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振聲老中醫後半生隻用一個方治療所有疾病,那就是其耗費二十多年心血凝聚出來的“全息湯”。薛老在應用經方時體會到,傷寒學說是針對突出症狀辨證施治,對病情單純者有立杆見影之效,但對病情複雜者則難以應付。他在臨床中另辟蹊徑,認為疾病無論如何千變萬化,無外乎表證,上焦證,中焦證,下焦證,血分證而已。因取整體調節的小柴胡湯,表證的桂枝湯,上焦證的枳實薤白桂枝湯,中焦證的平胃散,下焦證的五苓散,血分證的藥物生地、丹皮化裁成方:柴胡、澤瀉各12桂枝、白芍、瓜蒌、薤白、枳實、蒼術、陳皮、厚樸、白術、茯苓、豬苓、生地、丹皮、甘草、生姜、大棗各10克,用以治療各種疾病,根據突出症狀稍事加減即可。筆者在運用後以為,尤其對症狀多,病情複雜難辨者有泛應曲當之效。現舉治驗兩則如下,歡迎同道朋友們批評指正。
一,感冒
姚某,男,56歲,感冒十多天,2009年4月7日診。頭昏頭痛,無汗,咳嗽或勞累前額痛甚,甚則昏厥;上肢、肩胛痠重疼痛,坐稍久則腰痛;受涼則咳嗽吐白粘痰,咽幹,扁桃體黯紅糜爛,粘液多,眼流水;胸悶心悸勞則更甚,失眠多夢;形體肥胖,面黯無華,舌淡白胖嫩,邊有齒印,苔白稍厚膩,脈沉弱。素有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腦供血不足。
處方:柴胡、澤瀉各12克桂枝、白芍、瓜蒌、薤白、枳實、蒼術、陳皮、厚樸、白術、茯苓、豬苓、生地、丹皮、甘草、幹姜、五味子、杏仁、麻黃、吳萸、細辛各10克,制附子、黃芪、山萸肉各30克。服藥六劑,頭痛咳嗽上肢肩胛痠痛,腰痛等症消失,其餘證狀也均有不同程度減輕。
二,右偏頭痛
趙某,女,38歲,2009年7月3日初診,右側頭部跳痛,眼幹澀視物昏蒙,流粘水,口苦,口渴多飲,咽痛,胸悶無汗,幹嘔,不欲飲食,胃脘痞脹,便秘,乏力,偶有上氣不接下氣之感;右脅肋疼痛,乳房外側跳痛;每天11點至13點面部烘熱;小腹墜痛,陰部幹燥疼痛,小便頻數,黃帶多,月經褐色,質稀量少,持續六七天;舌淡稍紫,少苔,脈弦滑。
處方:柴胡、澤瀉各12克,桂枝、白芍、瓜蒌、薤白、白術、茯苓、豬苓、生地、丹皮、甘草、生姜、大棗各10克,枳實6克,半夏12克,黃連3克,黃芩5克,幹姜12克,吳萸15克,黨參10克,制附子、牡蛎各12克,細辛10克。服藥六劑,腹痛,陰部幹燥,黃帶多依舊,餘症減輕。予桃核承氣湯合大黃丹皮湯一劑,複用前方加減調治半年而痊。
按:案一患者頭痛,肢痛,無汗,咳吐白痰,甚則昏厥,脈沉弱,頗似太陽少陰合病,似可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合小青龍湯,但其症狀繁多,同時兼有西醫的四種疾病,更說明了其病變的複雜性,傳統的辨證施治恐難免顧此失彼之嫌,故用全息湯整體調節,因其太陽少陰合病的征象突出故合麻黃附子細辛湯,加黃芪、山萸肉防其昏厥;咳嗽故減生姜、大棗加幹姜、五味子、杏仁;前額痛屬陽明,故加吳萸降逆鎮痛;服後表證解除,本當去麻黃再行調治,患者家貧惜财,遂停藥。
案二患者症狀紛繁,久治乏效,更醫數人,尤其增加了疾病的複雜性,筆者初診時觀其脈證,小柴胡湯,柴胡桂枝幹姜湯,大柴胡湯,吳茱萸湯,四逆散,丹栀逍遙散等證似是而非,參差交錯,辨證實屬不易,經雲“間者并行”,索性用全息湯整體治療。因偶有上氣不接下氣故減枳實為6克并加制附子;頭痛甚故合吳茱萸湯加細辛;不欲飲食則減蒼術、陳皮、厚樸加半夏、黃連、黃芩、幹姜,以半夏瀉心湯調其飲食;日人湯本求真謂柴胡桂枝幹姜湯的應用指征為“上沖而渴,心腹有動”,故又加牡蛎,即合柴胡桂枝幹姜湯。二診時腹痛,陰部幹燥,黃帶明顯,“甚者獨行”,故用桃核承氣湯大黃丹皮湯一劑瀉下痰濁瘀血,複用前方出入調治而痊。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