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人生的三重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衆生

弘一法師出家之後,朋友弟子都來看望,徐悲鴻就是其中之一。

徐悲鴻有個習慣,每次到弘一法師這裡來,都會觀察這裡景色的變化,把它們記在腦子裡,作為作畫的題材。

有一次,徐悲鴻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山上枯死很久的古木,竟然發了新芽。

徐悲鴻對這種“枯木逢春”的現象感到不可思議。

就問弘一法師:“此枯木發芽,是因為您到來此山,感動了它嗎?”

弘一法師雙手合十,說:“不是的,是我每天為它澆水,它才慢慢活過來的。”

人生就如給枯木澆水,我愛你人盡皆知,時間可以識人。摔了一跤,爬起來,站了很久,發現自己如同死去又活過來一次。

大浪淘湖海,飛沙過平原;如果把苦難鋪開的話,得有百萬平方公裡之多。

走過半生才明白,人生有三重境界:

見自己,見天地,見衆生。

01

見自己

特萊斯說:“人生最困難的事情是認識自己。”

了解、認識别人隻能叫做聰明;能夠了解、認識自己,才算是大智慧。

30多年前,為了吃飽肚子,為了能讓鍋裡見到油花,17歲的張俊成離開了他出生的太行山小村莊,坐上了去北京的大巴,去當一名保安。

到了北京,在500多名待入職人員中,張俊成抱着“要幹就要幹好”的信念,保安培訓成績名列第一,最終被分配到了北大。

張俊成站崗的地方是有着“北大第一門”之稱的北大西門。

他在不站崗的時候,就找老兵請教業務,試用期兩個月就被提為西門班長。

當班長後,張俊成幹的越發起勁。看到有人遇到困難,一定要出手相助。

幫師生拿東西、接送來往賓客、護送盲人過馬路、幫助素不相識的求助者。

當年,他帶領的西門崗赢得了北大師生的尊重和認可,被評為北京市十佳保安示範崗。

在北大工作時間越長,有一種聲音在張俊成腦海裡越強烈:“我要改變,我要學習。”

但真正讓他拿起書本,源于一次“暴擊”。

一次,幾個沒有證件的外國年輕人想進校,被張俊成阻止。雙方比劃了半天,對方做出了一個侮辱人的動作,張俊成受了刺激。

第二天,他去買了2本英語書,開始學習英語。

在老師的鼓勵下,張俊成報了自考班,他不分白天黑夜的學習,有時一連上好幾個夜班,就為了騰出白天的時間學習和上課。

功夫不負有心人,張俊成自考13門課程全優,拿到了北大法律專業自考專科畢業證。

之後,張俊成回到家鄉,順利入職長治一家學校的管理崗位,他輾轉了好幾個學校,把無數“刺頭”學生逆襲培養成為好學生。

在中職工作了16年後,他開辦了屬于自己的職業學校,擔任校長。從開始的200名學生到現在的1300名學生,成了長治數一數二的學校。

有人問弘一法師:“自己是什麼?”

弘一法師說,自己是一團欲望。人都有七情六欲,貪嗔癡念。

見了自己,感受了本我和真我,所以豁達、勇敢。

02

見天地

聽過這樣一句話:“沒有傘的孩子,必須努力奔跑。”

人世間,隻有小巧的身材,沒有渺小的靈魂。

天地是什麼?

是規律,陰晴圓缺生老病死,見了天地,知道了偉大和渺小,所以謙卑。

聖雄甘地出生在印度西部一個富裕家庭,十九歲去英國留學,拿到了律師資格,自以為人生一切都會很順利。

但是,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情徹底改變了他。

一次,他在南非買了一張頭等車廂的車票,工作人員卻讓他到三等車廂去,他拒不服從,被人扔下了火車。

這件事情讓甘地意識到,雄厚的經濟基礎、體面的文化背景,是那麼的脆弱,最終都敗給了棕色的皮膚,受人歧視的民族除了苦難一無所有。

回到印度後,面對全國的暴力殘殺,甘地想起父親說的話:“原諒遠比暴力更有力量。”

他發起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以和平方式抵制殖民政府、機關、法庭、學校以及采取罷工、抵制英貨、抗稅等鬥争。

在鬥争中,甘地多次被捕,他以絕食抗争。最終帶領印度人民走向獨立。

後來,他的追随者稱他為“聖雄”,意思是“偉大的靈魂”。

在甘地的葬禮中,世界各地的達官顯貴都來了,包括曾經的敵人。

向這位披着纏腰布、棕色皮膚的小個子緻以最後的敬意。

俞敏洪說:“一個人要實現自己的夢想,最重要的是具備以下兩個條件:勇氣和行動。”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

見天地,外面的世界很大,固步自封隻會成為“井底之蛙”。

隻有勇敢的走出去,才能看到更廣闊的天地。

03

見衆生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次,理發師正在給周總理刮胡須時,總理突然咳嗽了一聲,刀子立即把臉給刮破了。

理發師十分緊張,不知所措,但令他驚訝的是,周總理并沒有責怪他,反而和藹地對他說: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沒有向你打招呼,你怎麼知道我要動呢?

這雖然是一件小事,卻使我們看到了周總理身上的美德。

弘一法師說:“衆生就是人性,妖魔鬼怪名利權情,見了衆生,明白了衆生,所以寬容。”

見衆生就意味着超脫,超脫見天地時的局限,走出天地牢籠,去看見衆生。

杜甫在人生最沒落的時候,身處破屋,環境艱苦,還被村裡的頑童“欺負”,他卻沒有怨天尤人,相反他心懷天下,希望其他“寒士”能有座遮風避雨的房屋。

見衆生,為人豁達的最高境界,便是寵辱不驚。

對世人報之以體諒和悲憫,多一份看破與接納,才能見得衆生。

人生在世,就是修行的過程。

荀子說:“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

歸根結底:

見自己,從愛自己開始,克制欲望,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見天地,承認自己的渺小,重新認識自己,心裡裝得下世界。

見衆生,心懷感激,溫涼慈悲,内心安甯,把學到的東西回饋衆生。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它,有起有落、有苦有甜、有溝有坎,一切都在于“修”。

修了三重境界,既“渡”了自己,也“渡”了他人。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