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醫問藥多年,雖談不上什麼大有作為,但還是在耳鳴耳聾這一病症上,還是頗有一些心得體會的。
前一段時間呢,有一位年近六十的大爺來找我看診,什麼毛病呢?就是耳鳴,日夜不停的耳鳴,已經有五年的病史了,同時還伴有聽力下降的症狀。
刻診:發現舌淡紅,苔白,大小便基本正常,飲食正常,脈浮,脈位很淺,患者脈象提示有水濕之邪在體内,應當上竅不暢,瀉下竅
開方如下:澤瀉、茯苓、白術、豬苓、桂枝、石菖蒲、每日一劑水煎服。
患者服用一劑之後,就發現自己的小便多起來了。緊接着,耳鳴之感開始減輕。就這樣,患者連用5劑,諸證悉平,耳鳴消失了。
怎麼一回事呢?患者脈浮,脈位很淺,主要病因之一,就是水濕。痰濕之邪阻壓脈道,導緻濡脈。
既然患者脈象提示,有水濕之邪在體内,上阻耳竅,把耳朵堵上了!既然是這樣,那就利水濕吧。主要是通過排小便。這就是吳師所謂的“上竅不暢,瀉下竅”了。怎麼利小便呢?醫案裡用了古方五苓散的配伍。
五苓散,源于張仲景的《傷寒論》,基本結構是豬苓、茯苓、白術、澤瀉、桂枝。吳師在裡頭,加入了石菖蒲。總體看,就是白術健脾燥濕,茯苓、澤瀉、豬苓利水除濕,桂枝溫陽化氣,令水濕得陽氣而化。石菖蒲,可開竅豁痰,幫助我們化解中焦的痰濕之邪。
至此全文完,如果你也有耳鳴耳聾的問題,歡迎留言。關注了解更多耳病詳情。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