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鄭杭生:努力提高辦刊質量,不負各方大力支持

努力提高辦刊質量,不負各方大力支持

-——在的講話

鄭杭生

2013年3月23日

尊敬的陳雨露校長,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上午好!我們熱烈歡迎各位貴賓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光臨,深切感謝各位對剛剛出版的《社會學評論》學術雜志的關愛支持!這麼多貴賓的光臨、關愛和支持,使我們十分感動和激動,這既是對我們的鼓勵,更是對我們的鞭策!

在今天這個隆重而簡樸的《社會學評論》首發式暨提高辦刊質量座談會上,我想簡要地表達這樣三層意思:一衷心感謝有關各方,二堅持正确辦刊方向,三切實提高辦刊質量。

首先,我要衷心感謝有關各方。辦成一本學術雜志,是我多年的心願,從上世紀90年代末就開始了籌劃。那時考慮的是想與其他雜志合作辦刊,經過兩年多,這條路看來走不通。這促使我們下決心單獨申請。我們寫第一個申請是2002年4月27日。由于“隻做減法不做加法”等衆所周知的原因,一直沒有起色。後來想到“改刊号”這一條路。于是找我校書報資料中心,非正式地談了幾次。事情的轉折是2012年2月29日,在“鄭杭生教授從教50周年學術研讨會暨北京鄭杭生社會發展基金會成立大會”上,到任不久的陳雨露校長在緻辭中,充分表示了學校對人大社會學科發展的高度重視,他說“人大的社會學學科就象一隻虎,學校要為這隻虎添上雙翼,使它跑得更好,跑得更快。學校也将協調各個方面,盡快創辦人大自己的社會學學術刊物,這也是鄭老師近十年來一直想實現的願望。”這個緻辭使我們社會學界深受鼓舞。這一令人感動而有遠見的講話,大大促進了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與書報資料中心的合作。我們從2月份寫申辦報告交到學校,經過教育部,再到新聞出版總署去年10月10日在網上正式公布批準将《城市文萃》改為《社會學評論》的決定,隻用了短短八個月!這裡我們首先要衷心感謝陳雨露校長和其他主管領導強有力的關心支持,感謝書報資料中心的緊密合作,感謝校辦領導的有效協調,感謝各個有關職能部門和社會與人口學院領導的大力支持!我們還要感謝教育部、新聞出版總署、中宣部的關心、支持!我們的創刊号能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按時出刊,還要感謝社會學界各位重量級人物和其他作者的支持,感謝我們編輯部的團隊廢寝忘餐的精神,感謝書報資料中心的出色工作!沒有上述這一切實質性的支持,《社會學評論》根本就不可能辦成、出版,并向國内外發行。

其次,堅持正确辦刊方向。把一本學術刊物辦成什麼樣的刊物,這是一個最根本的問題。這就是方向問題、定位問題,也是它的特色問題。關于這一點體現在我們辦刊宗旨中。《社會學評論》的辦刊雜志是:秉承“崇尚學術,追求真理,理論自覺,建設反思”的信念,刊發高質量、前沿性的社會學研究優秀成果,提供權威的社會學教學和研究的學術交流平台,構建青年社會學者施展才能、更好成長的學術舞台,促進社會學不同學派的學術争鳴,為推動社會學理論、方法和曆史諸領域研究的繁榮和發展、推進世界眼光和中國風格兼具的社會學而努力。關于上述辦刊宗旨,我在創刊号的發刊詞中做了較為詳細的解析,這裡就不重複了。總之,本刊的最終目标是為推進世界眼光和中國風格兼具的中國社會學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并有助于中國社會學從世界社會學學術格局中,逐步消除多年積累起來的邊陲思維方式,增強主體性,從而加速從學術邊陲走向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的另一個學術中心,成為這個格局中的平等的、受尊敬的一員。

第三,切實提高辦刊質量。刊物的學術質量是它的生命所在。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其他學術雜志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保證刊物質量的措施制度,如匿名評審制度,責任編輯制度,建立專門的網站、建立網上投稿、審稿系統。又如絕不賣版面收取費用,對青年學生的高質量的文章,不僅不收費,而且給予适當的稿費。學術質量無疑主要體現在内容上,但我們也絕不忽視外觀與形式。總之,我們向學校領導、學界和媒體界保證,凡是可能導緻降低學術質量的事情,我們一定不做。

最後,作為一本新創刊學術雜志的主編,深感自己擔負的責任重大,而作為學術雜志界的一名小弟弟,又有向各位老大哥學習成功辦刊寶貴經驗的義務。所以我想說,這本雜志的辦成,是大家支持、扶植的結果;但我更想說,今後要辦好這本雜志,要辦得高質量,更需要大家從各個方面的關心、支持和扶植!大家知道,辦成辦好一個基金會和一本學術雜志,是我一生最後階段的兩件大事,這兩件事情的重點在于培養、提攜學界的青年學子、青年學者。他們是中國社會學的希望。我有自知之明,我深知自己的時日無多,已經77歲了,正在從七零後向八零後快速邁進,就像費孝通先生在他70歲時所說的,他剩下的銅闆不多了,但隻要我還活着,我就要和我的團隊一起,在各方的支持下,把這兩件善事盡可能高質量地實實在在地堅持下去!絕不辜負大家對我們的期望。這兩年,我逐漸領悟到,善有四種不同的境界或層次,即向善之心,從善之意,行善之舉,至善之境。讓我們從最初的具有向善之心開始,發展從善意識,學習他人做好事,從善如流,并進一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不斷行善,多多行善,經過持續積累,最後争取進入至善之境。在現在社會不斷出現大惡現象的情況下,我們社會學界、社會科學界,我們整個學界,尤其要堅持“四善”。我說這些,不是說我已經做得很好了,隻是說我願意與大家共勉,在學界形成一種風氣,即除了搞好學問,還要促成發揚“四善”的風氣。這也是從一個方面把費孝通先生關于社會學既有科學性又有人文性的觀點付諸實踐。

謝謝各位!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