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一個廚子的思想覺悟
文/ 大聖
午飯時間到了。
春秋時期著名廚師,齊國禦用行政總廚兼廚師長易牙,小心翼翼地捧着一隻熱氣騰騰的三足金鼎,走進齊桓公辦公室,把鼎輕輕放在了桌上。
——“大王,請慢用。”
齊桓公放下手裡的工作,望了一眼窗外的太陽,笑着說:“肚子還真有點兒餓了呢,易師傅今天又給寡人做了什麼新菜啊?”
蓋子掀開,一股奇異的肉香撲面而來,一眼望去,滿滿一鍋炖肉,色澤金黃,肥瘦相間,還在咕嘟咕嘟冒着熱氣。
齊桓公頓時食欲大開,抄起筷子夾了一塊塞進嘴裡,隻覺肉質鮮嫩無比,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入口即化,忍不住連連贊歎:“嗯,不愧是天下第一名廚,好吃!好吃!”
埋頭一口氣吃了半鍋,才想起問易牙:“今天的炖肉吃起來不同以往,感覺格外香,是用了什麼新的做法嗎?”
易牙躬身道:“回禀大王,并沒有,先蒸後炖而已,因為最高端的食材往往隻需要最樸素的烹饪方式。”
齊桓公不解:“最高端的食材?這不就是普通的羔羊肉嗎?”
易牙輕聲答道:“不,這是人肉。”
把齊桓公吓了一跳:“啊?!這,這是人肉?”
易牙不動聲色:“沒錯,是一個三歲的嬰兒。前幾日大王念叨說,嘗遍世間山珍海味,唯獨沒吃過人肉,深以為憾。臣銘記在心,今天專門做了這道菜供您品嘗。”
齊桓公急了:“害,我就是随口那麼一說,你還當真了,這要是傳出去影響多不好,群衆會怎麼看?你說,你把誰家孩子給炖了?”
易牙眼含熱淚,又說了石破天驚的一句話:“是我自己的兒子。”
齊桓公一下就呆住了,一個廚子,為了滿足領導的口腹之欲,竟然親手把自己三歲的親生兒子給炖了,這是何等的敬業,何等的忠誠啊!
齊桓公十分感動,當即站起身走到易牙面前,一把拉住易牙的手,關切地問:“炖之前,孩子洗幹淨了嗎?”
1這事兒是真的嗎?
我們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易牙烹子有據可查,《管子·小稱》記載:“夫易牙以調和事公,公曰:'惟蒸嬰兒之未嘗。’于是,蒸其首子而獻之公。”白紙黑字,如假包換。
易牙烹子奉君的先進事迹很快傳遍了全國,朝野上下為之震驚,轟動一時,社會上對此議論紛紛,說啥的都有。
有人說:易牙烹子谄上,有悖人倫,喪盡天良,這是人幹的事兒?這是人性的泯滅,更是道德的淪喪。
有人說:不會吧,易牙真忍心殺自己的兒子?會不會是用别人家的孩子頂替,或者用别的什麼肉來哄騙大王?
還有人說:易牙烹子到底為了啥?僅僅為了讨好領導,代價會不會有點兒大?良心不會痛嗎?這樣做值得嗎?
對于社會上的種種流言蜚語,易牙一概不予理會,做自己的飯,讓别人說去吧。
我隻是一個普通的廚師,炒好每一道菜,是我的職責所在,能為大王服務,是我最大的幸福。
幹工作總要有所付出,舍不得孩子怎麼侍奉君王?孩子沒了可以再生,大王的胃口要是沒了,直接關系國家的生死存亡,孰輕孰重?
我從沒想過有什麼回報,真的,顧客就是上帝,滿足顧客需求,讓顧客滿意,就是我最大的心願。
你們聽聽,看看人家易師傅的思想境界。
如此忠誠可靠,有犧牲精神,有全局觀念,有大局意識,做廚師太可惜了,老子說過:“治大國若烹小鮮”,能做好一桌子飯菜,也一定能治理好一個國家,出身學曆什麼的不重要,易牙人才難得,當委以重任。
一紙調令,把易師傅從禦膳房調到了政府機關,易牙從此登上了齊國的政治舞台,很快成為齊桓公的寵臣。
2英雄不問出處,流氓不看歲數,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誰能随随便便成功。易牙從一個普通的廚子,華麗蛻變為國之重臣,也曾走過一段艱辛的曆程。
我們知道,春秋時期,大家做飯都不講究,逮隻兔子,基本就是燒烤清蒸亂炖,也沒啥調料,頂多撒把鹽。
王室貴族如此,老百姓更不用說了,能吃飽就不錯了要啥自行車。
易牙卻不滿足于此,世間還有什麼事比吃飯更重要,怎麼能如此敷衍呢,必須全力以赴。
就拿炖兔子來說吧,花生油芝麻油橄榄油耗油香油食鹽老抽生抽陳醋白醋味精雞精白糖紅糖冰糖蜂蜜料酒蔥段姜片蒜瓣辣椒花椒大料八角茴香芥末桂皮丁香豆豉黃豆醬海鮮醬辣椒醬五香粉孜然粉......能用的全給它用上,各種調料輪番上陣,反複嘗試,仔細品味。
食不厭精,脍不厭細。易牙對食材、調味、技法、火候,乃至刀法、用水、爐具、餐具的研究和應用,全面提升了春秋時期的飲食品質,極大促進了齊國餐飲文化的繁榮和發展,他本人高超的廚藝,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比如孔子就曾曰過:“淄渑之合者,易牙嘗而知之。”說淄河水和渑河水的味道不一樣,但如果把兩種水混在一起,沒人能分辨出來,但易牙可以。有個成語叫“先辨淄渑”,說的就是這件事,牛逼不牛逼?
孟子對孔老師的話表示贊同,并對易牙的烹饪技術給予了更高的評價:“至于昧,天下期于易牙。”人民群衆想吃點兒好吃的,就指望易牙易師傅了。
總之,易牙就是那個時候的民間食神,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名廚。
是金子早晚都會發光,這樣的人才不可能一直埋沒在市井民間。
話說有一次,齊桓公的愛妾衛長姬病了,不思飲食,啥飯都吃不進去,吃啥吐啥,眼瞅着美人一天天消瘦下去,齊桓公心急如焚。
手下人出主意,說易牙做飯做得好,不如讓他進宮來試試。
齊桓公說好鴨好鴨,趕緊把人給我找來。
易牙奉旨進宮,二話不說,一頭紮進廚房,一頓操作猛如虎,沒多大工夫,就鼓搗出一碗色香味俱全的十全大補婦科養生湯。
齊桓公親自端給愛妾,衛長姬一聞,香氣撲鼻,立刻從病床上坐了起來,咕咚咕咚一口氣喝完,小嘴兒一抹:“還有嗎?”
不但胃口大開,病也好了大半,齊桓公龍顔大悅,當即宣布:任命易牙為齊國王宮行政總廚兼廚師長兼皇室健康委員會主任(副部級),原禦膳房廚師長調王宮環衛處打掃廁所,即日生效。
3易牙到任後,不負重望,立刻着手對皇家食譜進行了全面調整和提升,他大膽改革,勇于創新,摒棄了一些傳統垃圾食品,增加了許多自主研發的新菜。
比如著名的“魚腹藏羊肉”。
在齊國,水産以鯉魚為最鮮,肉類以羊肉為最鮮,但這兩種食材也有缺點,做不好的話,一個容易腥,一個容易膻,特别考驗廚師功力。
易牙就厲害了,直接讓鯉魚和羊肉搭配,把羊肉塞進魚肚子裡,烤制成一道菜。
菜品出鍋後,色澤光潤,外酥裡嫩,鮮美異常,時至今日,在山東一帶稍微上點兒檔次的飯店裡,還能吃到這道菜。
據說,古漢語中“鮮”字原本由三個“魚”組成,因為易牙創制的魚腹藏羊肉比單食魚肉更為鮮美,因此,“鮮”字的寫法改為了“魚”加“羊”。
總之,易牙擔任禦廚以來,一心撲在工作上,每天變着花樣給齊桓公做好吃的,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燒子鵝鹵豬鹵鴨醬雞臘肉松花小肚兒晾肉香腸什錦蘇盤兒熏雞白肚兒清蒸八寶豬江米釀鴨子......沒幾個月,就把齊王養得白白胖胖,哄得開開心心。
易牙不但負責齊國王室日常飲食,還多次在諸侯會盟等重大國際事務中負責餐飲接待,其精湛的廚藝給世界各國元首留下了深刻印象,有詩為證:
雍巫善味祖彭铿,三坊求師古彭城。
九會諸侯任司庖,八盤五簋宴王公。
齊桓公對易牙的工作也很滿意,治國有管仲,烹饪有易牙,夫複何求?
有一天,他拍着肚子說:“寡人這輩子啊,什麼山珍海味都吃過了,就是沒吃過人肉,哎,也不知道好吃不好吃?”
言者無意,聽者有心,易牙胸懷大志,并不滿足于做一個優秀的廚師,他深知,要想抓住一個男人的心,必須首先抓住他的胃。于是,這才有了後來的“易牙烹子”事件。
易牙因此走上政壇,成為名相管仲之外,最受齊桓公器重的大臣之一。
公元前645年,國相管仲病危,臨終前,齊桓公問管仲:“您還有什麼話要交待嗎?”
管仲說:“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大王聽我一句勸吧,一定要提防易牙、豎刁、開方這幾個人,都不是什麼好鳥。”
齊桓公表示不能理解:“别人不說,就說易牙吧,當年為了讓我吃好,連自己孩子都炖了,如此忠心,天地可鑒,他還需要提防嗎?”
管仲說:“人之情非不愛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愛于君?”所有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這是人之常情,一個人連自己親生骨肉都肯殺,難道他不會殺大王你嗎?
至于豎刁和開方,為了留在大王身邊,一個不惜自閹成為太監,一個父親病故都不回去奔喪,他們跟易牙一樣,一定有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才不惜傷害親人甚至是自己的身體,這樣的人是最可怕的,毫無人性可言,請務必遠離。
一語驚醒夢中人,齊桓公一拍腦袋:“哎呀,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隊伍裡面果然有壞人,老子差點兒上當。”
回去後不久,齊桓公就借故将易牙、豎刁、開方三人逐出了王宮。
4人呐,總是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沒有了易牙等人無微不至的服侍和阿谀奉承,齊桓公頓時覺得生活中少了點兒什麼,每天魂不守舍,連吃飯都不香了。
有時,他會望着宮外的天空想:易牙他們幾個真像管仲說的那麼陰險嗎?管仲是不是有點兒嫉妒?是不是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就這樣,經過一番不太激烈的思想鬥争,齊桓公又把易牙、豎刁、開方三人重新召回了王宮。
易牙自然是喜出望外,對齊桓公千恩萬謝,感謝組織給了自己第二次生命,表示一定加倍努力,為齊國稱霸諸侯做更大貢獻。
那一刻,齊桓公怎麼也不會想到,就是眼前這個曾用各種美食把自己養得白白胖胖的廚子,很快就讓自己嘗到了饑餓的滋味。
一年後,齊桓公身染重病,五位公子各率黨羽争奪王位,天下大亂,易牙與豎刁等人趁機發動宮廷政變,擁立公子無虧,将齊桓公軟禁在宮中,并斷絕了飲食。
齊桓公在病榻之上餓得頭暈眼花,問宮女:“怎麼沒人給我送飯了?易牙呢?好想吃他做的炖肉啊。”
宮女說:“哎呦,您還不知道呢,易牙已經造反了,就是他不讓我們給您送飯。”
齊桓公這才如夢初醒,歎息道:“嗟乎!聖人之所見,豈不遠哉!若死者有知,我将何面目以見仲父衣乎?”哎,都怪我不聽管仲之言,死後有何面目與之相見,我死了以後,求求你們把我的臉蒙上吧。
公元前643年9月12日,春秋一代霸主齊桓公被活活餓死在了宮中。
據《史記》中說,齊桓公的屍體在床上停放了67天無人問津,最後蛆蟲都從窗戶爬出來了才被人發現,直到12月14日,新立的齊君無虧才将齊桓公收殓入葬。
5作為無虧叛亂的頭号功臣,易牙自然少不了加官進爵。
然而,僅僅三個月後,逃到宋國的太子昭借助宋襄公的力量,又殺回了齊國,公子無虧被誅殺,太子昭即位,史稱齊孝公。
經過這一番内亂,春秋五霸之首的齊國,走向了沒落。
那麼,易牙最後的結局呢?
據江湖傳言,易牙在内亂中逃離臨淄,輾轉回到老家彭城,也就是今天的江蘇徐州,一時萬念俱灰,從此遠離政壇,專心鑽研廚藝。
在彭城,易牙總結了自己前半生研發的各式菜品,創立了中國八大菜系之首的魯菜,并在那裡開辦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家私營飯店,據說生意十分火爆。
盡管易牙曾有過“烹子奉君”的不光彩曆史,但他是最早将“五味調和之事”應用于烹饪的廚師,所以後來許多飯店都尊易牙為祖師,将他與彭祖、伊尹、詹王一起,并稱:四大廚神。
民以食為天,人世間除了吃,其它都是小事。
返璞歸真的易牙晚年依然堅持在後廚第一線,持續研發新的菜品,不斷豐富着魯菜的内容:蔥燒海參、油焖大蝦、糖醋鯉魚、九轉大腸、一品豆腐、油爆雙脆、芙蓉雞片、爆炒腰花......
一天,易師傅正沉浸在自己的美食世界裡,兒子從前廳慌慌張張跑進後廚,大叫着:“不好了不好了父親,外面有個客人非說咱家大腸不新鮮,鬧着要砸店,您快去看看吧。”
易牙把手裡的炒勺一扔:“哼!一定是來故意找茬兒的,隔壁王建國嫉妒咱家生意好不是一天兩天了。”
解下圍裙,一面往外走,一面嘟囔兒子:“這點兒小事都處理不了,還要老子親自出馬,養你有什麼用?當年就該真把你給炖了!”
-End-
作者新書熱賣中
有話要說...