的主人,/而是主人的生前。”;“一粒黴種的源頭不是它自身的/腐爛,而是引起它黴變的環境。”
10)籠中對/格 式(山東德州)
再說一遍,還是那個腔調
跟不說不一樣,因為重複
會叫人迷惘。他正了正發皺的西裝
他說,人民是一群鳥。在籠子裡
呆久了,自然高呼籠子吉祥
籠子不是用來阻擋鳴叫的
你得讓他,她,和你一起叫
叫得越歡實,鳥就越想不起天空的遺忘
你想想,我是天,那天下是什麼
在天上飛與在天下叫,哪個更能讓群鳥充滿力量
當然,你不能跟着它們飛
它們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忽雅忽俗
忽然是一隻鳥,忽而是一對鴛鴦
它們在長江流域締結太平天國,它們到了黃河
就義和成團,偶爾搞搞小刀會
遠不如宋江借刀發迹,進京做了彩繪流氓
看到這一點,你就再說一遍
人民,隻有人民,才能打造曆史的籠子
先是我造籠子他們鑽,然後他們自己做籠子
不蒸饅頭争口氣,他們那口氣
一聽就是蒸饅頭的。你模仿他們的口氣
再說一遍: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結果,鳥把林子當成了籠子
古筝推薦語:
格式的發聲方式與衆不同,叙述沉穩且老到,這首《籠中對》雖不長,但容量卻很大,并給人耳目一新的視覺與聽覺沖擊。很顯然,在這首詩中,我們聽到的并非是森林中夜莺迷人的小合唱,而是一群有翅膀卻無需飛翔的鳥類的聲音,它們已遺忘天空和自由,(作者在這裡使用了明喻)以及對它們的生存狀态的勾勒與描摹。另外,從語言構架上來看這首詩,短句與長句的交疊使用構成了一種特别的節律,猶如密集的鼓點與拉長的鐘聲此起彼伏地敲擊,震撼着我們的神經。這首詩不僅切近生活,同時又像一張粗糲的砂紙,砂得讀者的神經發痛,并如同讓你對鏡審視自身。對現實的批判和尖刻的揭示,構成了這首詩不可忽略的現實意義。
==============================================
【古筝,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獲《芒種》2008年度詩人獎,“歸來者詩群”代表詩人。作品散見《詩刊》、《詩選刊》、《詩歌月報》、《中國詩人》、《中國詩歌》、《揚子江詩刊》、《文學界》、《中國作家》、《十月》、《上海文學》、《廣西文學》、《黃河文學》、《江山文藝》、《芒種》、《太湖》、《紅豆》、《知音》、《綠風》、《現代青年》、《西北軍事文學》、《青春》、《風流一代》、《翠苑》、《楚苑》等各類省級報刊,并收錄《2008中國詩歌年選》、《2007-2008中國詩歌選》、《2009中國詩歌選》、《詩選刊2009•中國詩歌年代大展特别專号》、《詩選刊2010·中國詩歌年代大展特别專号》、《女子詩報年鑒•2009年卷》、《大詩歌》等多種詩歌選本和年鑒。著有詩集《虛構的房子》(2007,吉林人民出版社)、《濕畫布》(2009,中國文聯出版社)、詩合集《南京五人詩選》、《五味子》、評論專著《古筝彈詩》、編著評論集《品筝集》,主編《陌生詩刊》。現居南京。】
==============================================
=================================================
《陌生》詩刊簡介:
南京《陌生》詩刊創刊于2007年春季,主編:古筝;副主編:陳魚觀、應聞、江雪。
《陌生》詩刊為半年刊,一年2期,每期發行量1000冊,國際通用大16開本,頁碼120頁左右,紙張采用優質的輕質紙,由主編古筝親自裝幀設計排版,版式美觀大方新穎創新,與衆不同。
征稿範圍面向所有寫新詩的詩人,不分年齡段、所在地域和各種風格流派,旨在提倡詩歌百花齊放。我們倡導個性化寫作,摒棄人雲亦雲的陳詞濫調,力求在傳承傳統的基礎上發揚光大和創新。陌生詩刊從第7期始有意識的推出新人,并提出“把讀者的範圍延伸到未來,力圖為永恒的讀者寫作。”
辦刊理念:“陌生”出自于一個美學理念。陌生在各種形态上有計劃的破壞慣常的思維和語言慣性,使一切構築萌發出新意和神秘性,從而使讀者感受到這本刊物的定位和品位。在當下詩壇人際關系爛熟和詩歌語言習慣性的表述中,我們需要陌生化的思維方式和陌生的語言,讓熟悉的事物陌生化。
由于更多的出于建設性考慮,《陌生》詩刊從第三期《南京中青年詩人專刊》始,便堅定不移的走主題專刊道路。設想了許多新穎的主題,先後出版了《震災詩歌專刊》、《歸來者詩群專刊》、《華語當代詩人博客大展》、《60後詩人詩歌理論專刊》、《二十一世紀女性詩歌專刊》、《新世紀男子漢詩歌特刊》。由于連續辦了這七期專刊,在詩歌界産生了很大影響,使得詩歌界人士感覺到這份民刊體現出和其他民刊不一樣的地方。它不僅僅提供了發表詩歌的園地,也不是一本純個人的,或者純小圈子化的詩刊,而是介入了整個中國詩歌發展曆程和建設,對近些年詩歌的發展确實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陌生詩刊》正是以其特立獨行的辦刊宗旨,通過每期标新立異的主題專刊,使得詩刊與同時代的詩刊相比,蘊含一種陌生化的藝術氣韻,讓讀者體會到其與衆不同的審美概念和全新的理念。
=================================================
《陌生》詩刊第9期“新世紀男子漢詩歌特展”封面
《陌生》詩刊第8期“21世紀女性詩歌大展”封面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