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芯片是人工智能核心技術之一,不僅決定了基礎架構和發展生态,也對算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全球AI芯片領域仍未形成牢固的技術壁壘,除了英偉達的一枝獨秀和英特爾、賽靈思、谷歌的奮起直追,更有新老玩家的不斷湧入,呈現出“群雄逐鹿”、“百家争鳴”的局面。
為了緩解我國“缺芯少魂”的窘境,近年來,傳統芯片廠商、科技巨頭、應用層廠商及初創企業紛紛開始涉足其中,不僅力求加快芯片國産化進程,也試圖搶占市場主動。同時,對于國内廠商來說,在芯片産業鍊,甚至整個AI行業格局未定的态勢下,一旦通過AI芯片實現“彎道超車”,殺出重圍,就有機會成為行業領軍者,其誘惑可謂巨大。
目前,AI芯片在構架、功能和場景上存在較大差異,錯綜複雜,但恰恰隻需理清之間的脈絡,就能發現AI芯片産業鍊的格局,甚至看清整個AI行業的現狀和趨勢。
AI芯片産業鍊:應用為王
從構架來看,AI芯片可分為GPU(GraphicsProcessing Unit,圖像處理單元)、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可編程門陣列)、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專用集成電路)和類腦芯片(模拟人腦的神經網絡架構)四大類。
其中,GPU是通用芯片(性能強大、通用性強,功耗也巨大);FPGA為半定制的芯片(可編程,靈活性和性能不錯,但價格過高);ASIC(可定制,性能穩定,功耗也可控,但研發周期長、風險高)則是全定制化芯片;類腦芯片目前離商業化還有一段距離,所以并未進入主流領域。
目前,GPU依舊在雲端保持絕對優勢,而FPGA、ASIC也正在追趕,尤其是ASIC陣營。以谷歌TPU(雲端)、華為麒麟系列(邊緣/NPU)為代表的ASIC産品正呈現出挑戰GPU霸主地位的勢頭。同時,ASIC也憑借定制化、低功耗等特點,正迅速搶占邊緣推理市場,成為市場的寵兒。
從功能來看,AI芯片可分為訓練(Training)和推理(Inference),就是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兩個重要環節。所謂訓練,就是憑借大數據讓機器形成一個複雜的神經網絡算法模型,也就是模仿人類的學習。而推理則是通過該算法模型,讓機器模仿人做出推理或決策。
(與傳統芯片一樣,AI芯片産業鍊也離不開IP授權、設計、晶圓代工、封裝和測試等環節,本文以理清芯片設計為主,其他環節就不再一一贅述了。)
從場景來看,AI芯片又分為雲端和邊緣(終端)兩類。由于訓練需要龐大的數據量和高強度的運算量,單一處理器根本無法獨立完成,必須通過雲端借助龐大的神經網絡才行。而在邊緣方面,各種智能終端可謂天差地别,尤其是移動端,為了滿足用戶越來越苛刻的要求以及增強體驗,就必須配備執行效率高的推理芯片,同時要兼具體積小巧及低功耗,要求也提升不少。進一步對邊緣進行分解的話,AI芯片還與手機、安防、自動駕駛等各類應用場景一一對應,并進行專門的優化,以提升其推理的算法執行效率。
從以上構架、功能和場景三大維度來看,單單從錯綜複雜的構架上,很難看清目前AI芯片産業鍊,隻有将場景與功能相結合,才能真正反映這個新興産業鍊的現狀。由此可見,目前AI芯片産業鍊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大緻可分為雲端和邊緣兩大領域。在第二層,雲端可分為訓練和推理兩大功能領域,而邊緣則隻用于推理,進而對應第三層的各個應用場景。
所以,從AI芯片産業鍊的格局就能看出,目前整個行業的發展脈絡,即應用為王。
全球:群雄逐鹿
據市場研究顧問公司Compass Intelligence在2018年發布的調研報告顯示,英偉達當仁不讓成為領頭羊,英特爾和IBM緊随其後。值得注意的是,谷歌、蘋果排在第四、第五的位置。此外,AMD、ARM、高通、三星、恩智浦位列前十。
而國内有7家廠商上榜,華為海思、聯發科、寒武紀(Cambricon)、地平線(Horizon)、Imagination(原英國芯片廠商,已被中資收購)、瑞芯微(Rockchip)、芯原(Verisilcon)。
盡管該報告偏重于歐美廠商,但從中可以看出,英偉達、英特爾、IBM、AMD、高通等老牌芯片廠商,已經受到谷歌、蘋果等新興勢力的沖擊,同時一大批初創企業也在緊緊追趕,呈現出“群雄涿鹿”的态勢。
而從排名來看,英偉達、英特爾、IBM、谷歌等都是雲端芯片的代表,而蘋果、ARM、高通、三星、華為等則屬于邊緣陣營,所以目前全球AI芯片呈現出,雲端領先,邊緣追趕的局面。而中國廠商均排名靠後,一定程度上說明國内在雲端芯片方面,與國外廠商仍然不小的差距。
國内:百家争鳴
在國内,以華為海思、寒武紀、地平線、阿裡平頭哥等為代表的“造芯新勢力”已經崛起。華為海思憑借多年自主研發和經驗積累,整合NPU的麒麟系列SOC芯片已經成為全球炙手可熱的AI計算平台和解決方案。阿裡憑借“平頭哥”填補了自己在AI芯片上的空白,并已推出首款“含光800”雲端推理芯片,上升勢頭迅猛,是國内不可輕視的一股新興力量。
同時,寒武紀、地平線等廠商也相當活躍,陸續推出自研芯片産品,成為國内AI芯片陣營中的佼佼者。此外,百度、依圖、雲知聲、思必馳、出門問問、Rokid等應用層廠商,也不在拘泥于算法,而是積極向産業鍊上遊靠攏,或是聯合芯片廠商研發芯片,或是自研芯片,以提升自身競争力。
海量數據和豐富的應用場景是我國AI發展的重要優勢,也符合全球行業發展的大趨勢,從而帶動了一大批中國獨角獸企業的崛起。從目前來看,這些新興芯片廠商,要麼是專注于某一應用場景而開發定制化的芯片,要麼是為補足自身短闆并向産業鍊上遊拓展,均是圍繞特定應用場景做文章。但是,無論如何,廠商通過自主研發、相互競争,必将提升自身的競争力和影響力,同時百家争鳴的局面對于我國芯片産業的發展來說,都是百利無一害。
總結:亟待“殺手級”應用
綜上所述,全球科技企業在AI芯片領域競争激烈,無論是雲端,還是邊緣,根本目都是為了推動應用場景的落地。在數據和應用場景等優勢的作用下,中國廠商通過自身努力,已成為全球産業鍊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大量核心技術和專利仍然被歐美廠商把持,我國AI芯片領域仍然基礎薄弱、起點低,差距依舊明顯。
從應用場景來看,國内廠商的産品主要集中在手機、安防等機器視覺技術為主的感知層上,認知層和決策層則相對較少。其中,安防成為AI芯片廠商紮堆的領域,運用人臉識别、圖像識别等技術,與海量數據和算法結合,在國内被廣泛應用,成為國内率先落地的AI技術之一。
因此,目前我國AI芯片發展正處于感知層向認知層發展的初級階段,符合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由于芯片研發和設計仍然以需求驅動為主,盡管能夠短時間擴大市場規模、完成産品布局,但缺乏高端産品,以緻很難産生真正的“殺手級”應用。
随着AI技術的不斷深入和進步,對于高端AI芯片的需求也必将水漲船高。如今,芯片已成為AI行業,乃至全球科技巨頭共同争奪的新戰場,更将影響未來行業發展的走勢,絕不可小視。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