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人類永生的秘密

人類永生的秘密

(一)終極生命

尼古拉.特斯拉近期推出的《人類永生的秘密》三部曲,分别從生物生命,思維意識,多元宇宙三個維度探索人類永生之謎!

人類從誕生之初,到成為食物鍊頂端無可争議的霸主,用無以倫比的智慧讓兇猛強大的野獸俯首稱臣,從而使地球的文明邁入了嶄新的階段,借此,人類在醫學領域也獲得了巨大的飛躍,随着平均壽命的不斷提高,現如今人類早已不再滿足于單純的解決疾病,生命究竟可以變的有多麼強大?人類是否可以通過尖端的醫療技術,在生物層面抑制人體的衰老,從而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永生呢?我會從理解和技術上的難易程度逐步深入(三部曲越靠後理解程度越難技術程度越高,每篇三小點也是同理)

1.再造器官:

身體是一台機器,它是由若幹個零件組成,每個零件都有它的使用期限,身體器官也是一樣,它們也是有保質期的。人在生長發育期過後即轉向衰老,器官也随之衰老,我們知道機器一旦出了問題可以用過更換零部件進行維修,從而延長使用壽命。那麼人體是否也可以同樣的方式延長生命周期呢?

現代醫學幾乎能在所有人類器官和組織上施行移植術,但排斥反應和供體缺乏仍是一大難題,但随着人造器官技術的興起,人類似乎找到了問題的關鍵所在!

人造器官主要有三種:機械性人造器官、半機械性半生物性人造器官、生物性人造器官。

機械性人造器官是完全用沒有生物活性的高分子材料仿造一個器官,并借助電池作為器官的動力。目前,日本科學家已利用納米技術研制出人造皮膚和人造血管。

半機械性半生物性人造器官是将電子技術與生物技術結合起來。在德國,已經有8位肝功能衰竭的患者接受了人造肝髒的移植,這種人造肝髒将人體活組織、人造組織、芯片和微型馬達奇妙地組合在一起。預計在今後十年内,這種仿生器官将得到廣泛應用。

生物性人造器官則是利用動物身上的細胞或組織,“制造”出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器官或組織。生物性人造器官又分為異體人造器官和自體人造器官。比如,在豬、老鼠、羊等身上培育人體器官的試驗已經獲得成功;而自體人造器官是利用患者自身的細胞或組織來培育人體器官及克隆器官。

前兩種人造器官和異體人造器官,移植後會讓患者産生排斥反應,因此科學家最終的目标是患者都能用上自體人造器官。諾貝爾獎獲得者吉爾伯特認為:“用不了50年,人類将能用生物工程的方法培育出人體的所有器官。”

科學家樂觀地預料,不久以後,醫生隻要根據患者自己的需要,從患者身上取下細胞,植入預先有電腦設計而成的結構支架上,随着細胞的分裂和生長,長成的器官或組織就可以植入患者的體内。

人造器官對于人類的永生夢來說,無疑是靠譜而又實在的,它雖然隻能一定程度上延長生命,但卻是在現有科學技術的背景下最容易實現的!然而人造器官的局限性也是顯而易見,無法從根本上消除衰老!我們是否可以做到主動調控,使身體不再衰老?

2.操縱基因:

既然說到永生,那我們不得不提起它的對立面,那就是衰老。那麼衰老又是如何産生的呢?其實在我們身體的深處蘊藏着導緻我們衰老的缺陷基因!

美國《科學》雜志近日報道,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塞西亞肯約教授及其同事在不造成眀顯生理副作用的情況下,成功地使線蟲的壽命延長了兩倍。而延長壽命的關鍵在于在線蟲某個适當的生命周期中調控一個名為“daf2”的基因。線蟲是一種長約1毫米、全身透明生命周期短、容易培養的生物,發育生物學家非常喜歡以線蟲為模式進行研究。透過對線蟲的研究可得到許多可運用于人類的成果。

塞西亞·肯約教授指出,以前她們通過調控線蟲的daf-2”基因延長它的壽命,但線蟲付出的代價是喪失生育能力,最近她們通過研究發現,如果在線蟲成年後再去破壞它的基因,就可以在不影響其生育能力的情況下延長線蟲壽命。塞西亞肯約教授認為,“daf-2”基因在線蟲成長的不同階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線蟲發育階段。“daf-2”基因控制其生育能力,進入成年期後“daf-2”基因轉變為控制壽命的衰老基因。在果蠅和老鼠中,科學家們也發現了“daf-2”基因。塞西亞肯約教授認為人類也可能存在"daf-2”基因。如果用類似的方法對人體中的“daf-2”基因進行幹預,也許可以安全地延長人類的壽命。

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的研究者們則提出,衰老的秘密可能就位于一個名叫P21的特定基因上。它的作用相當于一個基因緊急制動閘.通常,它會讓受到毒素污染或者輻射破壞的細胞停止生長。分子基因學教授伊戈爾羅賓遜分析了P21基因對上千個其他基因的影響。

他驚奇地發現,那些受影響的基因變成了平滑粒狀,并且停止了生長,即它們衰老了。羅賓遜的同事們發現,P21有選擇地對40種人們已知的參與細胞分裂的基因進行抑制,與此同時,它促進了50種其他基因的活動。這些被P21刺激起來的基因産生各種蛋白質和酶,直接引發動脈硬化症、關節炎等與衰老有關的病症。因此能有效調控P21也許将成為人類永生之夢的關鍵所在!

由此可見,身體中所蘊含的一種乃至多種缺陷基因會無時不刻影響着人類。既然我們能夠通過操縱基因從而延遲衰老,或者使衰老趨于停止,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再進一步利用細胞中蘊藏的的特定規律,使人重塑青春甚至再生肢體的強大力量呢?

3.架構自我:

起初科學家們認為這種構想純屬無稽之談,直到他們在細胞中發現了驚人的秘密!一般情況下,人體每分鐘體内有3億個細胞死亡。這個數字聽起來好像很多,但實際上它還不足身體每天被取代的細胞總數的0.0001%。每天體内大約有10萬億到50萬億個細胞被更新。然而新陳代謝的周而複始并不會永遠的進行下去??損耗始終伴随着人類。

美國得克薩斯州立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科學家萊特和謝伊認為他們發現了細胞衰老的秘密。人類細胞的生長是通過細胞分裂。但是,細胞分裂的次數是有限的,經過多次的分裂後便會停止,即衰老了。這種現象與細胞内的染色體有關,每一條染色體的未端都由瑞拉所保護。當細胞分裂一次,染色體的端粒便會短一些,直到細胞不能再分裂。這種基因中所自帶的缺陷,似乎注定了衰老成為必然的事實……

但随後他們又驚喜的發現,并不是所有的人類細胞都遵循這種法則,而有些生殖細胞和癌細胞能不停地分裂,因為它們含有端粒酶”,而正常的細胞卻沒有這種酶。隻要破壞癌細胞中的端粒酶,我們就可以克服癌症。同樣,如果想辦法把端粒酶加進人類正常的細胞内,便能延長細胞的生命,使它們正常地分裂和生長,維持細胞的青春狀況。假設端粒酶就是一種自然排列的代碼,我們将它重新編寫後,人體将會釋放出不可估計的生命力量!我們不僅可以輕松治愈頑疾,甚至可以重返青春!

生物進化程度越高,細胞再生分裂的能力越低。生物進化程度越高,肢體的結構也越複雜,再生的可能性也越低。

科學家認為,低等動物體内有一些沒有分化的細胞,這些細胞保持着發育的潛力,當受到一定刺激時,它們就會發育成新的肢體。那麼其他動物體内有沒有這種細胞呢?受到什麼樣的刺激才能讓它分化、發育出新的肢體呢?這人謎雖然還沒有解開,可是科學家在研究中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科學家發現,蝾螈的後肢切斷後,傷口處能測到電流,而這種電流直到新的後肢再生完畢才消失。于是他把老鼠的前肢截去,在殘肢内植入一個電極,并不斷通電刺激。結果本來沒有再生能力的老鼠,竟然生出了新的前肢。動物再生的重量機制仿佛如同遊離在人體中一串加密的數據,一旦找到了破解之道,人類就可以重新架構自我,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終極生命!

結語:死亡之美

的确,生命是偉大的,令每個人類為其癡迷,但生命本身又是如此脆弱,人類絞盡腦汁渴望它變得堅韌。但是,在德國生物學家奧古斯特·魏斯曼看來,衰老與死亡恰是我們這些高級生物引以為豪的成就。阿米巴與其他單細胞生命乃被迫永生,因為它們什麼都做不了,除了分裂再分裂。但與我們這類複細胞生物之必死相比,它們單細胞生物之永生隻不過處在一種原始狀态。

他解釋說到“破敗的個體不僅對于物種沒有價值,而且甚至會産生危害,”魏斯曼說:“因為他們占據了重要位置。因此,假使我們人類存在過可以永生的個體,自然選擇的機制也會縮減其壽命,因為他們對我們種族毫無用處。”而生命之發明死亡是那麼地成功與必要,它使得我們種族如此生氣勃勃,而死亡一旦出現,它就遍及于四方。所以“現在形成的高等有機體,其自身包含了死亡的胚芽。”

他的這一想法的确很迷人,也的确很黑暗。魏斯曼的生命觀中,衰老乃是一種調适。死亡自身也是一種調适。死亡之重要性要高于我們的眼睛、耳朵、牙齒,以及雙手。他的部分論證今日仍被視為有理有據。但他的基本前提則未必未然,雖然多數人根據自己的直觀感覺仍然會表示同意。如果問起我們為何會變老與死去,多數人今日仍會跟魏斯曼一樣回答說,我們必須衰亡,以為後代留出空間,避免去争奪僅有的資源,也隻有生命的叠代人類才能夠有繁殖生育的動力,社會才不會趨于停滞,我們的種族才得以生存下去。

魏斯曼的論證激發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名的死亡本能理論“活着的,”弗洛伊德在他的《超越快樂原則》一書中寫道:“希望再次死去。那源于塵土的,希望再次歸為塵土。”

一切似乎又重歸起點,那個人類曾經的夢想,現在看來有多麼可笑?然而沒有任何事物是絕對的,巨變已經開始了,那個有限的時代悄然逝去,一種全新的生命形式正在孕育而生。人類一向尊重自然法則,然而現在平衡已被打破,在全新的無限世界裡人類即将成為法則……

敬請關注:人類永生的秘密(二)無限靈魂

人類永生的秘密(二)無限靈魂

上篇(閱讀第一篇有利于理解本篇)我們說道,由于受到生存空間和資源儲備的嚴重制約,死亡其實是反倒成為人類進步演化的巨大推動力,人類一旦掌握生命永恒的終極奧義,不但不會因此得福,反倒會出現人口失衡、資源匮乏、生産力下降、社會停滞等一系列問題,最終隻會導緻整個種族的分崩離析!

聽到這裡,想必任何人都十分絕望,死亡仿佛成為了人類的不可逃脫的宿命!的确,為了自我永生,從而導緻種族毀滅是自私的,也是愚蠢的!但是凡事并不絕對!人類最強大之處,就是能以一個相對客觀并且理性的角度去分析問題,這步棋是難走,但卻不是死局??(請注意,接下來我的叙述可能會讓你難以理解,因為它涉及到生命與意識的關系,所以請跟緊我!)喜歡的記得點擊關注!

1.休眠載體:

你相信存在靈魂嗎?沒人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但是它卻蘊含着一種質疑,那就是意識是否可以脫離生命的本身而獨立存在?

很可惜答案是否定的!神經學家們認為,人的生命是人的意識的載體,人腦是意識的器官,但是它不會自動産生意識。意識是以客觀物質世界為對象,是由客觀物質世界引起的。隻有當客觀外界的事物和現象作用于人們的感覺器官,并通過傳導神經系統傳達到大腦,使大腦和其他感覺器官同客觀外界發生聯系,才會産生意識。意識又是以客觀物質世界為内容的,是客觀世界的映象、摹寫、攝影,人們的任何觀念都不會無根無據的自生,也就不能獨立存在。因為,意識終究是人的頭腦中的主觀的東西,單純停留在主觀的範圍内,決不會使客觀世界發生合乎目的的改變.要使自然界打上人類意志的印記,使意識“物化”,就必須投身到改造世界的實踐中去,通過實踐,主觀作用于客觀,把主觀上觀念的東西變成客觀的現實事物。然而,意識雖然不能獨立存在,但卻可以通過人腦這個載體得以保存。因此載體是否能保存完整,并且擁有活性,将是意識得以永生的關鍵所在!

2015年5月30日下午,中國重慶著名女作家杜虹因患胰腺癌平靜地離開人世。然而,她的女兒和女婿卻覺得實在是非常可惜,不想讓她就這麼白白離開人世,于是不惜賣掉北京的一套房子,花費了75萬人民币的高價前往美國讓醫術最高明的醫生用液态氮将其大腦冷凍。人體冷凍是一門新興的科學,主要研究體溫對壽命的影響。降低體溫的實驗已經取得了良好效果。科學家發現研究表明如果将人的體溫降低兩度,那麼一個人便可以多活120到150 年。果真如此,人類就能活到700甚至800歲,而這其中還不包括未來技術的進步。因此咱們經常在科幻作品中看到它們的身影,尤其是在星際旅行的過程中,利用冷凍休眠的方式消磨航程中幾乎無盡的時間,基本成為所有宇宙飛船上的标準配置!

大腦亦是如此,在休眠狀态下神經元基本處于靜止,但卻保留着完整的意識,隻是等候着在未來某個時刻蘇醒。它以一種近乎死亡的平靜方式将對生存空間的擠壓,資源儲備的争奪降到最低。用一場冰雪葬禮,換取一個社會體系的穩定,使得人類擁有足夠的時間發展進入行星文明,乃至恒星文明階段!(現在人類處于0.7級行星文明階段)而當人類再一次急需人口開拓星際之時将其喚醒,到了這個階段相信重塑肉體已極為容易。

這種設想的高明之處是能非常緩和的過渡人類作為一個高等生命群體,所必須面對的死亡宿命,從而盡可能達到個體與種族雙赢的局面。但是,一個經冷凍處理的人能适應100或200年後的全新生活嗎?到時他的子女早已不在人世了,而他究竟是為了活着更加幸福,還是會有一種前所未有的孤獨感呢?而人類究竟是留戀活着本身,還是留戀那種活着周遭的一切!這不是一個技術上的問題,而是一個道德上的拷問?

2.協同人機: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圖書管理員老人的經曆似乎告訴我們人類是害怕孤獨的,人類留戀活着本身,但更留戀周遭的一切,于是一個幾乎是科學界無人能解的難題擺在了我們眼前-要在保持個體和種族共生的前提下,又要保證個體的快樂。

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神經工程實驗室日前研制出的一個機器人,其神經中樞依靠約2000個老鼠腦細胞來工作。這種鍍銀三輪機器人模型隻有一個曲棍球大小,每秒移動速度達到1米,目前已交由瑞士K-Team公司進行商業生産,售價約3000美元。據悉,這個名為Hybrot的半機械化、半生物化的機器人移植了在實驗皿中培植的老鼠腦細胞,腦細胞層覆蓋在一個電極陣列之上,發出的神經中樞信号經機器人的計算機實時接收并處理後,機器人便可做出相應的機械動作,雖然這個實驗現在看來還微不足道,但它卻帶給了我們另一種可能性。随着半生物化機器人的出現,也就是說在不遠的将來科學家們能把生物大腦和機器有機結合到一起,人類就可以帶着自己的意識通過機器去實現,而機械相較于人類肉體擁有更加堅固,不易磨損,消耗更低等優良特點。然而到底該如何協同人機呢?也一直成為這個領域的棘手問題!

科學家正在研究各種方法把計算機或者假肢直接與大腦連通,同時探究大腦的神經編碼,研究它如何把輸入的電信号轉化為移動手臂或者說話這樣的行為輸出。把文字輸入大腦需要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是否需要把電極插入到人體組織中,這可能會是神經植入裝置實用化的一大障礙,當然殘疾人除外。在近一個世紀之前,人們就知道大腦的電活動可以在不打開頭顱的條件下監測到。一個看似鑲嵌着電極的“泳帽”(腦電極帽),便能從人體頭部提取信号,從而實現在屏幕上打字或者浏覽網頁的功能。

德國蒂賓根大學的尼爾斯·拜爾博默是這項技術的主要研究者之一,他聲稱,采用顱骨外的磁信号對大腦皮層進行反複刺激,同時用電極帽記錄哪些神經元被激活,就可以找到“see”和“run”這些詞在大腦皮層上的位置。一旦這種映射建立起來,就可以通過控制特定區域神經元的電發放來誘發相應的記憶。

IBM每年年終都會發布該公司科研人員對未來科學技術的預測報告,以調整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報告主要是對未來5年内或許可能對現在世界造成根本性改變的5項創新技術的預測。其中最為讓人吃驚的預測是:我們将能夠使用自己的思維來操作計算機。IBM指出,這種創新技術并非科幻電影中所說的心靈感應術,而是利用一種簡單的人腦與計算機的接口(BMI)來檢測各種不同的腦電波,然後讓計算機以某種特定的方式作出回應。其實我們現在已經可以用人腦操控計算機進行簡單操作,相信用不了多久究能實現真正的人機共生!

試想,假如哪一天出現了“神經植入裝置”,一種把人腦和電腦直接相連的東西。在顱骨内植入電極後,人類就可以僅靠大腦神經信号來控制假肢與機械,甚至通過機器來表達喜怒哀樂,那麼我們還能叫這樣一批人為人類嗎?也許他們早已進化成新人類了吧!都說科技是第七種生命形态(參照第一篇“一種新的生命形态正在孕育而生!”),也許到達這樣一種形态就可以不再遵循人類作為一般高等生命所遵守的生命法則,然而作為全新生命必然會展開不可估量進化之路,到那一天,傳統意義上的大腦和神經系統還會滿足不斷叠代的硬件需求嗎?

3.化身虛拟:

而作為生物的我們生命形式始終是脆弱的,隻要我們還以肉身作為載體,哪怕隻是使用一個神經元都是極為不穩定的。

還依稀記得一位哲學家曾經說過,“身體對于人類的價值,會随着時代的改變而改變,過去,為了同兇殘的野獸抗争,強壯的身體成為利器,現在,為了到浩瀚的宇宙遨遊,弱小的身體成為牢籠!”(單憑意識可以到達宇宙的任何角落)然而由于意識無法擺脫生命而獨立存在的悖論。然而,伴随着20世紀50年代人工智能崛起以後,這個世界就被一分為二,一個是被人類所統治的現實世界,而另一個則是為數據所主宰的虛拟世界!既然人類無法在有限的現實世界擺脫肉身束縛,那能不能将意識複刻到無限的虛拟世界永生呢?

一個全新的概念“增強永生”能夠将我們的永生的想法變成現實,我們的知識、思維和觀點以數字的形式存在,甚至是部分印象記憶可以完全留存。

MIT媒體實驗室和瑞爾森大學的研究員認為,通過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将我們每天大腦産生的所有數據收集起來,将思維轉換成虛拟實體,當個體死去之後,這個虛拟實體将會繼續存在,甚至是還能夠學習新的知識。

瑞爾森大學數字媒體中心的創新主管Hossein Rahnama博士預計今年晚些時候發布一篇關于增強永生的論文。Hossein Rahnama博士認為“通過把我們的數字身份永生,我的最終目标是打破生死之間的界限。”Hossein Rahnama博士說到,“你的肉體會死亡,但是你的數字體将會繼續存在并且繼續進化,能夠幫助他人和維護自己的遺産。”

在過去的幾年裡,研究人員已經通過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系統分析了大量的數據、識别模式和是否能夠做出預測。它可以讓亞馬遜或是Netflix推薦你想要買的東西或是想要看的内容。Rahnama博士希望能夠将類似的技術應用在“永生”之中。通過數字的形式将我們過往的記憶記錄下來,他會創建算法讓死去的人來回答我們問題,開創一個新的集體智慧的新形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數據其實就是你殘存下來的意識,沒有消散的靈魂!

其實這種想法并不新奇,很多科幻小說和科幻影視劇中都有過由此類似的情節。還記得英劇《黑鏡》中的一集:女主男朋友去世了,然後有一家公司說可以使她男朋友“重生”!怎麼“重生”呢?很簡單,你隻要在這個公司網站上輸入他生前所有社交網絡的密碼,包括所有的互聯網賬号,公司就可以綜合模拟他生前的所有嗜好,并且陪你說話。如果你聊天覺得特别真,特别像他的話,并且願意價錢,公司還能給你真做一個仿生機器人,而且它可以模拟人類所擁有的一切功能,甚至是性功能。雖然和上例的方法不同,不是拷貝記憶,但它卻又是另外一種虛拟複活的方式。最終的結果就是它進化成為你的意識,永生于大數據庫之中,并且通過不斷的複刻形成近乎無限的魂魄!

在一個全新的虛拟世界世界裡,複刻着你意識的數據靈魂能以一種全新的生命形态永生着,而且根本無需理會所謂的生物生命法則!在這個世界你就是法則,你可以把自己改造成任何形态(叠代硬件),去任意想去的地方(數據傳輸),甚至入侵人類世界(智能危機)!這時的人類欣喜的發現當擺脫肉體的束縛後已經無所不能!

結語:自我之美

不得不再一次稱贊人類的智慧,這一次人類确實跨越了生物生命法則,真正實現了永生之夢。然而沉浸在欣喜中的人類卻完全沒有意識到一場緻命的危機才剛剛開始。

當我們把以上所說的這幾點糅合到一起時,恐怖的事情就發生了。如果存在和你一摸一樣的機器人這的确無關緊要,但是意識一旦可以複制和粘貼了,到底粘貼幾次可就由不得你了。比如說你已經死亡了,但你的意識被模拟并且複刻了下來,然而當某個程序人員無論操作失誤或者蓄意為之的緣故按了一下複制,一粘貼,這幾個程序可能就和你擁有了一摸一樣的思想。他們都可以給你發郵件,幫你談生意,甚至可以輪流與你女朋友約會(都是基于死者的意識,常人難以察覺,如同第三篇多元宇宙中的人類)!然而,當同時出現這麼多你的意識時,假設你本體有靈魂并且可以看到這一幕的話,就會恍然大悟-其實這些并不是真正的你,而真正的你早已丢失了!

你認為你還是是你,但意識程序認為它們是你,但是你肯定知道它們不是你,所以你也說不清楚誰是誰,你也無法證明你到底是你還是不是你,于是乎出現了一種非常可怕的狀态,全世界都還認為你活着,但是隻有你自己知道你死了。更細思極恐的是,假如這些程序還能進一步拿你的意識去進化,用你的基礎去生活的話,可能會進一步分化出許多你更加陌生的自己(如同多元宇宙中的自己),所以到那個時候誰是誰的本體根本不好說!最後人類的結局就隻有一種,那就是在漫漫的虛拟世界中迷失自我,失去個體存在的價值,而本體的意識則随着衍生意識的進化而逐漸消散……

伴随着希望再次湮滅,一個我們不願接受但又必須承認的事實已經出現了,那便是人類無法永生。不論在現實世界還是虛拟世界,人類都無能為力,也許從一開始對于永生的渴望就僅僅是種奢望吧。然而讓人哭笑不得的是,科學界早在對“永生”無奈之前就已經存在着一個更令人頭疼的問題-人死後去哪了?令人震驚的21克實驗聲稱:“人死後重量輕了21克!”根據能量守恒定律,我們知道能量不能被創造或毀滅,它隻能從一種形式變成另一種形式。假設這個實驗是可信的,那麼這21克重量究竟轉化到哪了?我們知道宇宙大爆炸理論一直存在着兩大漏洞,一個是大爆炸前的宇宙在一個怎樣的空間裡,另一個則是大爆炸後宇宙的邊緣之外是什麼?多元宇宙理論就是在這樣的疑問聲中誕生,最後科學界得出一個令人詫異卻又無法反駁的結論,那就是無法證明人類在多元宇宙中是否會死去這一客觀事實……

人類永生的秘密(三)人即宇宙

上篇說道(閱讀第一第二篇文章有利于理解本篇,本篇難度為三篇之最,由于涉及到多元宇宙,量子力學等知識,直接閱讀可能形如天書,所以請大家跟緊我的步伐或者重溫第一第二兩篇文章)人類無論是在生物生命層面(現實世界)還是在思維意識層面(虛拟世界)都出現了永生悖論,而兩種對應的後果分别是種族逐漸走向毀滅和個體最終失去價值。這兩種結局顯然都違背了人類永生之夢的初衷。盡管人類對于永生的追求還并未停止,然而對其态度卻沒有先前那般熱情了。心灰意冷的人們早已習慣在喋喋不休的争論中度日,直到偶然間翻出了休·埃弗雷特在上個世紀50年代提出的平行宇宙理論,這時才如夢初醒,原來人們死亡的權利更早就被剝奪了??

1.回歸塵土:

人類一直癡迷于永生,但我們不妨換個角度,死亡後究竟會發生什麼事?死亡是否等同于結束?就此煙消雲散,堕入無邊黑暗?還是以其他形式活着?這個命題最大的悖論在于活着的人無從經曆,而死去的人則無法告知,于是一個全新的概念騰空出世,那就是死後生命!

早在人類科學技術還沒未蓬勃發展之初,就已深信人死後并不會憑空消失,而是作為靈魂重新回歸。基督徒和回教徒都相信好人死後會上天堂,壞人死後會下地獄。其他宗教則認為死亡是過渡時期,死者會去到更高的層次,或是轉世成另一個生命。這些信念都有個共通點,身體隻是靈魂的容器,靈魂是永恒的,盡管許多人都這麼認為,但我們能不能用科學方法證明或推翻這種想法。

美國科學家麥克格爾曾經做過一個極具争議的實驗,因為他使用了瀕死的病人。這位垂死患者被放在一個巨大的稱上,精确到0.1g。當它被定性為死亡後,測量床指示值少了21克,于是靈魂重21克就這麼出來了。那麼這個說法是否靠譜,我們先聽聽量子物理科學家是如何看待的。量子力學,這個東西講起來似乎就帶我們走向了微觀世界。印象當中似乎想要看到什麼量子力學的現象,我們都需要仔細去看,那些很小的微觀粒子,然而最近的一些研究,似乎将這個現象進一步推廣到了星系,宇宙的尺度。

艾本.亞曆山大,哈佛醫學院神經外科資深教授,他得了一種極其罕見的細菌性腦膜炎,親自經曆了一次瀕死體驗,在脫離自己的軀體後,感覺自己是蚯蚓……蝴蝶……多元宇宙,愛是非常重要的組成成分……在普通計算機上,信号在計算機上的運動路徑是可以追蹤的,但量子計算機上的微小組成成分是通過一個稱為“量子糾纏”的神秘過程連在一起的。很可能量子過程在大腦意識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量子的“非定域性”,相互分開甚至遠離的神經元也能發生聯系。量子理論主張:空間中每個獨立的點,即使在真空環境,也會包含信息。在宇宙中極度細微的結構中包含着信息,是量子信息。

亞曆桑那大學斯圖亞特-漢莫洛夫博士與英國著名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合作研究了15年:大腦細胞中的微小結構稱為“微管”,微管在每個細胞中發展為一片森林,這就是腦細胞的組成結構。我們認為微管是經過完美設計的,它就像細胞的計算機一般,在分子水平上處理相關信息。微管令神經元和大腦在整體上實現其功能,就像量子計算機那樣完成各種操作,方式與普通計算機完全不同。腦細胞中微管的信息是相連的,整個大腦的信息是糾纏在一起的,并與大腦之外的宇宙信息糾纏在一起。按漢莫洛夫的理論,靈魂是由比神經元更基礎的某種物質構成的,由宇宙最基本的成分構成。意識和它的母體稱為“原意識”,始終存在于宇宙中,可能從大爆炸起就存在了。所有這些讓我們想起佛教和印度教信仰認為“心即宇宙”,認為一切意識都是宇宙的一部分,也許充滿在宇宙之中。如果意識是個量子過程,比如說心髒停止跳動,血液停止流動,微管不再是量子狀态,但微管中的量子信息并沒有被破壞,也不能被破壞,隻是分散了,融入了蒼茫宇宙,假如患者恢複了知覺,這些量子信息會重新回到微管中,他就會說,我經曆了瀕死體驗,看見白光,看見隧道……等等,如果患者沒有醒過來,最終死去,那麼這些量子信息就可能存在于身體之外,也許就可以看做是靈魂。

靈魂是一台與宇宙相連的量子計算機。信息在不停的傳輸中又相互轉化,并最終回歸宇宙。而這也從側面印證了能量守恒定律,并闡述了人類無法被真正消滅的詭異事實……

2.抉擇宇宙:

也許可能令你匪夷所思,然而在量子層面上,“永生”僅僅隻是人類能力的冰山一角,抉擇宇宙才是人類的強大之處!

根據量子力學,多重宇宙可能以另一種方式産生。量子力學從可能性的角度,而非确定的結果,描述了整個世界。該理論的數學算法表明一種情景的所有可能的結果都會發生在它們各自單獨的宇宙裡。比如,如果你到達一個可以向左或者向右轉的十字路口,目前的宇宙就會産生兩個子宇宙:在其中一個宇宙你向左轉,而另一個宇宙你向右轉。“在每一個宇宙,都有一個你面對事件的結果并認為你所處的現實是唯一的現實,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格林尼在《隐藏的現實》中這樣寫道。

在20世紀50年代,有的物理學家在觀察量子的時候,發現每次觀察的量子狀态都不相同。而由于宇宙空間的所有物質都是由量子組成,所以這些科學家推測既然每個量子都有不同的狀态,那麼宇宙也有可能并不隻是一個,而是由多個類似的宇宙組成。哥本哈根解釋從20世紀20年代起,許多物理學家都為量子量子力學中,微觀粒子的狀态用波函數來描述。當微觀粒子處于某一狀态時,它的力學量(如坐标、動量、角動量、能量等)一般不具有确定的數值,而具有一系列可能值,每個可能值以一定的概率出現(宏觀物體處于某一狀态時,它的力學量具有确定的數值)。也就是說,微觀粒子的運動具有不确定性和概率性。波函數就能描述微觀粒子在空間分布的概率。物理學中著名的“單電子雙縫幹涉”實驗正是微觀粒子運動不确定性和随機性的體現。在這個實驗中,單電子通過雙縫後竟然發生了幹涉。在經典力學看來,電子在同一時刻隻能通過一條縫,它不可能同時通過兩條縫并發生幹涉;而根據量子力學,電子的運動狀态是以波函數形式存在,電子有可能在同一時刻既通過這條狹縫,又通過那條狹縫,并發生幹涉。但是,當科學家試圖通過儀器測定電子究竟通過了哪條縫時,永遠隻會在其中的一處發現電子。兩個儀器也不會同時偵測到電子,電子每次隻能通過一條狹縫。這看起來好像是測量者的觀測行為改變了電子的運動狀态,這種反常的現象又作何解釋呢,物理學家玻爾提出了著名的“哥本哈根解釋”:當人們未觀測時,電子在兩條縫位置都有存在的概率;但是,一旦被測量了,比如說測得該電子在左縫位置,電子有了準确的位置,它在該點的概率為1,其他點的概率為0。也就是說,該電子的波函數在被測量的瞬間“塌縮”到了該點。玻爾把觀察者及其意識引入了量子力學,使其與微觀粒子的運動狀态發生關系。但觀察者和“塌縮”的解釋并不十分清晰和令人信服,也受到了很多科學家的質疑。例如,塌縮是如何發生的,是在一瞬間就發生,還是要等到光子進入人們的眼睛并在視網膜上激起電脈沖信号後才開始。

多世界解釋那麼,有沒有辦法繞過這所謂的“塌縮”和“觀測者”,從本應研究客觀規律的物理學中剔除觀察者的主觀成分呢?埃弗雷特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如果波函數沒有“塌縮”,則它必定保持線性增加。也就是說,上述實驗中電子即使再觀測後仍然處在左/右狹縫的疊加狀态。埃弗雷特由此進一步提出:人們的世界也是疊加的,當電子穿過雙縫後,處于疊加态的不僅僅是電子,還包括整個的世界。也就是說,當電子經過雙縫後,出現了兩個疊加在一起的世界,在其中的一個世界裡電子穿過了左邊的狹縫,而在另一個世界裡,電子則通過了右邊的狹縫。這樣,波函數就無需“塌縮”,去随機選擇左還是右,因為它表現為兩個世界的疊加:生活在一個世界中的人們發現在他們那裡電子通過了左邊的狹縫,而在另一個世界中,人們觀察到的電子則在右邊。以“薛定谔的貓”來說,埃弗雷特指出兩隻貓都是真實的。有一隻活貓,有一隻死貓,但它們位于不同的世界中。問題并不在于盒子中的發射性原子是否衰變,而在于它既衰變又不衰變。當觀測者向盒子裡看時,整個世界分裂成它自己的兩個版本。這兩個版本在其餘的各個方面是完全相同的。唯一的區别在于其中一個版本中,原子衰變了,貓死了;而在另一個版本中,原子沒有衰變,貓還活着。前述所說的“原子衰變了,貓死了;原子沒有衰變,貓還活着”這兩個世界将完全相互獨立平行地演變下去,就像兩個平行的世界一樣。量子過程造成了“兩個世界”,這就是埃弗雷特前衛的“多世界解釋”。這個解釋的優點是:薛定谔方程始終成立,波函數從不塌縮,由此它簡化了基本理論。它的問題是:設想過于離奇,付出的代價是這些平行的世界全都是同樣真實的。

量子力學控制着亞原子粒子的微型世界,暗示着另一種方法可使宇宙多元化。量子力學可以描述亞原子粒子的可能性,而不是确切的結果。同時量子力學的數學運算可能暗示着一種狀況在它們單獨的宇宙中可 能發生的任何結果。例如:如果你到達一個十字路口,面臨着選擇向左還向右,當前的宇宙會出現兩個子宇宙:一個朝向右方向,一個朝向左方。然而這兩個宇宙都是真實,隻是在抉擇的過程中發生了分裂,伴随着每一次抉擇宇宙都會發生分裂,而人類正是決策者之一(假設人類在決策者中是唯一會主觀思考的,不排除其他高等生物)!事實上多元宇宙中從來沒有可能這個詞,可能的事就代表着一定會發生!由于存在蝴蝶效應,從而導緻不同的宇宙中因為選擇不同,同樣的元素呈現出了一種完全不同的奇異景觀,逐漸演化出屬于它的特有運行方式,并且像放映機一樣,在循環中分裂,在分裂中循環……

3.捉弄上帝:

人類的确是理性且富有智慧的生物,不過與此同時人類又往往看不清事物的本質。人們早已習慣于了解外界對自身所造成的影響,但卻又時常忽略自己為其他事物所帶來的改變。我們費勁心機去追求永生,殊不知自身本來就無法被毀滅,我們絞盡腦汁去探索宇宙,卻不曉宇宙的分裂全是拜自己所賜,我們信仰上帝畏懼神明,但又始終不願相信自己就具備成為上帝的潛質!

宇宙的奇觀隻是大爆炸的偶然造化?還是經過了某種精妙的設計?在這個問題上,宗教和科學幾個世紀來如同宿敵,争論不休。

試想這樣一個螞蟻農場:我們把螞蟻放在一個玻璃匣子裡,觀察他們繁衍、生活、死亡。在這個玻璃構造的小世界中,我們就是螞蟻的造物主。但是,螞蟻會知道我們的存在嗎?反過來想,我們又何嘗不是被自己的環境約束,我們又如何才能了解我們的造物主?

400年前,偉大的天文學家伽利略提出一個開創性的見解:自然之書就是由數學語言寫就的。之後,牛頓、愛因斯坦這些天才科學家開始用數學、物理的定理公式作為工具,向深埋的自然之謎掘進,搜尋神的蹤迹。有的物理學家相信,我們的宇宙就像一個美味的蛋糕一樣。蛋糕是用特定的原料在特定的溫度下烘培特定的時間形成,而宇宙是在四種基本作用間達成的精确平衡。宇宙中存在四種基本作用:

§ 重力。牛頓和蘋果的故事。

§ 電磁力。法拉第、特斯拉、愛迪生的發明。

§ 弱相互作用。比電磁力弱的一種力,大概隻有電磁力的10億分之一。

§ 強相互作用。存在于核反應過程中,釋放能量。

這四種力量,加在一起構成了我們生活中的所有力。改變他們中的任何一個,或者調整一下參數,就會出現某種錯誤:導緻地球的毀滅,太陽的塌縮,DNA變異。有些物理學家相信,這些作用力的完美配比,正是神的證據。

Polkinghorne 是英國的一位博士,他之前從事物理科學研究,但現在成為了一名虔誠的牧師。在他看來,這四種作用力的完美存在,就是神明的證據,而不是巧合的結果。但是科學家們對這種平衡是來自預先設計的看法,存在異議。有人認為,現在的宇宙隻是擲骰子一樣的偶然結果。

Alan Guth 博士是宇宙科學界的權威,他的宇宙膨脹理論是關于早期宇宙形成的主流理論。宇宙膨脹說的是在大爆炸之後,宇宙擴展的速度非常快,在幾億分之一秒内就膨脹了10萬倍。膨脹理論解釋了我們所處的世界如何形成并存在,那就是我們的宇宙并不孤獨!這是什麼意思呢?按照他的理論,膨脹停止的過程并不是完全同步的,很有可能是當膨脹在某處停止的時候,就有宇宙出現。而後繼續膨脹,就會有新的宇宙出現,這就是多元宇宙(想一下大街上賣的那種可以折疊的氣球)。而多重宇宙,可能是無限的,我們隻不過是生活在其中的一個而已。在我們的宇宙中,四種基本作用完美無缺,均衡有序。但在其他宇宙中,也許有完全不同的物理定理。也許電磁作用要弱一點,也許重力作用會非常大,甚至有些宇宙可能會存在維度上的不同,比如他們在五維的課堂上學習着四維的知識,全新的物理知識-藍力,這些結果都會導緻:一個不可能孕育人類的宇宙。因此,在Alan Guth 博士看來,我們的宇宙并不是神的精美工藝品,隻不過是運氣好,上帝丢出來的一個骰子而已。

幾千年來,我們朝拜、深思、祈禱、詠唱,以此來和神接觸。但在神經科學家邁克爾·波辛格看來,這個世界并沒有造物主,神就存在我們自己的意識中。上世紀80年代,邁克爾·伯辛格進行了一項頗有争議的實驗,曾一度将神學家們逼入尴尬的境地。他發明的一個頭盔,能通過電磁波針對性地影響大腦中的特定區域中颞葉區(太陽穴部位),使神經細胞的活動增強。這就是著名的上帝實驗,邁克爾用的設備被戲稱為“上帝頭盔”。伯辛格聲稱,至少80%的參與者出現了宗教體驗,使他們在本來隻有一人的房間裡感覺到了另外神秘人物的出現,不過,他們的感受各不相同,有的看到了強光,有的說是那是上帝,有的說是已經去世的熟人。

伯辛格的研究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宗教體驗被感應的可能性,而且表明曆史上某些重要的宗教事件,很有可能是大腦神經網絡的創造。亞伯拉罕、摩西、美國本土的薩滿法師,幾乎所有的宗教領袖和精神導師,都聲稱他們接收到了來自造物主的強烈信息。在伯辛格看來,這可能隻是自然界磁場對大腦産生的作用。畢竟,人工給大腦施加磁場就能發生這樣的“神迹”,大自然的力量要比人工施加的強多了。在他看來,上帝也許并未創造我們,也并未保護我們,他隻是簡單的存在于意識之中。但是,伯辛格的實驗也被很多人質疑。英國的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曾試戴過“上帝頭盔”,但他很失望不能體驗到這種精神上的感受。他指出,這個頭盔還被另一個先前感受過瀕死體驗的人測試過,結果也沒有再現同一感受。

回到造物主這個概念,造物主應該具備什麼能力?制定宇宙規則,并可以随心所欲的改變。這聽起來很像什麼呢?沒錯,就是程序員。

過去幾十年間,我們見證了計算機能力的飛速發展,虛拟現實的水平也越來越高。Rich Terrile是美國的一位教授,之前參與過NASA火星任務的設計。在他看來,10年後,超級計算機會比人類大腦強500倍左右,也許10年後我們就能置身于計算機創造的以假亂真的虛拟場景,就像最近正在熱播的美劇《西部世界》一樣。而他有一個非常激進的想法:我們的後代就是我們的造物主。

想象這樣一個場景:當我們把電腦上的圖片無限放大的時候,會分解成一個一個的像素點;當我們把這個世界無限放大的時候,會分解成一個一個的粒子。這樣類比,我們的世界會不會隻是一個虛拟的模拟器呢?造物主或許就是一個技術高超的程序員?

在Rich Terrile教授看來,我們很可能就是生活在某種巨大的模拟環境中,我們的造物主也許正在使用一個有神力的超級計算機給我們加上各種屬性和劇情。我們的世界傳遞着所有模拟世界的特征,而模拟我們的,很有可能就是未來的人類。因為一旦電腦能夠以假亂真的虛拟星球,模拟人工智能生物,我們就可以創造宇宙,改變物理定律,我們具備成為上帝的一切條件。那麼問題來了?上帝之上會不會還存在上帝?這個問題似乎開始變的無關緊要,因為對于人類而言,在技術達到要求後,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上帝實在太簡單了……

結語:生命之美

幾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都認為是宇宙孕育了生命,其實把這個觀點反過來看要有意思的多!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維克森林大學醫學院的羅伯特-蘭紮教授指出,他已經發現了能夠證明存在來世的證據,這個證據就存在于量子物理學中。

蘭紮教授表示生物中心論認為我們了解的死亡不過是我們的意識創造的一種幻覺。他在自己的網站上說:“我們認為生命隻是碳和各種分子的活動。我們的肉體在存在一段時間之後死去,腐爛和消失在泥土中。”我們都相信死亡,因為我們從小就接受“我們終将死去”的教育。更确切地說,我們的意識将生命與肉體結合在一起,我們知道肉體終将死去。

在蘭紮看來,生物中心論解釋的死亡可能并不是我們認為的一種終結。生物中心論也被稱之為“萬物理論”,認為生命和生物學是現實的中心,生命創造了宇宙,而不是宇宙創造了生命。根據生物中心論,一個人的意識決定了宇宙内物體的形态和大小。蘭紮用我們看待身邊世界的方式為例子解釋他的理論。

一個人看到藍天而後被告知他看到的顔色是藍色,但大腦中的細胞可以發生改變,讓天空看起來呈綠色或者紅色。蘭紮說:“如果沒有意識,我們看到的事物雖然客觀上存在,但卻變得無關緊要。我們的意識讓這個世界變得有意義。”如果以生物中心論的觀點看待宇宙,時間和空間并不以意識告訴我們的固定不變的方式發生變化。簡單地說,時間和空間不過是我們意識的工具。一旦接受這種意識建造時空的理論,死亡和不朽的想法便存在于一個沒有空間或者線性邊界的世界。理論物理學家認為無數個宇宙同時存在,多元宇宙存在着人類的不同形态。蘭紮指出一切可能發生的事情都存在于多元宇宙的某個點,這也就意味着真正意義上的死亡并不存在。

蘭紮認為在我們死後,我們的生命變成一朵四季不敗的花朵,在多元宇宙内重新綻放。他說:“生命是一場冒險,超出我們通常情況下認為的線性方式。在我們死亡時,我們并不是在随機撞球型矩陣完成這一過程,而是在一個不可避免的生命矩陣。”蘭紮引用的也正是著名的雙狹縫實驗。這項實驗說明物質和能量能夠表現出波和粒子的特征,粒子的行為會因為人的感知和意識發生改變。而令人吃驚的是,這一回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生死冤家竟破天荒地不謀而合了……

說道這,想必大家也早就明白了吧!再讨論“永生”已無任何意義。因為在所有時間、空間、物質的總和之中既無所謂創造,也無所謂消滅,隻是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着轉化,既可以人人都成為上帝,也可以根本就沒有上帝。宇宙既創造了生命,生命也成就了宇宙(意識讓客觀事物的存在富有意義),宇宙即生命,生命即宇宙。但可以肯定的是,隻要還有一個宇宙存在,那麼人類就不會成為回憶!

最後的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吧-雖然我們活在當下,但要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發生!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